音乐常识与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常识与名词解释
一.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
1.旋律
旋律是由一连串高低、长短不等的音符连续演唱或演奏形成的线条,也称为曲调。
有的旋律舒展委婉;有的铿锵有力、棱角分明。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欣赏音乐的入门钥匙。
一般来说,每首乐曲都有它的主旋律,能够“捕捉”到它的主旋律,就能帮助我们欣赏、辨别和记住它。
2.节奏
节奏是音乐在时间上有规律的运动,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音的长短进行;二是指音的强弱交替,形成节拍。
3.速度
速度指音乐的快慢程度及其变化,通常运用以下术语来标记:广板、慢板、柔板、行板、小行板、中板、小快板、快板、很快的快板、急板、最急板等
4.和声
按一定音程关系构成的三个以上的音同时奏响称为和弦;一系列不同和弦有规律的进行(连接)称为和声
5.调式与调性
从本质和形式上来看,调式与音阶基本相同。
西方音乐一般以七声音阶为基础,不同音阶在不同高度上排列就构成了各种调式。
调式中有大调式、小调式。
大调式以Do为主音,小调式以La为主音。
6.音色
音色即音乐的色彩,它取决于不同的发音主体和不同的发音方法。
7.织体
多声部音乐在横向(旋律)和纵向(和声)上相互交织构成织体,西方音乐主要有主调、复调两种织体。
8.曲式
曲式是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具有逻辑性和规范性。
每一个历史时期的音乐都有其常用的曲式,西方音乐自17世纪以来形成的曲式有:一部曲式、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和奏鸣曲式等。
二.欧洲音乐的发展历程和时代风格
1.巴罗克音乐
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起源于意大利并流传于欧洲各国的音乐风格。
巴罗克一
词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原意为“怪异的珍珠”,开始时被文艺理论家用来贬称17
世纪初的建筑、雕刻、绘画等艺术,后来就成为包括那个时期音乐在内的艺术风格
的总称。
其特征是高贵庄严,华丽雄伟,富于动力感和装饰性。
巴罗克音乐的主要
代表人物有蒙特威尔第、吕利、珀赛尔、维瓦尔第以及亨德尔、巴赫等。
2.古典主义音乐
古典主义音乐通常指欧洲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的音乐风格。
这一时期的音乐特
征可以概括为优美、均衡、自信和理性。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典型地体现
了这样的美学原则和风格特征,人们通常将这三位作曲家统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是古典主义音乐发展的高峰。
3.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是指维也纳古典乐派之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音乐风格。
从思想倾向上
看,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共同特征是寄情于远离现实的神话和传说,或侧重表现个人
的情感体验,手段自由不羁,情感奔放夸张。
他们在继承古典乐派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主张音乐与诗歌、戏剧等艺术相结合,提倡音乐的标题性,在音乐表现上强调个人主观性,重视从民间文艺中提取素材;在音乐体裁方面进行了许多创新,出现了大量的单乐章小品和由这些小品组成的套曲;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也有很大的突破与创新,由于感情抒发的需要,连绵起伏、自由舒展的曲调占有突出的地位,作曲家们常把声乐的抒情风格和曲调引入器乐创作,增加了器乐的抒情表现;节奏的运用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和声也在此时获得了极大的丰富,转调比以前更加频繁。
代表人物有舒伯特、舒曼、李斯特、肖邦、瓦格纳等。
4.民族主义音乐
民族主义音乐是兴起于19世纪下半叶的音乐运动,与当时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和一些国家的民族独立解放及民族文化复兴运动息息相关。
在风格上把各国民间音乐体裁、旋律、节奏和调式等与浪漫主义作曲手法相结合,在题材上以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特有的风土人情为主。
影响较大的有俄罗斯、捷克和挪威等民族乐派。
5.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出现于法国的一种音乐风格,其形式受到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的很大影响。
主要特征是: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象和感受;在音乐语言上突破大小调体系,大量采用五声音阶和全音音阶,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彪西、拉威尔等
6.现代主义音乐
现代主义音乐一般指印象派以后(20世纪)的各种音乐流派,包括表现主义、新古典主义、十二音体系、整体序列音乐、偶然音乐、具体音乐等。
这些流派通常具
有反传统的革新意识和较强的实验性,一般与各式各样的现代哲学思潮、文化艺术流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相联系。
三.音乐体裁
1.标题音乐Programme music
标题音乐指带有文学性或描绘行标题的器乐作品,音乐有较为具体的表现内容,如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等
2.纯音乐Absolute music
纯音乐也称无标题音乐,与标题音乐相对而言,它是与音乐本身以外的任何因素没有明确联系的音乐。
这里并不排斥作曲家在写作时可能有所联想,但他不希望听者做直接的联想,因此不用标题来加以说明。
3.管弦乐曲Orchestral music
管弦乐曲广义上泛指所有用管弦乐队演奏的乐曲;狭义上指不包括交响曲和协奏曲的较为小型的管弦乐作品。
4.室内乐Chamber music
室内乐通常指一件或几件乐器演奏的各种器乐曲的总称,其中每件乐器担任一个声部。
这种器乐曲分别为二重奏、三重奏和四重奏等,最常见的是弦乐四重奏。
5.交响曲Symphony
交响曲一次来自古希腊,它的原意为“声音齐响”,也就是各种乐器组合共同演奏的乐曲。
它是由17世纪意大利歌剧序曲的“快-慢-快”三部分结构演变而成。
从18世纪开始,海顿集前人之大成,对交响曲进行了规范和创新,形成了四个乐章的套曲形式。
第一乐章因为是全曲的“第一炮”,往往精力充沛,结构严密,节奏紧凑;第
二乐章是抒情并往往带有忧伤情调的慢板;第三乐章是舞曲乐章;第四乐章是热烈的快板终曲。
这四个乐章之间既形成对比,又是有机的整体。
因此在现场欣赏交响曲时,各乐章之间虽有停顿,也不应鼓掌,这样既可以保证整首乐曲的完整性,也不会干扰演奏者的思路。
交响曲模式在历史进程中被不断改变,如乐章的顺序可以颠倒,乐章数目可以增加或减少,还有不少作曲家添加了人声和标题。
6.奏鸣曲Sonata
奏鸣曲是由三或四个互相对比的乐章组成的室内性的器乐套曲,其结构与交响曲类似。
它可以是一件乐器的独奏曲,也可以是两件乐器的重奏曲。
常见的有独奏的钢琴奏鸣曲以及小提琴(或大提琴、或长笛等)与钢琴合奏的奏鸣曲。
7.协奏曲Concerto
协奏曲原文的含义为“竞争或对抗”。
它是由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组成的一种套曲体裁,以展示独奏乐器的技巧与管弦乐队的合奏交相辉映为特色。
协奏曲主要分大协奏曲和独奏协奏曲两大类:大协奏曲常见于巴罗克时期,它通常是由一组独奏乐器与乐队伴奏形成对比;独奏协奏曲最常见,是由一件乐器与乐队合作,其结构多为“快-慢-快”三个乐章的形式,在乐章结尾通常出现华彩乐段(指独奏乐器显示技巧的段落)。
协奏曲最常见的样式是钢琴协奏曲和小提琴协奏曲等
8.序曲Overture
序曲是歌剧(包括舞剧、话剧等)开幕之前由乐队演奏的一段乐曲。
起初类似于我国京剧的开场锣鼓,后来它的音乐逐渐与剧中音乐在主题上有了联系,以暗示戏剧的情节与气氛。
19世纪后形成了独立的音乐会序曲,如门德尔松的《芬格尔山洞序曲》、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等。
9.前奏曲Prelude
前奏曲最初指套曲中具有引子性质的乐章。
一般较短小,结构较自由,常用音型化的手法加以发展,与随后的乐章形成对比。
10.赋格曲Fugue
赋格曲是指复调音乐中在不同声部上对主题作各种模仿(兼做各种变形)反复再现而成的乐曲。
赋格曲通常与前奏曲、幻想曲等搭配组合,也可以作为独立的作品。
11.组曲Suite
组曲是由若干对比的乐曲组合而成的套曲。
组曲大多属于器乐曲,但是也有声乐组曲。
巴罗克时期的组曲大多有不同风格的舞曲构成;19世纪则出现了由歌剧、舞剧、话剧配乐组成的组曲。
12.变奏曲Variation
变奏曲又称“主题与变奏”。
它从一个简单的主题开始,接下来是一系列根据这个主题变化而成的段落,其节奏、曲调、和声、织体越来越丰富、复杂,风格越来越辉煌。
变奏曲可分为装饰性变奏曲和性格变奏曲,它可以是独立的乐曲,也可用于大型作品的一个乐章。
13.交响诗Symphonic poem
交响诗是由李斯特首创的单乐章的带有标题的管弦乐曲,分别按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构思。
如李斯特的交响诗《塔索》,是受拜伦的诗歌启发而作,里夏德·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堂吉诃德》是受塞万提斯同名小说启发而作。
14.小夜曲Serenade
小夜曲源于意大利“夜晚”(Sera)一词,它有两种样式:一种是男子于月夜站在意中人窗台下所唱的爱情歌曲;另一种是18世纪后形成的多乐章轻快地器乐合奏曲。
15.幻想曲Fantasia
幻想曲是曲式自由、带有即兴性质的独奏或合奏的器乐曲。
巴罗克时代常与赋格曲前后搭配,后来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乐曲。
16.谐谑曲Scherzo
谐谑(xue)曲是18世纪末产生的一种生动活泼、诙谐戏谑或充满激情和动力的器乐曲。
通常为三拍子,采用复三部曲式,速度较快,节奏活泼,音符短促,常用意外的对比和转折等手法造成突兀嬉戏的效果。
它可以是单独的乐曲,也可以是大型作品的一个乐章,用来取代过去的小步舞曲。
17.歌剧Opera
歌剧最早产生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意大利,以后逐步流传到欧洲其他国家。
歌剧是由音乐、戏剧、舞蹈和舞台艺术等相结合,以歌唱为主的一种综合艺术。
结构原则和戏剧相似,常按情节发展的时间、地点划分成幕、场或景。
声乐方面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组成;器乐方面除了为声乐伴奏,还有独立的段落,如序曲、间奏曲、舞曲等。
歌剧中的咏叹调是主要角色唱的有乐器伴奏的独唱曲,除了情感抒发外,还给演员发挥声乐技巧的余地。
宣叙调又称朗诵调,主要用在对白和推动剧情发展的场景,它以模仿和强调语言中的音调为基本特点,有时作为咏叹调的引子,有时穿插在重唱和合唱之中。
歌剧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多种形式和风格,如端庄严肃的正歌剧、诙谐轻松的喜歌剧以及娱乐性的轻歌剧等。
18世纪的格鲁克和19世纪的瓦格纳对歌剧题材做了大幅度的改革,瓦格纳还将自己创作的歌剧称作“乐剧”。
18.清唱剧Oratorio
清唱剧亦称神剧,是一种与歌剧同时产生于意大利的大型声乐套曲。
在剧院或教堂演出,有具体的戏剧情节和人物角色,由多首声乐曲(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
唱)组成,用管弦乐队伴奏。
19世纪以前内容多取材于《圣经》,如亨德尔的《弥撒亚》。
20世纪以来出现了非宗教内容的作品,如肖斯塔科维奇的《森林之歌》19.康塔塔Cantata
康塔塔是一种与清唱剧类似的由独唱、重唱、合唱和管弦乐队组成的声乐套曲。
他与清唱剧的区别在于:篇幅比较短小,并不局限于宗教题材。
20.弥撒曲Missa
弥撒曲是天主教礼拜仪式上用的音乐,最初只是由一些单声部的宗教歌曲(圣咏)组合而成,后来逐步发展为包括独唱、重唱、合唱以及管弦乐队组成的大型声乐套曲。
21.艺术歌曲Lied
艺术歌曲是根据浪漫主义诗词而创作的具有钢琴伴奏的独唱歌曲。
它的音乐与诗词的内容、形象紧密结合,声乐与钢琴伴奏关系密切,后来也有采用乐队伴奏的艺术歌曲。
它的艺术表现生动细腻,对演唱技巧有较高的要求。
从广义上讲,艺术歌曲泛指通俗歌曲以外的创作歌曲。
22.音乐剧Musical Opera
音乐剧是由轻歌剧演变而来,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在英国和美国获得极大发展,继而风靡世界。
与歌剧一样,它是囊括音乐、舞蹈、戏剧诸元素的综合性体裁。
不同之处是不像歌剧那样突出歌唱,而是更加强调融合性;歌唱、舞蹈、戏剧表演甚至舞台设置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风格上则熔传统歌剧、现代通俗音乐如爵士乐、摇滚乐、乡村音乐、迪斯科等于一炉。
演唱风格既有接近歌剧传统唱法的,也有完全通俗性的。
题材内容广泛,从幻想的、现实的到古典名著改编甚至宗教性质的,应有尽有。
以美国百老汇音乐剧和伦敦音乐剧为杰出代表,如《西区
故事》、《音乐之声》、《猫》和《悲惨世界》等
23.爵士乐Jazz
爵士乐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黑人最为集中的新奥尔良,其成分复杂,包括黑人灵歌、布鲁斯歌曲、舞蹈音乐拉格泰姆以及非洲黑人的鼓乐等,通常是在一个基本和声构架上作即兴演奏和演唱,多用各种切分节奏,后逐渐发展出各种风格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