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电力电容器局部放电测试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电力电容器局部放电测试方法
5.1 电力电容器局部放电的产生和危害
电力电容器采用浸渍纸、浸渍薄膜以及浸渍纸和薄膜组合的绝缘结构。与其它绝缘结构相比,电力电容器的重要特点是介质的工作场强特别高,由于局部放电使电容膨胀,早期损坏以及发生爆炸的现象早已引起制造部门和运行部门的重视。例如,在全膜电容器中,介质损耗大大降低,热击穿可能性下降了,更加突出了电击穿的可能性。因此,在设计制造全膜电容器时,首先应考虑的就是局部放电问题。
电容器是由几种介质串联的组合绝缘,在交流电压下,电压分配与各层的电容量成反比,在直流电压下,电压分配与各层的绝缘电阻成正比,因此组合绝缘的耐电强度与各成分的耐电强度和搭配情况有关。局部放电包括绝缘结构内气隙中的放电和浸渍剂中的局部放电。局部放电可以发生在电容器极下面的绝缘层中,即均匀电场部分所包含的气隙中,也可以发生在极板边缘电场集中处。
绝缘中气泡发生放电后,除了产生热,破坏介质的热稳定性之外,还产生离子或电子对介质的撞击破坏,以及形成臭氧和氮的氧化物,对介质产生化学腐蚀作用。
当气隙厚度增加、介质厚度增加或介质的介电常数增加时,均使局部放电场强下降。在理想情况下
E可以很高,但如果浸渍剂干燥不够,去气不彻底或液体中含有杂质,则会使电场
i
发生畸变,产生电场集中,使
E下降很多。因此,电容器必须采取严格的真空浸渍。
i
另外,产生放电的原因是过电压的作用使介质内部某处场强过高而产生局部放电。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电容器绝缘中局部放电首先在场强较高的电极边缘产生。用显微镜观察油浸纸局部放电的破坏过程,当电场足够高时、首先在电极边缘上的纸纤维发生断裂,于是电极边缘下的纸发生突起并出现小洞,此后小洞不断扩大延伸到下一层纸,这时部分纤维断裂完全脱离了纸,扩散到油中或沉积在损伤部位,但纸没有炭化,最后多层纸均被损伤,在最薄弱点产生击穿,在击穿通道上生成整齐的炭化边缘。当遇到纸层中弱点时也会贯穿纸层,最后发生击穿。
对绝缘材料研究表明,在局部放电作用下寿命是随电场的增加而呈指数式下降的。大量的事实证明,电力电容器内部局部放电是造成电容器膨胀和早期损坏的一个重要原因。
5.2 电力电容器局部放电测量参数及技术规定
5.2.1 评定电力电容器局部放电的参数
目前,在电力电容器局部放电试验中主要有放电量、起始放电电压以及放电熄灭电压等。
一、放电量q
有的产品(如耦合电容器)规定,在测量电压下放电量不超过某一数值为合格;在另一些产品中(如移相、串联等电容器)只规定在测量电压下一定时间内放电量不变大就为合格。 放电量q 随电压作用时间的变化趋势分析是判断试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如图5.1中曲线a 中放电量随电压作用时间变化而增加不多,而曲线b 却增加很多,显然试品a 的质量好于b 。 b
a
30 20 10 0
10 20
时间 (min) 放电量q (p C )
图5.1 放电量随施加电压时间的变化
(a) 好试品 (b) 劣试品
二、局部放电起始电压i U 和熄灭电压e U
试验电压从不发生局部放电的较低电压逐渐增加,当观察到的放电量超过规定值时,外加电压的最低值为局部放电的起始电压。这里的规定值是随试品容量不同而变化的:当试品容量小于40nF 时,规定值为3pC ;当试品电容大于或等于40nF 时,规定值为)pC (10/5.1x C ,其中x C 为试品电容以nF 计。这主要是考虑到脉冲电流法的灵敏度大约是与x C 成反比,因此,x C 大时最小可测放电量就相应增大。
电容器技术条件规定,整台电容器做局部放电试验时,施加电压不得超过额定耐受试验电压T U ,若起始放电电压i U 高于T U ,则不必测量i U ;若T i U U ,则应记下i U 值。通常都是
T i U U >的,因而整台电容器的起始放电电压往往是通过测量元件的起始放电电压来评估的。
在第3章中已提到,油纸绝缘中经常会出现在试验电压上升过程测得的放电量q 值,比下降过程在同一电压下测得的q 值小。使u q -曲线呈回滞曲线。电容器油的吸气性能愈差,回滞曲线所围的面积就愈大,放电起始电压与熄灭电压之比就愈大。i U 、e U 和i e U U /比值愈高,说明电容器承受高电压的能力愈强,在过电压作用后能很快恢复而不会造成破坏。一般电容器的i e U U /约为0.7,n e U U /约为1.15~1.2(n U 为额定电压)。
5.2.2 电力电容器局部放电测量技术规定
不同类型的电力电容器对局部放电有不同的要求,主要产品的局部放电试验见表5.1。
表5.1 几种电容器局部放电测试技术规定
(1) 试验电压应为正弦波,其频率为50Hz 或60Hz ,试验电路应有适当阻尼,以降低由于过渡过程引起的过电压,使电容器达到热平衡后再按表5.1的加压程序进行试验;
(2) 测试前后测量电容,两次测量值之差应不超过元件中一根熔丝断开所造成的差值;
(3) 试验在整台电容器上进行,但如果因被试电容太大,在整台上测局部放电不能得到满意的精度或设备容量不够时,可用模拟的较小电容器进行试验。
耦合电容器的局部放电试验应将交流电压施加于叠柱的高压端子和接地端子之间,并从较低电压值迅速增加到预加电压值,加压程序见表5.2。
表5.2 耦合电容器局部放电测量
表中施加电压时间要大于1min ,这是由于刚升到预定电压时,局部放电有时由于有滞后现象不能马上出现,同时电压也还不稳定,所以要延时1min 以后测。
5.3 电力电容器局部放电电测法
5.3.1 试验电源
电力电容器的电容量比一般高压设备如变压器、套管等大得多。因此,测量时试验设备的容量也很大,如测量两台100kvar(接成平衡回路)的试品,设备容量若无补偿装置时,要大于200kVA 。目前单台电力电容器的容量不断增大,单台224kvar 的电容器已大批量生产,就要求有更大的设备容量。
I
&L I &
u
e
图5.2 L 、C 并联时的电容电流和电感电流 图5.3 L 、C 串联时电容和电感上的电压
为了减少试验变压器的容量,采用补偿电抗器与被试电容器并联或串联组成谐振回路。并联谐振时电抗器通过的电感电流抵消电容电流,这就可以大大减少试验变压器的容量,如图
5.2所示,L I &和C I &相互补偿,使总电流I &减少。串联谐振时,电感L 和电容器C 两端的电压
会大大超过外施电压,见图5.3。采用串联谐振回路,一方面可以在试品的两端得到高电压(试验电压),另一方面电源波形也较好(电感起到一定的滤波作用)。同时,这种线路也比较完全,一旦试品击穿,就失去谐振条件,电压就跟随着下降,对仪器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脉冲电流法要求试验电源如变压器、电抗器等本身都不放电或只有较小的放电量。不然,这些设备本身的局部放电将给测量带来很大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