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曾国藩的家训家规家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述评:曾国藩的家训家规家风

引导语:近半个多世纪,曾国藩的家书、家训、家规被广泛整理,广为流传。大陆、台湾学术界对曾国藩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各方面研究及在论著和资料整理上,均取得一定成果,但很遗憾,至今尚未一篇曾国藩“家”文化家训、家规、家风思想研究的综述文章。

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是我国清代权绾四省的封建大臣,曾位列三公,拜相封侯,谥称曾文正公。是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颇有争议的人物,其生前身后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儒学圣哲”之美称,又有“曾剃头”、“伪君子”、“卖国贼”之恶名。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因此故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之说,自近代以来,他被国民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的典范。

对曾国藩家训家规家风思想的研究,在他逝世后的一百多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对曾国藩家训家规家风的研究断断续续,时起时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学术思想的逐渐开放和学术气氛的日渐活跃,对曾国藩的研究踏上了正轨,直接或间接论及曾国藩及思想的专著及学术文章层出无穷。在我国台湾地区较早的研究曾国藩的部分有影响的

著作有,江世荣编《曾国藩未刊信稿》、台湾学生书局《曾文正公手写日记》和《湘乡曾氏文献》及《湘乡曾氏文献大补》、朱传誉主编《曾国藩的传记资料》、姜穆编《曾国藩的幕僚群》、李少陵《曾国藩》等;我国大陆也出现许多著作,如长沙传忠书局出版了《曾文正公全集》等。

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全集》和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的出版,曾国藩这个一度改变中国历史的走向却又长期被歪曲的人物,像一件稀有文物被挖掘出土似的,立马吸引了国人的眼球。官场士林、商界军营及至市井百姓,一时间都以谈论曾国藩为博雅、为时髦,此风也波及海外华人世界、华文煤体。下面按出版时间先后,略举一些著作:卞哲《曾国藩》(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李鼎芳《曾国藩及幕府人物》(岳麓书社1985年)、王定安《曾国藩事略》(岳麓书社1986年)、章继光《曾国藩思想简略》(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曾国藩全集》(30卷,岳麓书社1994年)、萧一山《曾国藩传》(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4年)、张辉编著《曾国藩之迷》(经济日报出版社1996年)、成晓军著《曾国藩家族》(辽宁古籍出版社1998年)、罗益群《曾国藩读书生涯》(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曾国藩家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董丛林著《曾国藩》(河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王俯民《历史罪人曾国藩》(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郭兆祥、刘

立志《曾国藩十三经》(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年)、北史著《曾国藩最有影响的家书》(岳麓书社2002年版)、马道宗解译《曾国藩正经》(台海出版社2003年)等。除了这些专著,还有大量的相关论文,在此只是挂一漏万。他们涉及了曾国藩的军事、为官谋略、外交、教育等各方面的思想,而且也有较深入的研究。但从目前学术界现有的论文和专著中,不难发现对曾国藩家训家规家风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和评价的作品尚未一篇。

【对曾国藩家训家规家风思想理论来源的探讨】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理学大师,被誉为晚清一代的“儒家藩镇”。他自幼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博通经史。6岁入私塾,14岁时已熟读了《四书》、《五经》,博览了时文、八股,15岁熟读《周礼》、《礼仪》兼及《史记》、《文选》等书籍。从20岁开始,他到外地四处求学,期间求学于衡阳唐氏家塾和湘乡涟滨书院、长沙岳麓书院。1838年,曾国藩中进士后,入翰林院,师从理学大师唐鉴和倭仁,专攻程、朱理学,但他的治理学之路自成一家,以理学为本,以经世之学为用。曾国藩对儒家各派兼受并蓄,同时采诸子百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学者李肖聃这样评价曾国藩,“公乃蓄德而穷思,博综而广术,树德则追周礼。自叵隐师禹墨,持法窃用申韩,善处功名之际,乃因黄老,故公之学,其大者出于礼经;而

百家篇胜之术,亦时取之于济事……此公所由能定当时之难,赫然为近代英贤之察。”当今文化界对曾国藩家训家规家风思想的理论来源作专门论述的文章不多,据《历代教育名人志》记载,曾国藩一生在学术方面,师承姚鼐、唐鉴,然竭力调合汉学、宋学之争,认为“义理、考据不可缺一”。常耀弘的《曾国藩家庭伦理道德概述》文中说,曾国藩在学术上以宋儒(主要是二程、朱熹)为宗,还兼有汉学。在家训家规家风方面,曾国藩主要以儒家的传统伦理道德教育为标准,体现在读书、修身、家庭教育三方面。相比较而言,戴素芳在《论曾国藩家庭伦理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一文中,对曾国藩家训家规家风思想理论来源进行了很详细的归纳,她认为其思想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是历史文化的熏陶。曾国藩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尤其是对“三大显学”钻研极深。儒家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积极入世精神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道家的全则保生、避让退守之道;墨家的勤劳节俭之学都深深地濡染并导引着曾国藩的人生,进而成为其道德教育思想的精神养料和理论根基。第二是传统家训的熏陶。曾国藩把前人家训中的“孝亲敬长”“睦亲齐家”“励志勉学”等内容,“严慈相济”“爱教结合”等方法,“教家立范与修齐治平相统一”等原则继承下来,并保留和光大传统家训在功能和作用上的积极方

面,使其家训家规家风思想具有了深厚的历史底蕴。第三是祖传家训的影响。曾国藩秉承了曾氏家族耕读孝友家风,如他将其祖父的“八好”(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六恼”(地、命、医理、憎巫、祈祷、留客久居)等发展成“八本”、“八字”、“三不信”、“三致祥”之说教,祖传的家训使曾国藩的家训家规家风思想具有深厚的家学底蕴。曾国藩家训家规家风思想是以孔孟程朱的纲常礼教为治家根本,坚决维护家庭内部正常的人伦秩序;而以儒家的“主静”、“涵养”、“慎独”,禹墨的“勤俭”,老庄的虚淡、不争,法家的严整(庄重、有规),西学的实用等长处为用,即以儒家思想为主体,杂糅了各家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对曾国藩家训家规家风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的探讨】曾国藩及四兄弟家族,绵延至今190余年间,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没出一个纨绔子弟。如此长盛兴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属罕见,其原因当归功于曾国藩的治家有方,教子有效。曾国藩家庭伦理教育思想涉及范围之广,叮咛训导之细,行上与行下结合之缜密远非前人所及。相对前人,曾国藩家训家规家风思想空前地展示了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家庭伦理的温馨的层面。其思想的核心内容为立身处世、读书做人、励志勉学等。

曾国藩认为,立志是成人成事的根本,志是生命之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