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逻辑学第三版教学大纲
逻辑学第三版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逻辑学基础知识,包括命题逻辑、谓词逻辑以及归纳与演绎推理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逻辑学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分析和判断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哲学、法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掌握逻辑学基本概念和方法;2.培养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能够独立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计算机编程基础,为后续计算机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1.命题逻辑–命题的概念–命题的合取、析取、蕴含、等价等逻辑运算–命题的真值表与逻辑联结词–命题的充分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2.谓词逻辑–谓词的定义与逻辑变量–谓词逻辑的量词:全称量词、存在量词–谓词逻辑的谓词否定与逻辑联结词–谓词逻辑的真值表与推理规则3.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归纳推理的合法性与近似性分析–演绎推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演绎推理的推理规则和合法性分析4.逻辑学的应用–逻辑思维与判断技巧–逻辑与哲学、法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关系–逻辑与实际生活与工作的应用案例教学方式1.理论讲授:教师按照课程大纲讲解课程内容,学生听课并做好笔记;2.练习课:学生在课堂上解答练习题,教师指导与纠错;3.课外拓展:学生可通过阅读相关著作和做更多的习题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4.讨论与辩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材与参考书目1.教材:《逻辑学第三版》(陈鼓应,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2.参考书目:–中文:《逻辑学教程》(叶树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英文:《Logic: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Graham Priest,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年)作业安排1.每周至少完成一次课后习题;2.期中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的掌握程度;3.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推理方法和逻辑学应用的掌握。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逻辑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授课对象:_____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一)课程性质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科学。
它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逻辑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运用逻辑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逻辑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准确、清晰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绪论1、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
(2)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基础性的学科,具有全人类性。
2、逻辑学的作用和意义(1)逻辑学在认识世界、表达思想、论证观点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学习逻辑学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理性精神。
(二)概念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
(2)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的范围。
2、概念的种类(1)根据概念外延的数量,分为单独概念、普遍概念和空概念。
(2)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3)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3、概念间的关系(1)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2)明确概念间关系的作用。
4、定义(1)定义的结构和方法。
(2)定义的规则和违反规则的逻辑错误。
5、划分(1)划分的结构和方法。
(2)划分的规则和违反规则的逻辑错误。
(三)判断1、判断的概述(1)判断的特征和种类。
(2)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2、性质判断(1)性质判断的结构和种类。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教学大纲逻辑学教学大纲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和推理规律的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教授逻辑学,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逻辑学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逻辑学教学大纲的设计和内容,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一、教学大纲的设计1. 教学目标逻辑学教学大纲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
逻辑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学目标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的核心部分。
逻辑学的内容很广泛,包括命题逻辑、谓词逻辑、推理规则、逻辑谬误等。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合理选择教材和重点内容。
3. 教学方法逻辑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
除了传统的讲授和讨论外,还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思维导图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逻辑学的知识。
4. 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是教学大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逻辑学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论文写作、小组项目、逻辑思维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二、教学大纲的内容1. 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逻辑学的基础,它研究的是命题之间的关系和推理规则。
在教学大纲中,应该包括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命题的合取、析取和否定等基本运算规则,以及命题的真值表和推理规则等内容。
2. 谓词逻辑谓词逻辑是命题逻辑的扩展,它研究的是谓词之间的关系和推理规则。
在教学大纲中,应该包括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量词的运用、谓词的等价和否定等运算规则,以及谓词逻辑的应用等内容。
3. 推理规则推理规则是逻辑学的核心内容,它研究的是正确推理的方法和规律。
在教学大纲中,应该包括推理规则的分类、推理规则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等内容,以及推理规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逻辑谬误逻辑谬误是逻辑学中常见的错误推理形式,它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逻辑学第二版教学大纲
逻辑学第二版教学大纲课程介绍逻辑学是哲学的一个基础分支,主要研究推理和思维的规律与方法。
本课程主要介绍基本逻辑概念、命题逻辑、一阶谓词逻辑以及模态逻辑,帮助学生了解思维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能够:•掌握命题逻辑的基本原理和证明方法•掌握一阶逻辑的基本概念和证明方法•了解模态逻辑的概念和应用•提高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第一章逻辑学引言•逻辑学的概念与分类•逻辑思维的意义与作用第二章命题逻辑•命题的基本概念•逻辑联结词与复合命题•等价命题与否定命题•恒真式与矛盾式•命题逻辑推理的基本原理和证明方法第三章一阶逻辑•一阶逻辑概念•基本语言和语法•论域和变量•量词和量词范围•真值表和推理•等价和蕴含关系•策梅洛-弗兰克尔公理系统第四章模态逻辑•模态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可能性和必然性•模态命题的基本类型•模态逻辑的公理系统和推理规则•应用实例教学要求•说明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的前提知识和基础•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课程,完成课后作业和实验•建议学生多读相关书籍,加深理解教材与参考资料主教材:《现代逻辑学教程》第二版,皮埃尔·古德利尔特著,胡纪恒、刘晔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参考资料:•《逻辑学教程》第一卷、第二卷,舌华教、谢朝庆主编,人民出版社,2009年。
•《逻辑学基础》(第二版),张立群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模态逻辑导论》,唐其龙、王跃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形式逻辑学教学大纲
形式逻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形式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对于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形式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逻辑工具进行正确的思维和推理。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概念、判断、推理等基本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
让学生了解形式逻辑在日常生活、学术研究和工作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运用逻辑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准确性和严密性。
3、素质目标增强学生的逻辑意识,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概念间的关系定义和划分2、判断判断的特征和种类性质判断关系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3、推理演绎推理三段论复合推理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4、逻辑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5、论证论证的结构和方法反驳及其方法论证的规则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举例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形式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对一些逻辑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逻辑工具解决问题。
4、练习与作业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和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周:课程导论介绍形式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说明学习形式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
2、第二周至第四周:概念讲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分析概念的种类和概念间的关系。
介绍定义和划分的方法。
3、第五周至第七周:判断阐述判断的特征和种类。
详细讲解性质判断、关系判断。
分析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4、第八周至第十周:推理讲授演绎推理的三段论和复合推理。
介绍归纳推理的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讲解类比推理的方法和应用。
5、第十一周至第十三周:逻辑规律解释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的内容和要求。
逻辑学 教学大纲
以下是一个逻辑学教学大纲的示例,供参考:课程名称:逻辑学
课程目标:
1. 理解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程内容:
第一模块:引言和基本概念
-逻辑学的定义和作用
-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的区别
-逻辑学的历史发展概述
第二模块:命题逻辑
-命题和命题联结词
-命题逻辑的语法和语义
-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
第三模块:谓词逻辑
-谓词和量词
-谓词逻辑的语法和语义
-谓词逻辑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
第四模块:演绎推理
-形式逻辑和演绎推理的基本原理
-假言推理、拒取推理、假言三段论等推理形式-演绎推理的应用和实践
第五模块: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归纳推理的应用和实践
第六模块:批判性思维和逻辑谬误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重要性
-常见的逻辑谬误和错误推理形式
-如何辨识和避免逻辑谬误
第七模块:逻辑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数学中的逻辑
-计算机科学中的逻辑
-法律、哲学和自然科学中的逻辑应用
评估方式:
-课堂小测验和作业
-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或项目
请注意,具体的教学大纲可能会根据学校、教师和课程需求而有所不同。
上述示例仅供参考,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2015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选修课,主要内容是研究判断、推理、论证及其规律以及一些逻辑方法的科学,结合大量古今中外经典的逻辑故事,通过逻辑学基本理论的学习、训练,加深了解课程的逻辑知识和基本规则,再通过课堂练习作答,锻炼学生解决逻辑题目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素质,为其学习其它各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精炼概括3-5条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课程知识内容,给合社会现实理解课程重点章节,了解本课程的学科动态,具有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着力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一些常用的逻辑方法;在课程中突出与现代生活密切联系,以实际生活中的事例结合逻辑知识来进行分析与讨论为主,以解决逻辑题目为辅,达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并学以致用的目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概念、命题、推理、论证、逻辑基本规律等方面,通
过通俗而有趣的逻辑故事,展现逻辑知识趣味而智慧的学习之旅,了解逻辑学的学科结构,进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意识,逻辑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逻辑学基本理论的学习、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素质,为其学习各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以及深刻敏锐的感悟,为从事未来的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进度表
理论教学进程表。
逻辑学基础教程修订版教学大纲
逻辑学基础教程修订版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逻辑学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逻辑分析和论证方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提高,为其日后学习各种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逻辑学基础教程修订版》(第2版),作者:XXX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知识、信念、证明1.1 知识与认识 - 认识的来源 - 知识的定义和特点1.2 信念与怀疑 - 信念的概念和种类 - 怀疑与反思1.3 证明与真实 - 真理的定义和特点 - 证明的方法和标准2. 第二章命题和命题逻辑2.1 命题的定义和分类 - 命题与陈述 - 命题的类型和性质2.2 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 - 符号化 - 连词 - 真值表2.3 命题的等价和蕴含关系 - 等价命题的定义与性质 - 蕴含命题的定义与性质3. 第三章谬误和推论3.1 谬误的定义和分类 - 形式谬误 - 实质谬误 - 谬误的检验方法3.2 推论的基本概念 - 推论的定义 - 推论的形式与规则3.3 推论方法 - 演绎推论 - 归纳推论4. 第四章谓词逻辑和命题逻辑的比较4.1 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 - 量词 - 谓词4.2 谓词逻辑的符号化 - 符号化方法 - 量词的符号化4.3 命题逻辑与谓词逻辑的比较 - 区别和联系 - 应用和意义四、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每章讲解基础概念和方法后,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和探讨,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每学完一章,要求学生阅读相应的课后阅读材料,并按时完成相关作业五、考核要求•平时表现(40%):包括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试(60%):以闭卷形式进行,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单项选择、填空和简答题六、参考文献1.杨军. 逻辑学基础教程修订版[M]. 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2.段奇. 现代逻辑基础[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3.谢接群. 逻辑思维的艺术[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和论证规则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将围绕逻辑学的基本概念、推理规则和论证方法展开讲解,帮助学生掌握逻辑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巧。
二、教学目标1. 掌握逻辑学的基本概念,了解逻辑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学派;2. 理解和运用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推理规则,进行有效的逻辑分析;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和方法,提升思考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讲:逻辑学的概念与基本原理- 逻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逻辑学的基本原理:辩证法思维、非矛盾法则、排中律等2. 第二讲:形式逻辑与命题逻辑- 形式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命题逻辑的符号化和推理规则- 命题逻辑的真值表和可满足性3. 第三讲:谓词逻辑与一阶逻辑- 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一阶逻辑的符号化和推理规则- 一阶逻辑的量词和谓词矛盾4. 第四讲:归纳与演绎推理- 归纳与演绎推理的区别与联系- 归纳推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演绎推理的基本规则和形式5. 第五讲:辩证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辩证逻辑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常见的逻辑谬误和错误推理-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应用6. 第六讲:实践逻辑与应用技巧- 实践逻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逻辑推理的应用技巧和案例分析- 学术写作中的逻辑思维和论证方法四、教学方法1. 授课方法: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 学习辅助:提供教学课件、教学参考资料和相关练习题;3.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能力;4. 作业批改与评价:及时批改学生作业,给予个性化的评价和指导。
五、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度等;2. 作业和练习:包括课后作业、练习题等书面作业;3.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于逻辑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推理规则的掌握程度;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于逻辑学理论和应用技巧的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2004年制订,2006年修订)课程编号:英文名:Logic课程类别:通识教育课前置课:哲学原理后置课:学分:2学分课时:28课时主讲教师:陈健选定教材:何向东主编:《逻辑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二版课程概述:本课程尝试以现代逻辑为立足点,以较大篇幅讲解经典逻辑的部分基础内容,着重系统讲解命题逻辑的自然演绎系统NP的建构及其演算。
也以一定篇幅介绍词项逻辑、归纳法、科学逻辑方法、论证等传统逻辑的主要内容,此外也初步涉及模态逻辑。
导论部分主要讨论逻辑的性质,逻辑的简史,现代逻辑的特点等。
命题逻辑部分先引介复合命题及其推理,再重点讲解NP系统的建构和演算,最后讨论可靠性与完全性问题。
传统逻辑部分以词项逻辑为主,包括词项、直言命题和三段论,还包括论证部分,主要内容为论证的结构、论证的规则以及论证的常见错误。
一阶谓词逻辑以及逻辑语用学因课时关系,暂未列入大纲。
教学目的:逻辑学是一门区别于对象科学的元科学。
现代逻辑从整体上系统处理思维形式之规律,因而是传统逻辑不可比拟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总体上是培养现代逻辑的观念,初步理解现代逻辑最基本的知识和处理方法,以便为窥现代逻辑庞大的知识体系之一斑提供必要的准备。
此外,通过较为系统的逻辑演算训练,以帮助学习者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并为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打好必要的逻辑基础。
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尝试以一阶逻辑为主要内容,在整体和系统的意义上讲授现代逻辑最基本的知识,以回应1978年提出“逻辑要现代化”口号以来20多年的改革取向。
同时也兼顾了传统逻辑的主要知识内容,以作为对人类知识文化遗产的某种传承。
本课程在内容上和要求上作了较大的调整,课堂教学强调“思维之演算”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进程上也充分考虑了建构形式系统、逻辑推演之前的必要的铺垫性教学。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第一章导论课时分配:4课时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逻辑的性质、研究对象、发展简史、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的特点。
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逻辑?一、日常用语中逻辑一词的四种词义客观规律;观点道理;思维规则;逻辑学二、逻辑的基本涵义“逻辑即规律”;“必然性的联系或趋势”;“思维中的某种必然联系”;“关于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即必然地得出”(王路)第二节逻辑学的简史一、传统逻辑欧洲:亚里士多德斯多噶派伊壁鸠鲁派中世纪弗兰西斯.培根约翰.穆勒笛卡尔学派印度:因明中国:先秦的逻辑思想(惠施、公孙龙、荀况、韩非)后期墨家之百科全书式的逻辑专著《墨经》(《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和《小取》)隋唐时期印度因明传入中国明朝末年李之藻和傅汛济《名理探》清朝末年严复《穆勒名学》。
二、现代逻辑莱布尼茨的数理逻辑的理论布尔的逻辑代数弗雷格的逻辑演算系统罗素、怀海特的《数学原理》维特根斯坦、塔尔斯基、卡尔纳普的元逻辑三十年代以后的三大划时代成果:哥德尔不完全定理塔尔斯基逻辑语义学图灵的图灵机理论第三节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一、关于思维形式结构的科学思维的形式结构内容不同的思维可以具有共同的形式结构二、关于逻辑科学的性质逻辑变项和逻辑常项;表示逻辑变项的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经验科学和形式科学;元科学和对象科学;逻辑语法学、逻辑语义学和逻辑语用学思考题:1、简述逻辑的性质。
2、区分以下两组概念:经验科学和形式科学;元科学和对象科学。
3、如何看待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4、逻辑学和其他学科有何关系?5、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的奠基人分别是谁?为什么他们被称为奠基人?第二章命题逻辑课时分配:11课时教学要求:理解命题逻辑的自然演绎系统的建构,熟练掌握命题逻辑NP系统的推演。
教学内容:第一节命题概述一、命题的基本特征命题的两种定义命题定义的三层含义二、语句和命题的联系和区别学科范畴的不同;并非所有语句都能表达命题;同一语句表达不同命题;不同语句表达同一命题第二节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一、复合命题概述复合命题的构成;复合命题的逻辑性质;逻辑语法学和逻辑语义学讨论:逻辑学的着眼点是什么?二、负命题定义、联结词、表达式、真值表、逻辑性质、语义、推导规则三、联言命题(合取)定义、联结词、表达式、真值表、逻辑性质、语义、推导规则、运算律四、选言命题(析取)(一)相容选言命题:定义、联结词、表达式、真值表、逻辑性质、语义、推导规则、运算律讨论:如何用真值表来定义各种复合命题?德.摩根律(1)(2)及其说明:否定合取等值式┐(p∧q)<=>┐p∨┐q 德.摩根律(1)否定析取等值式┐(p∨q)<=>┐p∧┐q 德.摩根律(2)(二)不相容选言命题(严格析取):定义、联结词、表达式、真值表、逻辑性质讨论:用析取来定义严格析取五、假言命题(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定义、联结词、表达式、真值表、逻辑性质、语义、推导规则讨论:联结词的相互定义关于定义式:(p→q)<=>┐(p∧┐q)关于否定式:┐(p→q) <=>p∧┐q关于蕴析律:(p→q) <=>┐p∨q(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定义、联结词、表达式、真值表、逻辑性质、语义、推导规则讨论:联结词的相互定义关于定义式:p←q<=>┐(┐p∧q)p←q<=>p∨┐q关于否定式:┐(p←q)<=>┐p∧q关于→和←的转换:p←q<=>q→pp←q<=>┐p→┐qp→q <=>┐q→┐p(假言易位)(三)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定义、联结词、表达式、真值表、逻辑性质、语义、推导规则讨论:联结词的相互定义关于定义式(p<->q)=df((p→q) ∧(p←q))(p<->q) =df((p∧q)∨(┐p∧┐q))关于否定式┐(p<->q) <=>┐p<->q┐(p<->q) <=>p<->┐q┐(p<->q) <=>(p∧┐q)∨( ┐p∧q)┐(p<->q) <=>p∨q第三节命题逻辑的自然演绎系统一、形式语言初始符号形成规则讨论:形成规则以何种方式定义公式?二、NP系统的7条基本推导规则∧+、∧_、∨+、∨_、→+(间接证明)、→_和┐_(反证法)三、NP系统中的语法推出关系形式系统的关键概念:Γ├B四、命题逻辑语义有效性的判定真值函数和重言式;真值指派和真值赋值;NP系统语义有效性的判定方法五、NP系统可靠性和完全性的证明思路六、演算:运用基本推导规则的推演题(T1至T45)运用基本推导规则的其他推演运用基本推导规则的应用演算思考题:1、符号化并讨论:⑴并非人人都是自私的。
⑵张某是罪犯。
张某不是罪犯。
并非张某是罪犯。
⑶并非如果一个推理是有效的,并且前提为真,那么它的结论必然为真。
⑷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并非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⑸所有的大学生都是学逻辑学的。
并非所有的大学生都是学逻辑学的。
大学生不都是学逻辑学的。
大学生都是不学逻辑学的。
大学生都不是学逻辑学的。
2、为什么在逻辑学中我们可以用“并且”来概括或代表不同的联结词?这些联结词在复合句中常常表示并列、承接、转折或递进。
3、分析以下实例并写出公式:⑴并非这件衣服物美价廉。
并非张三和李四都是罪犯。
⑵并非小李或者喜欢音乐,或者喜欢体育此案并非是情杀,或是仇杀。
4、当我们给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下定义时说“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这种说法是否妥当?为什么?5、我们接受经典逻辑把联结词解释为真值运算,请问“p→q为真”,与“p是q的充分条件”是一回事吗?6、在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中,为什么可以不需要引入符号←7、在不相容选言命题中,为什么要用∨定义∨8、当变元为三个及以上时,∨仍可以解释(可归化)为二元复合运算,∨是不是也可以?列出真值表加以验证。
第三章词项逻辑课时分配:7课时教学要求:掌握直言命题推理和三段论推理教学内容:第一节词项一、词语和词项词语;词项;词项的外延和内涵二、词项的划分词项外延集里的元素的个数:单独词项;普遍词项;空词项指称群体还是群体中的个体:集合词项;非集合词项三、词项外延的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全异关系的两个词项S、P相对于论域I而言还有: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四、欧拉图圆中的每个点表示该集合的元素第二节直言命题一、直言命题的结构定义:由主谓式语句表达的命题;形式结构:量项(常项)+主项(变元S)+联项(常项)+谓项(变元P)二、直言命题的划分(一)按质划分(按联项):肯定命题否定命题(二)按量划分(按量项):单称命题全称命题特称命题(三)按质、量划分(按逻辑常项):A命题SAP 全称肯定命题E命题SEP 全称否定命题I命题SIP 特称肯定命题O命题SOP 特称否定命题(四)关于量项关于全称量项所有一切任何凡每一个关于特称量项有有些存在至少一个许多少数大多数关于特称量项的歧义问题(广义和狭义)关于特称量项的从弱原则(狭义用法)三、直言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周延的定义(三段论的核心概念)直言命题的周延性第三节直接推理一、对当方阵主、谓项相同(素材相同)的直言命题A、E、I、O四种命题之间的真值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差等关系二、变形推理换质法规则换位法规则换质法和换位法结合使用第四节三段论一、定义:由包含一个其共同项的两个直言命题推出一个直言命题的推理二、结构:三段论由且只由三个直言命题构成;三段论由且只由三个词项构成;每2个命题有且只有一个是相同的三、三段论的格和式四、三段论的判定规则规则1 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规则2 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规则3 前提与结论中否定命题的数目必须相同思考题:1、从三段论的判定规则导出16条导出规则第四章模态逻辑初步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要求:了解模态逻辑的基本方面。
掌握模态对当方阵和规范对当方阵的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模态及其分类一、什么是模态模态;模态词二、模态的分类狭义模态和广义模态第二节狭义模态命题一、必然命题和可能命题二、模态对当关系及其推理第三节道义命题一、必须命题、允许命题和禁止命题二、规范对当方阵及其推理第五章传统归纳法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要求:了解传统归纳法的主要内容。
理解现代逻辑处理归纳法的方法,初步掌握概率归纳推理和统计归纳推理。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关于“归纳推理”归纳和演绎“归纳推理”实例二、“归纳推理”的基本特征概然性推理和概然度三、归纳逻辑分类传统归纳法:枚举法类比法现代归纳逻辑:概率逻辑第二节传统归纳法一、简单枚举法简单枚举法实例简单枚举法定义提高简单枚举法可靠性程度的若干规则二、类比归纳法类比归纳法实例类比归纳法定义提高类比归纳法可靠性程度的若干规则类比归纳法若干类型第六章科学逻辑方法课时分配:0课时教学要求:了解科学解释和预测的几种模式,了解穆勒“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