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217595e6c175f0e7cd137ef.png)
第1 页共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第一章X线成像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X线的产生:真空管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
TX线的特性: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0.031~0.008nm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1 X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2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3显像过程三、X线图象特点X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第2章骨与软骨第一节检查技术特点:1有良好的自然对比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3检查方法发展快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1正、侧位;2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
二造影检查1关节照影、2血管照影三CT检查(优点)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2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3 X线病可疑病变;4骨膜增生;5限时破坏区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
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
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四肢关节:包括骨端、关节软骨和关节束。
软骨和束为软骨组织不显示,关节间隙为半透明影。
滑膜关节的解剖结构:关节结骨端、关节囊、关节腔。
X线上的关节间隙包括:关节软骨、解剖关节间隙和少量滑液。
盘二骨骼的基本病变表现:“三低三高”(掌握)第2 页共24 页1 骨质疏松:指一定体积单位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805fa3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8.png)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医学影像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运用不同的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的结构、功能和病理变化。
在临床医学中,医学影像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将对医学影像学中常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X射线片(Radiographs)X射线片是医学影像学中最常见和最早的成像技术之一。
X射线片可以呈现骨骼、软组织和腔隙等结构。
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软组织可见性:X射线片能够显示骨骼结构,但在显示软组织方面有局限性。
肺部、胸腹部脏器和血管等对X射线有较高的吸收,因此在X射线片上呈现为阴影。
2. 骨折检查:X射线片对骨折的检查十分有效。
骨折通常呈现为断裂的骨头、畸形的关节和周围软组织肿胀。
3. 密度差异:X射线片能够显示不同组织的密度差异。
例如,钙盐沉积物会在X射线片上呈现亮白色,而其他软组织则呈现中等至深灰色。
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利用X射线源围绕患者旋转,通过不同角度的扫描来获取多层次的断层图像的技术。
CT扫描可以用于检查各种组织和器官,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1. 学习解剖结构:CT扫描可以提供骨骼和器官的高分辨率图像,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解剖结构。
2. 病灶检测:CT扫描能够发现和识别肿瘤、感染、结石和其他异常病灶。
通过对比剂的使用,CT扫描还可以增强病变的可见性。
3. 导航手术:CT扫描可以为手术提供重要的信息。
通过重建图像和三维重建技术,医生可以在手术前虚拟进行手术计划,并在手术中进行导航。
三、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基于水和脂肪的不同信号特性来生成图像的技术。
MRI在医学影像学中有以下特点和应用:1. 解剖结构对比:MRI提供了解剖结构的高对比度图像。
医学影像学知识总结(详细版)
![医学影像学知识总结(详细版)](https://img.taocdn.com/s3/m/3f700647fab069dc502201de.png)
影像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总论X线成像(1)X线的产生以及特性1.穿透作用:成像基础2.荧光作用:透视检查的基础3.感光作用:X线摄影的基础4.电离作用:放射剂量学的基础5.生物作用:可使细胞组织产生抑制、损害甚至坏死。
※用于诊断的特性包括穿透作用、荧光作用、感光作用※X线防护原则X线防护的三大基本原则:防护实践正当化、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
实际工作中要遵循: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三项原则。
(2)人体X线吸收量主要取决于待检组织的密度和厚度(3)X线在人体内透过率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气体>脂肪>液体和软组织>骨(4)X线诊断原则是全面观察、具体分析、结合临床、作出诊断(5)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的是DR;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以消除重叠的骨骼和软组织影,突出血管影像的是DSA(6)造影检查分为直接引入(胃肠道造影,瘘道造影,椎间盘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等)和生理排泄(如静脉尿路造影)(7)根据组织对人体结构对x线吸收量的差异,可将影像分为三类:1.高密度影:如骨骼,X线片呈白色2.等密度影像:如肌肉、内脏和液体等,X线片呈灰色3.低密度影像:如脂肪和气体密度低,X线片上呈灰黑色和黑色X线在人体内透过率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气体>脂肪>液体和软组织>骨(8)透视和摄片的比较1.透视优点:①观察运动;②任意角度(体位)观察;③操作简单,立即出结果;④费用少;⑤适于胸透、急腹症、消化道钡餐、骨折复位、异物摘除、心血管检查等。
缺点:①影像不能永久记录(具备影像增强器,磁带记录除外);②细微结构、厚密组织显影不清,如观察肾输尿管结石则不能常规透视诊断;③时间长,接受X线量多。
2.X线摄影优点:应用广,受照X线量较少,人体细微结构及厚密度组织均能显示清楚,永久记录。
缺点:不能检查器官功能;费用大。
CT((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1)CT值:表示单位体积对X线的吸收系数,将吸收系数换算呈CT值,作为表达组织密度的统一单位。
影像学知识点
![影像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7e80db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3.png)
影像学知识点影像学知识点概述1. 影像学基础- 影像学定义:运用各种影像技术对人体结构和功能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医学科学。
- 影像学的重要性: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计划的制定和疗效的评估具有关键作用。
- 影像学的主要技术:X射线、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超声、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
2. X射线成像- 原理: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根据组织密度差异形成影像。
- 应用:骨折、肺部疾病、泌尿系统结石等的诊断。
- 注意事项:辐射防护,合理使用以减少患者辐射暴露。
3. CT成像- 原理:通过X射线旋转扫描,计算机重建出人体断层影像。
- 优点:高分辨率,能够提供更详细的结构信息。
- 应用:头部、胸部、腹部和骨骼系统的疾病诊断。
- 注意事项:辐射剂量较X射线高,需严格控制检查指征。
4. MRI成像- 原理: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通过氢原子核磁共振现象获取影像。
- 优点:无辐射,软组织对比度好,适合脑部和肌肉骨骼系统的检查。
- 应用:脑部疾病、肿瘤、关节和内脏器官的诊断。
- 注意事项:检查时间较长,对金属植入物敏感,可能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5. 超声成像- 原理: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反射,根据反射信号的差异形成影像。
- 优点:无辐射,操作简便,可动态实时观察。
- 应用:妇产科、心脏病、腹部器官的检查。
- 注意事项:受操作者技术和患者体型影响较大。
6. PET成像- 原理:通过注射放射性药物,利用正电子与电子结合时产生的伽马射线成像。
- 优点:能够评估组织代谢活动,对肿瘤的诊断和分期有重要价值。
- 应用:癌症的早期发现、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测。
- 注意事项:成本高,放射性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管理。
7. 影像学诊断原则- 影像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影像结果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
- 影像学报告的撰写:应包含检查目的、技术参数、影像表现、诊断意见等。
- 影像学的质量控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影像质量。
影像医学知识点总结
![影像医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020de3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7e.png)
影像医学知识点总结影像医学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利用不同的影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疾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影像医学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各种影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常见的影像表现和临床意义。
一、X射线摄影X射线摄影是最早应用于医学诊断的影像技术之一。
它利用X射线的穿透力和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不同的特点,通过对人体进行X射线照射和拍摄,来获取人体内部的图像。
X射线摄影常用于骨骼系统的检查,可以检测骨折、骨质疏松等病变。
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旋转式X射线源和接收器进行断层扫描的影像技术。
它与传统X射线摄影相比,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CT扫描可以提供准确的横断面图像,常用于头部、胸部、腹部等器官的检查。
同时,CT还可以进行增强扫描,利用静脉内注射对比剂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血管和肿瘤等病变。
三、核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人体内部组织结构的影像技术。
与X射线和CT扫描相比,MRI无辐射,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
MRI常用于脑部、脊柱、关节等部位的检查,可以诊断多种疾病,如脑卒中、脊柱损伤等。
四、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特性来获得人体内部图像的影像技术。
它无辐射,操作简便,常用于妇产科、心血管等领域的检查和诊断。
超声波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检测心脏病变等。
五、放射性同位素检查放射性同位素检查是通过人体内放射性同位素的摄取和分布来了解器官功能和病变情况的影像技术。
根据不同同位素的特点,可以选择相应的放射性同位素检查方法。
例如,甲状腺扫描常用碘-131同位素,骨扫描常用技钠-99m。
六、影像诊断与临床意义影像医学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医生通过对不同影像学表现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判断病变的类型、范围和严重程度。
例如,CT扫描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肺部结节是否为肺癌,MRI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等。
医学影像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_安医大
![医学影像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_安医大](https://img.taocdn.com/s3/m/251be7a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d.png)
医学影像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_安医大医学影像学重点概论:1. X 线产生的条件:1)自由活动的电子群; 2)电子群的高速运动; 3)高速运动的电子群突然受阻 2. X 线影像形成的原理:(1)X 线的三个特性:穿透性荧光作用感光作用 (2)人体组织有密度与厚度的区别:X 线穿透过人体后,经过不同组织的吸收, 产生了 X 线量的差别,在荧光屏及照片上产生不同密度的影像 3. X 线检查方法和选择原则(1)了解各种 X 线检查方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优缺点(2)选择安全、准确、简便而经济的方法(3)由简到繁,先透视而后拍平片及造影(4)根据病情,灵活应用 4. X 线分析病变的原则①病变的位置及分布②病变的数目③病变的形状④病变的边缘⑤病变的密度⑥邻近器官及组织的改变⑦器官功能的改变5.CT 的组成:计算机,线圈,探头,球管 6. CT 图象特点:1)体素和像素:体素:一个 CT 值综合代表每一个立方体单元内的物质密度,这些小的单元就称为体素;像素:1/ 3一幅 CT 图像是由许多按矩阵排列的小单元组成,这些组成图形的基本单元称为像素。
2)空间分辨率:在一定的密度差的前提下,显示带分辨组织几何形态的能力。
像素越小,数目越多,构成的图象越细致,空间分辨率越高 ? CT 图象空间分辨力不如 X 线图象高 3)密度分辨率:能分辨两种组织之间最小密度差异的能力。
辨别两个像素最小密度之差的能力 ? 两个像素密度之差越小,密度分辨力越高 ? CT 图象的密度分辨力较 X 线图象高 4) CT 值:定义:在 CT 图象中,度量组织密度的工具.单位: Hu (Hounsfield unit) 亨氏单位举例:水的吸收系数为 1.0, CT 值定为 0 Hu.人体中密度最高的骨皮质吸收系数最高, CT 值定为+1000 Hu,而空气密度最低,定为-1000 Hu.人体中密度不同的各种组织的 CT 值则居于-1000 到+1000 Hu 的 2000 个分度之间. 5)窗宽和窗位:前者是指 16 个灰阶上包括的 CT 值的范围;后者是指窗的中心,如肺窗,软组织窗 6)伪影:指在扫描和信息处理过程中,由于某一种或者几种原因而出现的人体本身并不存在而图像中却显示出来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影象。
医学影像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
![医学影像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bd5c5e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5.png)
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在实时监测下对病变进行精准定位,为 介入治疗提供准确的导航和定位信息,提高治疗效果和安 全性。
科学研究
医学影像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可视化 手段,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医学影像设备简介
X线设备
CT设备
MRI设备
超声设备
核医学设备
包括X线机、数字化X线 摄影系统(DR)等,主 要用于骨骼、胸部等部 位的检查。
一维超声心动图,主要用于心脏和大血管疾 病的诊断。
B型超声
二维超声,可实时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病变 ,应用最广泛。
D型超声
多普勒超声,可检测血流方向和速度,用于 心血管和腹部脏器疾病的诊断。
超声诊断价值与局限性
超声诊断价值
可实时动态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病变,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检测血流信息,对心血管 和腹部脏器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包括PET/CT、SPECT等 设备,利用放射性核素 进行成像,对于肿瘤、 心血管等疾病的早期诊 断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 意义。
02 X线检查技术
XHale Waihona Puke 成像原理及特点X线成像原理
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当X 线穿过人体不同组织时,由于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X线被 吸收的程度不同,从而在荧光屏或胶片上形成不同灰度的影 像。
• 对骨关节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帮助,如骨 折、关节炎等。
MRI诊断价值与局限性
01
禁忌症
体内有金属异物、心脏起搏器等 患者不宜进行MRI检查。
扫描时间长
02
03
价格相对较高
需要患者保持静止不动,对于不 能配合的患者(如小儿、躁动患 者)成像质量可能受到影响。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590c65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e.png)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概述: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通过不同的成像技术,如X射线、CT扫描、核磁共振等,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总结医学影像学考试中的重点知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备战考试。
一、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1. 影像学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影像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X射线的发现、超声波和CT技术的出现等。
2. 影像学的分类:了解影像学的分类,包括放射学、超声学、磁共振和核医学等。
3. 影像学的原理:掌握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和机制,如X射线的吸收、超声波的回声和磁共振的共振现象等。
二、常见影像学检查技术1. X射线检查:了解X射线的特点、适应症和禁忌症,熟悉X射线片的解读和常见的病变表现。
2. CT扫描:掌握CT扫描的原理和应用,了解不同部位的CT扫描常见疾病的表现和诊断要点。
3. 核磁共振:熟悉核磁共振的原理、安全性和应用范围,了解不同组织在MRI中的信号强度和常见病变的表现。
4. 超声检查:了解超声的应用和优点,掌握超声图像的解读和对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
三、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1. 肿瘤:了解肿瘤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表现,包括肿块的形态、边缘、内部结构和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等。
2. 感染性疾病:熟悉感染性疾病在影像学上的特点,如肺炎的X射线表现、骨髓炎的核磁共振示踪和肝脓肿的超声引导穿刺等。
3. 心血管疾病: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冠脉疾病的CT冠脉造影、心脏瓣膜病的超声检查和主动脉夹层的MRI诊断等。
4. 神经系统疾病:掌握神经系统疾病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如脑卒中的CT灌注成像、脑肿瘤的MRI显示和脊柱骨折的X射线诊断等。
四、医学影像学临床应用1. 临床诊断:了解医学影像学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如CT在肺结节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MRI在脊柱骨折和关节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中的应用等。
2. 术前评估:熟悉医学影像学在手术前的评估中的作用,如手术前CT扫描在骨折复位和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MRI在脑肿瘤手术前的定位和评估中的应用等。
医学影像学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医学影像学重点知识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fbeb85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d.png)
医学影像学重点知识归纳总结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它通过使用不同的成像技术,如X射线、超声波、核磁共振等,为医生提供了直观的内部结构图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辅助信息。
在医学影像学中,有一些重点知识是每个从业人员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的。
本文将对医学影像学的一些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1. 医学成像技术医学影像学包括了多种成像技术,其中最常见的包括X射线、CT扫描、MRI和超声波等。
X射线是一种常见的成像技术,通过射线的穿透性来观察和检查人体内部的骨骼和组织结构。
CT扫描则是采用了多层次和多角度的X射线成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内部结构信息。
MRI则利用了磁场和无线电波,可以产生高分辨率的图像。
超声波则是通过声波的反射和回声来识别和检测内部组织。
2. 影像学诊断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医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影像学图像,可以判断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比如,肺部X射线片可以用来检测肺炎、肺结核和肺癌等疾病;脑部MRI可以用来鉴别和定位脑卒中和脑肿瘤等疾病。
3. 影像学解剖学影像学解剖学是医学影像学中的关键知识。
影像学解剖学通过对正常人体解剖结构的研究,对临床影像学诊断和解剖位置的准确判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影像学解剖学主要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腔和四肢等解剖结构的形态、位置、分层和表面标志等内容。
4. 影像学病理学医学影像学病理学是疾病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和特点的研究。
通过对病理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结合影像学图像,可以判断出病变的类型、性质和阶段等。
比如,肺恶性肿瘤的CT表现包括肺实质结节、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等。
而肝癌的超声表现则包括肝内低回声结节和血液动力学异常等。
5. 影像学鉴别诊断影像学鉴别诊断是指通过观察和分析影像学图像,对不同疾病进行鉴别和诊断的过程。
影像学鉴别诊断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广泛的知识储备。
比如,对于颈椎病变,鉴别诊断包括了脊髓炎、脊髓肿瘤、血管畸形等不同病变。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3de756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7.png)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总结一、概述医学影像学是一门运用各种成像技术和设备,对人体进行无创式检查,进而提供诊断、治疗和监测的学科。
它通过图像技术帮助医生了解病变的性质、位置和范围,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二、常见成像技术和设备1. X线摄影:X线是医学影像学中最早应用的一种成像技术,适用于检查骨骼、胸部、腹部等部位。
常见的设备有X线机、CR(数字胶片)和DR(数字影像)系统。
2. CT(计算机断层摄影):CT是一种通过多次X线扫描构建三维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适用于检查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
其设备通过旋转扫描体部来获得大量影像切片,并通过计算机重建成三维图像。
3. MRI(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磁共振原理对人体组织进行成像的技术,适用于检查脑部、脊柱、关节等部位。
其设备通过引入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人体内部的信号,并通过计算机重建成图像。
4. 超声波成像:超声波成像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与回声生成图像的技术,适用于检查肝脏、心脏、肾脏等部位。
其设备通过超声波的传递和接收来获取组织的回声信号,并通过声波传感器转化为图像。
5. 核医学影像学:核医学影像学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检查的成像技术,适用于检查器官功能、血流和代谢情况。
常见的核医学检查有放射性核素扫描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6.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是一种利用正电子发射进行成像的技术,适用于检查脑部、心脏、肿瘤等部位。
其设备通过引入放射性示踪剂来观察组织的代谢活性,并通过重建图像显示病变的分布。
三、影像学常见病变及表现1. 骨科影像学:- 骨折:常见的骨折类型有完全骨折、骨折脱位和颈椎骨折等。
影像学表现为骨头断裂、骨块错位或脱位。
- 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小梁疏松和骨骼变形,可通过骨密度测量和骨质疏松评估进行诊断。
- 关节炎:包括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影像学上可见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和关节周围骨质增生。
医学影像学重点复习完整版
![医学影像学重点复习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9c38b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7.png)
医学影像学重点复习完整版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集医学、物理学和工程学于一体的学科,通过将放射线、超声波、磁共振等物理现象应用于人体,以获得和诊断疾病的技术。
在临床医学中,医学影像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为您提供医学影像学的重点复习内容,帮助您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一、放射学1. 放射照影学:放射照影学包括常规放射学和特殊放射学。
常规放射学是指应用X线对人体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线拍片、造影、CT等;特殊放射学是指应用其他放射线或荧光物质进行影像学检查,如核素显像和血管造影。
2. 放射学诊断:放射学诊断是通过观察影像学表现,对疾病进行诊断。
常见的放射学诊断方法有:X线诊断、CT诊断、核磁共振诊断等。
放射学诊断需要医生具备良好的解剖学基础知识和对不同疾病影像学表现的了解。
二、超声影像学1. 超声影像学原理: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传播时会发生不同组织间质量、密度和声阻抗的反射、折射和衰减,通过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生成图像。
2. 超声影像学应用:超声影像学广泛应用于妇产科、心脏病学、肾脏学、肝胆胰脾疾病等领域。
它具有无创、无辐射、实时性强等优点,能够对人体内脏器官进行形态学和功能学的检查。
三、核医学1. 核医学原理:核医学是通过给患者体内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性衰变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核医学主要包括核素显像和放射性治疗两个方面。
2. 核素显像:核素显像是通过给患者体内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性衰变进行疾病的诊断。
常见的核素显像检查有骨显像、甲状腺显像、心肌灌注显像等。
四、磁共振成像(MRI)1. MRI原理:磁共振成像利用人体内核磁共振现象,通过患者处于强磁场中,获得患者体内不同组织的信号,再通过计算机重建成影像。
2. MRI应用:MRI广泛应用于脑部、脊柱、关节和盆腔等器官的检查。
它在形态学、功能学和病变定位等方面有着非常高的分辨率和诊断准确性。
五、计算机断层扫描(CT)1. CT原理:CT利用X线束通过人体不同部位的吸收和散射来获取影像。
医学影像学常见知识点总结
![医学影像学常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625544a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7c.png)
医学影像学常见知识点总结一、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它能够观察骨骼、胸部、腹部和泌尿系统等部位的影像。
X射线检查的原理是利用X射线对人体组织的不同吸收能力进行成像,通过对吸收不同的部位进行影像展示,从而观察体内结构。
X射线检查对于骨折、肺部炎症、胸腔积液、胃肠道梗阻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X射线检查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能够快速获得大量信息,对一些疾病的诊断有重要帮助。
但X射线检查也有局限性,比如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低,无法显示细小的病变,对于肿瘤、血管病变等部位的检查不够敏感。
二、CT检查CT检查是在X射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它能够提供更为精细的切面图像,有助于观察体内组织器官的病变。
CT检查原理是通过对患者进行层厚不同的X射线照射,通过计算机重建成像,获得高质量的三维影像。
CT检查在脑部、胸部、腹部等部位的诊断中有重要应用,能够观察颅脑出血、脑肿瘤、肺部结节、肝脏肿瘤、胃肠道梗阻等疾病。
CT检查的优点是成像速度快、分辨率高、对软组织和骨骼结构均有良好的显示效果。
但CT检查辐射剂量较大,患者需注意保护措施。
三、MRI检查MRI检查是以核磁共振技术为基础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能够提供高质量的骨骼、软组织和脑部等部位的影像。
MRI检查原理是利用人体组织对磁场和射频脉冲的不同反应产生影像,能够获得高对比度、高分辨率的图像。
MRI检查在脑部、脊柱、关节、骨骼肌肉等部位的诊断中有重要应用,能够观察颅内肿瘤、脊柱畸形、脊髓损伤、关节软骨损伤等疾病。
MRI检查的优点是无辐射、对软组织的显示效果好,但是成像时间较长、对于患者的协作性要求较高。
四、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是通过超声波对人体组织的反射、透射和散射产生影像,能够观察腹部、盆腔、胸部、颈部等部位的器官和病变。
超声波检查主要应用于腹部肿块、腹部血管、胸腔积液、胎儿检查等领域。
超声波检查的优点是无辐射、可以动态观察器官功能,对于一些腹部器官和妇科检查有独特的优势。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6f48ebc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66.png)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1.成像技术:医学影像学使用各种成像技术来生成图像。
最常见的成像技术包括X射线、超声波、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核医学成像等。
2.解剖学知识:医学影像学需要医生对人体解剖学有深入的了解,以便正确识别图像中的各个结构和器官。
医生需要了解骨骼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各个系统的结构和相互关系。
3.病理学知识:医学影像学也需要医生对疾病的病理学有一定的了解。
医生需要了解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和其在图像中的表现,以便做出准确的诊断。
4.图像解读:医学影像学需要医生具备良好的图像解读能力。
医生需要能够正确识别图像中的各个结构和病变,并分析其特征和临床意义。
5.比较解剖学:医学影像学需要医生能够对不同个体的图像进行比较,并区分正常和异常的表现。
对于同一疾病在不同个体中的表现差异,医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6.影像诊断:医学影像学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就是影像诊断。
医生通过对影像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评估病变的性质、大小和位置等,并做出准确的诊断。
7.病理诊断:医学影像学还可以为病理学提供一些关键信息,如病变的定位、分布和范围等。
医生可以根据影像结果选择合适的病理学检查方法,并解释和评估病理检查结果。
8.治疗干预:医学影像学不仅可以用于诊断,还可以指导治疗干预。
医生可以根据影像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如手术规划、放疗区域定位等。
9.患者管理:医学影像学还可以用于患者的管理和追踪。
医生可以通过监测影像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
10.伦理和法律问题:医学影像学涉及一些伦理和法律问题,如隐私保护、医疗诊断意见的准确性和责任等。
医学影像学的实践需要遵循相关的伦理和法律规定。
这些是医学影像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医生提供有关患者病情的详细信息,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并在医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4cb7c1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b.png)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在医学领域中,影像学在疾病诊断、治疗和监测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医学影像学考试是医学生及相关专业学生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考试。
有充分准备和理解考试重点知识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为您提供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的重点知识总结。
I. 放射学基础知识1. 放射线的基本概念与物理学原理:- 放射线的种类和属性- 放射线的生成机制和特性- 放射线的剂量及安全性- 放射线的相互作用与影响2. 医学影像学技术:- X射线检查:常用检查方法、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CT扫描:扫描原理、影像重建和临床应用- MRI检查:工作原理、图像形成和应用范围- 超声检查:声波技术、图像生成和适应症- 核医学检查:同位素应用、图像观察和安全措施3. 影像学质量控制与安全:- 影像质量评估:影像解剖学、鉴别和评估- 辐射防护:辐射剂量、辐射防护设备和防护措施 - 医学伦理与法规:患者隐私、知情同意和法律责任II. 解剖学与疾病影像学1. 骨骼系统影像学:- 解剖学结构与常见骨折类型- 骨肿瘤与骨关节疾病的影像学特征- 骨科手术术前评估与术后影像学评估2. 胸部影像学:- 常见肺部疾病及其影像学表现- 胸部CT扫描与肺结节评估- 胸部外伤和气胸的影像学诊断3. 腹部影像学:- 腹部CT扫描与腹腔器官疾病的诊断- 肝脏和胆道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肾脏和泌尿系影像学评估4. 神经影像学:- 脑部CT与MRI扫描:解剖学结构和脑卒中的影像学特征- 脊髓和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评估- 神经影像学检查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III. 影像学与临床应用1. 影像学在诊断中的价值:- 影像学与临床症状的对应- 影像学在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和局限性2. 影像学引导下的介入治疗:- 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影像学引导下的肿瘤射频消融和介入治疗3. 影像学与疾病预后评估:- 影像学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影像学在肿瘤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总之,医学影像学考试的复习重点知识包括放射学基础知识、解剖学与疾病影像学、影像学与临床应用等内容。
影像医学知识点总结
![影像医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8430cb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c.png)
影像医学知识点总结影像医学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通过使用放射学、超声学、核医学等技术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掌握一些基本的影像医学知识点对于医生和医学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常见的影像医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
一、放射学放射学是影像医学中最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通过使用放射线来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信息。
常见的放射学技术包括X射线摄影、CT扫描、MRI和超声检查等。
1. X射线摄影X射线摄影是最常见的放射学技术,通过将X射线穿过人体,然后通过光电子学的方式获取图像。
常见的应用包括胸片、骨骼摄影和胃肠道钡剂造影等。
2.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旋转式X射线扫描来获取人体各个层面影像的技术。
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剖结构和病变信息,是常见的肿瘤筛查和颅脑损伤检查的重要手段。
3. MRIMRI是一种使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图像的技术。
MRI适用于检查软组织结构,如脑部、脊柱和关节等。
它可以提供高对比度和解剖细节,是一种无创伤的诊断方法。
4.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部产生图像,它是一种非常安全和无创伤的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常用于妇科、产科、心脏和肝脏等器官的检查。
二、核医学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来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影像学技术。
核医学常见的应用包括放射性同位素骨扫描、甲状腺功能检查和心肌灌注显像等。
1. 放射性同位素骨扫描放射性同位素骨扫描是一种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来评估骨骼病变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骨折、肿瘤和骨髓炎等疾病。
2. 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通过给患者口服或注射放射性碘同位素来评估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
这项检查可以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癌的评估。
3. 心肌灌注显像心肌灌注显像是一种通过给患者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来评估心肌供血情况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检测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等心脏病变。
三、其他影像学技术除了放射学和核医学,还有一些其他的影像学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医学影像学考试重点总结
![医学影像学考试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81c1cc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08.png)
医学影像学考试重点总结一、影像诊断的基本原则。
咱得知道,影像诊断就像是给身体内部拍照片然后解读一样。
最基本的就是要全面观察影像,不能看一眼就下结论。
比如说看X光片,可不能只盯着一个地方看,要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回到整体。
这就好比看一幅画,你得先看整幅画的布局,再去瞧细节,然后再回到整体感受这幅画的全貌。
而且要熟悉正常的影像表现,这是基础中的基础。
只有知道正常的长啥样,才能发现不正常的地方。
就像你认识了健康的苹果啥样,看到有个黑斑的苹果,就知道这苹果有点问题啦。
对比观察也很重要,不同体位的片子对比着看,或者同一个人的不同时间的片子对比着看。
这就像你对比自己小时候和现在的照片,能发现好多变化呢。
二、X线成像。
1. X线的特性。
X线就像一个神奇的小使者,它有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和电离效应。
穿透性让它能穿过人体,不过不同的组织穿透的程度不一样,骨头就比肉难穿透,所以在片子上骨头就白一些,肉就黑一些。
荧光效应呢,能让它在荧光屏上显示出影像,就像看皮影戏一样。
感光效应就可以让胶片感光成像,这就是咱们看到的那种X光片子啦。
电离效应可有点厉害,它能让物质电离,不过这个在诊断上用得少,在治疗上用得比较多。
2. X线的检查方法。
普通检查就是咱们最常见的透视和摄影。
透视就像是看现场直播,能动态地观察器官的运动,但是图像没有摄影那么清晰。
摄影就像是拍照片,能留下永久的记录,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拍,比如正位、侧位啥的。
特殊检查就包括体层摄影、软线摄影这些。
体层摄影就像给身体的某个层面单独拍照片,把其他层面模糊掉,这样能更清楚地看这个层面的结构。
软线摄影对软组织特别友好,能把软组织的情况看得更清楚。
三、CT成像。
CT这东西可就高级一点啦。
它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一部位进行断层扫描的。
CT图像的特点就是密度分辨率高,啥意思呢?就是能更清楚地区分不同密度的组织。
比如说能很清楚地看到脑灰质和脑白质的区别。
CT的检查技术也有好几种。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280986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b.png)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结构和病理生理变化的学科,通过各种成像技术可以对人体进行无创的检查和诊断。
医学影像学主要包括X线摄影、超声影像学、CT(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和放射治疗等多个学科。
本文将重点总结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技术和临床应用。
1.基本概念:2.主要技术:(1)X线摄影:X线摄影是医学影像学最早、也是最常用的成像技术之一、它通过向人体放射离子辐射,使被检查部位的组织吸收该辐射并生成X射线影像。
(2)超声影像学: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超声检查仪向人体内部发射超声波,并记录其回波,通过对回波进行处理和解释,生成图像。
(3)CT:CT是一种通过多个方向的X射线成像来重建人体断层图像的技术。
它使用旋转的X射线源和探测器,通过多次成像生成一系列图像,然后利用计算机对这些图像进行处理和重建,得到人体内部的断层图像。
(4)核磁共振成像(MRI):MRI通过在强磁场中,利用人体组织中的水和脂肪分子的旋转特性,引入无创激发和检测的放射信号,然后通过计算机分析和生成图像。
(5)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射线(如X射线、γ射线)对肿瘤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通过控制放射线的剂量和方向来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
3.临床应用:(1)疾病诊断:医学影像学可以对各种内外科疾病进行无创检查,提供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如通过X线摄影可以检查肺部病变,超声可以检查器官肿块,MRI可以检查脑部病变等。
(2)疾病评估:医学影像学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如通过CT可以评估肿瘤的大小和侵犯范围,MRI可以评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
(3)导向治疗:医学影像学可以用于导引手术或放射治疗。
如放射治疗时使用CT来确定肿瘤的形态和位置,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放疗计划。
(4)随访观察:医学影像学可以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观察,如通过CT或MRI来判断肿瘤的缩小情况,或复查X线片来判断骨折的愈合情况。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b7d055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6.png)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总结一、X线成像1 .X线的基本特性:穿透性可吸收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2 .X线成像:物质密度越高对X线吸收越多,物质厚度越大透过的X线就越少(厚度越大越白)(1)高密度组织(骨。
r钙化)呈白色影像,(2)中等密度组织(软骨、肌肉、神经、实质器官、结缔组织、体液)呈灰白色影像(3)低密度组织(脂肪、含气组织)呈灰黑或深黑色影像3 .注意X线图像上骨骼(包括胸椎肩胛骨锁骨肋骨)呈高密度白影or中高密度灰白影纵膈(主要为心脏大血管)属软骨组织,但是厚度大呈高密度白影肺组织其内主要为气体呈低密度黑影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有效避免血管影与邻近骨和软组织影像重叠,可清晰显示血管,DSA图像反映为普通X线照片上的反转图像即普通X线上血管为白色DSA上血管为黑色5 .DSA能够清晰显示直径200μm以上的血管6 .平片:靠自然对比获得的X线摄影图像,即没有造影剂(对比剂)X线对比剂成像基本原理:将能高吸收X线的物质(硫酸铁)或少吸收X线的物质(油脂,气体)导入体内,以提高病灶与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对比度,显示其形态与功能7 .X线特殊检查软X线检查:钳靶或铐靶X管,专门用于乳腺X线检查X线减影技术:单纯软组织或骨组织,〃一次采集,两次曝光,三幅图像”体层容积成像:任意深度、厚度8 .诊断描述时称为低密度,中等密度,高密度。
当病变造成影像密度改变时,描述为密度增高或密度减低二、计算机体层成像(CT)1 .CT是真正的断层图像,X线扫描2 .平扫:不用对比剂增强或造影的扫描(普通扫描/非增强扫描)3 .增强扫描:血管内注射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提高病变组织同正常组织的密度差4 .CT造影:指对某一器官或结构进行造影再行扫描的方法5 .CT成像:含气肺组织呈黑色影像(低密度);肌肉或脏器等软组织呈灰色影像(中等密度力骨组织呈白色影像(高密度)6 .CT能清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软组织间形成对比7 .CT密度不用X线吸收系数表示而用CT值(亨氏单位HU)表示。
医学影像技术相关专业知识考点总结
![医学影像技术相关专业知识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4c42c1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b.png)
医学影像技术相关专业知识考点总结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医学影像技术相关专业知识考点总结篇1一、对医学影像的了解简述:自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以后不久,在医学上,x线都被应用于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形成了放射诊断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由x线所形成的放射诊断也在不断发展,相继出现了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数字x线摄影(cr)、核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放射学,加上超声、核素扫描,组成了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是应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对疾病进行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的新兴科学,它具有多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在诊断疾病方面,影像学是通过影像技术手段获得人体组织器官形态和功能改变的信息,结合临床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而影像(介入性)治疗是在影像的监视下,利用导管或穿刺技术,对病变进行治疗或获得组织学、细胞学、生化或生理资料,以明确病变的性质。
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关系极为密切,如大叶肺炎,病理分为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在充血期,可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如发冷、发热,白细胞升高,但此期影像学(x表现)为阴性;在红色、灰肝变期,x线表现为大片状形态与解剖肺叶一致的典型致密影;在消散期,表现为散在斑片状致密阴形,若病人病程处在此期就诊,x线表现无法与肺结核区别,只有通过结合病史病程经过、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可能获得正确的诊断。
以上例子说明,医学影像学人才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可以说,一个影像学医师首先应是一个临床科的医师,在此基础上再深入扎实地学习影像专业的知识。
这便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内容,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
此外,结合本专业的发展情况,外语、医学电子学、计算机的医学应用也是学习的重要内容。
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的内容应包括各种影像仪器的操作,各种疾病影像学表现、诊断和介入影像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 页共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第一章X线成像一、X线得产生与特性X线得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得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得。
TX线得特性: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0、031~0、008nm二、X线成像得三个基本条件1 X线得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2人体组织密度与厚度得差异3显像过程三、X线图象特点X线就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得一图像组成得,就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得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得差别,就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得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得组织器官,可以认为得引入一定量得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得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就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与软组织,使血管清晰得成像技术。
@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第2章骨与软骨第一节检查技术特点:1有良好得自然对比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3检查方法发展快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1正、侧位;2包括周围软组织与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
二造影检查1关节照影、2血管照影三CT检查(优点)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得病变;2限时复杂得骨关节创伤;3 X线病可疑病变;4骨膜增生;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小儿骨得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
主要特点就是骺软骨,且未骨化。
成人骨得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四肢关节:包括骨端、关节软骨与关节束。
软骨与束为软骨组织不显示,关节间隙为半透明影。
滑膜关节得解剖结构:关节结骨端、关节囊、关节腔。
X线上得关节间隙包括:关节软骨、解剖关节间隙与少量滑液。
盘二骨骼得基本病变表现:“三低三高”(掌握)第2 页共24 页1 骨质疏松:指一定体积单位内正常钙化得骨组织减少。
即骨组织得有机成分与钙盐都减少,但故内得有机成分与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组织学变化就是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与骨小梁减少。
X线:骨密度减低。
长骨:骨小梁变细、减少,间隙增宽,骨皮质变薄分层。
脊柱:锥体边缘变薄,椎间盘变扁。
临床:广泛/局部性骨质疏松。
2 骨质软化: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得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X线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小梁与骨皮质边缘模糊X线:钙盐减少导致得骨密度降低,骨小梁与骨皮质边缘模糊。
临床:佝偻病、骨软化症。
3 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得骨组织消失。
X线:骨质局限性骨密度降低。
1)侵润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可突破周围软组织,引起鼓膜反映,常见恶性肿瘤。
2)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对周围组织压迫性破坏,常见慢性感染,良、恶性肿瘤。
临床:炎症、肉芽肿、肿瘤或癌变。
4骨质增生硬化: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得增多。
X线: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
临床常见局限性骨增生,见于外伤、慢性炎症与原发性骨肿瘤。
临床:少见于普遍性骨质增生,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
5骨膜增生:鼓膜受刺激,鼓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鼓膜新生骨。
X线:细线状致密影,有骨皮质表面平行排列得线状、层状、花边状。
Codman三角:骨膜增生时,如引起骨膜反映得病变性进展,已形成得骨膜新生骨被破坏,破坏区两侧得残骨呈三角形,即Codman三角。
恶性肿瘤征。
临床:炎症,肿瘤,外伤,鼓膜下出血。
6骨膜坏死:骨组织局部组织得坏死。
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临床: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N死骨:就是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导致坏死得骨质。
X表现为局限性密度增高。
三关节得基本病变:(T名称)1关节肿胀:关节腔积液或关节束及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出血与炎症所致。
X线:关节间隙增宽、周围软组织模糊、密度增加。
临床:炎症、外伤、出血。
2关节破坏:关节软骨及下方得骨质被病理组织侵犯、代替。
X线:间隙变窄、骨破坏、脱位。
临床:炎症、外伤、肿瘤。
3关节退变:关节慢性损伤导致关节软骨变性、坏死、被纤维组织代替。
X线:早期:关节面模糊、中断、消失。
晚期:关节间隙狭窄,骨性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周围软组织硬化。
临床:老年慢性损伤性疾病。
4关节强直:严重关节破坏得愈合形式。
分类骨性强直纤维性强直定义关节骨端由骨组织连接关节骨端由纤维组织增生连接X线关节间隙消失,有骨小梁贯穿。
狭窄得关节间隙,无骨小梁贯穿。
临床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关节结核5关节脱位:关节得骨骼脱离正常解剖位置。
临床:先天、外伤、病理。
第三节常见疾病一N长骨骨折:骨或软骨断裂,骨连续性中断,骨骺分离也属骨折。
之后形成得血肿为骨痂修复得基础。
X线:见骨折线(特殊:不见骨折线,压缩,嵌入,青枝,骺离)1分型按程度:不完全性与完全性骨折。
第3 页共24 页按骨折线:横、斜、螺旋型。
按骨碎片:撕脱、嵌入、粉碎性骨折。
2骨折对位线N骨折移位:骨折后两端位置发生改变,缩短、分离、侧位、重叠、旋转、成角移位。
N移位判断:以近端为固定端借以判断远端位移方向,脊柱骨折以骨盆为近端。
对位不良:骨折断端内外、上下、前后移位。
对线不良:成角移位。
3儿童骨折得特殊类型:N骺离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骨骺没有与干骺端结合,外力使经过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骨骺分离。
骺软骨骨折。
N青枝骨折: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仅为骨小梁与骨皮质得扭曲,而瞧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凹陷或隆突。
折而不断。
4 N骨折愈合:骨折愈合就是一个连续过程,先形成肉芽组织,后骨细胞在肉芽组织上产生新骨。
T过程:骨折后在断端处形成血肿,2~3天后形成纤维性骨痂,在此基础上成骨活动形成骨样性痂,2 周后矿物质沉积形成较坚实得成骨骨痂,使骨骼断端逐渐固定达到临床愈合,2月后骨痂增多使骨折线坚实而成骨性愈合,约2年得骨痂改造塑性可使断骨恢复正常形态。
5骨折得并发症: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畸形愈合,骨质疏松,骨缺血坏死,关节强直,关节退行性变,骨化性肌炎。
6 常见部位骨折:N Colles骨折:为桡骨以内得横性或粉碎性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伴尺骨茎突骨折。
脊柱易发生部位:颈5、6;胸11、12;腰1、2;单个锥体多见。
二脊锥骨折X线:锥体压缩呈楔形,相邻锥间隙正常。
三骨关节化脓性感染(一)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细菌进入骨髓所致。
1途径:血行感染与直接感染。
2临床:发病急,中毒症状,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3病理过程:骨髓腔蔓延——骨髓腔脓肿骨质-骨膜——骨膜下脓肿骨膜下脓肿破溃——软组织脓肿骨膜下脓肿深入——骨髓腔脓肿皮质-关节囊——化脓性关节炎4 X线(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2周内:骨骼无变化,软组织变化。
2周后:骨质破坏为主、骨膜增生、死骨形成得特征。
转归:痊愈、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在以上基础上出现明显修复,即骨质增生硬化:骨干增粗,髓腔狭窄。
转归:痊愈、硬化性骨髓炎、慢性骨脓肿。
(二)化脓性骨髓炎1途径:血行感染、邻近骨髓炎感染第4 页共24 页2临床: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3病理过程:滑膜充血水肿-关节束及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腔积液-关节破坏。
4 X线急性期: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增宽、狭窄,承重部位骨质破坏,关节半脱位、脱位。
愈合期:骨质增生硬化、骨性强直。
(三)长骨结核好发于骨骺与干骺端。
X线:骨松质中出现以局限性类圆形,边缘较清楚得骨质破坏区,邻近无明显骨质增生。
鼓膜反映少见,在骨质破坏区可见密度不高,边缘模糊得“泥砂状”死骨,早期可见骨质疏松。
鉴别:慢性骨脓肿(四)关节结核继发于骺、干骺端结核,为骨型关节结核,也可就是细菌经血行累及滑膜,为滑膜型结核。
常见慢性骨疾病1病理渗出: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侵润为主得关节内渗出物。
增殖:形成多个结核结节坏死:干酪样坏死,常有钙化。
破坏关节板与关节软骨进入邻近关节;破坏骨,掀起软骨进入关节;破坏骨皮质进入关节;破坏骨皮质与骨膜,扩展至软组织穿透皮肤形成瘘管。
2手术中常见五种疾病干酪样坏死;结核性肉芽肿;结核性死骨;结核性脓液;纤维瘢痕组织及干酪钙化。
3临床局部肿痛、功能障碍。
4 X线(1)骨骺与干骺端结核(2)长骨骨干结核(3)短骨结核(4)脊锥结核,三大特点: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寒性脓肿。
(5)关节结核N滑膜型:关节间隙增宽,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关节边缘鼠咬状骨破坏。
N骨型:骨骺或干骺端骨质疏松,关节周围非承重部位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宽窄不一。
愈合方式:纤维性强直(五)骨肿瘤1良性骨肿瘤(例:骨巨细胞瘤):起源于骨骼非成骨性结缔组织得骨肿瘤。
病理:好发于骨骺板已闭合得四肢长骨骨端。
分级:Ⅰ级--良性:骨皮质肿胀成骨壳。
Ⅱ级--生长活跃:肿瘤穿破骨膜进入软组织。
Ⅲ级--恶性:骨皮质反应性增生,软组织肿块。
X线:(1)偏心性、束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其内有多个骨脊呈典型泡状改变。
(2)单束状破坏,破周有筛孔样改变,边缘无硬化。
(3)肿瘤穿破骨皮质到达软组织形成肿块。
(4)多由骨膜反应及骨质增生。
2原发性恶性肿瘤(例:骨肉瘤)起源于骨得间叶组织得最为常见得肿瘤。
病理:青少年多见,男性较多。
好发于干骺端。
主要成分为瘤性成骨细胞。
第5 页共24 页X线:肿瘤骨、骨破坏、骨膜反映、软组织肿块。
①髓腔内不规则骨破坏、增生。
②骨膜增生与骨膜新生骨得再破坏。
③软组织肿块及肿瘤骨形成。
(肿瘤骨,表现为云絮状、针状与斑块状致密阴影;就是诊断骨肉瘤得重要依据)3转移性骨肿瘤:中轴骨多见。
佝偻病最早X线表现:骨质软化。
椎间盘突出可见:Schmorl结节。
、嵌入性骨折:(imbedibility fracture):骨折断端相互嵌入,形成嵌入性骨折。
X线片上并不显示透明得骨折线,反而表现为密度增加得条带状影,系因相互嵌入得骨断端重叠所致。
3、骺离骨折(epiphyseal fracture):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结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骺离骨折。
X片上,骨折线不能显示,指显示为骺线增宽或骺与干骺端对位异常。
还可以就是骺于干骺端一并撕脱。
4、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cm~3cm以内得横行或粉碎性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5 泥沙状”死骨:发生骨结核时,在骨质破坏区有时可见碎屑状死骨,密度不高,边缘模糊,称“泥沙状”死骨,这就是骨结核得特征性表现。
9、串珠肋:(rachitic rosary):佝偻病时,肋骨前端由于软骨增生膨大,形成串珠状。
10、关节退行性变(degeneration of joint):缓慢发生得软骨变性、坏死,引起关节间隙变窄,骨性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并于骨缘形成骨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