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动物防疫与检疫

第一章   动物防疫与检疫
鼠类、蜘蛛昆虫 理化学环境 温度,湿度,尘埃,有害气体,通分,
光照,蓄舍基本结构
31
动物环境因素对动物疾病的作用和影响
. 养殖场建设 厂址选择、圈舍设计、管理防疫等
. 饲料、饮水 饲料是动物的营养物质,营养与免疫是影响机体健康的
两大因素,营养好坏直接影响免疫力。 水是人和动物体内的重要溶剂,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
三、病原体在人和动物之间的自然传播是指水平传播, 以接触感染方式为主,可以是直接接触(皮肤和粘 膜),以可以是通过媒介(生物或机械媒介)间接接 触(呼吸道、消化道、虫媒)。
54
、皮肤和粘膜传播。皮肤和粘膜接触发病动物或发病 动物含有病原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的环境和物 品,病原体通过皮肤和粘膜侵入。如被狂犬咬伤,接 生布病羔羊,抚摸发病动物,接触疫水,通过破损的 皮肤而发生感染。
. 监测范围:规模养殖场、散养畜禽、屠宰场、畜禽交易 市场、动物隔离场等。
.监测对象:某病的易感动物和病原体赖以生存的环境(土 壤、水源、饲料、粪便等)
. 监测分类: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应急监测是发生疫情 时,对疫区和受威胁区易感动物进行的监测,包括疫区封
39
.监测方式、方法 可全面监测或抽查,包括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及流
感染不一定发病
22
3. 动 物具 有易 感性
易感性是指动物对某种病原体没有抵抗力而容易感染 动物易感性是先天性的,由动物遗传特征决定 影响动物易感性的因素:种、年龄、性别、个体、 免疫
23
4. 适 宜的 外界 环境
气候条件影响动物抗病能力 气候条件影响病原体的致病力
气候条件影响生物媒介和中间宿主的生命力
人畜共患病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一、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病原体是指细菌(革兰氏阳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期终考试试卷B及答案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期终考试试卷B及答案

适用专业:1、强制免疫2、产地检疫3、疫病监测4、一类动物疫病5、动物疫病控制二、判断题(每空1分,共15分)1、划分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时,应适当考虑当地的饲养环境和河流、山脉等天然屏障。

()2、动物检疫员在检疫中发现患病动物或者染疫动物产品,有权权制止其上市、运输,但无权责令并监督当事人进行无害化处理。

()3、高致病性禽流感是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一旦发现可疑的病例,应立即对发病鸡群进行淘汰处置。

()4、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可以从事与动物防疫有关的经营性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5、封锁是为了防止疫病向安全传播和健畜误入疫区。

()6、《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所称动物疫病,是指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

()7、兴办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必须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

()8、跨省、直辖市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胚胎、种蛋的,不用办理审批手续。

()9、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动物疫病或者疑似动物疫病发生时,应当立即向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10、动物感染后,在临床上不出现任何症状的状态,称为隐性感染。

()11、口蹄疫是偶蹄兽的传染病,不会感染马属动物。

()12、猪瘟弱毒疫苗,不可用作紧急免疫接种。

()13、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有季节性,发病率高达95%~100%,病死率也同样高,是最严重的猪病之一。

()14、淋巴结是动物体内的重要免疫器官。

()15、结核病属于种牛、奶牛的法定检疫对象,不属于役用牛、育肥牛的法定检疫对象。

()2分,共30分)1、隔离的目的是()A.控制传染源B.消灭传染源C.保存传染源2、《畜禽产地检疫证》的适用范围是用()A.县境内交易、运输的畜禽使用B.县境内交易的畜禽及畜禽产品使用C. 运出县境(包括铁路、公路、水路等)的畜禽使用3、猪旋毛虫检验的采样部位是()A.咬肌B.心肌C.横隔膜肌脚4、结核病是()A.猪传染病B.牛传染病C.人畜共患传染病5、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处置规定,口蹄疫、禽流感疫区范围为()A、1公里B、3公里C、5公里6、活疫苗保存的温度为零下15—18℃,灭活疫苗保存的温度为()A、0—4℃B、2—6℃C、4—8℃7、通常干热灭菌所需要的温度和时间是()A.100℃,lh B.100~120℃,lh C.160~180℃,2h8、确诊结核病最常用的方法是()A.临床诊断B.变态反应C.剖检变化9、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A、肺出血、淤血或灶性暗红色实变B、气管出血;C、肾脏出血10、猪瘟病猪宰后肾脏一般表现为()A. 色泽暗红、有出血点B.呈土黄色或灰褐色,有针尖大小出血点C.色泽暗红、有坏死灶D.色泽淡红、有坏死灶11、由淋巴细胞增生引起的肿瘤性疾病是()A.鸡白痢B.鸡马立克氏病C.鸡新城疫12、可杀死一切微生物和芽孢,常用于培养基、溶液、器皿、器械、敷料、橡皮手套、工作服和小实验动物尸体等灭菌的方法是()A、高压蒸汽灭菌法B、流通蒸汽灭菌法C、巴氏消毒法13、俗称为酒精的是()A、甲醛B、乙醇C、苯酚14、下列不属于一类动物疫病的病种是()A、猪丹毒B、猪瘟C、猪水疱病15、供病毒检查的病料,可放入哪种化学药品中保存()A、灭菌液状石蜡B、10%甲醛溶液C、50%甘油生理盐水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疫情报告的内容2. 养殖场的免疫程序的制定3.猪前腔静脉采血4、运载畜禽及其产品的车辆消毒5.根据《动物防疫法》规定,禁止经营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有哪些?五、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浅述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2、简述高致病性禽流感临床表现;如何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A卷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强制免疫:指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采取制定强制免疫计划,确定免疫用生物制品和免疫程序,以及对免疫效果进行监测等一系列预防控制动物疫病的强制性措施,以达到有计划分步骤地预防、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目的。

《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标准

《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标准

《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标准课程类别:技能方向课课程学时:48学时开设学期:第3、4学期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一门技能方向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于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树立依法防疫,依法制疫的理念,初步具备执业兽医岗位必需的知识及技能,为适应将来考执业兽医资格证和就业准入制度打下坚实基础,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升学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标准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和《畜禽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结合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制定,符合中等职业学校畜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与其它课程衔接非常密切。

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掌握关键知识为主线,以实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从专业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出发,遵照课程教学内容“专业性、服务性、职业性”的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置,在知识点和能力点构建上,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为后期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要求。

(三)课程开发思路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按照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积极探索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的课程评价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畜牧兽医专业岗位能力为重点,从探索、实施课堂与实训一体化,项目导向为突破口,将教、学、做、考一体化融入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设计理念,形成了认知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模块教学等课程教学体系。

努力实现课程内容设计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完美统一。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动物检疫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应职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及操作技能,并使学生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于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促进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简介.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简介.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简介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动物医学类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程,目标使学生具备动物防疫和动物检疫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它需要以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病理、动物药理和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基础等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基础,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动物传染病及动物寄生虫病的诊断和预防技术等多方面知识、技能于一体,并与动物产品检验技术、兽医法规与行政执法等课程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综合性专业技术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经过与行业企业共同研究分析,确定动物防疫技术、重大动物疫病的处理、动物检疫处理、动物疫病检疫和市场监督处理为典型工作任务,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确定本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并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才与学的行为,以项目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试题1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试题1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试题1防疫1-3节试题一、名词解释:1、动物防疫:2、动物检疫:3、传染病:4、传染:5、带菌〔毒〕现象:6、隐性传染:7、显性传染:8、传染源:9、寄生生活:10、寄生虫:11、寄生虫病:12、防疫措施:二、填空:1、动物防疫的任务和作用在于贯彻〔〕的方针,坚持〔〕的原那么。

2、动物防疫的任务包括平时的〔〕和发生疫病时的〔〕。

3、动物检疫包括〔〕和〔〕两大方面。

4、国境口岸动物检疫包括〔〕、〔〕、〔〕、〔〕和〔〕及〔〕。

5、多数患传染病的病畜禽,在发病期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数量多、毒力强、传染性大,是主要的〔〕。

6、带菌〔毒〕者分为三种情况:〔〕、〔〕、及〔〕。

7、带菌〔毒〕者是指临床上没有任何病症,是隐蔽的、〔〕的传染来源。

8、传染病的开展阶段有〔〕、〔〕、〔〕、〔〕。

9、疾病结束很快,几乎在数小时或24小时内所有病症消失,此种情况可称为〔〕。

有时疾病结束的很慢,其病症的强度是逐渐减弱而消失的,称为〔〕。

有时病症加重,称为〔〕。

有些疾病在恢复后经过一段时间又重新发生同样疾病,称为〔〕。

10、疾病的转归依机体的状况、病因的性质、诊断和治疗是否及时而正确等情况而异,表现为〔〕、〔〕、和〔〕三种形式。

11、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

12、某些畜禽传染病经常发生于一定的季节,或在一定的季节出现发病率上升的现象,称为〔〕。

13、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有〔〕包括〔〕〔〕〔〕;〔〕包括〔〕〔〕〔〕。

14、寄生虫的类型有〔〕、〔〕、〔〕、〔〕。

15、宿主的类型有〔〕、〔〕、〔〕。

16、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部过程称为〔〕。

17、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途径〔〕、〔〕、〔〕、〔〕。

18、宿主因素对畜禽寄生虫病的影响〔〕、〔〕、〔〕、〔〕。

19、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二是为了〔〕。

20、发病率=某期间内某病新病例数÷〔〕×100% 21、感染率=〔〕÷检查总头〔只〕数×100% 22、死亡率=因某病死亡头〔只〕数÷〔〕×100% 23、病死率=〔〕÷〔〕×100% 24、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方法〔〕、〔〕、〔〕、〔〕。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05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面 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防疫技术不足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2. 引进先进技术:积极引进国际 先进的动物防疫技术,如疫苗研 发、病毒检测等,提高我国防疫 技术水平。
问题:动物防疫技术不足可能导 致新型病毒的传播与扩散,给畜 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1. 增强科研投入:加大对动物防 疫科研机构的支持,鼓励科研人 员对新型病毒进行深入研究,及 时掌握最新的防疫技术。

现代动物防疫
现代动物防疫技术更加注重综合 防治,包括疫苗接种、药物预防 、消毒、隔离等措施,以及加强
动物保健和流行病学监测等。
动物防疫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
科学防控
动物防疫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 强饲养管理,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预防 和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
协调配合
动物防疫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防 控,包括疫病的监测、诊断、治疗等,提 高防治效果。
实施质量监控与评估
建立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定期对技术的应用 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促进技术不断完善和提升。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1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合作项目
积极参与国际动物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参与
制定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国际标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2
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3. 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和 其他国家开展防疫技术合作,共 享防疫资源和技术成果,共同应 对全球动物疫情挑战。
检疫技术不准确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检疫技术不准确可能导致漏检或 误检,使患病动物进入流通环节,给公 共卫生安全带来隐患。
3. 加强人员培训:对检疫人员进行定期 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确 保准确完成检疫工作。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第1章课件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第1章课件

三、动物疫病的流行过程
(三)动物疫病流行过程的特点
根据在一定时期内发病动物数量的多少和传播
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四种表现形式 :
1.散发性
如破伤风
2.地方流性 如巴氏杆菌病、喘气病
3.流行性
如猪瘟、蓝耳病
4.大流行性 如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
三、动物疫病的流行过程
(四)影响动物疫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对流行过程有影响的自然因素,主要气候因素 (气温、湿度等)、地理因素(地形、海拔高度等)和季 节等。
一、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方法 1.询问调查 2.现场观察 3.查验有关资料 4.实验室检查 5.数理统计
一、流行病学发调生疫查情时要了解的内容:
⑴最初发病的时间、地点、发病季节、传播速
度及蔓延情况,疫区的各种畜禽的数量和分布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情的况,步发骤病和畜禽内的容种类、数量、年龄、性别及
• 免疫无规定疫病区: 在规定期限内,某一划定的区域没有发生
过某种或某几种疫病,对该区域及其周围一定 范围内允许采取免疫措施,对动物和动物产品 及其流通实施官方有效控制。
一、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有关概念
• 监测区: • 缓冲区: • 感染区: • 自然屏障: • 人工屏障:
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立的目的、意义
• 制定疫情监测规划和计划,科学、全面、准确 地开展动物疫情监测预报,是做好防疫工作的 重要内容。
具体要求
根据动物防疫法,结合本省、本地实际情况。
1、每年进行两次省级以上的实验室检查
2、每月进行一次流行病学调查(选3个乡-2个村-20 个养殖户=120个养殖户)
3、检测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 临诊症状检查

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

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

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1. 简介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研究动物疾病的预防、控制和防疫工作。

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是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备动物防疫和检疫技术的专业人才,能够确保动物健康、食品安全以及人畜共患病的控制。

2. 专业课程2.1 动物免疫学动物免疫学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学习动物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免疫应答的机制以及疫苗的研发和应用等内容,掌握免疫学原理和技术,为动物防疫和疾病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2.2 动物疾病学动物疾病学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中的另一门重要课程。

学生通过学习动物的常见疾病、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规律,了解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控制措施,掌握疾病的防治方法,为动物健康管理和防疫工作提供基础知识。

2.3 检疫学概论检疫学概论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检疫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培养学生具备疫检专业的思维方式和工作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植物和动物检疫法规、检疫工作的基本流程以及疫情监测和报告等内容,了解动物检疫的重要性和方法。

2.4 防疫工程学防疫工程学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中的实践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的操作能力。

学生通过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实践操作,掌握防疫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高动物防疫工作的实际能力。

3. 就业前景在现代社会,动物防疫和检疫工作对于保护动物健康和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较为广阔。

3.1 兽医机构毕业生可以在各级兽医机构工作,从事动物防疫、疾病诊断和治疗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制定动物防疫政策,开展防疫接种和监测工作,协助处理动物疾病的突发事件。

3.2 检验检疫机构毕业生可以在动物检验检疫机构工作,从事动物产品的检验和检疫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制定进口动物产品的检疫标准和流程,保障进口食品和动物产品的安全。

3.3 养殖企业和农场毕业生也可以进入养殖企业和农场工作,负责动物疫情监测、疫苗接种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绪论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绪论

通过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各国在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方面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加强了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在国际间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障全球动物卫生安全和人类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的挑战与展望
动物疫病的多样化和变异:新型和重型动物疫病不断出现,给防疫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防疫技术的滞后:现有的防疫技术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动物疫病防治需求。
防疫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动物疫病对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防疫措施可能影响经济发展。
防疫意识淡薄:部分地区和养殖户对动物防疫重视不够,防疫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提高防疫和检疫的精准度和效率。
新型疫苗和免疫技术将不断涌现,为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更多选择。
感谢您的观看
智能化检疫设备将逐步普及,实现快速、准确、无创的检测,减少对动物的影响。
防疫和检疫标准将不断完善,推动动物疫病防控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科研投入,推动技术研发和应用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防疫与检疫工作的有效实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先进技术和经验
提高防疫与检疫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汇报人:XX
汇报人:XX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绪论
目录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概述
动物防疫技术
动物检疫技术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的应用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的挑战与展望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概述
动物防疫: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的措施和行为
动物检疫:对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疫病检测和监督管理的过程
目的:保障动物健康,促进畜牧业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2023《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CATALOGUE目录•动物疫病的预防•动物疫病的控制•动物检疫技术•动物疫病的净化与消灭•公共卫生与动物防疫01动物疫病的预防选择地势高、干燥、背风向阳、远离污染源及交通要道的地方建舍。

动物饲养管理合理选址根据不同动物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提供科学合理的饲料和饮水。

科学饲养保持栏舍清洁、干燥,定期清理动物排泄物,定期消毒栏舍和用具。

卫生管理诊断技术掌握动物疫病的诊断技术和方法,如病原分离鉴定、抗体检测等。

监测计划制定定期监测计划,包括临床检查、病理学检查、血清学检查等。

疫情报告发现疫情及时报告,以便及早采取措施防止疫病扩散。

动物疫病的监测与诊断动物疫病的防疫措施根据当地疫情和免疫程序,合理安排动物免疫接种,提高群体免疫力。

免疫接种隔离与封锁消毒措施人员防护发现疫情后及时隔离患病动物,对发病地区进行封锁,防止疫情扩散。

对动物舍、用具及环境进行定期消毒,杀灭病原菌。

从事动物饲养和动物防疫工作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人畜共患病交叉感染。

02动物疫病的控制包括禽流感、口蹄疫、猪瘟、新城疫、炭疽、布鲁氏菌病等。

常见动物疫病分类流行病学特征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无症状三种类型。

每种疫病的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发病特点等都不尽相同。

03动物疫病的分类与流行病学特征0201一旦发现动物疫情,应立即报告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确认。

疫情报告与确认对疫区进行封锁,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疫区内外进行全面消毒。

隔离与消毒针对不同疫情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对易感动物进行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动物疫病的疫情处理动物疫病的控制策略加强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执行力度,提高养殖业主的防疫意识。

强化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对可能出现的疫情进行预警。

监测与预警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疫病防治,包括合理制定免疫程序、规范使用兽药、定期进行驱虫等。

科学防治加强与国际动物防疫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的动物防疫技术与管理经验,共同应对全球动物疫情挑战。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期终考试试卷A及答案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期终考试试卷A及答案

适用专业:1、免疫接种2、动物检疫3、抗体检测4、消毒5、无害化处理二、判断题(每空1分,共15分)1、《动物防疫法》所称动物,是指家畜家禽和捕获的动物。

()2、毒物材料的采集,一般经消化道急性中毒死亡的病例以胃肠内容物为主,慢性中毒则以脏器及排泄物为主。

()3、淋巴结的正常与否,是判定畜禽是否有病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临床诊断和检疫的重点。

()4、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由市级以上畜牧兽医管理部门根据疫病发生的地点、种类、危害程度划分。

()5、由某种传染病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除体外的动物机体,称为传染源。

()6、对即将屠宰的猪,口蹄疫属于法定的检疫对象,而猪瘟、猪肺疫则不属于法定的检疫对象。

()7、温度、湿度对消毒剂消毒效果没有影响。

()8、疥癣病是种猪的法定检疫对象。

()9、鸡新城疫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以及消化道粘膜坏死。

()10、漂白粉对金属有一定腐蚀作用,不能用作金属用具的消毒。

()11、鸡新城疫I系弱毒苗不适于各种年龄鸡的免疫接种。

()12、动物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一种特异性球蛋白,称为抗体。

()13、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由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鸡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定为A类传染病。

()14、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危害偶蹄兽(如牛、羊、猪、骆驼、鹿等)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疾病。

()15、国家农业部公布的动物疫病种分类名录,将动物疫病分为一、二、三、四类。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猪囊尾蚴检验的部位是()A.心肌B.腿肌C.咬肌2、布氏杆菌病在临床上典型症状为()A.流产B.腹泻C.消瘦3、用疫苗接种的目的是()A.使机体产生主动免疫B.使机体产生被动免疫C.治疗病畜4、结核病是()A.猪传染病B.牛传染病C.人畜共患传染病5、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A、脾脏肿大;B、肾脏出血;C、肺出血、淤血或灶性暗红色实变6、口蹄疫病畜的诊断过程中,需提供含毒量高的病料,这些病料是()A、肺B、水疱液、水疱皮C、肝D、口腔拭子7、炭疽病死畜不能剖检的原因是()A.炭疽杆菌大 B.炭疽杆菌能形成芽胞C.炭疽杆菌能形成荚膜8、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扩散的动物疫病是()A.一类疫病B.二类疫病C.三类疫病9、下列属于国家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的是()A、高致病性禽流感B、口蹄疫C、牛结核病10、病毒在细胞内繁殖后,于细胞内形成的一种用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的特殊斑块是()A、包涵体B、空斑C、核酸D、衣壳11、利用较低温度杀死细菌,又不破坏被消毒物品质量,主要用于葡萄酒、啤酒、果酒及牛乳等食品的消毒方法是()A、巴氏消毒法B、流通蒸汽灭菌法C、高压蒸汽灭菌法12、下列属于非电离辐射的是()A、X射线B、β射线C、紫外线D、y射线13、俗称为酒精的是()A、甲醛B、苯酚C、乙醇D、甲酚14、下列不属于一类动物疫病的病种是()A、猪丹毒B、猪瘟C、非洲猪瘟D、猪水疱病15、犬的正常体温变动范围是()℃B、37.5—39.0℃C、36.0—38.5℃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对疫点应当采取的措施2.简述畜禽的免疫接种方法3.简述禽类翅静脉采血方法4、简述畜禽养殖场消毒工作注意事项5.如何对病死畜(禽)进行深埋处理?五、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应采取的控制措施2、详述生猪屠宰检疫。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4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4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4一、填空题:1、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

2、畜禽发病数目很多,蔓延地区非常广泛,可传播到整个国家或几个国家,或整个大陆的表现形式为()性。

3、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途径有经口感染、()、()、经胎盘感染。

4、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内容有()、疫病来源的调查、()和()、基本情况的调查。

5、流通领域动物防疫监督的主要作用是打击逃避()、()、消毒、()。

6、消毒是指应用物理的、化学的或()的方法,杀死()或()的一种方法或措施。

7、在室内安装紫外线灯消毒时,灯管高度以离地面不超过()m为宜。

8、化学消毒法包括喷洒法、喷雾法、()、()。

9、注射免疫法常用的有皮下接种法、皮内接种法()、()。

10、动物防疫的任务包括平时的()和发生疫病时的()。

11、传染病的发展阶段中从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开始,到出现最初症状为止,这一阶段称为()12、畜禽疫病区域性防疫计划的内容包括一般的()与()的预防,某些慢性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检疫及控制,遗留疫情的扑灭等工作。

二、判读题:1、发生传染病时,如机体防御能力强或病原微生物毒力弱,引起机体轻微变化,但不显现临床症状,称为显性传染。

()2、破伤风在流行过程中的表现形式为散发性。

()3、被寄生的幼虫期或无性繁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

()4、当母源抗体水平下降到接近临界值时再进行免疫接种,就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5、气雾免疫法无论用何种方法做动力,都要保存2kg/com²以上的压力,才能达到使疫苗雾化的目的。

()6、静脉接种时,其接种部位马、牛、羊、鸡在颈静脉,猪、兔在耳静脉。

()7、预防接种前,如发现疫情,则应首先安排对该病的紧急防疫。

()8、疫苗接种后的合并症主要指活疫苗接种后因机体防御机能不全或遭到破坏时发生的全身感染或诱发潜伏感染。

()9、大部分消毒剂在较高的温度下消毒效果好,可增强消毒剂的效果。

()10、用化学消毒液消毒畜舍时先喷天花板、再喷墙壁,最后喷地面。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紧急免疫接种
对未感染病原体的动物进 行紧急免疫接种,提高免 疫力。
扑灭性防疫措施
捕杀病畜
对感染病原体的动物进行捕杀, 防止疾病传播。
无害化处理
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消灭 病原体。
消毒措施
对疫区进行全面消毒,消灭病原体 。
04
动物检疫技术应用
进出口动物检疫技术应用
动物及动物产品
对进出口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严 格的检疫,确保无疫病传入或传
对运输过程中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检疫,防止 疫病的传播。
屠宰检疫
对屠宰场的动物进行严格的检疫,确保肉品安全 无疫。
动物疫病监测技术应用
疫病监测
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对动物疫病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控 制疫病的传播。
流行病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查
对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了解疫病的传播途径、流行规律等 ,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动物防疫概述 • 动物检疫技术 • 动物防疫措施 • 动物检疫技术应用 •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发展趋势
01
动物防疫概述
动物防疫的定义与意义
定义
动物防疫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 施,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 和流行,保障动物健康和公共卫 生安全。
意义
动物防疫对于保障畜牧业可持续 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促进 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出,保障国内畜牧业安全。
隔离观察
对进出口动物进行隔离观察,确 保无异常症状出现,防止疫病的
传播。
实验室检测
利用先进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对 进出口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病原 学、血清学等方面的检测,确保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复习概括(部分)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复习概括(部分)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绪论1.动物疫病:动物疫病是指有某些特定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2.传染病概念:由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并且有传染性的动物疫病(如新城疫,口蹄疫等)3.寄生虫病:由寄生虫引起的动物疫病,如血吸虫病4.动物防疫的目的和意义 :①保障畜牧业发展与动物健康安全②保障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及人的健康安全③保障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④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⑤有助于开拓动物产品的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项目一动物防疫基础知识①由特定病原体②传染方式和类型多样1.动物疫病的特征③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④被感染的集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动物传染病的特征⑤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⑥具有带菌(毒)现象2.寄生虫病得特征:①寄生方式多种多样②生活史复杂 A机械性损伤③对机体危害形式多样 B生活史复杂C对机体危害形式多样3.动物疫病发生的条件:①病原体的致病力及毒力②有一定数量的病原体③适宜的侵入门户④具有易感性动物⑤适宜的外部环境4.流行过程的概念:在动物群体发生,蔓延和终止的过程,称为动物疫病的流行过程5.流行过程三个基本环节:①传染源②传染途径③易感动物6.流行过程的特征:①散发性②地方流行性③流行性④大流行性7.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①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文化,规定等)②自然因素(气候气温地理位置等)8.防疫工作的方针:预防为主、防结合、防重于治9.防疫工作原则:加强领导,建立和健全各级防疫机构,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群众性防疫,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坚持反复防疫,集中力量歼灭疫情10.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意义:通过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可以有效地控制规定畜禽类疫病发生,保证畜牧业,养殖业持续,稳定增长,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显著提高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

项目二 防疫管理技术科学选择厂址1.卫生防疫设施 合理规划布局配套隔离消毒设施2.饲养方式与饲养制度:3.自繁自养:就是畜禽养殖场为了解决本场仔畜禽的来源,更具本场饲养商品畜禽的规模,饲养一定数量的母畜的养殖方式。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第1章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第1章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感染后至症状出现前排毒 (2)病原携带者 病愈后病原携带者:症状消失后排毒
健康病原携带者:没有患过该传染病却能排毒
2、传播途径与传播方式
传播途径 (1)概念:病原微生物由病原体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在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历 的路径。
(2)传播途径可分为2个阶段: 第一阶段:病原微生物排出后至刚接触到被感染动物(空气、水源、土壤等) 第二阶段:病原微生物从接触到易感动物后到侵入体内组织器官(消化道、呼
表现形式
发病动物数
时间
发病范围
举例
散发性不多不定来自零星病例破伤风
地方流行性
比散发多
流行性
比较多
大流行性
很多
较短时间内
一定区域内, 传播范围不大
乡、镇、县、 省或更大范围
国家与国家之 间,非常广泛
猪丹毒、支原 体肺炎
鸡新城疫、口 蹄疫
禽流感、口蹄 疫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对病原微 生物的影

对传播媒 介的影响
补充宿主:幼虫发育期需在两种宿主体内寄生,对第一个中间宿主 起补充作用的宿主(补充宿主或第二中间宿主)
贮藏宿主:有些寄生虫的虫卵或幼虫可进入某种动物体内,在其体 内保持生命力和感染力,但不能继续发育,该动物称贮藏宿主
(三)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
1、机械性损伤:固着、移行、压迫、阻塞、破坏 2、营养消耗:抢夺营养、干扰代谢、影响消化吸收机能 3、毒素作用 4、引入病原性微生物
(三)比,用一个统计值A除于另外一个不包含A的统计值B之比,即 A/B。 (四)发病率,在一定时期内某病新病例的发生频率
(五)感染率,所有畜禽感染数量,包括隐性感染畜禽,占所有被检查的畜禽总数的 百分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间歇灭菌法 (反复多次流通蒸汽)
100℃维持30min 温箱过夜 100℃维持30min 温 箱过夜 100℃维持30min 温箱过夜 3d。
此法常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的培养基,如鸡蛋培养基、血 清培养基、糖培养基的灭菌 。
(5)高压蒸汽灭菌法
• 高压蒸汽灭菌器:15磅/ 平方英寸,121.3℃温度 下维持15~20min 。
槽及车辆等,并用于食品厂、肉联厂设备和工 作台面等物品的消毒。
★ 10%~20%乳剂:消毒被污染的圈舍、粪池、 排泄物、运输车辆及其他可能被污染的场所。
★ 干粉剂:粪便=1:5 粪便消毒。
②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消毒威)
对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病毒、真菌孢子均有较强的 杀灭作用。
0.5%~1%:喷洒、浸泡、擦拭等方法可杀灭病原体。 5%~10%:杀灭细菌芽孢。 干粉消毒(1:5):粪便消毒. 场地消毒:10~20mg/m2,作用2~4h。冬季0℃以下时, 50mg/m2,作用16~24h以上。 消毒饮水:4mg/L,作用30min。
3、地面、土壤的消毒
①水泥地面:一般常用消毒药品喷洒. ②芽孢污染:用10%氢氧化钠喷洒。 ③含炭疽等芽孢杆菌的粪便、垃圾、铲除的表土:按1:1的
比例与漂白粉混合后深埋,地面以5kg/m2漂白粉撒布。 ④大面积污染土壤、运动场地面:可翻地,在翻地的同时撒漂
白粉,用量为0.5~5kg/m2混合后,加水湿润压平。 ⑤牧场被污染后:一般利用阳光或种植大蒜、大葱、小麦、黑
②煤酚又名甲酚
来苏儿则是其为50%的肥皂溶液,故以称甲酚皂。 ★ 2%溶液:用于手术前洗手及皮肤消毒; ★ 3%~5%溶液:器械、物品消毒; ★ 5%~10%溶液:动物圈舍及排泄物等消毒。
(2)醇类 乙醇:可杀灭一般的病原体,但不能杀死细菌芽孢。
市场散装浓度为95%。 70%~75%乙醇:皮肤消毒和器械消毒。
1:1000~2500:用于污染物品的浸泡、喷洒消毒。
(9)表面活性剂类 ①新洁尔灭
0.05%~0.1%:溶液用于手的消毒 0.1%~0.5%:皮肤、黏膜及器械消毒以及种蛋的喷雾或浸泡消毒 。 不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肥皂、合成洗涤剂)配合应用,否则 会被中和而失效。
(10)挥发性烷化剂 环氧乙烷(氧化乙烯)
(4)酸类
2%盐酸和15%食盐水等量混合,将皮张浸在 溶液中40h,可用于炭疽芽孢污染的皮张进行消毒。
20%乳酸:加热蒸发30-90min用于空气消毒。 2%-3%硼酸:用于皮肤、黏膜特别是眼结膜 的消毒。
(5)碱类
①氢氧化钠(苛性钠、火碱) 对病毒、细菌及其芽孢、寄生虫卵有杀灭作用. 2%:用于病毒性和细菌性污染的消毒; 5%~10%:用于杀灭细菌芽孢。 [注意]:对金属有腐蚀性,能灼伤皮肤和黏膜,对纺 织品、漆面等有损害.
(3)醛类:有甲醛、多聚甲醛和戊二甲醛等 熏蒸消毒
高锰酸钾:福尔马林=1:2 一个消毒浓度:7g+14ml/m3 二个消毒浓度:14g+28ml/m3 三个消毒浓度:21g+42ml/m3 A.种蛋消毒:一个消毒浓度,时间15~20min。 B.空栏舍消毒:二个或三个消毒浓度,时间12~24 小[时注。意]:熏蒸消毒时,室温一般不应低于15℃,相 对湿度应为60%~80%,密闭门窗7h以上便可达到 消毒目的,然后敞开门窗通风换气,消除残余的气味
5~15
接触过疫病的器械
30以上
(2)巴氏消毒法 :以较低温度杀灭液态食品中的病 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又不致严重损害其营养 成分和风味的消毒方法 .
1.低温维持巴氏消毒法 63~65℃30min
2.高温瞬时巴氏消毒法 71~72℃15s
3.超高温巴氏消毒法 132℃1~2s
(3)流通蒸汽灭菌法 :是在一个大气压下,利用相对湿度在 80%~100%,温度在100 ℃左右的水蒸气进行消毒。适 用于金属、木质、玻璃制品和衣物的消毒。
2、消毒方法的选择 ⑴ 染有细菌芽孢等的物品,可选择火焰或焚烧消毒法; ⑵ 染有一般病原体的物品,可选择煮沸消毒法; ⑶ 不耐热、湿的染疫物和圈舍、仓库等,可选择气体熏蒸 消毒; ⑷ 怕热而不怕湿的物品可采用消毒液浸泡; ⑸ 染有一般病原体的粪便、垃圾、垫草等污物应选择生物 消毒法等
(四)消毒药品的选择、配制和使用
②化学法喷洒: • 常用2%氢氧化钠或0.1%~0.2%次氯酸钠、3%~5%来苏儿、0.2%~0.5%过
氧乙酸、20%石灰乳、5%~20%漂白粉等喷洒消毒。 • 地面用药量800~1000ml/m2,舍内其他设施200~400ml/m2。 • 空舍消毒应使用两种或三种不同类型的消毒药进行2~3次消毒。
第二章 动物防疫技术
第二章 动物防疫技术
第一节 消毒、杀虫、灭鼠 第二节 免疫接种 第三节 药物预防和治疗 第四节 染疫动物的生物安全处理
第一节 消毒、杀虫、灭鼠
一、消毒 概念: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清
除或杀灭物体及环境中所有病原体的措施。 目的:为了控制和扑灭动物各种传染病,消灭传
(2)化学消毒法
• 按杀菌作用水平可将其分为三类:
• 1、高效消毒剂是指能杀灭各种细菌、真菌及病毒,包括 细菌芽孢的消毒剂,故称灭菌剂。常用的高效消毒剂有过 氧化物类(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等)、醛类(甲醛、 戊二醛)、环氧乙烷、含氯消毒剂(有机氯类、无机氯类) 等。
• 2、中效消毒剂是指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病毒,但不 能杀灭细菌芽孢的消毒剂,如乙醇、酚类等。
⑶ 配制药品的容器必须干净 ⑷ 尽量现配现用。
3、消毒药品的使用方法
(1)喷雾法 (2)熏蒸法 (3)喷洒法 (4)冲洗法 (5)浸泡法 (6)洗刷法 (7)涂擦法 (8)撒布法 (9)拌和法
(五)不同消毒对象的消毒方法
1、场舍的消毒
①机械清除法: 彻底打扫→垃圾、粪便等污物→运到指定堆放地点→ 洗刷料槽、水槽、 围栏、笼具、网床等设施→ 冲洗地面、走道、粪槽→待干→化学法消毒 。
1.消毒药品的选择原则
⑴ 对病原体杀灭力强且广谱,易溶于水,性质 比较稳定。
⑵ 对人、畜及动物性产品无毒、无残留、不易 散发异味,不损坏被消毒的物品。
⑶ 价格低廉,使用简便。
2.消毒药品的配制
⑴ 根据需要配制的消毒液浓度及用量,正确计算所需 溶质、溶剂的用量。
⑵ 对固态消毒剂,用比较精确的天平称量,对液态消 毒剂,用刻度精细的量筒或吸管量取
②生石灰(氧化钙) 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加水生成氢氧化钙(熟石灰),属强碱性 ,吸湿性很强。对一般病原体有效,但对芽孢无效。 10%~20%:墙壁、地面、粪池及污水沟等的消毒。 生石灰可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而失效,因此 ,石灰乳须现配现用,不宜久置。
(6)氯制剂 ①漂白粉 ★ 5%乳剂或澄清液:喷洒动物圈舍、笼架饲
更换或添加。
2、带畜禽(或动物)圈舍和动物的消 毒
• 每天清除舍内排泄物和其他污物,保持料槽、水槽 和用具清洁卫生;应根据季节和温度变化,适时调 整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 每周至少用0.1%~0.2%过氧乙酸或1:1000~ 2000百毒杀或0.1%新洁尔灭等对墙壁、地面和动 物体表消毒一次。
(1)临时消毒:指在发生动物疫病期间,及时 杀灭或消除由发病动物体内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2)终末消毒:在患病动物解除隔离、痊愈或 死亡后,或在疫区解除封锁之前,为了消灭疫 区可能残留的病原体而采取全面、彻底的大消毒。
(二)消毒对象
1.消毒对象: 患病动物及动物尸体所污染的圈舍、场地、土
壤、水、饲养用具、运输用具、仓库、人体防护装 备、病畜产品、粪便等。
③熏蒸消毒: 高锰酸钾:福尔马林=1:2
一个消毒浓度:7g+14ml/m3 二个消毒浓度:14g+28ml/m3 三个消毒浓度:21g+42ml/m3 A.种蛋消毒:一个消毒浓度,时间15~20min。 B.空栏舍消毒:二个或三个消毒浓度,时间12~24、
④场舍门口消毒: 常用2%~4%氢氧化钠或1:300菌毒灭或1%农福,每周定时
(二)消毒对象
2.动物检疫消毒的主要对象
⑴动物产品 ⑵运载动物及其产品的工具 ⑶检疫相关场所 ⑷检疫工具及器械
(三)消毒的方法及其选择
1、消毒的方法 (1)物理消毒法 ① 机械清除:清扫、洗刷圈舍,通风换气。 ② 热力消毒:分为干热消毒和湿热消毒 干热消毒:焚烧法、烧灼法、热空气消毒法 湿热消毒:煮沸 、流通蒸气消毒法、巴氏消毒、
染源,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中断疫病流行过程。
(一)消毒的种类
1、预防性消毒:在未发现传染源的情况下,对有可 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消毒。如圈 舍、场地、用具、饮水及交通工具等。 2、疫源地消毒 :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地场所, 如传染病病房、患户,被传染病患者分泌物、排泄 物污染的场所进行消毒
(7)碘制剂 可杀死细菌、芽孢、霉菌和病毒及原虫.
①碘酊 2%~5%碘酊:手术部位、注射部位的消毒 饮水消毒:2%碘酊5~6滴/L,15min后可供饮用。
②碘甘油 1%的碘甘油:口炎、咽炎和病变皮肤的涂擦。
③碘伏(碘与表面活性剂的不定型结合物) 20~50mg/L:杀灭多种病原体、芽胞,消毒饮水、奶牛 乳房、饲槽、水槽和环境。
(8)氧化剂类: ①高锰酸钾
②过氧乙酸:市售品为20%溶液 0.01%:雏鸡饮水
0.1%:皮肤、黏膜、创面冲洗消毒。
熏蒸消毒: 高锰酸钾:福尔马林=1:2
过氧乙酸甲溶液(冰醋酸)和过氧乙酸乙溶液(过氧 化氢)按1:1比例混合放置24小时即得。要求现配现用, 配制时注意防护。
3%~5%:加热熏蒸,室内相对湿度为60%~80%,密闭 门窗1~2h。
• 一定要充分排除灭菌器内 原有的冷空气。用于普通 培养基、生理盐水、耐热 药品、手术敷料等。
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器
③ 辐射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