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
刘渡舟:伤寒论50个常用经方
![刘渡舟:伤寒论50个常用经方](https://img.taocdn.com/s3/m/d265d5e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15.png)
刘渡舟:伤寒论50个常用经方《伤寒论》中最常用的50个经方+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最常用的50个经方麻黄汤(麻甘桂+杏)葛根汤(麻黄+桂枝汤+葛根)桂枝汤/(桂甘+姜芍枣)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葛根)麻杏石甘汤(麻甘+杏+石)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甘+杏姜枣+桑白皮连翘赤小豆)麻杏薏甘汤(麻甘杏+薏苡仁)越婢汤(麻甘+姜枣+石)小青龙汤(麻黄汤以芍代杏+半夏干姜辛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汤去枣麻黄防风+知母术附)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细辛+附子)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附子)栀子豉汤(栀子+香豉)(三黄)泻心汤(大黄+芩连)白虎汤/石膏(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小建中汤(桂枝汤+增芍药+饴糖)理中汤或丸/人参汤(干姜甘草+人参+白术) 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麦门冬汤去大枣)竹皮大丸(竹茹白薇石膏+桂甘枣)吴茱萸汤(吴茱萸+参姜枣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参甘+姜夏+厚朴)麻子仁丸(麻仁杏仁白芍+小承气汤/大黄+厚枳)酸枣仁汤(川芎甘草+酸枣仁知母茯苓)猪苓汤(滑石+猪苓茯苓泽泻+阿胶)甘姜苓术汤/肾着汤 (苓术+干姜甘草) 真武汤(姜芍+苓术+附)射干麻黄汤(麻黄 +半夏生姜大枣细辛+五味子紫菀款冬花射干)小半夏汤(夏姜)五苓散(猪苓术泽+桂枝]下焦泽泻汤(泽泻白术)半夏厚朴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厚朴苏叶) 茯苓杏仁甘草汤(茯苓杏仁+甘草)苓桂术甘汤(苓术+桂甘)桃核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桃仁+桂枝)(调胃承气汤+桃仁+桂枝)当归四逆汤(桂枝汤—生姜+细辛+当归通草) 胶艾汤(归芎芍地+胶艾甘)桂枝茯苓丸/桃仁(茯苓+桂枝+芍药丹皮桃仁)小柴胡汤/柴甘(柴芩+参甘枣夏姜)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参甘+大黄+枳实芍药)即(柴芩+枣+夏姜+大黄+枳实芍药)四逆散(柴胡甘草+枳实芍药散)柴胡桂枝干姜汤(干姜甘草+柴芩+瓜牡+桂)半夏泻心汤(干姜+芩连+参甘枣+半夏)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增甘草)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减干姜,增生姜)黄连汤(“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增量黄连加桂枝”干姜+连+参甘枣+半夏+桂枝) 桔梗汤(桔梗+甘草)旋覆代赭汤(参甘枣+夏姜+旋覆花代赭石)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仁败酱草+附子)小陷胸汤(黄连+瓜蒌半夏)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一、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
刘渡舟伤寒论方剂歌诀
![刘渡舟伤寒论方剂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aee5840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60.png)
刘渡舟伤寒论方剂歌诀刘渡舟是明代医学家,在传统中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对于伤寒论的研究极为深入,总结了许多方剂,并将其编成了一首歌诀,以便于医生和学生记忆和应用。
以下是刘渡舟伤寒论方剂歌诀的内容及其拓展:一、桂枝汤汤以桂枝为君,人参辅助调和。
麻黄散外,甘草调味去毒。
芍药厚土,生姜发表散寒。
加上大枣,四君合力定风。
桂枝汤是伤寒治疗中最基本的方剂之一。
它以桂枝为主要药物,具有温阳解表的作用。
人参能助桂枝温补阳气,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麻黄则能散寒解表,甘草则具有调味作用,并能缓解药物的副作用。
芍药具有厚土作用,能够调节脾胃功能,而生姜和大枣则有助于散寒祛湿。
二、葛根汤葛根解表去风寒,麻黄辣草散寒邪。
桂枝生姜温阳气,甘草调和降毒要。
芍药厚土养脾胃,大枣和枳壳治疗结。
葛根汤是一种温和的解表方剂,适用于阳气虚寒的伤寒病。
葛根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能够缓解发热、寒战等症状。
麻黄和辣草具有散寒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体温。
桂枝和生姜能够温阳散寒,甘草则具有调和作用。
芍药能够养护脾胃,大枣和枳壳则有助于治疗肠胃问题。
三、四逆汤四逆汤治寒痰干,麻黄杏仁金银花。
苦杏桔梗解痰瘀,炙甘草降逆邪。
薄荷生姜解表散,大枣附子救命奇。
四逆汤适用于寒痰干咳嗽的伤寒患者。
麻黄和杏仁能够散寒化痰,金银花则有清热解毒作用。
苦杏和桔梗能够解痰瘀,炙甘草则能够降逆邪。
薄荷和生姜能够解表散寒,大枣和附子则是救命奇药。
刘渡舟伤寒论方剂歌诀总结了几种经典的方剂,这些方剂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歌诀的形式,方剂的应用和药物组合更容易被记忆和应用。
这一歌诀为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编
![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编](https://img.taocdn.com/s3/m/15b37f3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6.png)
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编刘渡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药学专家,他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等职务的担任者。
刘渡舟教授不仅在中医药学理论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而且在临床实践中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伤寒论方面更是卓有成效。
《新编伤寒论类方》是刘渡舟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基础上编写的一本中医药学专著,该书是对传统经典《伤寒论》中的方剂进行了重新编排和整理,使其更符合现代临床的需求,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为了方便广大中医药学爱好者和临床医生学习和应用,《新编伤寒论类方》中的歌诀被单独选编出来,这些歌诀由刘渡舟教授精心编写,结合了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对中医药学理论的深刻理解,是中医药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
这些歌诀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伤寒论方剂的用法和
配伍规律,还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快、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并选用适当的药方进行治疗。
同时,这些歌诀也为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刘渡舟教授的《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编,是中医药学界的一件宝贵财富,它不仅是中医药学的精髓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 1 -。
歌诀
![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efa28e81680203d8ce2f2448.png)
肝肾阴虚杞菊丸,肝火犯肺黛蛤散,肝胆不宁酸枣仁,肝脾不和逍遥丸。
心肝火旺烦不寐,泻青泻心自能眠,胆热蒿芩清胆汤,虚热温胆惊自安。
脏腑辨证汤证诀*脾、胃
中气不足宜补中,归脾统血血归经,脾阳虚弱理中汤,寒湿困脾用胃苓。
脾虚水泛实脾饮,湿热黄疸使茵陈,脾胃不和痛胀满,方选香砂称六君。
三焦辨证汤证诀
上焦入卫桑菊使,肺热银翘和麻石,邪陷心包厥神昏,清宫送服安宫治。
热入中焦白虎清,热结腑实承气攻,湿热中焦热不扬,雷氏芳香化湿证。
下焦伤肾劫真阴,复脉加减可回春,虚风内动多瘛从,大定风珠是福音。
脏腑辨证汤证诀*心、小肠
心气不足宜养心,心阳不振加附温,心血不足多怔忡,四物合入酸枣仁。
心阴不足补心丹,心火亢盛使泻心,痰迷心窍神志呆,导痰菖蒲和郁金。
痰火扰心多狂妄,礞石滚痰可宁神,心血瘀阻胸窒闷,薤白失笑四物寻。
饮遏心阳多头晕,苓桂术甘温化饮,心脾两虚归脾汤,黄连阿胶交心肾。
心火小肠导赤散,小肠虚寒茱萸跟,气痛天台乌药亲。
脏腑辨证汤证诀*肝、胆
肝气郁结须疏肝,肝火上炎使龙胆,阳亢天麻钩藤饮,肝风羚羊钩藤攀。
肺痈
肺痈初期使银翘,成脓苇茎如金调,溃脓桔梗加苇茎,恢复沙参桔梗保。
肺痨
肺痨阴虚月华丸,偏热秦艽鳖甲散,肺肾阴虚腰膝软,固金秦艽鳖甲转。
气阴耗伤保真汤,阴损及阳用补天。
脾胃系疾患汤证诀
胃痛
胃痛寒邪良附丸,食滞保和消胀满,肝气犯胃益疏肝,血瘀失笑血府联。
虚寒黄芪建中汤,伤阴益胃共一贯。
真实假虚蜇虫存。
伤寒六经辨证汤证诀
刘渡舟:伤寒论50个常用经方
![刘渡舟:伤寒论50个常用经方](https://img.taocdn.com/s3/m/c4732ec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2.png)
刘渡舟:伤寒论50个常用经方葛根汤(麻黄+桂枝汤+葛根)桂枝汤/(桂甘+姜芍枣)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葛根)麻杏石甘汤(麻甘+杏+石)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甘+杏姜枣+桑白皮连翘赤小豆)麻杏薏甘汤(麻甘杏+薏苡仁)越婢汤(麻甘+姜枣+石)小青龙汤(麻黄汤以芍代杏+半夏干姜辛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汤去枣麻黄防风+知母术附)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细辛+附子)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附子)栀子豉汤(栀子+香豉)(三黄)泻心汤(大黄+芩连)白虎汤/石膏(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小建中汤(桂枝汤+增芍药+饴糖)理中汤或丸/人参汤(干姜甘草+人参+白术)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麦门冬汤去大枣)竹皮大丸(竹茹白薇石膏+桂甘枣)吴茱萸汤(吴茱萸+参姜枣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参甘+姜夏+厚朴)麻子仁丸(麻仁杏仁白芍+小承气汤/大黄+厚枳)酸枣仁汤(川芎甘草+酸枣仁知母茯苓)猪苓汤(滑石+猪苓茯苓泽泻+阿胶)甘姜苓术汤/肾着汤(苓术+干姜甘草)真武汤(姜芍+苓术+附)射干麻黄汤(麻黄+半夏生姜大枣细辛+五味子紫菀款冬花射干)小半夏汤(夏姜)五苓散(猪苓术泽+桂枝]下焦泽泻汤(泽泻白术)半夏厚朴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厚朴苏叶)茯苓杏仁甘草汤(茯苓杏仁+甘草)苓桂术甘汤(苓术+桂甘)桃核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桃仁+桂枝)(调胃承气汤+桃仁+桂枝)当归四逆汤(桂枝汤—生姜+细辛+当归通草)胶艾汤(归芎芍地+胶艾甘)桂枝茯苓丸/桃仁(茯苓+桂枝+芍药丹皮桃仁)小柴胡汤/柴甘(柴芩+参甘枣夏姜)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参甘+大黄+枳实芍药)即(柴芩+枣+夏姜+大黄+枳实芍药)四逆散(柴胡甘草+枳实芍药散)柴胡桂枝干姜汤(干姜甘草+柴芩+瓜牡+桂)半夏泻心汤(干姜+芩连+参甘枣+半夏)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增甘草)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减干姜,增生姜)黄连汤(“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增量黄连加桂枝”干姜+连+参甘枣+半夏+桂枝)桔梗汤(桔梗+甘草)旋覆代赭汤(参甘枣+夏姜+旋覆花代赭石)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仁败酱草+附子)小陷胸汤(黄连+瓜蒌半夏)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一、桂枝汤: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
【收藏】伤寒大家刘渡舟的方歌(十七大类)山海精舍
![【收藏】伤寒大家刘渡舟的方歌(十七大类)山海精舍](https://img.taocdn.com/s3/m/94a83c1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d.png)
【收藏】伤寒大家刘渡舟的方歌(十七大类)山海精舍·导读·刘渡舟方歌,分类述方,希望对中医学子有所帮助,充分发挥此文的价值。
一、麻黄汤类方歌(八首)麻黄汤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
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大青龙汤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
不汗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
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
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
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
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特长。
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
此方本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康乐。
麻黄升麻汤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
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二、葛根汤类方歌(三首)葛根汤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
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葛根加半夏汤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
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忖。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
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三、抵当汤类方歌(三首)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
太阳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成效好。
抵当汤抵当汤顶事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
少腹硬满小方便,攻瘀逐热治发狂。
抵当丸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水浆。
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不伤。
四、栀子豉汤类方歌(五首)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豉汤治虚烦,懊憹倒置不得眠。
呕吐少气加姜草,胸窒结痛药不添。
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药有三,栀子厚朴枳实煎。
心烦腹满分上下,清烦泻满两证兼。
栀子干姜汤栀子干姜治心烦,身热不去泻又添。
寒热并用分上下,清热温寒一方肩。
枳实栀子豉汤枳实枝豉劳复宝,食后再加大黄好。
酒疸心热且懊憹,栀子大黄力能讨。
栀子柏皮汤栀子柏皮湿热黄,发热尿赤量不长。
刘渡舟 方歌
![刘渡舟 方歌](https://img.taocdn.com/s3/m/55ee13ea551810a6f52486e5.png)
杂方类方歌(十一首)
一、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厚朴夏姜参草寻,善治腹胀妙通神。脾气不运痰气结,三补七消法超群。
二、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治疸黄,阴阳寒热细推详。阳黄大黄栀子入,阴黄附子与干姜。
三、猪肤汤: 猪肤斤许用水煎,水煎减半滓须捐。再投粉蜜熬香服,少阴咽痛利且烦。
二十、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大黄治腹痛,太阴阳明表里病。调和气血泻结滞,胃弱之人宜慎用。
二十一、桂枝人参汤: 人参汤方即理中,加桂后煎力方增。痞利不解中寒甚,温中解表建奇功。
麻黄汤类方歌(八首)
一、麻黄汤: 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 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不汗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四逆汤类方(九首)
一、四逆汤: 四逆生附老干姜,炙草将将有专长。少阴阳虚肢不暖,吐利烦躁欲寐方。
二、四逆加人参汤: 四逆加参治何为,下利多时阴亦摧。四逆扶阳参滋血,更取中州化精微。
三、茯苓四逆汤: 茯苓四逆少阴虚,心肾阴阳已不支。补阳生附姜甘草,扶阴参苓两药施。
四、通脉四逆汤: 通脉四逆草附姜,加重剂量另名方。手足厥逆吐利甚,脉搏不出急回阳。
泻心汤类方歌(六首)
一、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芩连姜,人参草枣合成方。心下痞满兼呕吐,去渣重煎调胃肠。
二、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芩黄连和大黄。清热泻痞沸汤渍,擅治烦躁吐衄殃。
三、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芩连黄,恶寒汗出痞为殃。专煎轻渍须记住,泻热之中又扶阳。
四、生姜泻心汤: 生姜泻心是良方,胃中和不痞为殃。噫气下利芩连草,参枣半夏与二姜。
刘渡舟伤寒方歌
![刘渡舟伤寒方歌](https://img.taocdn.com/s3/m/f544800c5022aaea988f0fc1.png)
苓桂术甘汤类方歌(六首)一、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苓桂术甘温药方,气上冲胸水为殃。
头眩心悸阴邪重,咳嗽短气功效彰。
二、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苓桂枣甘伏水邪,脐下悸动用则确。
或者上冲发奔豚, 甘澜水煮效方捷。
三、茯苓甘草汤(苓桂姜甘汤):茯苓甘草与桂姜,胃中停水悸为殃。
气趋小腹或成泄,健胃泻水厥亦良。
四、五苓散:五苓苓桂泽猪术,水停膀胱津不输。
口渴心烦尿不利,饮入则吐脉来浮。
五、猪苓汤:猪苓汤治少阴虚,热与水蓄烦呕居。
小便不利口又渴,泽胶猪茯及滑六、文蛤散:水氵巽原逾汗法门,肉上粟起更增烦。
意中思水还无渴,文蛤磨调药不繁。
黄苓黄连汤类方歌(四首)一、黄苓汤:黄苓汤治太少利,腹痛急迫脉弦细。
黄苓白芍甘草枣,清热和阴平肝逆。
二、黄苓加半夏生姜汤:黄苓原方加夏姜,呕吐下利胃肠伤。
太少合病邪热淫,苦降辛开治少阳。
三、黄连汤:黄连汤内参连草,姜桂半夏和大枣。
胃中有寒心胸热,呕吐腹痛此方宝。
四、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治少阴,烦躁不寐脉数频。
舌尖如梅是的候,苓连芍胶黄搅匀。
白虎汤类方歌(三首)一、白虎汤:白虎烦渴用石膏,大热汗出脉滔滔。
知粳甘草四药足,清气生津润枯焦。
二、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参气阴伤,烦渴脉大饮水浆。
汗出过多脉成芤,背微恶寒舌焦黄。
三、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气阴伤,病后虚羸呕逆方。
不欲饮食参草麦,粳叶石膏半夏匡。
引用报告回复承气汤类方歌(六首)一、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用大黄,芒硝甘草三药偿。
胃气不和心烦热,便燥谵语舌苔黄。
二、小承气汤:小承气汤朴枳黄,便硬谵语腹胀详。
识得燥结分轻重,脉滑不紧用此方。
三、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厚朴枳实四药强。
潮热蒸蒸氵戢氵戢汗,腹满硬痛峻攻良。
四、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效果好,大便秘结津液少。
枳朴大黄泻胃强,麻杏芍药滋脾约。
五、蜜煎导方:(方歌见下)六、猪胆汁灌方:蜜煎熟后样如饴,稍冷搓挺四寸余。
温纳肛门润肠燥,古法导便叹惊奇。
津亏有热便不出,猪胆一枚方相宜。
胆汁调醋灌肠内,虚家便秘见效奇。
【中医】名老中医伤寒论方歌括
![【中医】名老中医伤寒论方歌括](https://img.taocdn.com/s3/m/4443b2a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b.png)
【中医】名老中医伤寒论方歌括特别提示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伤寒论总共有方112方,提到方歌基本想到的是《长沙方歌括》。
《长沙方歌括》是以韵文的方式总结整理的,而这篇文章的方歌是刘老按麻黄汤类、葛根汤类、抵挡汤类等类方形式总结的。
恰如标题所说,小编觉得这确实属于收藏下来背背背的类型啊~麻黄汤类方歌(八首)一、麻黄汤: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
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
不汗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
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
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
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
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特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
此方本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康乐。
八、麻黄升麻汤: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
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一、葛根汤: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
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二、葛根加半夏汤: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
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忖。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
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抵当汤类方歌(三首)一、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
太阳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成效好。
二、抵当汤:抵当汤顶事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
少腹硬满小方便,攻瘀逐热治发狂。
三、抵当丸: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水浆。
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不伤。
栀子豉汤类方歌(七首)一、栀子豉汤:栀子豉汤治虚烦,懊憹倒置不得眠。
呕吐少气加姜草,胸窒结痛药不添。
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
![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38b7fad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d.png)
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一、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1、桂枝汤: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2、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只取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
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只取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
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只取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
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只取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
3、桂枝加附子汤:汗因过发漏浸浸,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汗因过发漏浸浸,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汗因过发漏浸浸,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汗因过发漏浸浸,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4、桂枝去芍药汤:5、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6、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
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
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
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
7、桂枝二麻黄一汤:一两六铢芍与姜,麻铢十六杏同行,桂枝一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匡。
一两六铢芍与姜,麻铢十六杏同行,桂枝一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匡。
一两六铢芍与姜,麻铢十六杏同行,桂枝一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匡。
刘渡舟总结的伤寒论方歌
![刘渡舟总结的伤寒论方歌](https://img.taocdn.com/s3/m/bd4bd66f1711cc7931b71676.png)
刘渡舟总结的伤寒论方歌麻黄汤类方歌(八首)1.麻黄汤: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药联。
表实无汗头身痛,脉紧气喘更恶寒。
2.大青龙汤: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
不汗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3.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
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4.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
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5.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
麻翘姜草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6.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
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特长7.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
此方本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安康。
8.麻黄升麻汤:麻黄升桂桂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
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1.葛根汤: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
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2.葛根加半夏汤: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
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忖。
3.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
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泻心汤类方歌(六首)1.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芩连姜,人参草枣融合方。
心下痞满兼呕吐,去渣重煎调胃肠。
2.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芩黄连和大黄。
清热泻痞沸汤渍,擅治焦躁吐衄殃。
3.附子泻心汤:附子泻心芩连黄,恶寒汗出痞为殃。
专煎轻渍须记住,泻热之中又扶阳。
4.生姜泻心汤:生姜泻心是良方,胃中不和痞为殃。
噫气下利芩连草,参枣半夏与二姜。
5.甘草泻心汤:甘草泻心用芩连,干姜半夏参枣全。
心下痞硬下利甚,更治狐惑心热烦。
6.旋覆代赭汤:旋覆代赭痞在中,噫气不除饮气冲。
参草姜枣半夏予,赭轻姜重方奏功。
甘草汤类方歌(四首)1.甘草汤:甘草名汤咽痛求,生用一两不多收。
莫道此是中焦药,清解少阴效最优2.炙甘草汤:炙甘草汤少阴虚,心慌脉结证无疑。
麦地麻胶桂姜枣,清酒与水煎法奇。
总结的伤寒论方歌
![总结的伤寒论方歌](https://img.taocdn.com/s3/m/4758275e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9.png)
刘渡舟总结的伤寒论方歌麻黄汤类方歌八首一、麻黄汤: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二、大青龙汤: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不汗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三、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五、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六、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特长..七、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此方本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康乐..八、麻黄升麻汤: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葛根汤类方歌三首一、葛根汤: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二、葛根加半夏汤: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忖..三、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抵当汤类方歌三首一、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太阳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成效好..二、抵当汤:抵当汤顶事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少腹硬满小方便;攻瘀逐热治发狂..三、抵当丸: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水浆..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不伤..栀子豉汤类方歌七首一、栀子豉汤:栀子豉汤治虚烦;懊憹倒置不得眠..呕吐少气加姜草;胸窒结痛药不添..二、栀子甘草豉汤:见栀子豉汤方歌内三、栀子生姜豉汤:见栀子豉汤方歌内四、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药有三;栀子厚朴枳实煎..心烦腹满分上下;清烦泻满两证兼..五、栀子干姜汤:栀子干姜治心烦;身热不去泻又添..寒热并用分上下;清热温寒一方肩..六、枳实栀子豉汤:枳实枝豉劳复宝;食后再加大黄好..酒疸心热且懊憹;栀子大黄力能讨..七、栀子柏皮汤:栀子柏皮湿热黄;发热尿赤量不长..栀子黄柏兼甘草;清热祛湿好思忖..陷胸汤类方歌六首一、大陷胸丸:大陷胸丸法最超;半升葶苈杏硝调..项强如痉君须记;大黄甘遂下之消..二、大陷胸汤:大陷胸汤遂硝黄;心下硬痛脉紧强..热气内陷水热结;小有潮热要参详..三、十枣汤:十枣汤治胁下水;心下痞硬胁痛锐..甘遂芫戟研细末;枣汤煮浓服钱匕..四、小陷胸汤:小陷胸汤大瓜蒌;半夏黄连三药投..痰热胶结心下痛;利痰清热服之廖..五、白散:白散三物巴桔贝;寒实结胸此方贵..或吐或利分上下;中病即止莫伤胃..六、瓜蒂散:瓜蒂散是涌吐方;胸中痞硬痰邪猖..气冲咽喉不得息;蒂豆研散调豉汤..泻心汤类方歌六首一、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芩连姜;人参草枣融合方..心下痞满兼呕吐;去渣重煎调胃肠..二、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芩黄连和大黄..清热泻痞沸汤渍;擅治焦躁吐衄殃..三、附子泻心汤:附子泻心芩连黄;恶寒汗出痞为殃..专煎轻渍须记住;泻热之中又扶阳..四、生姜泻心汤:生姜泻心是良方;胃中不和痞为殃..噫气下利芩连草;参枣半夏与二姜..五、甘草泻心汤:甘草泻心用芩连;干姜半夏参枣全..心下痞硬下利甚;更治狐惑心热烦..六、旋复代赭汤:旋复代赭痞在中;噫气不除饮气冲..参草姜枣半夏予;赭轻姜重方奏功..甘草汤类方歌四首一、甘草汤:甘草名汤咽痛求;生用一两不多收..莫道此是中焦药;清解少阴效最优..二、炙甘草汤:炙甘草汤少阴虚;心慌脉结证无疑..麦地麻胶桂姜枣;清酒与水煎法奇..三、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四味;桂枝白术药方备..骨节掣痛不可近;恶风短气阳虚最..四、甘草干姜汤:甘草干姜二药齐;温肺运脾暖四肢..金匮用以治肺痿;咳嗽多涎尿也遗..苓桂术甘汤类方歌六首一、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苓桂术甘温药方;气上冲胸水为殃..头眩心慌阴邪重;咳嗽短气成效彰..二、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苓桂枣甘伏水邪;脐下悸占用则确..或许上冲发奔豚;甘澜水煮效方捷..三、茯苓甘草汤苓桂姜甘汤:茯苓甘草与桂姜;胃中停水悸为殃..气趋小腹或成泄;健胃泻水厥亦良..四、五苓散:五苓苓桂泽猪术;水停膀胱津不输..口渴心烦尿不利;饮入则吐脉来浮..五、猪苓汤:猪苓汤治少阴虚;热与水蓄烦呕居..小便不利口又渴;泽胶猪茯及滑石..六、文蛤散:水潠原逾汗法门;肉上粟起更增烦..意中思水还无渴;文蛤磨调药不繁..黄芩黄连汤类方歌四首一、黄芩汤:黄芩汤治太少利;腹痛急切脉弦细..黄芩白芍甘草枣;清热和阴平肝逆..二、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芩原方加夏姜;呕吐下利胃肠伤..太少合病邪热淫;苦降辛开治少阳..三、黄连汤:黄连汤内参连草;姜桂半夏和大枣..胃中有痛心胸热;呕吐腹痛此方宝..四、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治少阴;焦躁不寐脉数频..舌尖如梅是的候;芩连芍胶黄搅匀..白虎汤类方歌三首一、白虎汤:白虎烦渴用石膏;大热汗出脉浩浩..知粳甘草四药足;清气生津润枯焦..二、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参气阴伤;烦渴脉大饮水浆..汗出过多脉成芤;背微恶寒舌焦黄..三、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气阴伤;病后虚羸呕逆方..不欲茶饭参草麦;粳叶石膏半夏匡..承气汤类方歌六首一、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用大黄;芒硝甘草三药偿;胃气不和心烦热;便燥谵语舌苔黄..二、小承气汤:小承气汤朴枳黄;便硬谵语腹胀详..识得燥结分轻重;脉滑不紧用此方..三、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厚朴枳实四药强..潮热蒸蒸濈濈汗;腹满硬痛峻攻良..四、麻子仁丸:麻子仁丸结果好;大便秘结津液少..枳朴大黄泻胃强;麻杏芍药滋脾约..五、蜜煎导方:方歌见下六、猪胆汁灌方:蜜煎熟后样如饴;稍冷搓挺四寸余..温纳肛门润肠燥;古法导便叹诧异..津亏有热便不出;猪胆一枚方适宜..胆汁调醋灌肠内;虚家便秘奏效奇..柴胡汤类方歌七首一、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解少阳;胸满胁痛呕吐详..口苦咽干目眩是;柴芩参草枣半姜..二、大柴胡汤:大柴胡汤大黄枳;柴芩姜夏芍枣宜..少明合病气火郁;呕吐口苦心下急..三、柴胡加芒硝汤:小柴加硝两解方;芒硝后煎入药良..日晡潮热胸胁满;协调胃胆利少阳..四、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双边合;善治太少两经疴..心下支结关节痛;前期肝硬亦能和..五、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姜痛胁背;大便不实尿欠利..阳邪向阴气化衰;柴芩姜桂草粉蛎..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加龙牡桂丹铅;大黄茯苓记要谙..扣除甘草铅要裹;胸满烦惊小便难..七、四逆散:柴芍枳草四逆散;肝郁气结肢不暖..脉沉而弦胸胁痛;随证治疗须加减..芍药当归汤类方歌四首一、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两药投;筋挛拘急足趾抽..苦甘化阴利血统;滋阴柔肝效立瘳..二、芍药甘草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汗后阴阳两俱伤..恶寒不热应温补;芍甘和阴附助阳..三、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治厥寒;脉细欲绝病杰出..归芍桂甘枣通细;补血散寒治在肝..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四逆加萸姜;清酒烹来效始彰..内有久寒厥阴是;药分五次缓服康..干姜汤类方歌三首一、干姜附子汤:干姜附子治少阴;阳虚烦躁夜则宁..不呕不渴无表证;身无大热脉微沉..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干姜芩连与人参;辛开苦降法超群..四物平行各三两;诸凡格拒此方珍..三、理中丸汤:理中白术与人参;干姜炙草四药亲..脾阳虚衰寒湿甚;腹满吐利脉迟沉..赤石脂汤类方二首一、赤石脂禹余粮汤:赤石禹粮两药珍;大便滑脱利不禁..理中不应宜此法;涩以固脱是指针..二、桃花汤:桃花石脂米干姜;少阴下利脓血方..温固下焦和胃气;汤末搭配力方彰..四逆汤类方九首一、四逆汤:四逆生附老干姜;炙草将将有专长..少阴阳虚肢不暖;吐利烦躁欲寐方..二、四逆加人参汤:四逆加参治何为;下利多时阴亦摧..四逆扶阳参滋血;更取中州化精微..三、茯苓四逆汤:茯苓四逆少阴虚;心肾阴阳已不支..补阳生附姜甘草;扶阴参苓两药施..四、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草附姜;加重剂量另名方..手足厥逆吐利甚;脉搏不出急回阳..五、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通脉四逆治亡阳;再加胆汁救阴伤..吐已下断烦呕甚;津液枯竭用此汤..六、真武汤:真武名汤镇水寒;扶阳法中有心传..附术苓芍生姜共;内惕心悸小便难..七、白通汤:白通汤治少阴寒;阳虚下利非等闲..葱白四茎姜附一;加入胆尿治呕烦..八、白通加猪胆汁汤:白通汤治少阴寒;阳虚下利非等闲..葱白四茎姜附一;加入胆尿治呕烦..九、附子汤:附子汤治背恶寒;脉沉口和阳气残..参附苓术芍药共;更治妊娠腹如扇..杂方类方歌十一首一、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厚朴夏姜参草寻;善治腹胀妙通神..脾气不运痰气结;三补七消法超群..二、茵陈蒿汤:茵陈蒿汤治疸黄;阴阳寒热细推详..阳黄大黄栀子入;阴黄附子与干姜..三、猪肤汤:猪肤斤许用水煎;水煎减半滓须捐..再投粉蜜熬香服;少阴咽痛利且烦..四、桔梗汤:甘草桔梗治咽痛;消炎解毒妙堪用..阴中伏热结于喉;切忌苦寒投此证..五、苦酒汤:半夏一枚十四开;鸡清苦酒搅几回..刀环捧壳煎三沸;咽痛频吞绝妙哉..六、半夏散及汤:半夏研散或用汤;少阴咽痛效最彰..半夏桂甘煎少与;微冷慢呷不用忙..七、乌梅丸:乌梅丸治蛔厥证;连柏干姜参归用..川椒桂辛与附子;乌梅三百力始胜..八、白头翁汤:白头翁汤下利寻;黄连黄柏白头秦..识得欲饮属内热;下重难通此方珍..九、吴茱萸汤:吴茱萸汤暖胃肝;呕吐涎水痛在巅..萸姜人参与大枣;温中降逆治阴寒..十、烧裈散:近阴裆处剪来烧;研末还须用水调..同气相求疗二易;长沙无法不翘翘..十一、牡蛎泽泻汤:牡蛎泽泻治如何;下肢肿胀病未瘥..商陆葶苈泻水结;蜀漆海藻破坚邪..。
刘渡舟《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
![刘渡舟《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30ab37c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3.png)
刘渡舟《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一、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桂枝汤: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5味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加葛根汤: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6味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
桂枝加附子汤: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6味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4味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5味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桂枝麻黄各半汤: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7味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一两,大枣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桂枝二麻黄一汤: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7味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切),杏仁十六个(去皮尖),甘草一两二铢,炙,大枣五枚(擘)。
桂枝二越婢一汤: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7味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甘草(炙)各十八铢,大枣四枚(擘),生姜一两二铢(切),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
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6味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切),白术,茯苓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刘渡舟总结的伤寒论方歌(建议收藏)
![刘渡舟总结的伤寒论方歌(建议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082133f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71.png)
刘渡舟总结的伤寒论方歌(建议收藏)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这是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中医书友会乙未年三月初三第597期内容。
新书友可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快速关注。
作者/刘渡舟⊙ 编辑/张亚娟⊙ 校对/党卫阁、卜萝:伤寒论总共有方112方,提到方歌基本想到的是《长沙方歌括》。
《长沙方歌括》是以韵文的方式总结整理的,而这篇文章的方歌是刘老按麻黄汤类、葛根汤类、抵挡汤类等类方形式总结的。
恰如标题所说,小编觉得这确实属于收藏下来背背背的类型啊~麻黄汤类方歌(八首)一、麻黄汤: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
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
不汗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
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
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
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
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特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
此方本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康乐。
八、麻黄升麻汤: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
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一、葛根汤: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
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二、葛根加半夏汤: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
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忖。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
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抵当汤类方歌(三首)一、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
太阳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成效好。
二、抵当汤:抵当汤顶事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
少腹硬满小方便,攻瘀逐热治发狂。
三、抵当丸: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水浆。
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不伤。
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
![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https://img.taocdn.com/s3/m/c08ca0890722192e4436f64f.png)
四、小陷胸汤 :
小陷胸汤大瓜蒌 , 半夏黄连三药投。痰热胶结心下痛 , 利痰清热服之廖。
五、白散 :
白散三物巴桔贝 , 寒实结胸此方贵。或吐或利分上下 , 中病即止莫伤胃。
上一篇 下一篇
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
桂枝汤类方歌 ( 二十一首 )
一、桂枝汤 :
桂枝汤方桂芍草 , 佐用生姜和大枣。啜粥温服取微汗 , 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 :
桂加葛根走经输 , 项背几几反汗濡。解肌驱风滋经脉 , 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 :
十二、桂枝甘草汤 :
桂枝甘草补心虚 , 两手叉冒已浇漓。汗多亡液心阳弱 , 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 :
桂加饴糖小建中 , 倍加芍药方奏功。虚劳里急心烦悸 , 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
桂枝去芍恐助阴 , 痰水犯心狂躁纷。龙牡安神桂枝助 , 蜀漆涤饮有奇勋。
栀子豉汤类方歌 ( 七首 )
一、栀子豉汤 :
栀子豉汤治虚烦 , 懊恼颠倒不得眠 , 呕吐少气加姜草 , 胸窒结痛药不添。
二、栀子甘草豉汤 :
见栀子豉汤方歌内
三、栀子生姜豉汤 :
见栀子豉汤方歌内
四、栀子厚朴汤 :
栀子厚朴药有三 , 栀子厚朴枳实煎。心烦腹满分上下 , 清烦泻满两证兼。
葛根汤类方歌 ( 三首 )
一、葛根汤 :
葛根桂枝加葛黄 , 无汗项背几几强。二阳合病下利治 , 刚痉无汗角弓张。
二、葛根加半夏汤 :
葛根加夏病二阳 , 下利呕逆表邪强。疏表解肌利肠胃 , 合病治法好思量。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 :
刘渡舟:伤寒论50个常用经方
![刘渡舟:伤寒论50个常用经方](https://img.taocdn.com/s3/m/415b81cdaaea998fcd220e73.png)
《伤热论》中最时常使用的50个经圆+刘渡舟熏陶《新编伤热论类圆》歌诀选之阳早格格创做最时常使用的50个经圆麻黄汤(麻苦桂+杏)葛根汤(麻黄+桂枝汤+葛根)桂枝汤/(桂苦+姜芍枣)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葛根)麻杏石苦汤(麻苦+杏+石)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苦+杏姜枣+桑黑皮连翘赤小豆)麻杏薏苦汤(麻苦杏+薏苡仁)越婢汤(麻苦+姜枣+石)小青龙汤(麻黄汤以芍代杏+半夏搞姜辛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汤去枣麻黄防风+知母术附)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细辛+附子)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附子)栀子豉汤(栀子+香豉)(三黄)泻心汤(大黄+芩连)黑虎汤/石膏(石膏知母+苦草粳米)小修中汤(桂枝汤+删芍药+饴糖)理中汤大概丸/人参汤(搞姜苦草+人参+黑术) 四顺汤(附子+搞姜苦草)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麦门冬汤去大枣)竹皮大丸(竹茹黑薇石膏+桂苦枣)吴茱萸汤(吴茱萸+参姜枣薄朴死姜半夏苦草人参汤(参苦+姜夏+薄朴)麻子仁丸(麻仁杏仁黑芍+小启气汤/大黄+薄枳)酸枣仁汤(川芎苦草+酸枣仁知母茯苓)猪苓汤(滑石+猪苓茯苓泽泻+阿胶)苦姜苓术汤/肾着汤 (苓术+搞姜苦草) 真武汤(姜芍+苓术+附)射搞麻黄汤(麻黄 +半夏死姜大枣细辛+五味子紫菀款冬花射搞)小半夏汤(夏姜)五苓集(猪苓术泽+桂枝]下焦泽泻汤(泽泻黑术)半夏薄朴汤(小半夏加茯苓汤+薄朴苏叶) 茯苓杏仁苦草汤(茯苓杏仁+苦草)苓桂术苦汤(苓术+桂苦)桃核启气汤(大黄芒硝苦草+桃仁+桂枝)(调胃启气汤+桃仁+桂枝)当归四顺汤(桂枝汤—死姜+细辛+当归通草) 胶艾汤(归芎芍天+胶艾苦)桂枝茯苓丸/桃仁(茯苓+桂枝+芍药丹皮桃仁)小柴胡汤/柴苦(柴芩+参苦枣夏姜)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参苦+大黄+枳真芍药)即(柴芩+枣+夏姜+大黄+枳真芍药)四顺集(柴胡苦草+枳真芍药集)柴胡桂枝搞姜汤(搞姜苦草+柴芩+瓜牡+桂)半夏泻心汤(搞姜+芩连+参苦枣+半夏)苦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删苦草)死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减搞姜,删死姜)黄连汤(“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删量黄连加桂枝”搞姜+连+参苦枣+半夏+桂枝) 桔梗汤(桔梗+苦草)旋覆代赭汤(参苦枣+夏姜+旋覆花代赭石)薏苡附子败酱集(薏苡仁败酱草+附子)小陷胸汤(黄连+瓜蒌半夏)刘渡舟熏陶《新编伤热论类圆》歌诀选桂枝汤类圆歌(二十一尾)一、桂枝汤: 桂枝汤圆桂芍草,佐用死姜战大枣.啜粥温服与微汗,调战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 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没有殊三、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热肢痛脉早弦.汗漏没有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热. 四、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谦心悸膻中真.若睹咳顺战短气,桂苦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躲阳热,加附帮阳理固然.脉促无力舌量浓,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没有得集.里有热色身亦痒,二圆合用收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圆,热热如疟治法良.大汗之后表已解,去邪共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沉,热多热少脉没有歉.小汗法中兼浑热,桂二越一记心中.九、桂枝去桂加茯苓黑术汤: 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去利火干.小便不利心下谦,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薄朴杏子汤: 桂加薄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此刻肺炎供治法,媲好麻杏道与君.十一、桂枝加芍药死姜各一二人参三二新加汤: 桂枝加参新加汤,删姜加芍效力彰.身痛脉重非表证,血真营强汗多伤.十二、桂枝苦草汤: 桂枝苦草补心真,二脚叉冒已浇漓.汗多亡液心阳强,药少力博没有须疑. 十三、小修中汤: 桂加饴糖小修中,倍加芍药圆奏功.真劳里慢心烦悸,伤热尺早梦得粗.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顺汤: 桂枝去芍恐帮阳,痰火犯心狂躁纷.龙牡安神桂枝帮,蜀漆涤饮有偶勋.十五、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剂量删,奔豚冲心去势凶.仄冲落顺解中热,补心代肾坐偶功.十六、桂枝苦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苦草组成圆,龙牡加进安神良.心悸共时兼慢躁,补阳宁心效验彰. 十七、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热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扶阳集热应兼瞅,脉浮真涩是其应. 十八、去桂加黑术汤: 去桂加术大便硬,热干相搏身痛痛.术附姜枣加苦草,三阳皆尽冒初应. 十九、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背痛诊,此病本去属太阳.缓性菌痢暂没有已,脉重弦缓是指针. 二十、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大黄治背痛,太阳阳明内中病.调战睦血泻结滞,胃强之人宜慎用. 二十一、桂枝人参汤: 人参汤圆即理中,加桂后煎力圆删.痞利没有解中热甚,温中解表修偶功. 麻黄汤类圆歌(八尾)一、麻黄汤: 麻黄汤治太阳热,麻桂杏草四味联.表真无汗头身痛,脉紧气喘更恶热.二、大青龙汤: 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佳.没有汗慢躁身痛痛,饮流四肢肿胀讨.三、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搞姜.半夏炙草共剂量,表热里饮病为殃.四、麻黄杏仁苦草石膏汤: 麻杏石苦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身热脉数证圆是,没有恶热兮别桂枝.五、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连轺赤豆汤,干热兼表身收黄.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六、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二感用此圆.收热恶热脉没有起,温经解表有博少.七、麻黄附子苦草汤: 麻黄附子苦草汤,伤热二感阳气伤.此圆本去无里症,帮阳收汗保安康.八、麻黄降麻汤: 麻黄降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归蕤炙草十四味,热热并用战阳阳. 葛根汤类圆歌(三尾)一、葛根汤: 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二阳合病下利治,刚刚痉无汗角弓弛.二、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顺表邪强.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佳思量.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芩连加苦草,协热下利喘汗宝.浑热死津解内中,葛根用至八钱佳. 抵当汤类圆歌(三尾)一、桃核启气汤: 桃核启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太阳蓄血背痛慢,其人如狂成果佳. 二、抵当汤: 抵当汤中用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少背硬谦小便当,攻瘀逐热治收狂. 三、抵当丸: 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火浆.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没有伤. 栀子豉汤类圆歌(七尾)一、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治真烦,懊颠倒没有得眠呕吐少气加姜草,胸窒结痛药没有加. 二、栀子苦草豉汤: 睹栀子豉汤圆歌内三、栀子死姜豉汤: 睹栀子豉汤圆歌内四、栀子薄朴汤: 栀子薄朴药有三,栀子薄朴枳真煎.心烦背谦分上下,浑烦泻谦二证兼. 五、栀子搞姜汤: 栀子搞姜治心烦,身热没有去泻又加.热热并用分上下,浑热温热一圆肩. 六、枳真栀子豉汤: 枳真枝豉劳复宝,食后再加大黄佳.酒疸心热且懊,栀子大黄力能讨. 七、栀子柏皮汤: 栀子柏皮干热黄,收热尿赤量没有少.栀子黄柏兼苦草,浑热祛干佳思量. 陷胸汤类圆歌(六尾)一、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法最超,半降葶苈杏硝调.项强如痉君须记,大黄苦遂下之消. 二、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遂硝黄,心下硬痛脉紧强.热气内陷火热结,小有潮热要参详. 三、十枣汤: 十枣汤治胁下火,心下痞硬胁痛钝.苦遂芫戟研细终,枣汤煮浓服钱匕. 四、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大瓜蒌,半夏黄连三药投.痰热胶结心下痛,利痰浑热服之廖. 五、黑集: 黑集三物巴桔贝,热真结胸此圆贵.大概吐大概利分上下,中病即止莫伤胃. 六、瓜蒂集: 瓜蒂集是涌吐圆,胸中痞硬痰邪跋扈.气冲吐喉没有得息,蒂豆研集调豉汤. 泻心汤类圆歌(六尾)一、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芩连姜,人参草枣合成圆.心下痞谦兼呕吐,去渣重煎调胃肠.二、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芩黄连战大黄.浑热泻痞沸汤渍,擅治慢躁吐衄殃.三、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芩连黄,恶热汗出痞为殃.博煎沉渍须记着,泻热之中又扶阳.四、死姜泻心汤: 死姜泻心是良圆,胃中战没有痞为殃.噫气下利芩连草,参枣半夏与二姜. 五、苦草泻心汤: 苦草泻心用芩连,搞姜半夏参枣齐.心下痞硬下利甚,更治狐惑心热烦. 六、旋复代赭汤: 旋复代赭痞正在中,噫气没有除饮气冲.参草姜枣半夏予,赭沉姜重圆奏功. 苦草汤类圆歌(四尾)一、苦草汤: 苦草名汤吐痛供,死用一二已几支.莫讲此是中焦药,浑解少阳效最劣. 二、炙苦草汤: 炙苦草汤少阳真,心悸脉结证无疑.麦天麻胶桂姜枣,浑酒与火煎法偶. 三、苦草附子汤: 苦草附子汤四味,桂枝黑术药圆备.骨节掣痛没有成近,恶风短气阳真最. 四、苦草搞姜汤: 苦草搞姜二药齐,温肺运脾温四肢.金匮用以治肺痿,咳嗽多涎尿也遗. 苓桂术苦汤类圆歌(六尾)一、茯苓桂枝黑术苦草汤: 苓桂术苦温药圆,气上冲胸火为殃.头眩心悸阳邪重,咳嗽短气成果彰. 二、茯苓桂枝苦草大枣汤: 苓桂枣苦伏火邪,脐下悸动用则确.大概者上冲收奔豚,苦澜火煮效圆捷. 三、茯苓苦草汤(苓桂姜苦汤): 茯苓苦草与桂姜,胃中停火悸为殃.气趋小背大概成鼓,健胃泻火厥亦良. 四、五苓集: 五苓苓桂泽猪术,火停膀胱津没有输.心渴心烦尿不利,饮进则吐脉去浮. 五、猪苓汤: 猪苓汤治少阳真,热与火蓄烦呕居.小便不利心又渴,泽胶猪茯及滑石. 六、文蛤集: 火氵巽本逾汗法门,肉上粟起更删烦.意中思火还无渴,文蛤磨调药没有繁. 黄芩黄连汤类圆歌(四尾)一、黄芩汤: 黄芩汤治太少利,背痛慢迫脉弦细.黄芩黑芍苦草枣,浑热战阳仄肝顺.二、黄芩加半夏死姜汤: 黄芩本圆加夏姜,呕吐下利胃肠伤.太少合病邪热淫,苦落辛启治少阳. 三、黄连汤: 黄连汤内参连草,姜桂半夏战大枣.胃中有热心胸热,呕吐背痛此圆宝. 四、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治少阳,慢躁没有寐脉数频.舌尖如梅是的候,芩连芍胶黄搅匀. 黑虎汤类圆歌(三尾)一、黑虎汤: 黑虎烦渴用石膏,大热汗出脉滔滔.知粳苦草四药脚,浑气死津润枯焦.二、黑虎加人参汤: 黑虎加参气阳伤,烦渴脉大饮火浆.汗出过多脉成芤,背微恶热舌焦黄.三、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气阳伤,病后真羸呕顺圆.没有欲饮食参草麦,粳叶石膏半夏匡. 启气汤类圆歌(六尾)一、调胃启气汤: 调胃启气用大黄,芒硝苦草三药偿.胃气战睦心烦热,便燥谵语舌苔黄. 二、小启气汤: 小启气汤朴枳黄,便硬谵语背胀详.识得燥结分沉重,脉滑没有紧用此圆. 三、大启气汤: 大启气汤用硝黄,薄朴枳真四药强.潮热蒸蒸氵戢氵戢汗,背谦硬痛峻攻良. 四、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效验佳,大便秘结津液少.枳朴大黄泻胃强,麻杏芍药滋脾约. 五、蜜煎导圆: (圆歌睹下)六、猪胆汁灌圆: 蜜煎死后样如饴,稍热搓挺四寸余.温纳肛门润肠燥,古法导便叹惊疑.津盈有热便没有出,猪胆一枚圆相宜.胆汁调醋灌肠内,真家便秘睹效偶. 柴胡汤类圆歌(七尾)一、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解少阳,胸谦胁痛呕吐详.心苦吐坤目眩是,柴芩参草枣半姜. 二、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大黄枳,柴芩姜夏芍枣宜.少明合病气火郁,呕吐心苦心下慢. 三、柴胡加芒硝汤: 小柴加硝二解圆,芒硝后煎进药良.日晡潮热胸胁谦,调战胃胆利少阳. 四、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二圆合,擅治太少二经疴.心下支结闭节痛,初期肝硬亦能战.五、柴胡桂枝搞姜汤柴胡桂姜痛胁背,大便没有真尿短利.阳邪背阳气化衰,柴芩姜桂草粉蛎.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加龙牡桂丹铅,大黄茯苓记要谙.减去苦草铅要裹,胸谦烦马敬小便易. 七、四顺集: 柴芍枳草四顺集,肝郁气结肢没有温.脉重而弦胸胁痛,随证治疗须加减. 芍药当归汤类圆歌(四尾)一、芍药苦草汤: 芍药苦草二药投,筋挛拘慢脚趾抽.苦苦化阳利血脉,滋阳柔肝效坐瘳.二、芍药苦草附子汤: 芍药苦草附子汤,汗后阳阳二俱伤.恶热没有热应温补,芍苦战阳附帮阳.三、当归四顺汤: 当归四顺治厥热,脉细欲绝病非凡是.归芍桂苦枣通细,补血集热治正在肝. 四、当归四顺加吴茱萸死姜汤: 当归四顺加萸姜,浑酒烹去效初彰.内有暂热厥阳是,药分五次缓服康. 搞姜汤类圆歌(三尾)一、搞姜附子汤: 搞姜附子治少阳,阳真慢躁夜则宁.没有呕没有渴无表证,身无大热脉微重.二、搞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搞姜芩连与人参,辛启苦落法超群.四物仄止各三二,诸凡是格拒此圆珍. 三、理中丸(汤): 理中黑术与人参,搞姜炙草四药亲.脾阳真衰热干甚,背谦吐利脉早重. 赤石脂汤类圆(二尾)一、赤石脂禹余粮汤: 赤石禹粮二药珍,大便滑脱利没有由.理中没有该宜此法,涩以固脱是指针.二、桃花汤: 桃花石脂米搞姜,少阳下利脓血圆.温固下焦战胃气,汤终拆配力圆彰. 四顺汤类圆(九尾)一、四顺汤: 四顺死附老搞姜,炙草将将有博少.少阳阳真肢没有温,吐利慢躁欲寐圆.二、四顺加人参汤: 四顺加参治何为,下利多时阳亦摧.四顺扶阳参滋血,更与中州化粗微. 三、茯苓四顺汤: 茯苓四顺少阳真,心肾阳阳已没有支.补阳死附姜苦草,扶阳参苓二药施. 四、通脉四顺汤: 通脉四顺草附姜,加重剂量另名圆.脚脚厥顺吐利甚,脉搏没有出慢回阳.五、通脉四顺加猪胆汁汤: 通脉四顺治亡阳,再加胆汁救阳伤.吐已下断烦呕甚,津液枯竭用此汤. 六、真武汤: 真武名汤镇火热,扶阳法中有心传.附术苓芍死姜共,内惕心悸小便易. 七、黑通汤: 黑通汤治少阳热,阳真下利非等闲.葱黑四茎姜附一,加进胆尿治呕烦.八、黑通加猪胆汁汤: 黑通汤治少阳热,阳真下利非等闲.葱黑四茎姜附一, 加进胆尿治呕烦.九、附子汤: 附子汤治背恶热,脉重心战阳气残.参附苓术芍药共,更治妊娠背如扇.纯圆类圆歌(十一尾)一、薄朴死姜半夏苦草人参汤: 薄朴夏姜参草觅,擅治背胀妙通神.脾气没有运痰气结,三补七消法超群.二、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治疸黄,阳阳热热细推详.阳黄大黄栀子进,阳黄附子与搞姜.三、猪肤汤: 猪肤斤许用火煎,火煎减半滓须捐.再投粉蜜熬香服,少阳吐痛利且烦.四、桔梗汤: 苦草桔梗治吐痛,消炎解毒妙堪用.阳中伏热结於喉,切忌苦热投此证.五、苦酒汤: 半夏一枚十四启,鸡浑苦酒搅几回.刀环捧壳煎三沸,吐痛频吞绝妙哉.六、半夏集及汤: 半夏研集大概用汤,少阳吐痛效最彰.半夏桂苦煎少与,微热缓呷没有必闲.七、黑梅丸: 黑梅丸治蛔厥证,连柏搞姜参归用.川椒桂辛与附子,黑梅三百力初胜.八、黑头翁汤: 黑头翁汤下利觅,黄连黄柏黑头秦.识得欲饮属内热,下重易通此圆珍.九、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温胃肝,呕吐涎火痛正在巅.萸姜人介进大枣,温中落顺治阳热.十、烧集: 近阳裆剪去烧,研终还须用火调.共气相供疗二易,少沙无法没有翘翘.十一、牡蛎泽泻汤: 牡蛎泽泻治怎么样,下肢肿胀病已瘥.商陆葶苈泻火结,蜀漆海藻破脆邪.。
伤寒论方歌
![伤寒论方歌](https://img.taocdn.com/s3/m/ec71e618227916888486d7af.png)
伤寒论方歌(刘渡舟)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一、桂枝汤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
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
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
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
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
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十五、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
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
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
十七、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
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十八、去桂加白术汤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
术附姜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
十九、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腹痛诊,此病原来属太阴。
慢性菌痢久不已,脉沉弦缓是指针。
刘渡舟教授
![刘渡舟教授](https://img.taocdn.com/s3/m/f87ef12de2bd960590c67796.png)
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一、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 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
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
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
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 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
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
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十五、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
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
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
十七、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
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十八、去桂加白术汤: 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
术附姜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桂枝汤类方歌(二^一首)一、桂枝汤: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
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
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
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 : 桂加饴糖小建中 ,倍加芍药方奏功。
虚劳里急心烦悸 ,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去芍恐助阴 ,痰水犯心狂躁纷。
龙牡安神桂枝助 ,蜀漆涤饮有奇勋。
五、桂枝加桂汤 : 桂枝加桂剂量增 ,奔豚冲心来势凶。
平冲降逆解外寒 ,补心代肾立奇功。
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 桂枝甘草组成方 ,龙牡加入安神良。
心悸同时兼烦躁 ,补阳宁心效果彰。
十七、桂枝附子汤 : 桂枝附子寒痹痛 ,去芍加附量要重。
扶阳散寒应兼顾 ,脉浮虚涩是其应。
术附姜枣加甘草 ,三阴都尽冒始应。
麻黄汤类方歌 (八首 )一、麻黄汤 : 麻黄汤治太阳寒 ,麻桂杏草四味联。
表实无汗头身疼 ,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 : 大青麻杏石膏枣 ,桂姜相加七味好。
不汗烦躁身疼痛 ,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小青龙汤 : 小青龙汤用麻黄 ,桂芍辛味与干姜。
半夏炙草同剂量 ,表寒里饮病为殃。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麻杏石甘四味施 ,汗出而喘肺热居。
身热脉数证方是 ,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 麻黄连轺赤豆汤 ,湿热兼表身发黄。
十八、去桂加白术汤: 去桂加术大便硬 , 寒湿相搏身疼痛。
十九、桂枝加芍药汤 : 桂枝加芍腹痛诊 , 此病原来属太阴。
二十、桂枝加大黄汤 二十一、桂枝人参汤 慢性菌痢久不已 : 桂枝大黄治腹痛 调和气血泻结滞 : 人参汤方即,脉沉弦缓是指针。
,太阴阳明表里病。
,胃弱之人宜慎用。
,加桂后煎力方增。
,温中解表建奇功。
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
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
此方原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安康。
八、麻黄升麻汤: 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
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一、葛根汤: 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
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二、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
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量。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
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抵当汤类方歌(三首)一、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
太阳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功效好。
二、抵当汤: 抵当汤中用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
少腹硬满小便利,攻瘀逐热治发狂。
三、抵当丸: 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水浆。
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不伤。
栀子豉汤类方歌(七首)一、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治虚烦,懊恼颠倒不得眠。
呕吐少气加姜草,胸窒结痛药不添。
二、栀子甘草豉汤: 见栀子豉汤方歌内三、栀子生姜豉汤: 见栀子豉汤方歌内四、栀子厚朴汤: 栀子厚朴药有三,栀子厚朴枳实煎。
心烦腹满分上下,清烦泻满两证兼。
五、栀子干姜汤: 栀子干姜治心烦,身热不去泻又添。
寒热并用分上下,清热温寒一方肩。
六、枳实栀子豉汤: 枳实枝豉劳复宝,食后再加大黄好。
酒疸心热且懊,栀子大黄力能讨。
七、栀子柏皮汤: 栀子柏皮湿热黄,发热尿赤量不长。
栀子黄柏兼甘草,清热祛湿好思量。
陷胸汤类方歌(六首)一、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法最超,半升葶苈杏硝调。
项强如痉君须记,大黄甘遂下之消。
二、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遂硝黄,心下硬痛脉紧强。
热气内陷水热结,小有潮热要参详。
三、十枣汤: 十枣汤治胁下水,心下痞硬胁痛锐。
甘遂芫戟研细末,枣汤煮浓服钱匕。
四、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大瓜蒌,半夏黄连三药投。
痰热胶结心下痛,利痰清热服之廖。
五、白散: 白散三物巴桔贝,寒实结胸此方贵。
或吐或利分上下,中病即止莫伤胃。
六、瓜蒂散: 瓜蒂散是涌吐方,胸中痞硬痰邪猖。
气冲咽喉不得息,蒂豆研散调豉汤。
泻心汤类方歌(六首)一、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芩连姜,人参草枣合成方。
心下痞满兼呕吐,去渣重煎调胃肠。
二、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芩黄连和大黄。
清热泻痞沸汤渍,擅治烦躁吐衄殃。
三、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芩连黄,恶寒汗出痞为殃。
专煎轻渍须记住,泻热之中又扶阳。
四、生姜泻心汤: 生姜泻心是良方,胃中和不痞为殃。
甘草汤类方歌 (四首 )一、甘草汤 : 甘草名汤咽痛求 ,生用一两不多收。
莫道此是中焦药 ,清解少阴效最优。
二、炙甘草汤 : 炙甘草汤少阴虚 ,心悸脉结证无疑。
麦地麻胶桂姜枣 ,清酒与水煎法奇。
三、甘草附子汤 : 甘草附子汤四味 ,桂枝白术药方备。
骨节掣痛不可近 ,恶风短气阳虚最。
四、甘草干姜汤 : 甘草干姜二药齐 ,温肺运脾暖四肢。
金匮用以治肺痿 ,咳嗽多涎尿也遗。
苓桂术甘汤类方歌 (六首 )一、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 苓桂术甘温药方 ,气上冲胸水为殃。
头眩心悸阴邪重 ,咳嗽短气功效彰。
二、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 苓桂枣甘伏水邪 ,脐下悸动用则确。
或者上冲发奔豚 ,甘澜水煮效方捷。
三、茯苓甘草汤 (苓桂姜甘汤 ): 茯苓甘草与桂姜 ,胃中停水悸为殃。
气趋小腹或成泄 ,健胃泻水厥亦良。
四、五苓散 : 五苓苓桂泽猪术 ,水停膀胱津不输。
口渴心烦尿不利 ,饮入则吐脉来浮。
五、猪苓汤 : 猪苓汤治少阴虚 ,热与水蓄烦呕居。
小便不利口又渴 ,泽胶猪茯及滑石。
六、文蛤散 : 水巽原逾汗法门 ,肉上粟起更增烦。
意中思水还无渴 ,文蛤磨调药不繁。
黄芩黄连汤类方歌 (四首 )一、黄芩汤 : 黄芩汤治太少利 ,腹痛急迫脉弦细。
五、甘草泻心汤 六、旋复代赭汤 噫气下利芩连草 甘草泻心用芩连 心下痞硬下利甚 : 旋复代赭痞在中 参草姜枣半夏予 ,参枣半夏与二姜。
,干姜半夏参枣全。
,更治狐惑心热烦。
,噫气不除饮气冲。
,赭轻姜重方奏功。
黄芩白芍甘草枣,清热和阴平肝逆。
二、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芩原方加夏姜,呕吐下利胃肠伤。
太少合病邪热淫,苦降辛开治少阳。
三、黄连汤: 黄连汤内参连草,姜桂半夏和大枣。
胃中有寒心胸热,呕吐腹痛此方宝。
四、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治少阴,烦躁不寐脉数频。
舌尖如梅是的候,芩连芍胶黄搅匀。
白虎汤类方歌(三首)一、白虎汤: 白虎烦渴用石膏,大热汗出脉滔滔。
知粳甘草四药足,清气生津润枯焦。
二、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加参气阴伤,烦渴脉大饮水浆。
汗出过多脉成芤,背微恶寒舌焦黄。
三、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气阴伤,病后虚羸呕逆方。
不欲饮食参草麦,粳叶石膏半夏匡。
承气汤类方歌(六首)一、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用大黄,芒硝甘草三药偿。
胃气不和心烦热,便燥谵语舌苔黄。
二、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朴枳黄,便硬谵语腹胀详。
识得燥结分轻重,脉滑不紧用此方。
三、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厚朴枳实四药强。
潮仍霍蒸氵戢氵戢汗,腹满硬痛峻攻良。
四、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效果好,大便秘结津液少。
枳朴大黄泻胃强,麻杏芍药滋脾约。
五、蜜煎导方: (方歌见下)六、猪胆汁灌方: 蜜煎熟后样如饴,稍冷搓挺四寸余。
温纳肛门润肠燥,古法导便叹惊奇。
津亏有热便不出,猪胆一枚方相宜。
胆汁调醋灌肠内,虚家便秘见效奇。
柴胡汤类方歌(七首)一、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解少阳,胸满胁痛呕吐详。
口苦咽乾目眩是,柴芩参草枣半姜。
二、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大黄枳,柴芩姜夏芍枣宜。
少明合病气火郁,呕吐口苦心下急。
三、柴胡加芒硝汤: 小柴加硝两解方,芒硝后煎入药良。
曰晡潮热胸胁满,调和胃胆利少阳。
四、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两方合,善治太少两经疴。
心下支结关节痛,初期肝硬亦能和。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姜痛胁背,大便不实尿欠利。
阳邪向阴气化衰,柴芩姜桂草粉蛎。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加龙牡桂丹铅,大黄茯苓记要谙。
减去甘草铅要裹,胸满烦马敬小便难。
七、四逆散: 柴芍枳草四逆散,肝郁气结肢不暖。
脉沉而弦胸胁痛,随证治疗须加减。
芍药当归汤类方歌(四首)一、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两药投,筋挛拘急足趾抽。
苦甘化阴利血脉,滋阴柔肝效立瘳。
二、芍药甘草附子汤: 芍药甘草附子汤,汗后阴阳两俱伤。
恶寒不热应温补,芍甘和阴附助阳。
三、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治厥寒,脉细欲绝病非凡。
归芍桂甘枣通细,补血散寒治在肝。
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当归四逆加萸姜,清酒烹来效始彰。
内有久寒厥阴是,药分五次缓服康。
干姜汤类方歌(三首)一、干姜附子汤: 干姜附子治少阴,阳虚烦躁夜则宁。
不呕不渴无表证,身无大热脉微沉。
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干姜芩连与人参,辛开苦降法超群。
四物平行各三两,诸凡格拒此方珍。
三、理中丸(汤): 理中白术与人参,干姜炙草四药亲。
脾阳虚衰寒湿甚,腹满吐利脉迟沉。
赤石脂汤类方(二首)一、赤石脂禹余粮汤: 赤石禹粮两药珍,大便滑脱利不禁。
理中不应宜此法,涩以固脱是指针。
二、桃花汤: 桃花石脂米干姜,少阴下利脓血方。
温固下焦和胃气,汤末搭配力方彰。
四逆汤类方(九首)一、四逆汤: 四逆生附老干姜,炙草将将有专长。
少阴阳虚肢不暖,吐利烦躁欲寐方。
二、四逆加人参汤: 四逆加参治何为,下利多时阴亦摧。
四逆扶阳参滋血,更取中州化精微。
三、茯苓四逆汤: 茯苓四逆少阴虚,心肾阴阳已不支。
补阳生附姜甘草,扶阴参苓两药施。
四、通脉四逆汤: 通脉四逆草附姜,加重剂量另名方。
手足厥逆吐利甚,脉搏不出急回阳。
五、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通脉四逆治亡阳,再加胆汁救阴伤。
吐已下断烦呕甚,津液枯竭用此汤。
六、真武汤: 真武名汤镇水寒,扶阳法中有心传。
附术苓芍生姜共,内惕心悸小便难。
七、白通汤: 白通汤治少阴寒,阳虚下利非等闲。
葱白四茎姜附一,加入胆尿治呕烦。
八、白通加猪胆汁汤: 白通汤治少阴寒,阳虚下利非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