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讲解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5db7b2358fb770bf78a5598.png)
第一章1.交通工程学: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研究内容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研究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第二章1.视力适应:由明处到暗处,眼睛习惯,视力恢复,叫暗适应;由暗处到明处,眼睛习惯,视力恢复,叫明适应。
暗适应通常较明适应所需时间长。
2.饮酒的危害:血液酒精浓度增高时,中枢神经的活动逐渐变的迟钝,酒精对人体的麻醉作用会造成记忆障碍。
饮酒者的记忆和认知能力低落,往往对饮酒时自己的言行健忘。
3.汽车的性能参数:包括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发动机的性能和舒适性等。
4.汽车的动力性通常用三个指标来评定,即汽车的最高车速V(max),汽车的加速度或加速时间t,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i(max)。
1)最高车速:无风条件下,在水平、良好的沥青或水泥路面上,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行驶速度。
2)加速时间:汽车在行驶中迅速增加行驶速度的能力,通常用加速时间和加速距离来表示。
3)汽车爬坡能力:用汽车满载时用Ⅰ挡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表示。
5.行驶阻力: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滚动阻力、坡度阻力、空气阻力和惯性阻力。
第三章1.交通量的表达方式:1)平均日交通量ADT,2)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3)月平均日交通流量MADT,4)周平均日交通量W ADT,5)周日年平均日交通量,6)小时交通量,7)高峰小时交通量,8)第30小时交通量。
2.高峰小时交通量:一天内的高峰期间连续60min的最大交通量,单位为辆/h。
3.第30小时交通量: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交通量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序号第30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
4.一年内月交通量的变化:K(月)=AADT/MADT=年平均日交通量/月平均日交通量5.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12个月的月平均日交通量的总和/12。
6.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推算的高峰小时流率的比值称为高峰小时系数PHF。
7.流动车法:一般需要有一辆测试车,小型面包车或工具车最好,吉普车或小汽车也可以,尽量不要使用警车等有特殊标志的车,以工作方便、不引人注意、座位足够容纳调车人员为宜。
交通工程复习资料
![交通工程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399562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e.png)
交通工程复习资料00365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1、交通工程学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答:交通工程学不仅是把道路工程学、汽车工程学、运输工程学和环境工程学综合在一个交通系统中,去探讨如何发挥交通的最大效能,它还涉及城市规划学、国土学、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生理学、系统工程学、运筹学、应用数学、电子工程、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学科。
内容涉及五个方面:法规、教育、工程、环境、能源。
2、交通工程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1.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的特性2.交通调查3交通流理论4道路通行能力,5、交通规划6.交通管理与监控。
7.交通安全,8交通工程设计。
3、什么是反应特性?答:反应是回答某种刺激所产生的动作。
当人接受外界因素刺激进,会立刻产生反应,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转换成信息,经过相当程度的处理后,由相应的传输系统传到中枢神经,再由中枢神经对信息进行识别、判断、决策,然后向有关部位发出指令,做出反应。
4、什么是驾驶疲劳?答: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在长时间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生理机智和心理机智失调,从而导致驾驶机能失调。
5、城市道路的类别有哪些?答:城市道路按其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的服务功能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6、什么是道路网密度?答:建成区内道路长度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道路指有铺装的宽度3.5米以上的路,不包括人行道吧,计算公式为L/S,单位为千米/平方千米)。
7、什么是交通量?答: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地点的运行单元数8、什么是第30位小时交通量?答:指将一年中8760个小时的交通量观测值依大到小顺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小时间交通量。
9、什么是交通量的时空分布?有哪些特性?答:交通量的大小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人民的生活水平,民族习惯,气象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它不仅随空间的不同而不同,而且随时间的不同而变化。
这种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称之为交通量的时空分布。
交通工程复习资料
![交通工程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ec2a65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62.png)
交通⼯程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交通⼯程学:交通⼯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建⽴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效、快捷、舒适的⼀门技术科学。
(构成要素:⼈、车、路;⼿段:探讨、规律;建⽴:法律、法规;⽬的:安全、快捷、⾼效)2、交通⼯程发展:①步⾏时代;②马车时代;③汽车时代;④⾼速公路时代;⑤智能运输时代。
3、交通⼯程学科的建⽴与发展:①基础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40年代末);②交通规划理论研究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③交通管理技术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90年代);④智能化交通系统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
4、交通⼯程学科的外延(相关学科):①社会科学⽅⾯;②⾃然科学⽅⾯;③⼯程设计⽅⾯。
5、交通⼯程学的性质:是⼀门兼有⾃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
6、交通⼯程学科的特点:①系统性;②综合性;③交叉性或复合性;④社会性;⑤前瞻性;⑥动态性。
第⼆章交通特性分析1、驾驶⼈的交通特性:⑴驾驶⼈的职责和要求,⑵驾驶⼈的反应操作过程,⑶驾驶⼈的⽣理、⼼理特性:①视觉特性:视⼒、视野、⾊感;②反应特性;③驾驶⼈的⼼理特点和个性特点。
2、乘客的交通特性:①乘客的交通需求⼼理;②乘车反应;③社会影响。
3、道路交通特性:⑴道路⽹体系;⑵道路⽹布局;⑶道路⽹密度。
4、车辆交通特性:①设计车辆尺⼨;②动⼒性能:最⾼车速,加速度或加速时间,最⼤爬坡能⼒;③制动性能:制动距离或制动减速度,制动效能的稳定性,制动时汽车的⽅向稳定性;④快速公交车辆特性。
5、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地点、某⼀断⾯或某⼀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按交通类型分,有机动车交通量、⾮机动车交通量和⾏⼈交通量,⼀般不加说明则指机动车交通量,且指来往两个⽅向的车辆数。
6、平均交通量(ADT)以辆/d为单位,表达式为:(1)年平均⽇交通量(AADT)(2)⽉平均⽇交通量(MADT)(3)周平均⽇交通量(WADT)7、交通量的时间分布:⑴⽉变化:⼀年内各⽉的交通量变化成为⽉变化;⽉变化系数:⽽年平均⽇交通量与⽉平均⽇交通量之⽐称为交通量的⽉变化系数(或称为⽉不均衡系数,⽉换算系数),公式:⑵周变化:指⼀周内各天的交通量变化,⼜称⽇变化;周变化系数:年平均⽇交通量除以某周⽇的平均交通量。
《交通工程学》复习要点
![《交通工程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75a941219e8b8f67d1cb9d0.png)
《交通工程学》复习要点一。
试述交通工程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要点:交通工程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有:1、交通特性,包括交通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个体特性和交通流的整体特性:(1)人的交通特性:人是道路、车辆的使用者,应当从交通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的视觉特性和反应特性、酒精对驾驶行为的危害性、驾驶员的驾驶适性,以及疲劳、情绪、意志、注意力等对车的影响。
(2)车辆特性:(1)车辆拥有量:车辆拥有量是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交通状况的具体体现,主要研究车辆历年来的增长率、按人口平均的车辆数、车辆增长与道路增多的关系、车辆组成以及车辆拥有量的发展趋势。
(2)车辆运行特性:研究车辆的尺寸大小与质量,以及其操纵特性、加速性能、制动性能、安全可靠性与经济特性.(3)路的特性:道路是交通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交通工程学研究道路规划指标如何适应交通的发展,研究线形标准如何满足行车要求,研究线形设计如何保证交通安全,研究道路与环境如何协调。
2、交通流理论是寻求最恰当的模型描述各种交通状态,推导相应的表达公式。
研究如何利用各种交通流特征参数来描述不同状态交通流的变化规律,为制订合理的交通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方案、评定交通事故提供依据.3、交通调查是开展交通工程工作的基础,包括交通量调查、车速调查、车流密度调查、延误调查、交通起讫点调查等项内容,这些是交通工程学的基本调查项目,是展开交通分析的基础。
为满足什么要求而调查、如何进行调查、如何取样、如何进行数据分析。
4、交通规划是根据城市性质、用地功能分区与布局、工作与居民地点的分布,研究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客运量与货运量,以及车辆出行的次数与流向的变化规律,计算交通出行在用地分区之间如何分配;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城市规划用地布局,分析城市交通特点,研究和选择高效的交通方式;配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初步方案,研究城市客运和货运的交通流量和流向分布图,维修正规划道路系统提供依据。
5、交通法规是搞好交通秩序、保障交通畅通、保障交通安全和进行交通管理的法律基础,也是搞好交通宣传、安全教育的依据.交通法规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一项交通规章的制定往往要经过长期的研究、实验与实践才能普遍实行。
(完整版)交通工程学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交通工程学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aa534f7fe4733687f21aa76.png)
型)当时,V =Vf ,车辆可以自由行驶;当K =Kj 时,V =0,车辆停滞;1(jK K -=行动的过程;城市交通规划:了解城市地区内现有的交通形态和土地的使用情况,研究目前的交通路线及设施是否合理、是否足够,应如何加以改进,以配合将来发展的需要,或引导城市走向计划的目标。
交通规划的分类:按交通规划研究的地区范围不同——国家级的交通运输规划,区域性交通运输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按交通规划考虑的时限来分——远期战略规划:20~50年;中长期规划:5~20年;近期建设规划:3~5年。
33.OD调查基本概念出行:人车货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移动的全过程。
完成一个目的算一次出行。
出行的三个基本属性(两个端点、出行目的、采用一种或几种交通方式)起点:一次出行的出发点。
讫点:一次出行的目的地。
出行端点:出行的起讫点的总称,每次出行必有且仅有两个端点。
境内出行:起讫点皆在调查区范围内的出行。
过境出行:起讫点皆在调查区范围外的出行。
区内出行:调查区分成若干小区后,起讫点皆在一个小区内的出行。
区间出行:调查区分成若干小区后,起讫点分别位于不同小区内的出行。
小区形心:代表同一小区内所有出行端点的的某一集中点,是该小区交通流的中心点,不是该小区几何面积的重心。
期望线:连接各小区形心间的直线,是交通区之间的最短出行距离,其宽度表示交通区之间出行的次数。
OD表:表示起讫点调查或预测成果的表格。
调查区境界线:包围全部调查区域的一条假想线。
查核线:为了校核OD调查成果精度而在调查区内部按天然或人工障碍设定的调查线(根据需要可能有多条线),其沿线断面通过的交通量可作为查核用。
34.交通规划预测的概念:交通预测的任务是根据对历史的和现状的社会经济、交通供应及交通特征资料的分析研究推算规划年的交通需求。
交通规划预测主要包括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和城市交通需求发展预测。
四阶段预测:把交通需求预测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交通生成、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
《交通工程基础》复习笔记
![《交通工程基础》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fed2f4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c.png)
《交通工程基础》复习笔记一、交通工程学概述1.交通工程学的定义与内涵交通工程学是对所有与道路交通相关的内容进行研究的学科,涵盖人、车、路、环境等方面。
其目的是综合研究交通系统中的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交通安全、经济、有效、便利和舒适。
例如,美国交通工程学学者布伦敦教授将其定义为关于交通和旅行的计测科学,是研究交通流和交通发生的法则科学。
2.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内容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十一个方面:o交通调查:收集交通资料,作为交通规划、道路及设施的设计、道路交通管理的重要依据。
o交通规划:根据调查的有关资料,用计算机和数学方法进行运算或模拟,预测未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道路交通的新要求,对道路交通进行综合性的规划。
o交通流理论:分析交通问题的理论基础,包括点、线、面理论。
交通流的分析方法有三种:概率论方法、流体动力学模拟理论、跟车理论。
o人—机特性研究:现代交通条件下,研究人(驾驶员、行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汽车的动力性、操纵性、制动性、行驶稳定性;道路与汽车相互关系及环境、地形、地物、气候引起的交通问题;探索四个因素之间的影响、规律。
o交通管理:保证交通畅通和安全的重要措施,包括技术、法制、行政、安全教育。
o道路线形设计:满足新的交通情况的需要。
o对交通事故与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掌握规律、弄清交通事故与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减少交通事故的措施。
o汽车交通与环境污染的防治:车辆的振动、噪音、废气。
研究污染程度、监测、采取防治措施。
o城市公共交通的研究:研究城市的交通管理及交通控制。
3.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交通工程学科具有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六大特点。
它从交通运输的角度把人、车、路、环境与能源作为统一的有机整体进行研究和应用,涉及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效学、行为科学、高等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物理学、动力学、预测学、汽车学、电子学、运输学、控制理论、系统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城市规划、轨道工程、运输工程、环境工程、隧道工程、岩土工程、通信工程、电子计算机技术等众多学科。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讲解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cebead7551810a6f4248626.png)
1、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驻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营运、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美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科学。
(交通工程学研究目的: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的完成交通运输任务。
)2、5E :工程(engineering )、执法(enforcement )、教育(education )、环境(environment )、能源(energy )。
3、交通工程学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或复合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
4、交通工程学在道路运输管理中的作用:(1)实现公路交通运输的安全、迅速、经济和舒适;(2)公路运输业最基本的固定设施、生产设备—公路和车辆,公路运输业的主体力量—汽车驾驶员以及包括汽车运输的基本生产活动构成的道路交通流,道路环境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都是交通工程学研究的对象;(3)有利于促进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综合考虑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4)实现交通运政管理中综合配套、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全面发展秩序良好的运输结构目标。
5、人的交通特性主要研究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反应特性、酒精对驾驶员的危害性、驾驶员的驾驶适合性,以及疲劳、情绪、意志、注意力等对行车的影响;行人和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特征和习惯等。
6、驾驶员的可靠性取决于三组因素:驾驶员的技术熟练程度、个性与感受交通情报的特性以及在动态交通环境中的应变能力。
7、视力是指分辨两物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是人的眼睛分辨物体形状、大小的能力。
视力有静视力、动视力和夜视力之分。
8、(1)暗适应:由明亮处进入暗处,眼睛习惯、视力恢复,称为暗适应。
(2)明适应:由暗处到明亮处,眼睛习惯、视力恢复,称为明适应。
暗适应,时间较长,通常要3-6min 才能基本适应,约30-40min 才能完全适应。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684a08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8c.png)
第一章1.交通工程学的定义?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是什么?2.交通工程学主要研究内容?3.简述交通工程学的发展?4.简述研究和运用交通工程学在道路运输管理中的作用?第二章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它与交通安全有何关系?2.驾驶疲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驾驶疲劳与肇事的关系是什么?3.驾驶员的职业适应性对交通安全有何影响?4.饮酒对驾驶员的驾驶机能有什么影响?酒后驾车对安全行车会带来什么影响?5.生物节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安全行车有什么联系?试计算你自己下月第一天的生物节律状态。
6.根据行人的交通特性,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对行人如何进行管理?7.汽车的行驶方程式是什么?满足汽车行驶的条件有哪些?8.汽车的动力性能指的是什么?9.汽车的制动性能包括哪几个方面?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有何不同?10.汽车的制动性能对交通安全有何影响?11.什么是城市道路的交通特性?12.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分几种?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是什么?13.什么是道路的平面线性?其构成要素是什么?如何保证?14.为什么要设置平曲线的超高和加宽?如何设置?15.什么是视距?分几种?如何保证视距?它对交通安全有何影响?16.结合当地事故多发地点的情况,谈谈道路条件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第三章1.哪些参数可以用来衡量交通量的时间变化特征?2.什么是交通量?常见的交通量有哪几种?3.什么是第30位小时交通量?用它作为道路的设计小时交通量有何意义?4.什么是交通量的变化?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5.如何计算、理解K月和K日?如何运用K月和K日推测AADT?6.简答交通量有哪些用途?7.某地三月K月3=0.925,K日3= 1.113,实际观测到该地某道路上2007年3月28日(星期三)的交通量为3558辆,试推算该地此道路2007年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8.某测站测得的连续5min时段的交通量统计如表3-6所示,高峰小时交通量为1373veh/h,求5min和15min的高峰小时系数。
《交通工程学》课程笔记
![《交通工程学》课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911c47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a.png)
《交通工程学》课程笔记第一章:交通工程学概述一、交通工程学概念1. 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与维护的学科。
它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高效、环保、经济和舒适。
2. 目的:交通工程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性能,包括提高出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加快通行速度、降低运输成本、减小环境影响、节约能源等。
3. 研究内容:- 交通流的特性、规律和控制方法- 道路的设计、建设与维护- 交通规划与组织- 交通信号控制与智能化管理- 交通安全分析与事故预防- 交通环境与能源消耗二、交通工程学发展历程1. 起源:交通工程学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和道路网的扩展,逐渐从道路工程中分离出来。
2. 发展阶段:- 早期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主要关注道路建设与维护,解决马车与早期汽车的交通问题。
-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汽车时代的到来,交通工程学开始关注交通流理论、道路通行能力、交通安全等。
- 现代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交通工程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包括交通规划、交通控制、交通管理、智能交通系统等。
第二章:交通系统的特性一、引言交通系统是一个由多种元素交织而成的复杂网络,包括人、车辆、道路和环境等。
二、驾驶人的交通特性1. 驾驶员的生理特性- 视觉特性:- 视野范围:驾驶员在不转动头部的情况下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 视力:驾驶员对物体细节的辨识能力,包括远视力和夜视力。
- 色觉:驾驶员对颜色的辨识能力,尤其是交通信号灯的颜色。
- 暗适应:驾驶员在光线暗淡条件下的视力适应能力。
- 视觉疲劳:长时间驾驶导致的视觉疲劳现象及其影响。
- 听觉特性:- 听力范围:驾驶员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听觉敏感度。
- 声音识别:驾驶员对各种声音来源的辨识能力。
- 噪声影响:交通噪声对驾驶员注意力和判断力的影响。
- 反应特性:- 反应时间:从驾驶员感知到刺激到做出反应的时间间隔。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fa6dee0680203d8ce2f24af.png)
第一章1.交通工程学的定义?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是什么?2.交通工程学主要研究内容?3.简述交通工程学的发展?4.简述研究和运用交通工程学在道路运输管理中的作用?第二章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它与交通安全有何关系?2.驾驶疲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驾驶疲劳与肇事的关系是什么?3.驾驶员的职业适应性对交通安全有何影响?4.饮酒对驾驶员的驾驶机能有什么影响?酒后驾车对安全行车会带来什么影响?5.生物节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安全行车有什么联系?试计算你自己下月第一天的生物节律状态。
6.根据行人的交通特性,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对行人如何进行管理?7.汽车的行驶方程式是什么?满足汽车行驶的条件有哪些?8.汽车的动力性能指的是什么?9.汽车的制动性能包括哪几个方面?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有何不同?10.汽车的制动性能对交通安全有何影响?11.什么是城市道路的交通特性?12.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分几种?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是什么?13.什么是道路的平面线性?其构成要素是什么?如何保证?14.为什么要设置平曲线的超高和加宽?如何设置?15.什么是视距?分几种?如何保证视距?它对交通安全有何影响?16.结合当地事故多发地点的情况,谈谈道路条件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第三章1.哪些参数可以用来衡量交通量的时间变化特征?2.什么是交通量?常见的交通量有哪几种?3.什么是第30位小时交通量?用它作为道路的设计小时交通量有何意义?4.什么是交通量的变化?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5.如何计算、理解K月和K日?如何运用K月和K日推测AADT?6.简答交通量有哪些用途?7.某地三月K月3=0.925,K日3= 1.113,实际观测到该地某道路上2007年3月28日(星期三)的交通量为3558辆,试推算该地此道路2007年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8.某测站测得的连续5min时段的交通量统计如表3-6所示,高峰小时交通量为1373veh/h,求5min和15min的高峰小时系数。
交通工程学期末复习资料。必考
![交通工程学期末复习资料。必考](https://img.taocdn.com/s3/m/207987c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f.png)
交通⼯程学期末复习资料。
必考第⼀章绪论1.交通⼯程学定义:我国《交通⼯程⼿册》给出的定义:交通⼯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建⽴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是道路交通更加安全,⾼效,快捷,舒适的⼀门技术科学2.交通⼯程学科的内涵:(1)交通特性(2)交通调查(3)城市公共交通系统(4)交通流理论(5)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法(6)交通组织管理与监控、诱导的理论、技术与⽅法(7)交通事故的预测、预防、交通安全的评价、对策与交通违法处理(8)停车需求与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管理(9)交通环境保护、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研究(10)⾃⾏车交通的特性,通⾏能⼒,使⽤条件及线路的规划设计(11)道路交通⽴法、条例等(12)新交通体系及各种交通设施等3.交通⼯程学的特点:(1)系统性(2)综合性(3)交叉性或复合性(4)社会性(5)前瞻性(6)动态性2、运输⼯程学包括哪五类?(P6 标题前⼀段)运输⼯程学包括:道路、铁路、航空、⽔路和管道五种运输⽅式。
5.交通系统的构成要素(⼀个安全、畅通、效率、便捷、环保、协同的先进交通系统):1、⼈/物2、交通⼯具3.交通设施4、交通环境5、交通规划6、信息。
第⼆章交通特性分析1.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车、路、环境2.驾驶⼈的⽣理、⼼理特性:(1)视觉特性:①视⼒②视野③⾊感(2)反应特性:反应是由外界因素刺激⽽产⽣的知觉⾏为过程。
它包括驾驶⼈从视觉产⽣认识后,将信息传到⼤脑知觉中枢,经判断,再由运动中枢给四肢发出命令。
反应时间:2.5s3.道路交通特性:(1)道路⽹体系(2)道路⽹布局(3)路⽹密度(4)道路线形(5)道路结构3.道路⽹体系:道路⽹体系⼀般分为公路⽹和城市道路⽹两⼤体系,并且这两⼤体系具有⼀定的关联性,公路⽹主要服务于区域城际及乡村的交通联系,城市道路⽹主要服务于城市内部及其与外部的交通联系。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fc2b22fdd36a32d7375818e.png)
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驻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运营、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美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科学。
2、交通工程的发展【不太重点】(1)步行时代:公元前25世纪(2)马车时代:公元前25世纪-公元19世纪(3)汽车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4)高速公路时代:20世纪30年代以后3、交通工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p4)【填空】标志:1930年美国交通工程师学会成立(1)交通工程学创立的初期:20世纪30年代(2)交通工程学发展中期:(3)近期交通工程学发展的发展:4、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复合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
5、【常识】(1)世界上第一条最长的路---丝绸之路(2)世界上最早用车的国家---中国(3)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载货汽车。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国公路仅建成13万多公里。
截至2007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358.37万km。
(5)国家公路网布局分为三类:一类12条由北京向全国放射,编号为101-112,计长2.35万km;二类由28条南北走向的纵线组成,计长4.79万km,编号为201-228(后调整为29条,4.62万km);三类30条由东西向横线组成,计长4.79万km,编号为301-330(后调整为29条,4.62万km)(6)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
6、7918网: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组成,简称7918网,总规模8.5万km。
7、【填空】1980年上海市成立交通工程学会,1981年中国交通工程学会成立,标志我国交通工程学科诞生。
交通工程复习资料
![交通工程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7c90975a0116c175e0e480e.png)
1.交通工程: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和停驻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运营、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美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科学.2.交通工程变革:步行时代、马车时代、汽车时代、高速公路时代、智能运输时代.3.交通工程发展的四个时期:基础理论形成(30年代初~40年代末)、交通规划理论形成(50~70)、交通管理技术形成阶段、智能交通时期。
4.交通工程学科的性质:交通工程学科是一门发展中的综合性学科,它从交通运输的角度,把人、车、路、环境与能源作为统一的有机整体进行研究和应用.5.交通工程学科的内涵1交通特性2交通调查3城市公共交通系统4交通流理论5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6新交通体系及各种交通设施。
6.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或复合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7.道路交通三要素:人、车、路。
8.城市道路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9.公路网布局:三角形、并列形、放射形、树叉形。
10.城市道路网布局:棋盘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形.11.交通流三要素及之间的关系:交通量Q、行车速度v、车流密度K.基本关系为:O=vK,式中Q—平均流量(辆/h)v—区间平均车速(km/h)K平均密度—(辆/km)。
12.交通量的分类:按交通类型分,有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和行人交通量.13.交通量方向分布系数:主行车方向交通量/ 双向交通量。
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MADT=一个月的日交通量总和/本月的天数月变系数:年平均日交通量与月平均日交通量之比K月,14.高峰小时交通量:在城市道路上,交通量时变图一般呈马鞍形,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在交通量呈现高峰的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
15.高峰小时系数PHF: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16.第30位年最高小时交通量(30HV):将一年中所有8760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时其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又称为设计交通量.17.行程车速(区间车速):车辆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行程时间的比值。
交通工程学复习重点
![交通工程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4fb40d5763231126fdb1117.png)
一、名词解释:1. 简述视野、视觉敏锐条件、明适应、暗适应2. 什么是交通流密度?什么是临界密度?什么是车头间距?什么是车头时距?车道占有率?3. 什么是交通延误二、简答:1. 交通工程学主要研究内容?2.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是什么?3. 什么是交通量?常见的交通量有哪几种4. 什么是第30位小时交通量?用它作为道路的设计小时交通量有何意义5. 什么是速度?请说明几种常用速度的概念及作用6. 简述道路通行能力、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服务水平以及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7. 交通流和通行能力之间的关系8. 哪些因素容易导致疲劳?应如何避免9. 为什么严禁驾驶员饮酒10. 汽车行驶的条件是什么11.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有哪些12. 汽车的动力性能指标有哪些13. 哪些参数可以用来衡量交通量的时间变化特性14. 影响车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5. 交通延误产生的因素16. 请描述交通量、速度、密度之间的相互关系17. 简答交通量有哪些用途18. 车速资料有哪些作用19. 简述交通流密度资料的用途20. 延误资料的用途三、计算:1. 某地三月K月3=0.925,K日3= 1.113,实际观测到该地某道路上20XX年3月28日(星期三)的交通量为3558辆,试推算该地此道路20XX年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2. 某测站测得的连续5min时段的交通量统计如表3-6所示,高峰小时交通量为1385veh/h,求5min和15min的高峰小时系数。
某路段高峰小时以时段交通量统计表3-63. 在长1.5km 长的一段东西向街道上,用测试车往返12次观测同向和逆向车数的记录结果如表3-7所示,求该路段的车流量。
测试车往返12次观测同向和逆向车数的记录 表3-74. 对长为200m 的路段进行现场观测,获得数据如表4-2所列:车速观测数据表4-2试求其时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初算15%位车速、50%位车速和85%位车速?5.在一条24km 长的公路段起点断面上,在5min 内测得60辆汽车,车流量是均匀连续的,车速V =30km/h ,试求交通量Q ,车头时距ht ,车头间距hs ,密度K 以及第一辆车通过该路段所需的时间t 。
交通工程复习资料1
![交通工程复习资料1](https://img.taocdn.com/s3/m/a859fad633d4b14e852468d0.png)
第一章:1.什么是交通工程学?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建立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的一门技术科学。
2.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交通特性,交通调查,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交通组织与管理,交通事故和安全,道路通行能力,停车及服务设施,公共交通,交通与环境保护第二章:2.驾驶人信息处理过程是什么?驾驶员通过感觉器官感知车内外的各种行车信息,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加工,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决策,最后通过“反应器”操作车辆。
3.驾驶人的哪些个性特征可以影响驾驶行为,其影响如何?4.哪些因素容易导致疲劳,应如何避免?驾驶人的生活情况;车内外的环境;驾驶人的自身特性;5.为什么要严禁驾驶人员饮酒?酒精具有麻痹作用;饮酒对精神和心里的影响,比对身体的影响更大:○1情绪不稳;○2理性被麻痹,对各种事物注意力下降;○3意识面变窄;○4信息处理能力下降;○5预测的正确度和自制力下降;○6危机感被麻痹,超车超速;○7记忆力下降。
6.如何进行道路的分类和分级?公路根据功能和使用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城市道路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公路的行政等级分为:国家干线公路-国道;省、自治区、直辖市干线公路-省道;县公路-县道;乡公路-乡道;专用公路5个等级。
7.什么是道路网密度?其常见的布置形式主要有哪些?区域的道路总长比该区域的总面积;公路网布局形式:三角形、棋盘形、并列形、放射形、扇形、树叉形、条形等。
城市道路网布局形式:棋盘形(方格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形、混合形等。
第三章:1.何谓交通流参数?描述或反映交通流特性的一些物理量,交通流的特性主要通过交通量、车速、与交通密度、延误、车头时距、车头间距、时间占有率等参数来描述。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整理完全版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整理完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c419f4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7e.png)
、填空题(1 )、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之路标志(2)、排队规则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它包括三种形式: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
(3)、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岀入量法、摄影法两种。
(4)、交通工程学是一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
其内容包含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分,且不断丰富。
(5 )、交通工程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6) 、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汽车的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
(7) 、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或加速度、最大爬坡能力(8) 、描述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参数是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
(9) 、泊松分布理论适用于交通流量小,驾驶员随意选择车速,车辆到达时随机的判断依据是E(x)(10) 、高速公路是自成系统的一种公路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11) 、构成交通三要素是指人车路D xEx =1 一P ::: 1(12) 二项分布理论适用于拥挤交通流,驾驶员自由行驶机会少,车辆到达数在均值附近波动。
判断依据为13、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14、人们把1930年美国成立的交通工程师协会作为交通工程学正式诞生的标志15、根据延误发生的原因可以把延误分为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误。
16、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惯性阻力、坡度阻力。
17、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18、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
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地完成交通运输任务;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它的探索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9、驾驶疲劳:是指作业者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以后,劳动机能的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
交通工程复习提纲
![交通工程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bb10d52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1a.png)
交通工程复习提纲引言:交通工程是研究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的学科领域。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份交通工程复习提纲,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理解交通工程的关键概念和原理。
一、交通工程概述1. 交通工程的定义及其研究领域2. 交通工程的重要性和作用3. 交通工程的发展历程二、交通流理论1. 交通流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 交通流参数的测量和分析方法3. 交通流模型及其应用4. 交通流优化和控制方法三、交通规划1. 交通规划的目标和原则2. 交通需求预测方法3. 交通规划的决策过程和参与者4. 交通规划的评估指标和方法5. 交通规划中的可持续性考虑四、道路工程1. 道路设计原则和标准2. 道路几何设计和交通安全设施3. 道路施工和养护管理4. 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管制五、交通信号控制1. 交通信号控制的目标和原则2. 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3. 交通信号优化方法4. 交通信号控制的新技术和趋势六、公共交通系统1. 公共交通的分类和特点2. 公共交通的规划和设计原则3. 公共交通的运营和管理4. 公共交通的可持续性发展七、交通安全与环境影响评价1. 交通事故的成因及其预防措施2. 交通安全评价方法和指标3. 交通噪声和空气污染的影响及防治措施八、交通工程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1. 智能交通系统及其应用2.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挑战3. 交通大数据的应用与挖掘结论:交通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通过系统、全面地复习交通工程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交通工程的理论与实践。
希望本文提供的交通工程复习提纲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交通工程的理解,并在复习备考中起到指导作用。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整理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4ea610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4c.png)
一丶绪论1、交通运输的概念及其区别:•交通的概念分狭义和广义2种:–广义的交通包括运输和通信2个方面,是指人、物和信息在两地之间的往来、传递和输送,–狭义的交通专指运输•运输所涵盖的内容是明确的,即–指使用运输工具和设备运送物品或人员从一地到另一地的过程,运输不包括通讯–目前人类有公路、铁路、水路、空路、管道五种交通方式,这五种交通方式有不同的基础设施•运输是通过工具、在交通设施上进行的活动、过程,因此交通是运输的基础和前提•交通设施是一种投资品,而运输则是无形的位移服务,但由于现代的运输活动都是在特定的交通设施上进行的(铁路运输要以轨道交通为基础,汽车运输则要在公路上进行),因此人们习惯于把二者联系在一起,统称交通运输。
2、交通运输的产品是什么?▪运输产品是指运输供给方提供运输需求方所需要人或物的位移,是运输产业各个品种、品牌产品的总称▪交通运输的核心产品是货物或旅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移▪交通运输的形式产品是位移载体的外在特征(如车船,飞机的车次、航班等)▪交通运输的附加产品是顾客购买位移产品时得到的附加服务和利益(如预约售票、查询、旅客投诉、客货运输事故赔偿等)3、运输市场的内含是什么:•运输市场是运输产品(运输劳务)交易的场所, 该场所为旅客、货主、运输业者、运输代理者提供交易的空间•运输市场是运输产品的流通领域•运输市场是运输产品(运输劳务)供求关系、交换关系的总和•运输市场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对运输产品(运输劳务)的需求(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总和4、交通需求的定义和基本特征:▪运输需求是指运输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生活对人与货物的空间位移所提出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即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运输产品的数量•时间特性还包括两方面:•一是运输需求在时间上的不平衡性•另一方面是对时间和速度的要求交通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运输价格和运输商品的市场价格变动,也会引起运输需求的变动•一般说来,运价下降,运输需求上升,而运价上涨时,短期内需求会受到一定抑制•两地市场商品价格差别增大,会刺激该商品两地间的运输需求;而商品价格差别缩小,则会减少两地间该商•品的运输需求•另外,燃油、运输工具等价格变动会引起运价的变动,从而也将导致运输需求的变动5、交通运输服务的定义、基本特征:▪运输服务是运输企业提供的核心产品(旅客,货物的位移)伴随辅助产品(信息咨询等延伸服务)的服务基本特征:运输服务的公共性▪人的出行、物质的移动,都存在着运输的需要,表现为运输服务的公共性特征▪运输产品的特殊性▪运输产品是无形产品▪运输产品是即时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同时存在▪运输产品以复合指标为主要计算单位▪运输的准公费服务性1。
交通工程学复习整理(全)
![交通工程学复习整理(全)](https://img.taocdn.com/s3/m/b700fd9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d.png)
交通⼯程学复习整理(全)名词解释1.⾼峰⼩时系数PHF:是⾼峰⼩时交通量与⾼峰⼩时内某⼀时段的交通量扩⼤为⾼峰⼩时的交通量之⽐。
公式为PHF t=(⾼峰⼩时交通量)⁄(t时间段内统计所得最⾼交通量*60/t)2.流量(交通量):在单位和时间内,通过道路某⼀点、某⼀断⾯或某⼀车道的交通实体数3.设计通⾏能⼒:指以设计中的道路的⼀组成部分在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条车道或⼀车⾏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上或⼀横截⾯上,在所选⽤的设计条件下,1h所能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道路上为标准汽车)的最⼤车辆数理论(可能)通⾏能⼒:指⼀已知道路的⼀组成部分在实际或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条车道或⼀车⾏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上或⼀横截⾯上,不论服务⽔平如何,1h所能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道路上为标准汽车)的最⼤车辆数4.饱和流量:在⼀次绿灯时间内,进道⼝或冲突点上连续车队能通过停车线或冲突点的最⼤流量5.信号相位:是⼀股或多股交通流在⼀周期时间内不管任何瞬间都获得完全喜爱那个痛的信号灯显⽰,按路⼝车流获得信号显⽰的时序来划分6.周期时长:各个⾏车⽅向完成⼀组⾊灯变换所需总时间,它等于红灯时间+绿灯时间+黄灯时间7.85%位车速:在该路段⾏驶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驶速度在此速度⼀下,15%的车辆⾏驶速度⾼于此值,⽤于某些路段的限速标志。
多选题1.典型公路⽹布局形式:三⾓形、并列形、放射形、树杈形等城市道路⽹布局:棋盘形、带形、放射形、环形放射2.交通量空间分布特征:城乡分布(城市>近郊>远郊>乡村),路段上的分布(随各路段等级、功能、所属区位不同⽽不同,⽤路⽹交通量分布图表⽰),交通量⽅向上的分布(⼀条道路往返⽅向上交通量在某些时刻不平衡),交通量在车道上的分布(交通量不⼤时右侧⽐重⼤,随交通量增⼤靠近中⼼线的车道交通量⽐重增⼤)3.交通量的调查⽅法:⼈⼯计数法、浮动车法、机械计数法、录像法4.OD调查(起讫点调查)内容:⼈的出⾏OD调查、车辆OD调查、货流OD调查5.不同交通流分布形式的适⽤条件:离散型分布(泊松分布:均值M=⽅差D=λt,λ=单位时间间隔的⼈或车的到达率,t=每个计数间隔持续的时间或距离;⼆项分布:均值M>⽅差D;负⼆项分布:均值M<⽅差D);连续型分布(负指数分布:均值M=1⁄λ,⽅差D=1⁄λ2;)6.主⼲路、⽀路交汇处交叉⼝的交通管制形式:单向停车主⼲路、次⼲路交汇处交叉⼝的交通管制形式:信号灯、多向停车、单向停车7.⾮⾃由⾏驶状态下车队的特征:制约性、延迟性(滞后性)、传递性8.常⽤交通密度调查⽅法:出⼊量法、地⾯上(⾼处)摄影观测法、航空摄影观测法、道路占有率的检测和调查判断1.驾驶员从感知、判断、开始制动到制动发⽣时间:2.5~3.0s2.⾏驶车速是:由⾏驶某⼀区间所需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3.延误调查如何清点车辆:每到⼀个清点时刻(如30s)都要清点停车⼊⼝(或拟调查的车道)上的所有车辆,不管它在上个清点时刻(如15s)是否被清点过4.描述速度密度空间模型5.警告标志:是警告车辆、⾏⼈注意道路前⽅危险的标志,计有30中,42个图式,形状为顶⾓朝上的等边三⾓形,颜⾊为黄底、⿊边、⿊⾊图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驻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营运、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美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科学。
(交通工程学研究目的: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的完成交通运输任务。
)2、5E :工程(engineering )、执法(enforcement )、教育(education )、环境(environment )、能源(energy )。
3、交通工程学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或复合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
4、交通工程学在道路运输管理中的作用:(1)实现公路交通运输的安全、迅速、经济和舒适;(2)公路运输业最基本的固定设施、生产设备—公路和车辆,公路运输业的主体力量—汽车驾驶员以及包括汽车运输的基本生产活动构成的道路交通流,道路环境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都是交通工程学研究的对象;(3)有利于促进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综合考虑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4)实现交通运政管理中综合配套、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全面发展秩序良好的运输结构目标。
5、人的交通特性主要研究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反应特性、酒精对驾驶员的危害性、驾驶员的驾驶适合性,以及疲劳、情绪、意志、注意力等对行车的影响;行人和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特征和习惯等。
6、驾驶员的可靠性取决于三组因素:驾驶员的技术熟练程度、个性与感受交通情报的特性以及在动态交通环境中的应变能力。
7、视力是指分辨两物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是人的眼睛分辨物体形状、大小的能力。
视力有静视力、动视力和夜视力之分。
8、(1)暗适应:由明亮处进入暗处,眼睛习惯、视力恢复,称为暗适应。
(2)明适应:由暗处到明亮处,眼睛习惯、视力恢复,称为明适应。
暗适应,时间较长,通常要3-6min 才能基本适应,约30-40min 才能完全适应。
而明适应则可在1min 内达到完全适应。
9、视野:人的双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叫视野。
(和行车速度有关) 10、反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驾驶人的素质、个性、年龄、对反应的准备程度以及工作经验。
11、引起驾驶员疲劳的原因: (1)驾驶人员生活上的因素;(2)驾驶中的因素:车内环境、车外环境、运行条件。
(3)驾驶人员条件:动机、素养、注意力、智力、情绪、成熟性、知识性、条件反射。
12、汽车动力性能指标:最高车速Vmax (km /h )、加速度或加速时间(t )、最大爬坡能力imax (%)。
(一般imax 为30%(16.5度)左右。
) 13、汽车行驶方程式:14、汽车在道路上行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驱动力必须大于各项阻力,即F >∑F 。
②驱动力不能大于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力,即F <FZ φ。
dtdum g m u A C f g m r i i T F F F F F aD T g tq j i w f t ⋅⋅+⋅⋅+⋅⋅+⋅⋅⋅=⋅⋅⋅+++=δααηsin 15.21cos 215、汽车的制动距离可用下式计算:式中:V —汽车制动开始时的速度,km /h ;i —道路纵坡度,%,上坡为正,下坡为负;φ—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
与路面种类、路面表面状况、轮胎花纹和轮胎气压。
车速等因素有关系。
16、技术等级分为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公路和等外公路。
行政等级分为国道、省道、县道、镇村道路和专用道路。
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17、道路线形:指一条道路在平、纵、横三维空间中的几何形状,分为平面线形、纵断线形、横断线形。
18、超高:当车辆行驶在弯道路段时,如果路面仍然是向两侧倾斜,弯道外侧的路面向外倾斜,则重力横向分力的方向与离心力方向一致,加大了侧翻与侧滑的危险性。
为了利用重力的横向分力抵消离心力的作用,弯道上的路面需整体向内侧倾斜,这就是外侧超高。
19、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交通量是一个随机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交通量都有变化。
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现象,称之为交通量的时空分布特性。
20、)(2542i V L±=ϕϕ254)2(6.3221v t t v S z ++=21、月变化系数K 月:月平均日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月==MADT AADT K日变化系数K 周日:某周日平均交通量周日AADT=K 、观测日交通量周日WADT=K22、年平均日交通量预算公式如下:AADT=Qij.K月i.K 日j式中:Qij ——第i 月某天(星期j )的实测交通量;K 月i ——第i 月的交通量月变系数; K 日j ——星期j 的交通量日变系数。
例:某地四月K 月4=0.945,K 日4= 1.223,实际观测到该地某道路上2000年4月13日(星期四)的交通量为3558辆,试推算该地此道路2000年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解:AADT =3558×0.945×l.223≈4112(辆/日)则,该条道路上2000年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大约为4100辆左右。
23、高峰小时交通量:在城市道路上,交通量时变图一般呈马鞍形,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在交通量呈现高峰的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
高峰小时交通量占全天交通量之比称为高峰小时流量比(以%表示) 。
高峰小时系数(PHF ):是指高峰小时交通量与扩大的高峰小时交通量之比。
t t 60PHF t ⨯==通量时段内统计所得最高交高峰小时交通量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24、方向分布系数Kd= 主要行车方向交通量/双向交通量*100%25、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30HV ):将一年中测得的8760个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按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26、地点车速(spot speed):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瞬时车速,因此观测时L 取尽可能短,通常以20~25m 为宜。
(用做道路设计、交通管制、交通规划资料。
)行驶车速(running speed):是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
(用于评价该路段的线形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于计算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运行车速(operating speed):是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车速。
(用于评价道路通行能力和车辆运行状况。
)行程车速(overall speed):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
(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
要提高运输效率归根结底是要提高车辆的行程车速。
)临界车速(critical speed):是指道路达到理论通行能力时的车速,对于选择道路等级具有重要作用。
设计车速(design speed):是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
(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计的标准。
)27、中位车速:也称50%位车速,是指在该路段上在该速度以下行驶的车辆数与在该速度以上行驶的车辆数相等。
85%位车速: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只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
常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限制车速。
15%位车速: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
在高速公路和快速道路上为了行车安全,减少阻塞排队现象,要规定低速限制,因此15%位车速测定是非常重要的。
85%位车速与15%车速之差反映了该路段上的车速波动幅度。
28、时间平均车速:在单位时间内测得通过道路某断面各车辆的点车速,这些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即为该断面的时间平均车速。
(p40)∑==ni it v n v 11区间平均车速:在某一特定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特定长度内的全部车辆的车速分布的平均值,当观测长度为一定时,其数值为地点车速观测值的调和平均值。
利用下式可用时间平均车速推求区间平均车速:t2——时间平均车速观测值的方差。
当由区间平均车速推求时间平均车速时,可用下式:s2——区间平均车速观测值的方差。
29、某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数目:K= N / L (辆/km )式中,N —路段内的车辆数(辆); L —路段长度(km)。
30、车头间距:hd (m/veh):同向行驶的车队中,相邻两辆车车头之间的距离(或间隔)。
车头时距:ht(s/veh):同向行驶的车队中,相邻两辆车车头之间的时间间隔。
几个基本关系:hd=1000/Kht=3600/Q hd=(v/3.6) ht例1:在市郊一段长24公里的公路上,在起点断面上6分钟内通过100辆车,车流是均匀连续的,已知车速为20km/h ,求hd , ht ,K ,Q 。
解:Q= 100/(6/60)=1000 (辆/h)ht=3600/Q=3600/1000=3.6 (s/辆),hd=(v/3.6)ht=20/3.6*3.6=20 (m/辆)K=1000/ hd=1000/20=50 (辆/km)例2:在市郊一段长24公里的公路上,在起点断面上6分钟内通过100辆车,车流是均匀连续的,已知车速为20km/h,求hd,ht,K,Q。
解:31、(p41)交通流三参数基本关系:Q=vK式中,Q—平均流量(辆/h)tv—区间平均车速(km/h)K—平均密度(辆/km)。
❖极大流量Qm是Q-V曲线上的峰值。
❖临界速度Vm,即流量达到极大时的速度。
❖最佳密度Km(临界密度),即流量达到极大时的密度。
❖阻塞密度Kj,车流密集到所有车辆无法移动(V=0)时的密度。
❖畅行速度Vf,车流密度趋于零,车辆可以畅行无阻时的平均速❖当Q≤Qm,K>Km,v<vm时,交通拥挤❖当Q≤Qm,K≤Km,v≥vm时,交通不拥挤(1)速度与密度的关系:)1(jf KKvv-=(2)流量与密度的关系:)1(jf KKvKQ-⋅=(3)流量与速度的关系:)(2fj vvvKKvQ-==例1:已知某公路上,畅行速度vf=80km/h,阻塞密度Kj=105辆/km,速度-密度用直线关系式。
求:(1) 最大流量Qm;(2) 此时对应的速度vm。
解:(1)该路段上期望得到的最大流量为:Qm=1/4 KjVf=1/4*80*105= 2100(veh/h)(2)此时所对应的车速是:Vm=Vf/2=1/2*80=40 km/h例2:在长400m的道路上行驶28辆车,速度-密度为直线关系,V=60-3/4 K,求:该道路的Vf ,Kj ,Q ,Q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