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上历史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面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

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皇权的因素,汉武帝( )A.推行“分封制”B.开创削藩政策C.颁布“推恩令”D.设立行中书省 2 .为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汉武帝在每州设置了()A.御史大夫B.刺史C.司隶校尉D.东厂3 .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汉武帝之董生对策”。

他所说的“董 生”与“对策”是()A .晁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主父偃、“推恩令”D .主父偃、“削藩”4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的“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 济南郡一 - 密 高 国 ii //芽一 s.\./ :厂郡口 海一圄---- 州级政区界郡国界)6 .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 ”为由拒绝收下。

这里的“他”是指()A .蒙恬B .主父偃C .霍去病D .王昭君7 .人们总是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 )A.中央集权B.经济发展C.外族入侵D.儒家学说8 .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A .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等全部统一于中央,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8 .只是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C 消除王国的势力,使诸侯王不再与中央作对D .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二、非选择题9 .某校七年级(1)班在学习本课时,同学们对汉武帝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进 行了讨论,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第一组:捍卫皇权针对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2019-2020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练习题(含答案)

2019-2020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练习题(含答案)

2019-2020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与考古学上“青铜时代”对应的历史时期是()A.史前时代B.夏、商、西周时代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2.《国家宝藏》于2017年12月3日19:30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让“文物活起来”,下列古代器物中,出土于湖南境内且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23.《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可见鼎( )A.在商朝开始出现B.成为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C.只能由国家最高统治者使用D.制作工艺十分精湛4.清朝末年,有一个学者买了一味叫“龙骨”的中药,发现上面有刻画符号,经研究这是一种古代文字。

这种文字被称为( )A.金文 B.拉丁文 C.小篆 D.甲骨文5.学了本课后,小明想亲自参观一下出土甲骨文的遗址,他应该去河南的哪个地方( ) A.南阳 B.安阳 C.洛阳 D.濮阳6.妇好是商王的王后。

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

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A.龟甲或兽骨上 B.青铜或铁器上 C.竹简或木犊上 D.丝帛或麻布上7.“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这里的“典册”中的文字应该是()A.金文 B.大篆 C.小篆 D.甲骨文8.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法。

其中,使用“最多”和“最进步”的分别是( )A.形声、会意B.假借、象形C.象形、形声D.指事、会意9.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10.夏、商、周三个朝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时期,为后代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下列文明成就属于这一历史时期的是()①早期国家的产生②出现了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③出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④青铜器种类丰富、工艺精巧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含答案)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含答案)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含答案)秦统一中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下图是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

这一政治体制是( )A. 皇帝制B. 郡县制C. 中央集权制D. 分封制2.为了加强各地联系,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人工水道。

这条人工水道是A. 灵渠B. 邗沟C. 江南河D. 永济渠3.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

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A. 刀币B. 贝币C. 五铢钱D. 圆形方孔铜钱4.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

请判断公元前221年属于()A. 公元前2世纪前期B. 公元前2世纪后期C. 公元前3世纪前期D. 公元前3世纪后期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 夏朝B. 西周C. 秦国D. 秦朝6.秦朝时期,下列关于李家四兄弟的情况说法有误的是()A. 老大使用圆形方孔钱经商B. 老二被征去修长城C. 老三被征去与匈奴作战D. 老四整日在家读四书五经7.秦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其主要目的是()A. 沿袭历史传统B. 开创一代帝号C. 加强思想控制D. 宣扬个人功业8.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A. B.C. D.9.如图所示是中国古代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下列关于这位历史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秦始皇A. 统一了六国B. 任用商鞅实行变法C. 自称“始皇帝”D. 统一度量衡10.秦统一后,为了有效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世袭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1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于约______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于______年。

12.秦朝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13.曾经歼灭六国,自称“始皇帝”的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预习+知识梳理+习题)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

2.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

3.掌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具体过程。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预习提纲一、官渡之战、赤壁之战2.官渡之战曹胜袁败的原因: 袁绍:骄傲轻敌;拒绝正确意见。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政治优势;重用人才;进行屯田,增强经济实力;战术得当,火烧乌巢屯粮处。

3.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统一时机不成熟。

曹操:骄傲轻敌;曹军水土不服,不习水战;军心涣散;东风南起。

孙刘联军:联合抗曹,诸周协力,战术正确。

二.三国鼎立 2.三国鼎立:开始于220年,最终形成是222年。

3.230年,吴国 派将军卫温到达 ,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是台湾与内地联系的最早记录,也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知识梳理一、官渡之战 曹操:占据河南一带,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招揽人才。

采取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生产,曹操势力逐渐壮大起来。

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战争时间:200年。

交战双方:曹操--袁绍。

战争结果:袁绍失败。

(以少胜多)战争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战争时间:208年。

交战双方:曹操--孙刘联军。

战争结果:曹操失败(以少胜多)。

战争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三国前:曹操扫平关中统一北方。

刘备占领湖北、湖南和四川、云贵地区。

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又抢夺了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魏: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

蜀: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吴: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在建业称帝,建立吴国。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魏:重视农业,大力兴修水利。

蜀: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2019-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后练习第五十八篇

2019-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后练习第五十八篇

2019-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后练习第五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晋惠帝“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的笑话让他在历史上获得“白痴皇帝”的称号。

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诸侯王先后起兵争夺皇权,史称( )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黄巾起义D、南朝叛乱【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历次的分封都会导致地方势力强大而威胁中央。

“八王之乱”出现于哪一时期( )A、西周B、春秋C、西汉D、西晋【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建立西晋,重新统一中国的是( )A、司马懿B、司马睿C、司马昭D、司马炎【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图是中国历史朝代顺序示意图的一部分,其中,①处的政权名称是( )A、陈B、东晋C、宋D、前秦【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由于晋惠帝的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史称( )A、安史之乱B、八王之乱C、诸侯混战D、七国之乱【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内容能反映西晋时期历史状况的有( )① 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②短期统一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④被农民起义推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答案】:第7题【单选题】下列朝代曾统一中国的是( )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晋⑤隋朝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合称“五胡”的是( )A、匈奴、鲜卑、羯、氐、蒙古B、匈奴、鲜卑、羯、氐、吐蕃C、匈奴、鲜卑、羯、氐、羌D、吐蕃、回纥、党项、鲜卑、蒙古【答案】:第9题【单选题】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但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期而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诸侯王的内乱,这场内乱是( )A、七国之乱B、陈胜、吴广起义C、八王之乱D、黄巾起义【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近日,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热播,爷爷在给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

2019-2020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

2019-2020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

2019-2020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电视剧《芈月传》的故事设定在春秋战国时期,但剧中莒姬留给月儿的信居然是写在纸上的,而事实上我国的纸最早出现在()A.秦朝B.西汉 C.西晋D.隋朝2.“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文中的记载是下列哪一人物的发明( )A.宋应星 B.蔡伦 C.李时珍 D.毕昇3.右图中的“纪念园”位于湖南省耒阳市蔡子池畔,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3A 级旅游风景区。

该纪念园的主题是( )A.纪念蔡伦改进造纸术B.纪念蔡伦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纸C.纪念造纸术发明过程D.纪念蔡伦被东汉政府封为“蔡侯”4.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八,在南阳市,总有大量的各界群众在医圣祠参加祭拜活动,表达对一位医德高尚、学术造诣深厚且对我国医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医学家的深爱和怀念。

这位医学家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5.传说大将关羽被一支毒箭射中右臂,神医华佗为他刮骨去毒,身边的将士都吓得面色如土,而关羽仍饮酒谈笑下棋。

如果有人因手术而疼痛难忍,华佗有办法,那就是( )A.给他打麻醉剂B.打晕他C.给他喝大量的粮食酒D.给他喝麻沸散6.下列时间轴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史记》这部史学名著中能查阅到( )7.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后来传入我国,得到广泛传播。

佛教能在中国流行的原因是( )A.其教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望生活平安的愿望B.统治者个人的喜好C.佛教教义引人向善,值得推广D.百姓生活富足,佛教可以丰富人们的闲余生活8.我国古代民俗中出现的神灵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八仙、土地神等都来自道教虚构的神仙世界。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练习及答案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练习及答案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练习及答案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选择题1.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 D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B )A.匈奴族B.鲜卑族C.氐族D.羌族3. 4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 D )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4.在中国历史上,北魏是一个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朝代。

这个王朝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B )A.氐族B.鲜卑族C.契丹族D.匈奴族5.“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此,孝文帝决定( B )A.地方建立县制B.实施汉化政策C.创立科举制度D.册封鲜卑贵族6.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期,民族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成果突出,下列成果中属于魏晋时期民族融合成果的是( C )①胡乐、胡舞受到汉族人民喜爱②民族关系趋于缓和③“胡”“汉”思想感情难以沟通④汉语成为北方的通用语言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7.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D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8.下边是小明同学整理的某一皇帝改革措施要点。

这些政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C )A.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B.加快了江南地区经济开发C.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D.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9. 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下列不属于其影响的是( D )A.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B.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C.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D.汉族学习和接受内迁各族的食物、服饰、用具等,融入汉族的生活中10.南北朝时期,有人出使北方归来,感慨不已:“我原本以为北方尽是夷狄之类,没想到竟然礼仪兴盛,经济繁荣,衣冠士族,尽在洛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后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后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后练习题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右图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哪次战争(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2.下列哪些成语反映了淝水之战时的情况( )①破釜沉舟②投鞭断流③揭竿而起④风声鹤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②④3.下列对淝水之战的结果说法比较合理的是( )A.对东晋来说这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B.少数民族统一全国不得人心C.江南经济发展超过北方D.南北统一条件尚未具备4.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B.鲜卑族C.氐族D.羌族5.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

对出现这一现象影响最大的是( )A.昭君出塞B.北魏孝文帝改革C.文成公主入藏D.商鞅变法6.下列改革或变法中,通过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是( )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吴起变法D.北魏孝文帝改革7.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最能促进民族融合的是( )A.把土地分给农民B.迁都洛阳C.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D.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8.曾有诗句云:“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下列图书中详细介绍某位皇帝曾迁都洛阳的是( )A.《秦始皇传》B.《汉武帝传》C.《北魏孝文帝传》D.《汉高祖传》9.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北方人口南迁”、“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10.北魏孝文帝改革是1 5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②改鲜卑姓为汉姓③从官员到民众都必须穿戴鲜卑族服饰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1.造成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基本原因是 ( )A.反对各族的斗争B.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长期交往C.各族之间的战争D.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改革12.右图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它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A.北方民族交融B.江南经济开发C.中外之间交往D.北方政权分立胡人牛耕图1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北魏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14.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课后练习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课后练习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课后练习三国鼎立一、选择题1. 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是()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景帝 D.汉献帝2. 下列措施不属于三国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是()A.“挟天子以令诸侯”B.兴修水利,保护农桑C.发展造船业,促进海上贸易 D.发展丝织业,蜀锦行销三国3. “东望夏口,西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是宋朝散文家苏轼对下列哪次战役的感叹()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4. 三国鼎立初期,占领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是()A.曹操 B.刘备C.孙权 D.曹丕5. 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B.曹操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 D.天意(刮东风)使曹操失败6. 官渡之战发生于()A.184年 B.200年 C.208年 D.220年7. 下列人物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①曹操②刘备③孙权④诸葛亮⑤曹丕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8. 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有()①官渡之战②赤壁之战③诸葛亮治蜀④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9. 奠定了曹军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10. 对三国鼎立时期最恰当的评价是()A.包含着统一的趋势,实现了局部统一B.东汉统一局面结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C.军阀混战,使社会生产进一步遭到破坏D.分裂状态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11. “今民困国虚,决战之资,唯仰锦耳。

”这则材料反映的是三国时期哪国的情况()A.蜀国 B.魏国 C.吴国 D.东晋12. 三国时期,夷洲指的是()A.吴国 B.台湾 C.海南岛 D.辽东半岛13. 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 )A.袁绍和曹操B.曹操和孙权C.曹操和刘备D.刘备和孙权14. 在群雄并起的东汉末年,曹操势力日益强大的原因不包括( )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B.“唯才是举”,招揽人才C.实行屯田,发展经济 D.依靠长江天险,占据地利优势15. 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二、问答题16. 在下图中相应位置填入三国名称、建立时间、开国君主以及都城。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练习(含答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练习1、“元谋人”作为云南省第一张历史名片,享有“东方人类故乡”的美誉,位居云南“十大名片”之首。

根据考古发现,元谋人生活时代距今约( )A.300万年B.170万年C.70万年D.20万年2.元谋人、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第一手资料最主要的途径是()A. 神话传说B. 考古发掘C. 史书记载D. 学者推断3、“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首在网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

下列远古人类中出现最早的是()A. 北京人B. 元谋人C. 半坡人D. 河姆渡人4、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的进化史具有重大的意义。

由下图“北京人复原头像”可知,北京人()A. 学会磨制石器B. 最早知道了使用火C. 懂得采集果实D.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5.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讲授中国早期人类时,出示了一幅图片并介绍说:“能直立行走,头部还保留猿类的某些特征,使用天然火。

”请你判断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6.北京人学会了把石块打制成简易的工具。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 )A.新石器时代B.青铜时代C.旧石器时代D.金石并用时代7.证明北京人已经是人的主要依据是( )A.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B.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取暖、照明C.能够用手制造、使用工具D.在体质特征上,手足已向人靠近8.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

要想获得研究他们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9.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国原始人类的( )A.传说、遗址B.化石、遗址C.遗物、记载D.传说、记载10.2019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适逢周口店遗址发现100周年,也是《周口店记忆》新书出版发行之日。

《周口店记忆》记载:“……对北京人地层中出土的植物孢粉的分析表明:榛子、胡、桃、榆等植物大量存在……另外,还发现了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遗址)共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以上的考古发现不能证明北京人()A. 会使用火B. 依靠采集生活C.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D. 会制造石器工具11.根据片段联想:①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②能够直立行走;③已经使用火;④过着群居生活。

部编人教版七上历史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上历史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本习题参考答案第三课P13材料研读: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

P14问题思考:反映了人民生活衣、食、住、行、医的变化。

有依据。

第四课P18材料研读: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

P21问题思考: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P22课后活动2:三朝的末代国君夏桀、商纣王是暴君,周幽王是昏君,由于他们这样的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导致了三朝的灭亡。

第六课P28材料研读: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P30课后活动1:反映了王室的衰微,诸侯势力的崛起。

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瓦解,这里主要反映了西周礼乐制度的破坏。

第七课P32问题思考: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的统一、和平、安定的生活。

P33材料研读: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P35材料研读: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八课P37材料研读:“为政以德”即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

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

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

这些对于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P39材料研读: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的人,才算真正的大丈夫。

这是在强调做人不卑不亢,应具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饶的精神。

P40课后活动1:孔子在学习上强调,要抱着诚实求学和虚心请教的态度,向能者学习,甚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要把经常复习旧知和探求新知相结合,要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在面对生死义利的时候,要学会取舍,善于抉择。

一定要权衡价值,守住道德底线。

第九课P45材料研读: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介绍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的措施。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包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包含答案)

第13课《东汉的兴衰》预习笔记一、光武中兴新朝: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________,西汉灭亡。

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东汉建立:公元25年,西汉宗室________称帝,定都洛阳,史称________。

他就是光武帝。

光武中兴:刘秀多次下令释放________,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________,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__________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__”。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了________与________交替专权的局面。

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三、黄巾起义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________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__________的境地。

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第13课《东汉的兴衰》知识点一、光武中兴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建立新朝。

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

东汉建立: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光武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光武帝稳定社会政局的措施:1、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光武中兴: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后期政治特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背景: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大权都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权利膨胀,皇帝长大后,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因此宦官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曾经强大的西汉王朝灭亡标志是( )A.刘邦率领起义军攻入咸阳 B.王莽称帝,改国号新C.匈奴入侵,占领河西走廊 D.献帝禅让,曹丕称帝2.公元25年,定都洛阳,建立东汉并再度实现国家统一的是( )A.刘邦 B.刘彻C.刘秀D.刘备3.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了一位历史人物领导义军成功开创繁荣局面的故事。

下列措施与这位历史人物无关的是()A.释放奴婢B.建立刺史制度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4.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 “光武中兴”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文景之治”5.下列属于光武中兴时期采取的措施的是( )A.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兵役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精兵简政,惩处贪官 D.减轻刑罚,废除连坐6.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 )A.中央和地方矛盾深化B.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D.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7.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此童谣反映当时的政治状况是( )A.皇权至上B.政治腐败C.起义不断D.时局动荡8.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是(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C.黄巾起义 D.绿林、赤眉起义9.黄巾大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连年灾荒,百姓无法生活B.统治者改制失败,社会矛盾重重C.民族之间矛盾尖锐、激化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10.小明在学习完一节历史课后,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小明学习的内容是( )A.秦朝历史B.西汉历史C.东汉历史D.西晋历史二、非选择题11.光武帝刘秀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在位期间被称为什么?12比较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的异同,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13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强盛的大一统帝国。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你的两颗牙齿,揭开了中华大地人类活动的奥秘;那一块块的石器,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智慧的闪烁……”这是对我国目前已知最早人类的歌颂。

这里的“你”指的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长阳人2.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

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A.陕西蓝田 B.北京周口店 C.云南元谋 D.浙江河姆渡3.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生活于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②四肢与现代人无多大差别③头部与现代人有明显差别④还不具备人类的基本特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

”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5.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右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种猿人曾经居住于现在的( )A.云南境内 B.北京境内C.陕西境内 D.浙江境内6.下图中不可能是北京人使用过的工具是()A. B. C. D.7.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制造和使用工具 B.住在山洞里C.学会使用天然火 D.过群居生活8.目前我们对元谋人知道的不多,而对北京人的状况了解的较多,这是因为( ) A.元谋人离我们太遥远了 B.北京人离我们较近C.北京人遗骨、遗物丰富 D.北京人遗址很著名9.右图是骨针和装饰品,反映了山顶洞人()A.懂得爱美B.知道定居生活C.注意防寒D.开始种植10.北京周口店遗址被列为全国100项重点大遗址保护计划,是因为此地()A.可以展示北京古老的民俗风情B.有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遗址,能展示中国悠久的历史C.在这里发现了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D.地处郊区,环境优美,景色秀丽二、非选择题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各项属于《齐民要术》的有( )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②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③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④总结了我国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当代科学家利用巨型电子计算机已计算到小数点后约100万兆位。

而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A.阿基米德B.张衡C.祖冲之D.宋应星3.科技发展水平是一个时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下列各项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张仲景编写《伤寒杂病论》②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③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②③①4.他创立了楷书书法,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你知道他是( )A.王羲之B.锺繇C.胡昭D.顾恺之5.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A.龙门石窟的雕像B.云冈石窟的雕像C.顾恺之的绘画D.王羲之的书法6.他是东晋最为出色的画家,有“才绝、画绝、痴绝”的美誉。

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是( )7.以下是某历史小组同学为云冈石窟设计的解说词,其中正确的是( )A.开凿于两汉,宣传的是佛教B.开凿于东汉,宣传的是道教C.开凿于北朝,宣传的是佛教D.开凿于秦朝,宣传的是道教8.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B.石窟艺术是随着道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C.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D.凿窟造像之风主要盛行于北方9.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艺术成就和中外交融的特点的是( )A.王羲之的书法B.顾恺之的绘画C.石窟艺术D.文房四宝10.下列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的是( )①编钟②“书圣”王羲之③顾恺之的《女史箴图》④兵马俑⑤石窟艺术A.③④⑤B.①③④C.②③④⑤D.②③⑤二、非选择题11.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艺术大放光彩的时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秦的暴政表现: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三分之二的收获上缴国家。

秦始皇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

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刑罚极其残酷。

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的“焚书坑儒”。

秦二世残暴统治。

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3、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

4、公元前207年,在刘邦起义军的包围下,秦朝统治者被迫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5、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争夺帝位,展开战争,史称“楚汉之争”,刘邦取得最终的胜利。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预习提纲一、秦的暴政(表现)1.沉重的(农民要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2.繁重的和兵役(修骊山陵、阿房宫、长城等)3.法律严苛、残酷4. 更加残暴二、农民起义(一)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原因:(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2)直接原因:陈胜、吴广戍边误期,按律当斩。

地点:人物:、过程:大泽乡起义→→攻县城→→占领陈县,建立“张楚”政权→→挺进关中,直逼咸阳→→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害。

结果:起义军被镇压下来,陈胜、吴广被杀害。

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农民大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二)项羽起义、刘邦灭秦朝1.项羽PK秦军:(破釜沉舟),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2.刘邦灭秦朝:抓住时机,率兵直抵,秦朝统治者向投降,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三、楚汉之争时间: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概况:项羽(西楚霸王)PK刘邦(汉王),为争夺帝位展开征战,史称“”,垓下之围,项羽乌江自刎。

结果: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性质:封建统治者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相关历史典故:破釜沉舟、楚河汉界、鸿门宴、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评价秦始皇:评价原则:正反两面,史论结合①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一个功过参半的皇帝②既有功劳,他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③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预习填空答案:一、赋税;徭役;刑法;秦二世二、公元前209年;大泽乡;陈胜、吴广;第一次;巨鹿之战;咸阳;刘邦三、“楚汉之争”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识梳理一、秦的暴政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三分之二的收获上缴国家。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包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包含答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预习笔记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出现: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出现了铜器,如距今约4000多年的甘肃地区________文化出土了铜镜。

用途:________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礼器的数量反映了________的大小和严格的________界限。

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________法”,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

二、甲骨文记事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1899年,清朝人________首次发现甲骨文。

________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_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甲骨文使用象形、________、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其中________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现代汉字很多都是________。

甲骨文已经具备________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铜镜。

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也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礼器的大小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

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二、甲骨文记事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发现时间:1899年。

发现者:王懿荣。

规模:至今出土已有16万片,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单字有4500个左右,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

记载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地位: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B.重视农业,实行屯田C.采纳许攸建议,火烧袁绍全部粮草D.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A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 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B.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C.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D. 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下图描绘的内容反映出了一个成语故事,它最有可能是()A.三顾茅庐B.投鞭断流C.釜底抽薪D.退避三舍4.“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诗中所言之事与下列哪位人物直接相关( )A.袁绍B.曹操C.诸葛亮D.周瑜5.官渡之战中,袁绍10万大军却输给了只有三四万士兵的曹操;8年后,曹操20余万大军却输给了只有5万人左右的孙刘联军,其相同的原因是()A.骄傲轻敌B.天意为之C.借助东风D.不习水战6.下列成语典故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纸上谈兵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③三顾茅庐④项庄舞剑,意在沛公A. ①③②④B. ①④③②C. ③④①②D. ③①④②7.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

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A. 长平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8.近来,曹操高陵1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

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

其中的原因是( )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④曹操军不习水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易中天的著作《品三国》,曾经登上各书店销售量的第一名。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练习题(含答案)

2019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中国人至今仍然称自己为‘汉人’,他们因为是汉代首次确立的典型中国文化和帝国伟大传统的继承者而甚感骄傲。

”西汉建立于(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前207年 C.公元前202年 D.公元202年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3.下面不属于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 )A.秦末战乱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B.汉初分封了一些诸侯王C.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D.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的需要4.以下三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汉高祖②汉景帝③汉文帝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③①5.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6.《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汉高祖时期曾经大量减轻民众的田税,汉文帝甚至一度取消了田税。

汉初统治者这样做的原因是( )A.励精图治,主张改革B.重视“以德化民”C.吸取秦亡的教训D.皇帝勤俭节约7.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片段,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农民张三把收成的1/30交给国家B.县官王平因关心农桑受到汉景帝提拔C.汉文帝的夫人因铺张浪费受到训斥D.汉文帝命人修建豪华的宫室以供享乐8.“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稳定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9.“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D.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10. 汉初的几位皇帝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 吸取秦亡的教训B. 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C. 发展农业生产D. 巩固汉朝的统治二、非选择题11.汉初萧条原因?采取的措施?12.休养生息政策实行的原因?汉高祖的措施?影响?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本习题参考答案第三课P13材料研读: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

P14问题思考:反映了人民生活衣、食、住、行、医的变化。

有依据。

第四课P18材料研读: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

P21问题思考: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P22课后活动2:三朝的末代国君夏桀、商纣王是暴君,周幽王是昏君,由于他们这样的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导致了三朝的灭亡。

第六课P28材料研读: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P30课后活动1:反映了王室的衰微,诸侯势力的崛起。

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瓦解,这里主要反映了西周礼乐制度的破坏。

第七课P32问题思考: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的统一、和平、安定的生活。

P33材料研读: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P35材料研读: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八课P37材料研读:“为政以德”即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

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

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

这些对于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P39材料研读: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的人,才算真正的大丈夫。

这是在强调做人不卑不亢,应具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饶的精神。

P40课后活动1:孔子在学习上强调,要抱着诚实求学和虚心请教的态度,向能者学习,甚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要把经常复习旧知和探求新知相结合,要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在面对生死义利的时候,要学会取舍,善于抉择。

一定要权衡价值,守住道德底线。

第九课P45材料研读: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介绍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的措施。

文字的统一,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和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

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质的交流,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发展。

度量衡的统一,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有利于全国各地交通的顺畅。

秦始皇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第十课P48材料研读:秦代刑法非常残酷。

P50材料研读:刘邦重视人才,善于用人,得到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辅佐;项羽刚愎自用,不重视人才,不采纳范增的意见。

P50课后活动2: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第十一课P52材料研读:由于秦朝暴政以及多年战乱,西汉刚建立时,人民流离失所,大片土地荒芜。

饥荒、战乱导致人口锐减,社会动荡。

P53课后活动1:一方面,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

另一方面,大量土地荒芜,人民处于饥荒,国库亏空。

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政策。

2:能与民休息,安居乐业,提高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起来,粮价大大降低,农民能够稳定的提供赋税徭役,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汉朝统治进一步巩固起来。

第十二课P55问题思考:汉武帝在思想文化、行政权力和经济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消除了诸侯国对抗中央的能力,完全控制力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正统思想,巩固加强了中央集权。

在国力强盛的基础上,汉王朝影响力远达边地少数民族。

P56材料研读经历了长期战乱后的国家,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粮食生产。

如果农民纷纷弃农经商,就会导致粮食缺乏,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但是长期过度重农抑商,也会抑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良后果。

P57课后活动1:材料一反映出在西汉初期分封制度下,诸侯王所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府,威胁到西汉王朝。

采纳主父偃“推恩”建议,还采取措施取消许多诸侯王封国和土地,剥夺他们的爵位。

课后活动2:秦始皇:对敢于评议朝政的儒生以暴力手段坑杀,没有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汉武帝:把儒学立为正统,在京师设立太学培养儒学人才,让他们能够进入仕途成为王朝的维护者。

“经”主要指儒学中忠君守礼思想,这在以后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核心。

第十三课P60材料研读:童谣鲜明地勾勒出了跋扈将军梁冀骄横统治下的社会不平:刚正不阿者,冤死于道旁;心术不正者,反而升官封侯,享尽荣华富贵。

这是沉痛的呼声,也是愤怒的呼声。

课后活动2:外戚和宦官争权夺利,肆意搜刮,天灾人祸不断,人民北逼向死亡的边缘。

第十四课P63问题思考:学张骞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进取,报效祖国。

P64材料研读: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P66课后活动:1:一方面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汉朝设立了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另一方面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第十五课P68材料研读: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个年号为元兴的。

这里的元兴元年,指的是105年。

P70问题思考:面对艰难挫折,身心摧残,毫不畏惧的精神,为了理想和正义,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

P70材料研读:人总会死,有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死得其所,有价值,有人的死比鸿毛还轻,无足轻重,没有意义。

(泰山:山东的泰山,比喻伟大。

鸿毛:鸟的羽毛,比喻渺小。

)P72课后活动2:a、促进了人类科技文化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b、有利于解决人类清洁卫生问题和文明习惯的养成。

3:“文其直”——文章直白;“其事核”——所记载事情都准确无误;“不虚美”——不凭空加以赞美;“不隐恶”——不掩饰坏的事情;“故谓之实录”因此称它为符合实际记载。

第十六课P76问题思考:《三国演义》是部历史题材小说,作者为了增强小说趣味性,会适当进行文学创作。

P77课后活动:1:(1)描写了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

东汉末年州牧郡守拥兵割据,战乱不断。

(2)“壮心”指曹操想要统一全国的愿望,最终并没有实现这一愿望。

因为随着刘备、孙权势力的上升和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失败,最终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课后活动2:这两个战役的胜败,主要原因在于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指挥心态等方面。

第十七课P79材料研读:说明在大地主、大贵族当权的背景下,社会上下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

P79问题思考:八王之乱的发生于西晋实行分封制是有关系的。

原因略P81课后活动:1:西周、东周、汉朝都曾经实行过分封制。

分封制之下,受封诸王获得土地和人口,作为交换,他们也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交纳贡赋等义务。

但是,由于各诸侯王在封地内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而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

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王国势力逐步壮大,直接或间接威胁国君的安全,酿成诸王争霸,征战不断。

国君势力衰微,甚至大权旁落,最终导致国家分裂,人民也陷于苦难之中,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分封制也是会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

2:为了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

第十八课P85材料研读:(1)北人南迁带去劳动力、先进工具和技术;(2)江南地区社会较安定,统治者也重视发展经济;(3)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P85课后活动:(1)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2)开发后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

第十九课P89问题思考:各民族错居杂处,加强了互相交流,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政治制度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朝君主专制;思想文化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社会习俗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

课后活动1:丰富了汉族生活,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

2: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

第二十课P90材料研读:贾思勰教导人民要根据天时和土壤的条件来进行农业生产。

他很注意天时地利与农作物的关系;不失农时、因地制宜。

任情(凭主观)反道(违反客观规律),劳而无获。

他认为只有根据天时和土壤条件来进行生产,才能获得好收成。

课后活动:1:西晋灭亡,北方陷入战乱,317年,东晋建立后,偏安于江南,人们纷纷南迁,给落后的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很多北方的农林品种就出现在了南方。

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

2:祖冲之是南朝著名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均有重要贡献。

他学识渊博,主要著作是《缀术》,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最突出的成就是把圆周率精确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他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