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学科教育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都师范大学饶杰腾
严格地说,我国语文学科数有的现代化进程自“五四”运动始。1919年的“五四”运动,1919年至1921年杜威来华讲学,1922年“6-3-3”新学制的颁布,1923年各科课程标准纲要的制订,以及围绕课程标准展开的讨论,对语文学科教育尤其是教育的价值。目的的确定,影响十分深远。
他“重新估定”的“国文国语在数学上的价值”,在个人方面,是满足现实生活,发展精神生活的需要:在社会方面;是社会生活巩固、往会生命永久的需要;在国家方面,是国家组织、国家存在的需要。由于“许多民族合为一个国家,这国型成立之原因即基于文化之调和,而语文实文化中最大最要之一端,国与民之连锁全赖乎此”,因而,“保持国文国语之教育,正为国家生命与民族精神寄托所在”。并强调,“必当知此义而后可与育国文国语的教学”。
承上,他提出“语文的本身是不是教育的目的”这“国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并指出这是“认手段为目的”。因为,“人间一切学科,无论他可以达到人类何种目的,既成立一种学科,值得供后人探讨,当然借这科学所有的知识来传衍推展,更开拓成大道,使后来的人类更容易前进。在这一种科学中努力做传衍推展的功夫,不能说他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也不能说他莫有教育的价值。但是传衍仅传衍,推展仅推展,全副精神仍然贯彻在如何为后来的人类更谋进益上。一切的推展传衍的功夫只是教育的手段,而非教育究竟之目的。教育究竟之目的,绝不能举任何科学的本身以对。从前的读书人把读书认为是取功名的途径,目的错误,兹无论已,陋习相传,矫枉过甚,教者又从而提倡限于文字语言之范围,以为尽所能事,不知于‘人的教育’‘国家的教育’之途相去愈远。……只致力于各科形式上之探讨,以为必如此方是急所当务;以为必如此方切实可凭,不蹈空论;以为必如此方合于科学数员之责任;此决非讨论教学问题的忠实态度,亦决不知国文科教学之价值。……惟本国语文一科,较诸学科实居于特殊地位,……其关系民族精神,建国基础,一切文化传统所在,何
等重大?”
所以,他坚持“本科教学目的在贯彻中等教育的宗旨,反对专以本科知识与技能为主的教学”,并确立“本科教学唯一之目的”在于“养成有思想,有作为,有修养,在中等教育范围以内,有充分使用本国语文技能的新中国少年”。同时,从初一至高三,拟定语文技能的“升级标准”。1925年,朱自清结合自己中等学校园文教学的多年经验,发表《中等学校园文教学的几个问题》,其中,就“目的”针对穆济波的观点谈了不同看法。他说:“我也和穆济波先生一样,不赞成以语文的本身为国文教学的唯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