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引导,古诗教学三部曲
古诗教学“三步曲”
古诗教学“三步曲”古诗词作为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历来为人们所推崇,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于向学生进行古文化熏陶、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人文底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但是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状态,学生兴致不高,学习较被动,效率低下。
学生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古诗文的魅力,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
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诗词的鉴赏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呢?笔者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应遵循三步曲。
一、悉背景,入情境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谈心。
古诗和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时代背景,使学生了解诗的作者及生活的年代,才能更好地理解诗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独坐敬亭山》,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我在课始,让学生谈了对诗人李白的了解。
不少学生提到了李白的美称“诗仙”、李白曾写过很多首游山玩水的诗等。
但很少有学生知晓李白畅游山水,闲情逸致背后暗藏的隐情。
而这对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是非常重要的。
于是,我怀着低沉的语调向学生介绍了当时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当我声情并貌地说完这些后,不少同学的脸变得严肃了,凝重了。
感情基调打好了,学生在后面学诗时便自然而然地与着个基调挂钩了,诗中所蕴涵的感情对他们来说不再是那么深不可测、难以捉摸了。
二、多吟诵,知感情多诵多读,整体感知,”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汉书·王褒传》里有一个“诵读愈疾”故事:汉宣帝时,太子刘照患神经衰弱症,御医束手无策。
有人想出一个办法,让王褒等人反复诵读《甘泉赋》《洞箫赋》等辞赋名篇来娱悦太子,日子一长,太子竟恢复了健康。
古诗教学“三步趣”
古诗教学“三步趣”摘要:小学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不能生搬硬套,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读为本;欣赏意境,创设情境;不求甚解亦无妨。
关键词:以读为本;创设情境;不求甚解古典诗词语虽短,但意境却大,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美育的好题材。
但是语言精练优美,表现了深刻的意蕴和动人的境界。
然而,古诗词毕竟与现在中小学生的距离较远,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因为它的语法、平仄等现在已经不常用了,如果对其笼统的进行全面教学,耗时费力不说,学了也没有多大的用处。
况且,由于各个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因而,小学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不能生搬硬套,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多的是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
我认为古诗教学可以分为三步来走:一、古诗词教学要以读为本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对于诵读的重要性,朱熹《训学斋规》中说的很明白:“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说明书要多读才能通晓其义。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
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的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
在低年级的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
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
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
自读后,可指明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
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的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三步激趣法,让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充满乐趣
三步激趣法,让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充满乐趣古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而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古诗教学往往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兴趣。
为了让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充满乐趣,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三步激趣法”,引导学生快乐地领略古诗之美。
第一步:情景引入在教学古诗之前,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或观察周围的事物,创设一种情景,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春晓》,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清晨的阳光洒在青山绿水之间,春风拂面,鸟语花香。
再配合适当的道具或图片,比如播放春天的视频,或者摆放一些春天的花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春的气息。
这种情景引入,能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第二步:互动解读在创建好氛围后,我们可以进行互动解读。
在引入古诗内容之前,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让他们猜测古诗的主题是什么、内容是什么。
在教学《咏鹅》时,可以让学生猜测这首诗可能在描写什么动物,表达了什么情感。
然后,通过学生的猜测引入古诗,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古诗的解读中来。
在解读古诗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以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诗中的意境,或者画出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以图画形式来展现古诗的意境。
这种互动解读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古诗的意义。
第三步:趣味活动最后一步是进行趣味活动。
我们可以根据古诗的内容和情感,设计一些富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静夜思》时,可以进行“夜空观察”活动,让学生晚上观察星空,感受静夜的寂静和美丽。
在教学《悯农》时,可以进行“农家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农家的生活,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理念。
这些趣味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丰富古诗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领略古诗的魅力。
通过以上“三步激趣法”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让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变得轻松有趣,充满乐趣。
古诗词阅读教学的“三部曲”
古代诗词阅读教学的“三部曲”徐强跨入新世纪,我们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迎来新的语文教材、教学大纲以及语文课程标准。
其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指导思想,一方面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促进了语文教育工作者进行更深一步地教学探讨和改革。
仔细分析一下新教材,其中隐透出三个重要指导思想:“1、扎根于生活,着眼于学生,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2、注重灵活性、多样性,生动活泼地进行语文教学;3、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把握教材思想,确保语文教学的有序性。
”①从新教材各类文章的变化来看,古代诗词及文言文部分的变化最大,从量上分析,新教材这一部分的比例由原来的20%增加到30%;新大纲随之也明确提出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其核心要求就是三个词:诵读——理解——背诵。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古诗词教学明确提出目标,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另外,在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效果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结合新教材、新大纲、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多位有经验教师的数十年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教法,并结合自身的大胆实践探讨,琢磨出古代诗词阅读教学的“三部曲”,与同行们共寻古代诗词阅读教学的最佳教法,以促进语文改革。
(一) 诵读阶段语文课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的学习、训练课,朗朗的读书声必不可少,品味优美的、富有艺术魅力的古诗词更离不开朗读。
洪镇涛先生曾极端地指出,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应讲述,只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朗读。
这种说法在某一程度上肯定了诵读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语文教师要重视这一环节,必须花相当一部分时间来教会学生吟读古代诗词。
古诗教学“三部曲”
古诗教学“三部曲”摘要古诗是古代文明中的灿烂精华,古诗教学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
对于语言凝炼、感情丰富的诗歌,文章从“创设情境、朗读品味、拓展延伸”三方面着手,让学生跨越时空,实现与诗人的对话。
关键词语文教学古诗教学教学方法古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文明中的灿烂精华,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
因此,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教学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
教师设计富有个性的教学,让学生跨越时空,实现与诗人的对话,既有利于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学习富有生命力的诗歌语言,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思维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古诗教学中“如何跨越时空,实现读者与诗人的对话”这一问题谈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读诗兴趣古诗意蕴深刻,情感丰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学生获取情感体验的重要资源。
然而,由于它相隔年代久远,时代背景复杂,给学生学诗带来困难。
调查表明,小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高,呈递减趋势。
越到高年级,对学古诗不感兴趣的比例越高。
这样的状况也更容易使教师一不小心就走进古诗教学就是“解释古诗”的误区,课堂教学中采用“问答法”,充满活力的诗歌艺术成了枯燥乏味的理解意思,破坏了古诗的整体性和艺术性,并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陷入两难的境地。
因此,如何让学生产生学诗的兴趣显得格外重要。
在小学语文教材众多的古诗中,有不少诗歌描绘的是大自然的秀丽风光,祖国的壮丽山河。
对于这类诗歌的学习,应该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激发学诗的兴趣。
所以教师必须创设有效的情境,“先声夺人”。
这里以《望庐山瀑布》为例,说说如何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
教师在课前播放庐山风光片,让学生欣赏,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看了庐山后的感受,然后教师介绍庐山:庐山是世界级名山,以雄、奇、险闻名于世,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涌鸣雷的清泉飞瀑展示了它无穷的魅力。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三部曲
1、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三部曲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语言精练,内涵深刻,意境高远,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古诗在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新课程也指出:“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很多于160篇”可见,古诗词的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让学生学习古诗,既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需要,更是积累与感悟的需要。
一、课前预习,熟读成诵古诗词,无论是语言的表述,还是所写的内容,都离我们的时代比较遥远。
而且,古诗词寄予的是古人的思想与情感,与当今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相当大的距离。
课堂上40分钟时间,学生是来不及把整首诗所包含的知识点全部掌握的。
所以,课前预习,搜集资料、了解古诗的背景就显得尤为重要。
1.解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能够捕捉到很多信息。
古诗的题目较为凝练,必须花一番工夫才能真正理解。
如《春日偶成》是诗人程颢春日郊游,即景生情,兴之所至写下来的。
这样教学,学生既培养了搜集信息的水平,又锻炼了口头表达水平和听说水平,同时又加深了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对诗歌整体感情基调的把握。
2.知人。
一要了解作者,即诗人。
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如图书馆、网络等,实行查找、探寻诗人的生平、经历、主要成就,以此来了解诗人。
二要了解诗中的其他人物。
如《别董大》这首诗中,“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里的君就是指董大。
那么董大是谁呢?他和高适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需要学生“知人”。
3.熟读。
朗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会读的生字,拼一拼,再多读几遍,争取熟读成诵,为后面的古诗学习作好铺垫。
4.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古诗也是如此。
在指导学生预习的时候,要根据自身情况,实行圈圈点点。
对于难以理解的词语,学生能够通过查工具书、参考资料等加以解决;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够加以整理,课堂上与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
这样的学习过程,既保证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又更好地提升了听课效率。
二、品词析句,体味诗情1.抓重点词语。
初中古诗词教学三部曲(王红斌)
初中古诗词教学“三部曲”嵩县旧县镇中学王红斌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
生动凝炼的语言,清新深远的意境,优美和谐的音韵,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古诗词又深含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底蕴,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因此,语文教师应重视古诗词教学。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进行。
一、反复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诵读古诗词非常重要。
我在教学中先指导学生大声朗读,后让学生熟读成诵,再让学生背默。
过一段时间,有的学生可能会忘记,要让学生再诵读,反复数次,学生会终生不忘。
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应注意诗的节奏和韵律,重视重音字,强调升降调。
这样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得到美的享受。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品味语言,了解大意,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
之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欣赏诗词。
二、品味欣赏。
古诗词表情达意,常用夸张、比拟、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语言凝炼简洁,意境深远。
教学时宜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感悟。
可选择不同的角度让学生欣赏,以提高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首先指导学生从精妙的字词中欣赏古诗词,让学生学习古诗词准确、形象、简洁、凝炼的语言,体会它的语言美。
例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仅语言美,而且意境美,可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大”字写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孤”字写景物单调;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唯有“长”字才能表达出诗人的视觉印象;落日,又加上“圆”字,给人亲切而有苍茫的感觉。
一“长”一“直”一“圆”似几何图形一样展现在天地间,大漠浩瀚又沉寂苍凉,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合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这两句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上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无边的沙漠,寥寥几笔,就展现了壮丽奇特的塞外风光,真是意境深邃,妙不可言。
其次从修辞手法角度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
古诗教学“三步趣”
语言课程标准要求1至6名学生背诵古代和现代诗歌160(段落),7-9年级学生背诵80(段落),共240段(段落)。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古诗,作者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一套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相当有效的。
首先,教训很有趣在古诗歌的开始,教师可以使用谜语,讲故事,提问,设置悬疑等方法,小心提高学生兴趣。
如李白的捐赠王伦,你可以先谈谈王伦李白对陶花丹的客人 - 王伦是一位着名的歌手,在安徽荆县隔离,在桃湖西南,李白欣赏五人的演员,和晚上背诵他的诗。
一次,王伦听说,李来到安徽,一本关于修理的书。
信写道:好的旅行差不多在这里,有十英里的桃子。
先生好喝几乎在这里,有10,000家酒店。
李白知道王伦是王子的一面,他们很高兴参观。
会后,李百芳知道欺骗:所谓桃子,只是桃花池,没有十桃子;所谓的百万酒店,但名字,没有酒店百万。
但李白笑了:林桃池,喝百万。
回家葡萄酒,会王浩石,这也幸福的生活!在其他时候,李白临时写了七个捐赠王伦的帽子。
---这个故事会极大地刺激学生学习礼物王伦一首感兴趣的诗。
另一个例子是苏诗的饮水湖的教学,第一次清澈的雨后,你可以使用悬念的方法---一个伟大的作家在诗中写了一个七,这诗直接在西湖比美,是大作家?这首诗叫什么名字?如何写呢?另一个例子是李汉英的夜雨向北方发出的教训,从雨日以西的日出东部,道路不清楚,但有明确的怀疑,以引导学生背诵诗歌。
为了取笑法律,促使学生兴趣加倍,情绪激动,然后引导他们学习整首诗,教学效果常常令人惊讶。
二,类的乐趣毕竟,现在的诗歌距离,毕竟长时间,文本和意义丰富,课堂教学时间长,大多数初中学生对学习古诗有兴趣,不免对海水淡化,他们的大脑皮质会进入一种暂时的抑制状态。
叶崇涛曾经说过:诗歌教学,注重培养气质,扩大想象力。
在这一点上,教师注意学生的心理学,态度和情感变化,喜欢,奖励图片,有音乐,喜欢屏幕等手段,努力扩大学生的想象力,保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会出人意料的增益。
吟唱中华古诗词活动三部曲
吟唱古诗词让孩子的童年充满诗情画意——吟唱中华古诗词活动三部曲古诗词,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炼,韵律优美,节奏感强,内容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增强古诗词教育,能使学生受到祖国优美语言的熏陶,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实行经典古诗文诵读吟唱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能为孩子营造快乐的童年,诗意的人生。
第一部曲:多措并举,开辟经典诵读新途径1、“引”: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励协助,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愿意背、喜欢背,想方设法提升学生背诗的兴趣,采取不同的背诵形式,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采用音乐活动式的方法,这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之一,音乐中蕴藏着的丰富情感,极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表达,而且古诗本身是极具音律的,自古就有唱古诗,吟唱有着迷人的魅力,它能帮学生消解琐碎枯燥的文字学习所造成的学习心理压迫,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获得一种强烈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
学生喜欢唱歌,让他们把背诵变成唱歌,或者自己喜欢的歌曲换词填入古诗词,通过古诗吟唱,让学生唱出的曲调能焕发出一种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诗性美,我常用的方法还真有跳皮筋,拍手歌,分组对歌pk赛等,这些都让学生在古诗吟唱中真正感受到学习古诗的独特乐趣,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诗的美。
2、“听”:如校“红领巾广播站”利用课前时间一日两次播放“中华诗文经典”供学生欣赏。
3、“看”:看班级文化,看校园文化。
学生走在楼道,校园随时随处都可看到中华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中感受着中华经典文化。
4、“读”:每天早、午、晚一刻钟,每周活动课有语文老师辅导有感情的诵读。
5、“抄”:由学生自主创办诗文手抄报或制作丰富多彩的诗文卡。
6、“赛”:指导学生相互讲解诗文大意,描绘形象、心得感受及意境情感和韵律。
7、“演”:教师选择中华故事文静点,有学生自己变成情景剧,实行排练演出,生动形象的再现经典文化内涵,加深丰富同学们对作品的感受体验。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三步曲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三步曲摘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好古诗,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先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古诗,初步体会诗中的确良大意,再让学生运用画诗的方法进行学古诗,体会古诗的语言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最后让学生进行诗的表演,体会诗的内涵和表达的灵魂。
关键词:找诗画诗演诗古诗是我国古代的文化魂宝,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
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都是短小精悍,脍炙人口的佳作,有的像一条奔流不息的小溪,润物无声滋润神州大地;有的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有的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民族的魂魄。
但是,有的教师对古诗教学停留在讲读表面上,将感情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这样教学难予收到良好的效果。
为此,我在教学中,采取学诗、画诗、演诗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古诗的博大精深,融入到诗的意境中,领悟诗中的形象与情感,受到熏陶和陶冶,真正实现古诗教学“诗让学生演绎,美在心中流淌”的最高境界。
第一步曲——找诗,让学生掌握诗的主旨,激发学习诗的活力文学成功需要语言的艺术,古诗则是用最精粹、最简练的语言写成的。
它立足于社会,根植于大自然,借物抒情,以物喻人。
在教学时,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古诗,在大自然中寻找古诗,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真正体会古诗所表达情感和包含的哲理;使学生发现古诗就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学习古诗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1、在教学插(挂)图找古诗,初步了解诗的内容。
知识的开端永远来自人体的感官,来自对图画精彩的演绎。
小学语文大部分的古诗都配有插(挂)图,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图进行教学,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古诗,理解古诗,学习古诗。
如教《村居》这首诗时,教师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图上的景物,并说一说,有的学生说:“在郁郁葱葱的草地上有一群天真活泼的小朋友,几个纸鸢在天空飞舞,大堤上有几棵杨柳。
”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还有鲜花,小湖以及其它的树木,天上还有小鸟等。
”有个同学马上反问:“图上都没有,你是怎么知道的?”“图上不可能把全部景物都画出来,是经过想象的。
古诗词教学三步曲——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三步曲——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摘要】古典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理想的古诗词课堂,要有人,有情志,重意象。
古诗词的学习重在积累,更重在养成积累的习惯,从而形成语感,触类旁通!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妇孺皆知、脍炙人口,都是古诗中的精品。
笔者运用诵、演、悟三种形式,构建高效智慧的古诗词课堂,奏响古诗词教学的三步曲。
【关键词】诵演悟古诗词智慧课堂钱钟书云:“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
”说明古诗词教学并不仅仅停留在理解诗意的层面,而是要求通过读者的反复品味,才能体会到蕴涵于内的味道,发现诗的含蓄之美。
这就要求教育者以诗化人,以诗育人,与孩子在诗歌中历经一番审美人生。
然而纵观现在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还有绝大部分教育者总喜欢来个三段论——“知作者,解诗意,想画面”,未免太死板,也不得要领。
殊不知,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才是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诗词教学。
所以古诗教学是现在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很多老师拿到古诗不知该如何教?如何品?在2016年颁发的新版部编教材中,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词,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古诗词135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
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
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
那么面对部编教材这大篇幅的古诗词,我们语文老师该怎么教呢?为此,笔者根据古诗词所独具的特点,以“诵、演、悟”三步为突破口,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构建高效智慧的古诗词课堂。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相关做法:一、淡化诗意,品析诵读,感受结构的音韵之美一首古诗,诗人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所以在教学古诗词时,教育者应该“淡化诗意,只求适解”。
那么如何去展现诗歌的真味?我认为,诵读是最好的方式。
古诗词教学三部曲
古诗词教学三部曲内容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
经过几年的教学摸索,我觉得古诗词课堂教学要将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本人按照三个步骤教学古诗词,效果相当不错。
关键词:古诗词背景诗境品读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按照以下三个步骤教学古诗词,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一.解读背景整体感知虽说古诗词教学应以指导学生诵读为主,但是初中语文教材中一部分古诗词的时代性很强,加上作者风格的独特性,以及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在教学活动中教者就需要解读作者,介绍后人对作者的评价,以及作者写作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
例如:在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只有了解作者的身份、经历以及特殊的处境,才能深切体会诗作中“风飘絮”“雨打萍”的比喻义,才能感悟颈联谐音的精妙运用,也才能真切地感受作者那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一身正气,从而使学生的爱国情怀得到升华。
二.组织诵读融入诗境古诗词教学诵读更是必不可少,当然也并不是任由学生去随意的读书,还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
这也可以分三步走。
首先是学生自读,要读得文通字顺。
教师指引学生通过课本上的注释,借助于工具书,让学生大致了解这首诗词写了什么内容。
其次是教师纠正指导,我们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这些情感孕于无声的语言中,要通过朗读将其外化,就需要先定出感情基调,再据此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让学生在诵读时注意重音、语调、节奏,在抑扬顿挫、轻重舒缓中领悟情感。
如读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读得平缓,“不知”开始上升,“亡国恨”达到顶点,“恨”更重。
通过模仿,读出正确的语调,激起心中的忧愤,领会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的情感。
课堂处理时,我会先教学生朗读的技巧,然后抛砖引玉,提出问题“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激起学生的诵读兴趣,再引导学生对比揣摩各种读法,争相发表意见,在争论与研讨中,在模仿与实践中,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三步激趣法,让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充满乐趣
三步激趣法,让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充满乐趣古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古诗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感受,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小学低年段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不高,如何让古诗教学充满乐趣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一种名为“三步激趣法”的古诗教学方法,希望能够给小学低年段的古诗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和乐趣。
什么是“三步激趣法”呢?简单来说,三步激趣法是一种通过三个步骤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这三个步骤分别是“观摩鉴赏”、“情感体验”和“趣味创新”,通过这三个步骤,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更好地领会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在进行古诗教学时,首先要进行“观摩鉴赏”的步骤。
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可以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古诗的原文及相关的诗意图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古诗的意境与美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朗读、讲解古诗的背景故事和作者的生平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情感体验”步骤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去感受古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诠释、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对古诗产生共鸣和感受。
在“趣味创新”步骤中,教师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古诗学习中。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朗诵才艺;或者设计古诗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的方式,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的内涵;还可以通过游戏形式,设计古诗知识竞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三步激趣法”,可以让小学低年段的古诗教学充满乐趣。
在“观摩鉴赏”步骤中,学生可以通过直观感受古诗的意境和美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情感体验”步骤中,学生可以通过情感诠释、角色扮演等形式,更好地体验古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在“趣味创新”步骤中,学生可以通过朗诵比赛、手工制作活动、知识竞赛等形式,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古诗学习中。
中学语文课堂中古诗词教学的“三步曲”-2019年教育文档
中学语文课堂中xx教学的“三步曲”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诗歌教学作了明确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古诗词教学占据着突出显要的位置,一方面,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来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文学瑰宝,需要我们去继承和研究整理;另一方面,在中学时期学好古诗词能够为青少年进一步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果。
一、吟咏朗诵,生字正音,敦促学生提前预习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对于有着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脚,本用于吟唱的诗词来说,只有高声诵读、反复吟哦才能够真切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深沉的人类情感,引起一种在更高的精神层次上的共鸣。
当然,对初读古诗词的中学生不宜要求过高,通过课堂讲解之前对他们的诵读要求,使其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有预先的情感与语言铺垫即可。
学生在接触古诗词时,往往会遇到一些生字词或未曾掌握的多音字,给阅读和理解课文造成障碍。
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标出生字词,首先结合上下文揣测字面意思然后使用工具书对照。
在此基础上仍然不能贯通文意或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再做好标记,等待老师讲解。
如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即采取以上步骤让学生自主预习,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对诗篇结尾“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强烈的呼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诗中的“霄”字等生僻字也做了主动学习。
二、发扬传统,情景教学,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古诗词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其讲授也有源远流长的一套理论体系和具体方法,例如知人论世、文以载道等文学观念和句读、批注等细读方法。
这些内容一直被应用于我国传统的私塾教育,是非常有助于对诗词的鉴赏的。
在当今社会的语文教育中,我们可以继承和改进这一传统,使其在新形势下发挥功用。
小学语文古诗课堂教学“三步曲”
格一 一
比率
丕垦搔 …
人数 比率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比率
人数
比率 人 数
四 、 议 建
1 结合学生 准》 . 测试成绩 , 对症下药 。 学生对 自己的体质健康情况不
甚了解, 因此在体育锻炼中没有 明确 的 目标 。体育教师要把每年的 《 ; 测 枥 准》
3 5 2 . % 7 8 4 . % 4 5 3 . % 19 77 4 1 1 5 6 3 2 0 0 0 . % 2 2 1. % 1 9 1 .% 7 7 4 . % 2 0 1. % 6 8 6 5 1 3 7 4 8 1 2 8
1初中学生 《 . 标准》 测试成绩不 是很理想, 总分 达到优秀 的学生 比率偏
低, 不及格学生多, 学生体质不能达到完全意 义上的体质健康标准。 2 身体素质发展不 均衡 , . 身体形态 、 身体机 能得分较低, 发展情况不 理 量发展和身 体形态发展 不相适应 , 耐力素 质差 ; 爆发力 发展较理想 ; 柔韧素 质发展 良好; 男女生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
学效果。
音乐 引入古诗教学 中, 学生在歌声 中体会 古诗的节奏和韵律美, 让 以此激发 学生 的学 习热情 。我们可 以亲 自教唱 , 可播放录音带或课件 , 亦 让学生在音 乐声 中进一步理解古诗 的内容 。如 《 渭城 曲》 的舒缓深情、 》 碘 的高亢轻盈、 馑 庐 山瀑布》 的激 昂雄浑 。 在歌 声中激 发学生的想象 力, 唤醒学生潜意识中 深藏 的情感 。让旋律帮助学生记 忆古诗的内容, 进而体验 诗人 的情感。
的情志 、 、 , 理 趣 通过精炼 的语言 , 给读 者无 限的遐想 空间 。如: 教学 李 白的
古诗词教学“三部曲”
古诗词教学“三部曲”古诗词教学“三步曲”精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 ~ 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词160首(段),7 ~ 9年级学生背诵80首(段),共计240首(段)。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古诗词,笔者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摸索出了一套“三首趣味歌曲”的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词教学课堂效率方面颇有成效。
首先,在课程开始时,“吸引兴趣”在古诗词教学之初,教师可以运用谜语、故事、提问、悬念等方法,细致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教李白《赠汪伦》时,我们可以先讲讲王伦邀李白游桃花潭的计策————王伦是当时著名的歌唱家,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仰慕李白,日夜吟诗作赋。
有一次,王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写了一封信。
信中写道:“老师擅长游泳吗?这里有十里桃花。
老师喝得好吗?这里有成千上万家酒店。
”李白知道王伦是个英雄,所以很高兴去拜访。
见面后,李白芳知道自己被“骗”了:所谓桃花只是一个桃花潭,没有“十里桃花”;所谓的“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没有酒店。
李白却笑道:“在桃花潭边遇见王,不胜荣幸,酒量百万!”因此,两人嫁给了金兰。
临别时,李白即兴创作了一首七言绝句《赠汪伦》。
3354——这个故事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诗歌《赠汪伦》的兴趣。
再比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可以用来设置悬念。
————古代有一位大作家写了一首七行诗,直接把西湖比作美女石。
这位伟大的作家是谁?这首诗叫什么名字?怎么写的?又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可以从千古名句“东升西落,路有阳光却阳光灿烂”中唱出,引起疑惑,设置趣味,引导学生愉快地吟诗。
采用“吸引兴趣”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绪激动,然后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乎意料。
二、班级“兴趣”毕竟,古诗词离现在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而且是“文学的,有意义的”。
经过长时间的课堂教学,大部分初中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不可避免地会消退,大脑皮层会进入暂时的抑制状态。
叶圣陶曾说:“诗词教学重在培养气质,拓展想象力。
三部曲,奏出古诗教学美韵
三部曲,奏出古诗教学美韵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悠久弥珍的瑰宝,自从古诗文引入小学课本中后,其厚重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思想蕴涵,一直为一代代学子所折服。
但同时又是给予我们教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对我自己而言,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复的实践,获得了一定的启迪和感悟,但在古诗文教学的瀚海中,难免有捉襟见肘之感。
故此撰文,愿与同行们商榷。
在教学中,我将古诗文教学大体分为“三部曲”。
一部曲:“读”占鳌头,读出诗味,读懂诗意《文心雕龙》言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词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
”而达到“批文以入情”的境界,必须突出“读”这一手段。
但是,如果只是让学生为“读”而读,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懈怠,很难达到这一目的,无法引导学生去真正体悟诗歌的内涵。
为了激发学生这一兴趣,教师可以找一找学生的主观意愿,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发挥学生读书的主观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意读书、喜欢读书、爱上读书,并能在读诗中读懂古诗的内容,读出古诗的感情。
所以,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既可以渲染诗文情境,又可以调动学生朗读的情趣。
如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曲慷慨激昂的古琴曲,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感悟力;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美丽的意境,如配上舒缓明丽的曲调,吟诵起来,更具有强烈的表现力;《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背景音乐应选择低沉哀婉的曲调,使人感觉如歌如泣……这样,为学生朗读文本有效地酝酿感情基调,初步调动学生读的兴趣。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继续挖掘学生善读的能力。
不仅要求学生将诗文读流畅,更要求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初步品味出诗人字里行间所蕴涵的内心深处的情感。
这样,就对教师的指导和调动息息相关了,从朗读时候节奏和停顿的把握,从高低声调的斟酌到语速的快慢,无不体现出教师个人对文本的领悟。
有句老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诗文中的句子经过反复的、高质量的诵读,有些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味引导,古诗教学三部曲
古诗尤其是唐诗是我国文化历史中的瑰宝,学习古诗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能让学生通过古诗了解历史上的人文、地理、人物、风貌等,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
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经过学习名师和同行们的教学成果以及自身积累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摸索出了一套“三趣曲”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颇为有效。
一、课始“引趣”
古诗语言高度凝练,再加上时空的间隔,学生对很多的历史典故和语言掌握的并不是很多,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学情而直接进行教学,势必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我先给学生讲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汪伦是一方豪士,也是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一直想结识李白,苦于山高路远,又无人引荐。
一次,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就有意邀请李白到他那里。
他素知李白喜欢饮酒和旅游,就修书一封。
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这两点果然正中李白的下怀,他欣然前往。
到了以后,他才知道所谓“桃花”并不是有十里桃花林,而是指的当地的桃花潭;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
李白也是豪爽之人,并不气恼,而是哈哈大笑,说到:“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李白在此地盘桓几日,与汪伦探讨诗歌,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
这样学生就能很轻松地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对汪伦和李白的结交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再如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恰好我们刚学了“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典故,以及苏东坡和苏小妹赛诗的故事,我就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设悬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写了一首七绝,在诗中直接将西湖比作四大美女中的“沉鱼”,这位大文豪是谁呢?你们可以从“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这句中猜测一下,这位美女又是谁呢?这样激疑设趣,从而引导学生欣然诵诗。
采用课前“引趣”之法,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中“持趣”
古诗距离现在毕竟时代久远,兼以“文约而意丰”,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多数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他们的大脑皮层会进入暂时抑制状态。
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
”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
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如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在引导学生了解全诗大意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活动: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西湖春景的录像,然后让学生假定自己是一名摄影师,现在就在钱塘湖边,请根据《钱塘湖春行》中提到的内容自选角度进行拍摄,可以从人、景、水不同的角度入手。
学生感觉自己仿佛也已经置身于西湖美景之中,闭上眼细细地品味和描摹着,等酝酿的时间差不多之后,我让学生按照自己选择的角度进行写作。
这样就将古诗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了。
不仅提高了学生诵读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这是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作者创设的意境,揣摩作品中人物心理、人物活动的方法。
入境及揣摩的过程即是培养学生再造想象能力的过程,因为学生要凭借或根据文学作品中的描述,在头脑中再造情景或想象作品未直接写出的人物的心理、神态甚至语言行动,并要形成语言表达出来。
它虽不是个人独创,但由于要再现别人创造的情景和形象,因而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课文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持趣”,能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是看教师能不能有效的挖掘教材,合理运用教材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这种兴趣有效保持下去,让他们以饱满的的热情开展更多的学习。
三、课末”增趣”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
”学生毕竟不是成年人,抽象思维尚不成熟,重感性轻理性特点明显。
学习古诗,教师不妨抓住这一特点,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之际,采取演小品(多用于写人类的)、编故事(多用于叙事类的)、打擂台(多用于哲理性的)、改原作(多用于抒情性的)、拼字词(多用于绘景类的)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学小高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并求得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孟郊的《游子吟》,在距离下课十来分钟时,可征得学生同意,引导全体学生根据诗的内容恰当地布置场景,并邀请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分别扮演母亲与游子,像演小品一样演《游子吟》。
这样一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对该诗的理解,还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
又如教学王维的《渭城曲》,就可引导学生做“考官”,采用两种方法让其他学生“考试”,一种是拼字法,一种是嵌字法,学生的激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
再如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根据它抒情性较强的特点,可引导学生改编原诗,使之成为抒情性较强的记叙文。
不要小看了课末“增趣”,这是将有限的课堂资源扩展到无限宽广的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一点进行对外推展,帮助学生开阔思维。
课末“增趣”要鼓励新见。
“审美”是主观感受与客观形象的统一,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也是不相同的,由于受到生活经验、观点立场、性格好恶等等情况的影响,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对于作品中的形象,更是见仁见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诠释和评判,因此,多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共同切磋,更重要的是允许他们辩论,随时鼓励他们的新见,这
些对于开发智力、活跃思想、发展创造思维都不无裨益。
总之,古诗教学并不是语文教学的死角,而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园地,三步激趣法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多总结经验,根据诗歌固有的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能力等因素,合理运用教学形式和手段,一定会走出古诗教学的被动局面,使之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