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引导,古诗教学三部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味引导,古诗教学三部曲

古诗尤其是唐诗是我国文化历史中的瑰宝,学习古诗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能让学生通过古诗了解历史上的人文、地理、人物、风貌等,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经过学习名师和同行们的教学成果以及自身积累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摸索出了一套“三趣曲”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颇为有效。

一、课始“引趣”

古诗语言高度凝练,再加上时空的间隔,学生对很多的历史典故和语言掌握的并不是很多,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学情而直接进行教学,势必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我先给学生讲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汪伦是一方豪士,也是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一直想结识李白,苦于山高路远,又无人引荐。一次,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就有意邀请李白到他那里。他素知李白喜欢饮酒和旅游,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这两点果然正中李白的下怀,他欣然前往。到了以后,他才知道所谓“桃花”并不是有十里桃花林,而是指的当地的桃花潭;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李白也是豪爽之人,并不气恼,而是哈哈大笑,说到:“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李白在此地盘桓几日,与汪伦探讨诗歌,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样学生就能很轻松地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对汪伦和李白的结交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如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恰好我们刚学了“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典故,以及苏东坡和苏小妹赛诗的故事,我就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设悬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写了一首七绝,在诗中直接将西湖比作四大美女中的“沉鱼”,这位大文豪是谁呢?你们可以从“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这句中猜测一下,这位美女又是谁呢?这样激疑设趣,从而引导学生欣然诵诗。

采用课前“引趣”之法,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中“持趣”

古诗距离现在毕竟时代久远,兼以“文约而意丰”,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多数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他们的大脑皮层会进入暂时抑制状态。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

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如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在引导学生了解全诗大意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活动: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西湖春景的录像,然后让学生假定自己是一名摄影师,现在就在钱塘湖边,请根据《钱塘湖春行》中提到的内容自选角度进行拍摄,可以从人、景、水不同的角度入手。学生感觉自己仿佛也已经置身于西湖美景之中,闭上眼细细地品味和描摹着,等酝酿的时间差不多之后,我让学生按照自己选择的角度进行写作。这样就将古诗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了。不仅提高了学生诵读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这是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作者创设的意境,揣摩作品中人物心理、人物活动的方法。入境及揣摩的过程即是培养学生再造想象能力的过程,因为学生要凭借或根据文学作品中的描述,在头脑中再造情景或想象作品未直接写出的人物的心理、神态甚至语言行动,并要形成语言表达出来。它虽不是个人独创,但由于要再现别人创造的情景和形象,因而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课文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持趣”,能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是看教师能不能有效的挖掘教材,合理运用教材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这种兴趣有效保持下去,让他们以饱满的的热情开展更多的学习。

三、课末”增趣”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学生毕竟不是成年人,抽象思维尚不成熟,重感性轻理性特点明显。学习古诗,教师不妨抓住这一特点,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之际,采取演小品(多用于写人类的)、编故事(多用于叙事类的)、打擂台(多用于哲理性的)、改原作(多用于抒情性的)、拼字词(多用于绘景类的)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学小高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并求得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孟郊的《游子吟》,在距离下课十来分钟时,可征得学生同意,引导全体学生根据诗的内容恰当地布置场景,并邀请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分别扮演母亲与游子,像演小品一样演《游子吟》。这样一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对该诗的理解,还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又如教学王维的《渭城曲》,就可引导学生做“考官”,采用两种方法让其他学生“考试”,一种是拼字法,一种是嵌字法,学生的激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再如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根据它抒情性较强的特点,可引导学生改编原诗,使之成为抒情性较强的记叙文。

不要小看了课末“增趣”,这是将有限的课堂资源扩展到无限宽广的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一点进行对外推展,帮助学生开阔思维。

课末“增趣”要鼓励新见。“审美”是主观感受与客观形象的统一,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也是不相同的,由于受到生活经验、观点立场、性格好恶等等情况的影响,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对于作品中的形象,更是见仁见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诠释和评判,因此,多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共同切磋,更重要的是允许他们辩论,随时鼓励他们的新见,这

些对于开发智力、活跃思想、发展创造思维都不无裨益。

总之,古诗教学并不是语文教学的死角,而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园地,三步激趣法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多总结经验,根据诗歌固有的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能力等因素,合理运用教学形式和手段,一定会走出古诗教学的被动局面,使之充满生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