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激励概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管理者要想持久与高效地激励员工,必须改进工作任务, 进行工作再设计(工作轮换、工作丰富化、扩大化)。
• 注重内在激励,如给人以发展、成长、晋升的机会。
(3)ERG理论:一个整合后的模式
• 阿尔德弗(C. P. Alderfer)于1969年提出的。 • 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三种,即生存需要(Existence)、
者可以互相转化,但不能替代。 • 对需求层次理论的评价:既有科学之处,又有局限之处。 • 科学之处体现在:
· 提出人的需求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符合基本规律; · 提出人的需求具有多层次性和主导性特征,这对管理有启发意义。 • 局限之处体现在: ·理论基础是错误的;
·理论带有机械主义色彩。
(1)需要层次理论(续)
(2)双因素理论
• 该理论由美国行为科学家赫兹伯格(F. Herzberg)于1959年提出。
• 赫兹伯格将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分为两类,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 素。前者多指与工作条件或工作环境有关的因素,如公司政策和 管理、工资待遇等;激励因素多指和工作内容有关的因素,如工 作本身挑战性、奖励、晋升等。
性和创造性。 • 激励可激发人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经
过研究发现: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只需发挥其能力的 20%~30%,就足以应付自己的工作。但当他们处于被 激励的状态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相当于 平时工作能力的3~4倍。 • 激励可提高人的工作绩效。绩效是能力与激励的函数。 • 在人已经或正在逐步取代资金与资源成为企业“最大 的资产”的今天,激励问题变得更加重要。
(3)ERG理论:一个整合后的模式(续)
挫败
欲望的强度
满足
发展需要的下挫
发展需要的重要性
发展需要的满足
关系需要的下挫
生存需要的下挫
满足 上升趋势 挫折 倒退过程
关系需要的重要性 生存需要的重要性
关系需要的满足 生存需要的满足
ERG理论关于满足-上升过程与挫折-倒退过程的描述
2. 行来自百度文库改造型激励理论
• 具体包括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 理论和ERG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A. H. Maslow )于1945年提出的。 • 其理论内容如下: ·人的需求划分为5个或7个层次;
·人的需要是逐级上升的; ·只有未满足的需求才会影响人的行为; ·人的需求有主导性,人的行为由主导需求引起; ·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需求强度是不同的; ·人的五种需求又可分成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两类。 两
•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 论是专门研究激励 目的的理论。
• 强化理论、挫折理 论和归因理论属于 此类。
(1)强化理论
•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着重研究人的行为的结果对行为的反作用。 • 他发现,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体时,这种行为就可能重复出现,
出现的频率也会增加。这种状况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强化”。 • 凡能影响行为的刺激物即为“强化物”。 • 根据强化的性质不同,可将强化方式分为四种类型,即积极强化;
第六章 员工激励
• 员工激励概述 • 员工激励的理论依据 • 企业员工激励普遍存在的问题 • 员工激励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员工激励的主要方式
一、员工激励概述
• 激励的内涵 • 激励的作用 • 激励的过程模式
1.激励的内涵
• 激励的英文是“Motivation”。 • 激励,从字面上理解,是激发、鼓励的意思; • 作为心理学术语,指的是持续地激发人的动机的过程; • 从管理学的角度讲,激励指的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激
3. 激励的过程模式
内外 刺激
主观 需要
内在 动机
具体 行为
方向 目标
二、员工激励的理论依据
• 内容型激励理论 •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 过程型激励理论 • 综合激励理论
1. 内容型激励理论
• 内容型激励理论是专门研究人的 需要的理论。
• 对人的需要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 一个历史时期。
• 我们将主要讨论20世纪40年代以 后由西方学者提出的几种需要理 论。
关系需要(Relatedness)和成长需要(Growth)。 其中,生存需要是指那些和人类要求生存有关的需要; 关系需要是指那些同人们处理自己与朋友和社会环境 之间的关系有关的需要;成长需要是指那些有关个人 发掘自身潜能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 阿尔德弗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观点:其一,他不仅提出 了需要层次的“满足——上升”的趋势,而且也提出了 “挫折——倒退”的趋势(见图1);其二,他认为,一 个人在同一时间不一定只产生一种需要,有时可能会 产生一种以上的需要,即会有一种以上的需要被同时 激活。这些对指导企业管理实践是有启发的。
• 保健因素的满足,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不能使其满意,也调动 不了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因素的满足则可提高人的积极性,是人 们行为动力的真正来源。
• 传统的满意—不满意的观点是不对的。满意的对立面应是没有满 意;同样,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
传统的观点: 满意
不满意
赫兹伯格的观点: 满意
没有满意(没有不满意) 不满意
• 保健因素的扩大可能会引起激励因素的萎缩。
(2)双因素理论(续)
• 管理者在实施激励时,应注意区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前者满足只能消除不满,后者满足可以产生满意。
• 管理者在管理中不能忽视保健因素,否则会导致员工的 不满,影响劳动效率的提高。但也没必要过分地改善保 健因素。
• 即使在进行物质激励的时候,也要考虑尽可能地增加物 质激励的精神含量。
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 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 实际上,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起着加强、激 发和推动的作用,并且能指导或引导人的行为指向企 业的目标。
2. 激励的作用
• 激励可为人的行为提供动力。 • 激励可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兴趣。 • 激励可调动人的积极性,包括对工作的自觉性、主动
惩罚;消极强化和自然消退。 • 强化的时间安排:分为两种,即连续强化和间断强化。
固定间隔强化,如月度奖、年终奖等; 其中,间断强化 可变间隔强化,如临时表扬等;
固定比例强化,如计件工资等; 可变比例强化,如分等综合奖等。 • 因此,企业要想有效地激励对员工,就应正确地选择强化方式、 强化物和强化时间;同时还要强调员工的社会学习,即通过观察 他人的行为并识别其后果,进而达到改造自身行为的目的;而且, 应做到及时反馈及时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