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整治规划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土地整治规划的分析

摘要:本文作者分析介绍了土地整治规划在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建设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许多优质耕地被大量占用;在农村则出现了大量空心村、房屋闲置或废弃,农村基础设施差、水源污染严重,乡村景观受损、人居环境质量差等现象。因此,各地先后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治、农村土地整治、农业基础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等工程,资金投入力度加大。这些政策和行动计划对中国农村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治过程中,由于缺乏生态景观理论和技术指导,再加上管理和建设人员业务水平有限,致使新农村建设千篇一律,毫无特色。部分农民安置点俨然城市小区,高层、多层兵营式分布,文化、体量和色彩严重不协调;由于没有发挥当地地形、水系和生物等构成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再加上生硬理解和追求“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树成行”的标准化建设,以推土机式对土地进行过分改造,轻视循环、共生,致使大量需生态化的沟渠路被过度硬化,多样化的小树林被砍掉,水塘被填埋,河流被拉直,导致孕育我们地域文化的生物、生态和生活的乡土风貌严重受损。这些问题将是农村土地整治面临的重要问题和挑战。

1 土地整治规划的经济影响评价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对经济的影响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来评价,宏观方面,从规划实施以来安次区第一、第二、第三次产业的发展情况入手,通过对各产业相关的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规划对推动三次产业发展起到的效果。微观方面,通过考察规划实施过程中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集约利用程度等方面的情况,评价规划实施对土地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的影响。

1.1 宏观经济影响

1.1.1第一产业。为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速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对农业用地加强了保护和扶持。基本农田保护与耕地补充实施良好,至2004 年已完成或超额完成规划指标任务,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集约利用农业用地,提高用地产出率。一些地方对农业用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将未划入基本农田的部分耕地转变为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林地、园地、畜禽饲养地或养殖水塘。因此,在严格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保障农用地面积稳定的同时,为了有效地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还要更多地从增强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率、提高土地投入产出率、集约利用土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财政转移支付水平等途径来加速农业的发展。

1.1.2 第二产业。近年来,大力发展工业,工业用地需求量倍增。国土资源部门在不违反规划的前提下尽量满足用地需求,并通过合理用地布局与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整合工业资源,培育块状经济,提高工业用地效率。另外,通过鼓励企业建造标准厂房和多层

厂房以及引进工业用地项目竞争机制,促使工业企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其次,进一步加强工业用地资源的整合,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工业用地集约程度将是安次区下一步发展工业用地长效管理的目标。

1.1.3 第三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第三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安次区经济状况。针对这种形势,规划对各个乡镇的镇区进行空间布局时,专门安排商业服务业用地,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1.2 微观经济影响

1.2.1 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率是反映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指标。通常采用已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表示。衡量土地利用率的主要指标有:农业土地利用率、非农业土地利用率、垦殖指数和复种指数。一方面,可以通过土地开发及复垦的方式按其适宜性进行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闲置一定时间以上的土地应当依法收回。从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以来,土地利用率保持稳定的增长,近两年增长幅度较大。

1.2.2 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农业用地方面,现有的土地集约利用形式主要为目前正在逐步开展的农田整理,形成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渠相连的格局。一些地方通过对经济效益低的池塘和低产田的改造,发展蔬菜、林果、水产、畜牧、花卉等高经济效益的农用地。少数地方开始发展生态型农业。

2 土地整治规划的社会影响评价

在评价社会发展状况时,以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和民生两个主要方面为代表,通过对规划实施过程期间,两个方面的具体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反映出规划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1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土地整治规划在编制和实施的过程中,尽可能确保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如果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与规划用地空间安排不符,通常通过调整规划来保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一些城市专门对道路交通、电力、通信、给水、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行专项规划,促进了基础设施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布局。

2.2 公众认可

为了考察公众对上轮规划的了解和认知程度,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价采用部门调研、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调查。通过进行上轮规划实施状况问卷调查,获得了公众对土地利用规划的了解程度和满意程度的信息。

在对土地利用规划的认知程度上,大部分市民认为:土地怎样利用由国家和政府来规定,各用地单位按规定使用即可;而多数农民则认为:土地是自家的,自己有任意支配的权利。在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过程中,多部门参与已经得到一定体现,规划从编制到审批,都征求相关部门以及重要建设单位的意见,因此,大部分政府部门和相关用地单位及个人都对其有一定了解。国土部门对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宣传普及范围不够广泛,程度不够深入,形式

不够丰富,致使多数普通群众对规划知之甚少,无形中增加了规划实施的难度,也不利于社会的监督。

3 土地整治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3.1 生态保护

为保护、营造优美生态环境,土地整治规划定了以下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例如:在保护区中退耕还林、发展水源保护林、保护水库水质,并预留一定数量土地营建城市防护绿地。此外,可以在城市范围内实施了绿色长廊工程、农田林网工程以及沼气池工程等,使得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3.2 环境质量

3.2.1 大气质量。按照统一规划、级差配置多种手段进行工业用地布局调整,保障大气质量。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以来,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逐年下降。

3.2.2 土壤质量。土壤形成和分布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土壤质量受母质、地形、气候、生物、时间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前五个因素是影响土壤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客观因素。在考察规划实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时,主要考虑人为因素对土壤的作用。耕作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产量,反之,人类活动对生态的破坏则会使土壤质量不断下降。针对安次区的现状,土壤质量受水土流失与水污染的影响最大。水土流失造成土层变浅,肥力下降,延缓甚至阻止土壤发育;而安次区境内水污染则直接导致水体周围的土壤污染,破坏原本肥沃土壤的肥力。根据规划要求大面积地进行土地整理,但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