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洋洲史
帕劳
帕劳旧称帛琉、贝劳。
4000年前就有人居住。
1710年被西班牙探险家发现,但直至18世纪末欧洲人才开始涉足这一地区,1885年被西班牙占领,1898年被西班牙卖给德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日本占领,战后成为日本的委任统治地。
第二次大战期间被美国攻占。
1947年,联合国将其交美国托管,与马绍尔群岛、北马里亚纳群岛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构成太平洋岛屿托管地的四个政治实体。
1969年,贝劳开始就未来政治地位同美国谈判。
1977年5月,卡特政府宣布于1981年中止托管协议。
1980年组成政府,改名帕劳共和国。
1981年当地宪法生效。
1982年8月与美签订了《自由联系条约》。
根据条约规定,结束托管后,帕劳有权治理内政外交,防务和安全仍由美国负责。
但该条约在多次公民投票中,均因未达75%的法定多数而未能获得通过。
在1993年11月举行的第八次公决中顺利通过。
1994年5月21日举行的联合国托管理事会第61届会议上,帕劳和美国政府的代表宣布,《自由联系条约》自同年10月1日起生效。
1994年10月1日,帕劳共和国宣布独立。
1994年11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956号决议,宣布结束对最后一个托管地帕劳的托管地位。
1994年12月15日,帕劳成为联合国第185个会员国。
瑙鲁
瑙鲁人世代居住岛上。
1798年英国船首抵该岛。
1888年瑙鲁被并入德国马绍尔群岛保护地;20世纪初英国人获准在此开采磷酸盐。
1919年国际联盟将瑙鲁划归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管,由澳代表三国行使职权。
1942-1945年被日本占领。
1947年成为联合国托管地,仍由澳、英、新共管。
1968年1月31日瑙鲁独立。
马绍尔群岛
1788年,英国船长约翰〃马绍尔发现了这个群岛,从此这一群岛被命名为马绍尔群岛。
马绍尔群岛曾先后被西班牙、德国、美国占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于1947年作为联合国战略托管地交由美国管理,1951年由美国海军管辖改为民政管理。
1979年5月1日,马绍尔群岛宪法正式生效,成立立宪政府。
1983年6月马与美国签署了《自由联系条约》,1986年该条约正式生效后,马成为共和国,获得内政外交自主权。
1990年12月22日,联合国正式结束美国对马绍尔群岛的托管。
1991年9月,马绍尔群岛加入联合国。
萨摩亚
3000年前已有萨摩亚人在此定居。
约1000年前被汤加王国征服。
公元1250年马列托亚家族赶走汤加入侵者,成为独立王国。
1856年德国商人进入萨摩亚。
其后制定了德国殖民计划。
该计划引起了德国与美、英的利益冲突。
1889年三国签订了柏林条约,规定在萨摩亚建立一个中立的王国。
1899年,英、美、德三国另订新约,英国为与德国交换其他殖民地,把英国统治的西萨摩亚转让给德国,东萨摩亚归美国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新西兰对德国宣战,占领了西萨摩亚。
1946年联合国将西萨摩亚交新西兰托管。
1960年10月西萨摩亚通过了独立宪法,1962年1月1日正式独立,1970年8月成为英联邦的成员国。
1997年7月,西萨摩亚独立国更名为“萨摩亚独立国”,简称“萨摩亚”。
斐济
斐济是斐济族人世居之地,19世纪上半叶欧洲人开始移居这里,187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
19
70年10月10日,斐济独立。
1998年7月27日实施新宪法,改国名为“斐济群岛共和国”。
新几内亚
公元前8000年新几内亚高地已有人定居。
1511年葡萄牙人发现新几内亚岛。
1884年英、德相继瓜分新几内亚岛东半部及附近岛屿。
1906年英属新几内亚交澳大利亚管理,改称澳属巴布亚领地。
一次大战中澳军占领德属部分。
1920年12月17日国际联盟决定委托澳管理;二次大战中新几内亚一度为日军占领,战后联合国委托澳继续管理德属部分,1949年澳将原英属和德属两部分合并为一个行政单位,称“巴布亚新几内亚领地”。
1973年12月1日实行内部自治。
1975年9月16日独立,成为英联邦成员国。
所罗门群岛
3000年前已有人在此定居。
1568年被西班牙人发现并命名。
后荷兰、德国、英国等殖民相继到此。
1885年,北所罗门成为德国“保护地”,同年转归英国(布卡和布干维尔岛除外)。
1893年成立“英属所罗门群岛保护地”。
二次大战期间,于1942年被日军占领,此后该岛一度成为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和日军反复争夺的战略要地。
1975年6月,英属所罗门群岛更名为所罗门群岛。
1976年1月2日实行内部自治。
1978年7月7日独立,为英联邦成员。
瓦努阿图
数千年前瓦努阿图人即在此生息。
1825年以后英、法等国的传教士、商人和农场主纷纷来到此地。
1906年10月法、英签署了共管公约,该地沦为英、法共管殖民地。
1940年发生乔恩〃弗伦运动,公开提出反对教会,反对白人和反对政府的口号。
1963年出现了第一个政党──乡村党,要求收回土地和实现独立。
由于民族运动的迅速发展,英、法同意该地区于1978年1月实行内部自治。
1980年7月30日独立,定国名为瓦努阿图共和国。
3000多年前已有人在此定居。
17世纪初荷兰人入侵。
18世纪下半叶英国、西班牙等殖民者抵达。
19世纪基督教传入。
1900年成为英国保护国。
1970年6月4日独立并成为英联邦成员国。
基里巴斯
早在公元前,就有马来─波利尼西亚人在此定居。
约于公元14世纪,斐济人和汤加人入侵后与当地人通婚,形成了目前的基里巴斯民族。
1892年,吉尔伯特群岛与埃利斯群岛部分岛屿沦为英国“保护地”。
1916年被划入“英属吉尔伯特和埃利斯群岛殖民地”(1975年埃利斯群岛分出,改称图瓦卢)。
二次大战中它曾被日本占领。
1977年1月1日实行内部自治。
1979年7月12日独立,定国名为基里巴斯共和国,为英联邦成员。
密克罗尼西亚人世居于此。
1500年西班牙人到达这里,1885年占领。
1899年,德国从西班牙人手中购买了卡罗林群岛后,西班牙在这里的影响衰弱。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攻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美国占领。
1947年,联合国将密克罗尼西亚交美国托管,后来成为政治实体。
1965年1月成立议会,此后要求自治。
1969年开始就未来政治地位于美国谈判。
1979年5月10日,密克罗尼西亚的4个区通过了新宪法,成为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1982年与美国正式签订《自由联系条约》,美国于1986年11月宣布该条约生效。
根据《自由联系条约》,密克罗尼西亚获得内政、外交自主权,安全防务由美国负责,可参加地区组织但不能参加联合国。
1990年12月,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通过了终止部分太平洋托管领土协议的决议,正式结束了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托管地位并于1991年9月17日接纳其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
新西兰
毛利人是新西兰第一批居民。
公元14世纪,毛利人从波利尼西亚来到新西兰定居,成为新西兰最早的居民,并用波利尼西亚语 "aotearoa" 做了它的名字,意思是“白云朵朵的绿地”。
1642年,荷兰航海家阿贝尔〃塔斯曼在此登陆,把它命名为“新泽兰”。
1769年至1777年,英国人詹姆斯〃库克船长先后五次到新西兰并测量和绘制地图。
此后英国向这里大批移民并宣布占领新西兰,把海岛的荷兰文名字“新泽兰”改成英文“新西兰”。
1840年英国迫使毛利人酋长签订《威坦哲条约》,把这片土地划入了英帝国的版图。
1907年英国被迫同意新西兰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政治、经济、外交仍受英控制。
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根据这项法案,新西兰于1947年获得完全自主,仍为英联邦成员。
库克群岛
毛利人世居岛上。
1773年,英国库克船长探险到此地,即以“库克”命名。
1888年沦为英国保护地。
1901年6月成为新西兰属地。
1964年在联合国监督下举行全民公决,通过宪法。
1965年8月4日宪法生效,库实行内部完全自治,享有完全的立法权和行政权,同新西兰自由联系,防务和外交由新西兰负责。
岛民既是英国臣民又是新西兰公民。
纽埃
1000多年前波利尼西亚人到此定居。
1774年英国人发现纽埃岛。
1900年成为英国“保护地”。
1901年作为库克群岛的一部分归属新西兰。
1904年单独设立行政机构。
1974年10月19日实行内部自治,同新西兰保持自由联系。
纽埃政府享有完全的行政和立法权力,防务和外交事务由新西兰协助。
新西兰政府在纽埃派驻一名高级专员。
纽埃人同时享有纽埃和新西兰双重公民身份。
图瓦卢人世居岛上。
19世纪中叶西方殖民者将大批当地人贩至南美和澳大利亚等地为奴。
1892年成为英国保护地,在行政上与北部的吉尔伯特群岛合二为一。
1916年,英国吞并了这块保护地。
1942-1943年曾被日本占领。
1975年10月埃利斯群岛成为单独的英国属地并改用旧名图瓦卢。
1976年1月图瓦卢完全同吉尔伯特群岛分离,1978年10月1日独立,成为英联邦特别成员(不出席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最早的居民为土著人。
1770年,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抵达澳大利亚东海岸,宣布英国占有这片土地。
1788年1月26日,英国首批移民抵澳,开始建立殖民地。
这一日后被定为澳大利亚国庆日。
1900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澳大利亚联邦宪法”和“不列颠自治领条例”。
1901年1月1日,澳各殖民区改为州,成立澳大利亚联邦。
1931年,澳成为英联邦内的独立国家。
1986年,英议会通过“与澳大利亚关系法”,澳获得完全立法权和司法终审权。
古代遗产与现代社会
在欧洲移民到达之前,土著人和托雷斯海峡岛民分散居住在澳大利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
每个部落讲一种或几种语言,总共有数百种截然不同的土著语言。
在不同地区,他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宗教和文化传统。
土著澳大利亚人善于适应环境,富于创造性,掌握简朴而很有效的技术。
同时,他们有复杂的社会体系,以及高度发展的神灵传统。
这种传统反映了他们与土地和自然环境深远而紧密的联系。
在欧洲向东半球扩张之前的千百年中,亚洲与大洋洲的人民便同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有了接触。
有些国家和地区还同北部澳大利亚的土著社区建立了牢固的关系。
欧洲人的到来与定居
1606年,西班牙人托雷斯航海经过了澳大利亚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之间的海峡。
荷兰的探险家们绘制了澳大利亚北部和西部的海岸图,并发现了塔斯马尼亚。
第一位英国探险家威廉〃丹皮尔于1688年在西北海岸登陆。
但直到1770年,才有另一位英国人詹姆斯〃库克船长乘“努力号”到南太平洋进行科学考察性航行,并宣布这地方为不列颠土地。
美国的独立战争结束了美国作为囚犯流放地的历史,因此英国需要特色新的地方建立监禁地。
曾作为博物学家与库克船长一同航行过的英国皇家学会主席约瑟夫〃班克斯爵士促使澳大利亚成为安臵囚犯的殖民地。
1788年1月,由11艘船只组成的第一舰队抵达博特尼湾。
但菲利普总督觉得悉尼港更可取。
1月26日,菲利普总督在悉尼港登陆。
这一天现在定为澳大利亚国庆日。
第一舰队共载有1500人,其中半数是囚犯。
罗伯特〃休斯所著《决定命运的彼岸》一书便是近代关于囚犯制度的经典作品。
他认为这个制度对澳大利亚社会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在以后的80年中,英国向澳大利亚输送了约16万名囚犯。
逐渐地,自由移民的人数大大超过了囚犯。
19世纪中期的羊毛工业和淘金热促进移民活动进一步发展。
劳动力的缺乏、一望无际的丛林以及通过农业、矿业和贸易而致富,所有这一切是形成澳大利亚独特的社会机制与思想感情的因素。
1788年当欧洲移民到达时,澳大利亚约有30万土著人和托雷斯海峡岛民。
殖民地的开拓强行撵走了当地的土著民族,中断了传统的土地管理方法,并将新的动植物种类引进易受毁坏的生态系统中。
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由于新的疾病、文化中断和解体的影响,土著民族的人口大幅度减少。
国家的诞生
20世纪初,澳大利亚是一个开放、民主的“新世界”。
这里没有贵族阶级或统治阶级,只有人人平等的观念。
澳大利亚社会崇尚人尽其才,充分实现自我。
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宣告成立。
缔造者致力于把澳大利亚建设成一个和睦、统一、人人平等的社会。
他们有着关于人权的先进思想,遵守民主程序,并推崇无记名投票法。
但是,他们在各族问题上却区别对待,歧视土著与亚洲民族。
澳大利亚同英国保持着广泛的联系,许多人仍将英国视作他们的“祖国”。
但从那时起,澳大利亚同英国在宪法上的联系逐渐变得松散。
亨利〃帕克斯爵士是澳大利亚联邦的伟大倡导者。
他认为,澳大利亚已经具备了统一的条件,因为“她的人民充满活力、勤劳,有进取心,有远见,并富有创造力。
”
战争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澳大利亚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1914年,澳大利亚男性人口不足300万,但其中近40万人自愿参战。
6万名志愿军牺牲,数万人受伤,许多人伤势严重。
澳大利亚人继承了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
在澳大利亚民族精神中,没有任何一种比“澳新军团”的精神更为特殊和受到珍视。
澳新军团的传统是1915年在土耳其加利波利战役中锻造出来的。
现在,4月25日被定为澳新军团节。
每年这一天都要举行全国性的纪念活动,缅怀澳大利亚在所有战争中的牺牲者。
就某些方面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澳大利亚历史上起了增强澳大利亚自信心的作用。
澳大利亚军队对盟国在欧洲、亚洲和太平洋取得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参加过这场战争并活着回来的一代老兵由此产生了民族自豪感。
战后和平与繁荣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澳大利亚进入繁荣时期。
20世纪50年代,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和重大国家项目如“雪山工程”的实施,澳大利亚经济有强劲的发展。
雪山工程利用雪河水创造了巨大的水力发电能力。
其他发展包括社会安全网络的扩大和通信的进步,尤其是电视的出现。
在体育方面,墨尔本主办了1956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悉尼主办了2000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使澳大利亚成为国际瞩目的中心。
变化中的社会
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的社会和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战后移民造成了各族的多样性;作为世界强国之一,英国的国际地位下降,它对澳大利亚的重要性相对于美国来说减弱,尤其是在越南战争期间。
二战后的一代,即所谓“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人”成为一支积极的力量,力图改变澳大利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
澳大利亚现在由约翰〃霍华德先生领导的自由和国家党联合政府在1996
年的大选中击败工党,并于1998年再次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