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摘要:新媒体即是网络时代通过新的形式传播的一种传播方式,其传播方式与以往传统的传播方式不同,对艺术创作不论是创作方式还是传播方式都有影响,本文从新媒体对艺术创作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的影响,探讨了新媒体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对新媒体下艺术创作的新形式进行探索,希望可以为艺术创作者所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创作;影响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271-01
一、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是各种依赖计算机呈现与传播的新文化形式。

这些例子包括:网站、虚拟世界、拟真实境、多媒体、计算机游戏、计算机动画等等。

各种依赖计算机呈现与传播的文化形式,在本质上与传统的文化形式有了相当大的差别;随着计算机这个工具硬件、软件的快速非线性演化,被呈现与被传播的文化形式也经历着快速变迁的剧烈变化。

二、新媒体时代的艺术
网络的出现,可以兼容印刷传媒与广播电视传播之所长,既具备广播电视的直观、动感的声园系统,可以毫不影响电视、电影语言的运用,又具备了印刷媒介运用文字传达深刻的思想、进行准确的定性的优势,可以同样含蓄、婉约地营造意境。

同时也弥补了两大传统传播媒体的不足。

网络既存在着点对面的传播,又存在着点对点的传播,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极具个人化的艺术传播方式。

个人在网站上可以公初自己的作品,机会与其他任何人均等,从而使每一个人都可以作为传播者出现,同时,作为传播者个人又可以直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跃过其它对自己无用的信息,大大减少了选择信息的时间。

使网络传播既可以成为“广播”,一种大众传媒,又可以成为“窄播”,既可以以广度取胜,又可以以深度取胜。

三、新媒体对艺术创作积极的影响
(一)艺术创作者因新媒体的传播而大众化
大量传统媒体时代的受众将逐渐分裂成具有不同兴趣的团体,人们面对网络,自主性和选择的范围扩大了,受众群体在分化,人际传播在网络艺术传播的过程中成为传播的主流方式,个性化得到极大地体现。

传统艺术作品的发表要受到审查,并具备一定的实现接受的条件,如媒体的宣传、适当的空间、时间等,有时接受的范围还非常有限。

与此不同的是,网络艺术作品的发表和接受都是无穷无尽和即时的,它基本上是面向全体大众的一种开放式的艺术享受方式。

网络的出现丰富丁艺术的传播方式,扩展了艺术的接受群和接受方式,使艺术的传播和接受的自由度增加了,扩大了传统艺术的传播渠道。

(二)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多样丰富
在中国新媒体艺术运用最多的领域无疑是我们所接受和熟识现
代电影中国特效的国产电影《秦颂》的正式登场是新媒体艺术的亮
点,这是一部制作精良、面恢弘、明星荟萃的历史大片,其中气势庞大的阿房宫就是由电脑制作完成的。

2002年,张建亚导演的《极地营救》,整个影片设计都是模拟好莱坞大片制作,此片制作过程,配备了国内第一台数字摄影机,聘请了国内电脑图像图形专家,运了计算机相关软件、作了大量的数字特效力,主要三维软件是maya和3dmax,影视后期合成软件inferno、flame、shake等。

而且创新地使用了国内数字特技制作从未使用过的先进技术,如三维人体扫描、动态捕捉、大型的粒子特效等。

使该片的视觉效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掀起了中国电影的新革命。

还有张艺谋导演的影片《英雄》中,大量的运用了新媒体艺术形式,那万剑齐发、万马奔腾的壮观画面,其完美的、不寻常以及震撼人心的视觉及听觉效果,带给我们颠覆性的全新视听感受。

在中国新媒体艺术不仅在电影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且另一个值得一提的就是虚拟技术和动画仿真。

虚拟设计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虚拟生产”、“虚拟贸易”、“虚拟市场”、“虚拟网络”等等。

将在建筑设计、装备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中发挥神奇的效用。

虚拟设计利用3d、cad建立一个非常完整的模型,加上渲染和动画功能,使模型变成一个形态逼真且具有动画功能的仿真物体,并具有了真实、交互、构想的特点。

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行为活动,实现人与
所设计对象的操作与交流。

以不断改进设计模型,强调三维图形的立体显示,使设计对象与人、环境更具现实感和客观性。

四、新媒体对艺术创作消极的影响
(一)新媒体的大信息量使艺术创作成为机械复制艺术
“媒体在使我们的感官急剧延伸的同时,也令我们的感官变得麻木。

显然,“当代审美经验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低界契合’审美时尚消解了具有相对稳定及深刻理性内容的审美理想”。

总体而言,新媒体在传达给我们大量信息、转变了我们的审美思维方式的同时还占据了我们的思考。

新媒体对艺术家的创作倾向和受众的审美取向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也许在本意上它并不影响美术家创作,但是它能确定哪一种美术作品应该和值得给观众看。

在美术市场方面,它们充当着市场品位和趣味的引导者。

为了体现自己的一种艺术主张,它们往往会策划或引导一种趣味,以诱导大众的消费欲望。

新媒体艺术使得技术手段运用后的机械复制艺术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仅此而言,新媒体艺术的现代性构建了公共性的审美意识。

(二)创作媒介的过于自由陷入的创作尴尬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艺术工具几乎无所不能,艺术家可以随心所欲的设想作品的潜在形式,甚至可以强势控制作品的各个表观细节。

但这种自由却绝非美事。

媒介的无限扩展提高了表现技法的熟练门槛,也导致了艺术创作的情感低落与诉求无力。

正如
诗歌和词牌需要格律,艺术创作也需要外在条件的限制。

面对一个瀚如浩海的创作空间,艺术家会感到茫然和虚无。

我们不难看到一些新媒体艺术作品的明显缺陷,或停留于新式媒介的杂耍式展示,或思想单薄,或言之无物。

这诚然与创作者的艺术修养有关,但更多却是源于技术思路的桎梏。

一味追求媒介以及表现手法的新颖最大化,作品不幸蜕变为炫耀技术的空壳。

在这个意义上,思想性和社会性的缺席导致了艺术性的削弱,过度的媒介自由成为新媒体艺术的创作瓶颈。

从操作的层面看,信息媒介的万能表象却只是理想中的美丽肥皂泡。

脱离了直观真实的油彩和画笔,新媒体艺术作品大多演化为显示器背后的抽象代码和复杂计算。

对于普通艺术家而言,繁杂的技术劳作和冗长的程序编写实属难以掌握的高难技术——这直接造成了新媒体艺术的最大门槛——艺术的最终自由实际上建立在创作过程的不自由之上。

创作中的艺术家必须和复杂的程序代码谈判妥协,和苛刻的编程语法交涉让步,在艺术和程序的夹缝中进行艺术构思和不断修正,其过程充满了痛苦的跳跃和未知的历险。

这一特殊的创作方式使得艺术思维不得不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来回往复,因而思路中断,方向迷失等问题屡见不鲜。

如此一来,新媒体艺术作品更像是某个规划严谨的项目,而非传统意义上随兴而发的艺术挥洒。

如不是配合默契有序的团队,最后的作品往往可能流于集体意图的妥协,既非个人情绪的表达,亦非集体智慧的凝聚——集体创作的困境再次成为囚禁艺术自由之魂的高墙。

五、结语
新媒体艺术的现代性构建了公共性的审美意识,完成了人的个体性解放。

当人类的艺术之树发展到分化的节点,当我们路过历史的这个当下,新媒体艺术正面临着一次次的分化和嬗变。

这个瞬间既有茫然和未知,也充满机遇和挑战。

当然,人类历史上的各门艺术都如罗马城般非一朝一夕所能建成,艺术的萌芽期必然充满了阻力、未知、挑战和历险。

新媒体艺术在历史的阵痛中蠢蠢欲动,呼之欲出。

相信不久的将来,当科技进一步发展,信息工具进一步普及之后,新媒体艺术的创作最终会走向它应到达的顶峰。

参考文献:
[1]张秀敏.“大众”的角色扮演与群体互动——网络舆论传播主体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0(08).
[2]黄朝斌.数字时代的网络影像[j].大众文艺(理论).2009(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