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_魏后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农”领域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包经营的问题。公司化大农场要想成功,需要制定严密和精巧的制度安排,来解决劳动激励与监督问题,这要付出大量的监督和计量成本,而且很难取得成效。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公司进入农业直接开展大规模经营后铩羽而归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现实情况是有2亿多小农户,而且小农户短期内不可能消亡。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不可能通过简单的土地归并来实现规模经营,即使今后农业从业人员减少一半,农业劳动者人均耕地也不到20亩。人多地少的国情和农业生产的特性决定了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大规模流转土地、直接开展超大规模经营不应该成为农地经营权流转模式的主流。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小岗村座谈会上讲话时所强调的,要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是代替农民选择,可以示范和引导,但不搞强迫命令、不刮风、不一刀切。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
从根本上看,中国发展现代农业不能仅靠补贴,还要苦练内功。要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等综合配套措施来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及流通成本;通过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来补齐农业人才匮乏这一最大的短板,最终提高中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而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深化农业领域的改革才能实现。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
魏后凯
一、以人为核心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镇化工作方面的具体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早在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随后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1个部门还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制定了《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目前,有关部门和各地区正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努力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 11 -
“三农”领域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 12 -一般地讲,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城镇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引起一系列经济社会变化的过
程(魏后凯,2005)。正是这种人口向城镇的集聚,才产生了城镇规模的扩大以及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迁。因此,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物的城镇化是由人的城镇化引起的,或者需要为人的城镇化服务。在城镇化过程中,人的城镇化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的核心作用;而物的城镇化是为人的需要服务的,必须满足和适应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背景下,人的城镇化主要包括三方面含义:一是农业转移人口不断向城镇迁移和集聚,并在城镇居住、工作和生活,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生活质量;二是进入城镇的农业转移人口能够最大程度地分享城镇化的成果,全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实现其身份和权利的平等,确保进城农民能够和谐地融入城镇社会;三是维护好进城农民在农村的原有各项权益,确保其权益不受损害和剥夺。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核心就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把增进人民福祉、让亿万农民共享发展成果作为城镇化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城乡居民是否满意、人民福祉是否改善、发展成果是否共享作为衡量城镇化质量的首要标准。不同于传统的城镇化理念,新型城镇化突出以人为核心,并非只是单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向城镇集聚,更重要的是强调让进入城镇的新移民拥有充分的就业机会,能够享受平等的权益、更好的服务和更高的福祉,并逐步和谐地融入城镇社会。这就要求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与城镇化实现同步推进。因此,以人为核心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也是新型城镇化与旧型城镇化的根本区别所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旧型城镇化存在“重物轻人”的倾向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针对过去旧型城镇化凸显以物为本、“重物轻人”的观念提出来的。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从“重物轻人”到以人为核心,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城镇化理念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大规模快速城镇化。1978~2015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17.9%提高到56.1%,平均每年提高1.03个百分点;新增城镇常住人口5.99亿人,平均每年增加1618万人。据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发布的《世界城镇化展望(2014版)》,1980~2010年,世界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0.41个百分点,其中,高收入国家为0.25个百分点,中等收入国家为0.58个百分点,低收入国家为0.34个百分点,而中国为1.00个百分点,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速(United Nations,2015)。世界城镇化率由30%提高到50%用了50多年,而中国城镇化率从1996年的30.5%提高到2010年的50.0%,仅用了14年。然而,受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制约,中国大规模快速城镇化存在着“重物轻人”的倾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见物不见人”。由于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一些地方把城镇化简单等同于城市建设,贪大求快、崇洋求怪,脱离实际追求“第一高楼”,建宽马路、大广场,大搞形象工程,而忽视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实现进城农民在就业创业、生活方式、居住环境、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从“乡”到“城”的全面转变。有的地方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忽视广大居民的意愿和需求,片面追求建设用地指标,不顾条件大拆大建,强迫农民上楼,由此损害了农民利益,引发了诸多纠纷。还有的不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大规模“削山造城”“人为造城”,有的甚至把城镇化异化为“房地产化”,形成“空城”“鬼城”。
二是“要地不要人”。中国城市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高度依赖土地出让转让收入。2014年,中国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占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维护管理市级预算资金的比重高达60.0%。一些城市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甚至超过80%。受“土地财政”的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