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师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塘月色》学案(二)
高一语文组主备人:廖维善时间:2012年12月10日
班级:姓名:等级:
【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学习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2.通过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学习鉴赏抒情散文。【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学法建议】
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品味作品语言。
2、通过提问思考讨论,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方法】
再读课文,赏析文章重点语段,揣摩文章优美动人的语言,体味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背诵第四、五、六段。
【文本研习】(再读课文)
一、赏析第五段:学生朗读第5节,思考:
①这一幅画跟上一幅画比较有什么区别?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荷塘月色
②有人说:朱自清先生是用语言代替丹青的能手。体会一下:作者是如何用语言给我们描绘出月色之美的?(从描写的顺序入手)
由上到下;由正面到侧面;黑影浓、倩影淡,整个画面疏密相间,浓淡相宜。③本段作者所描绘的画面给人以什么感受?(从景物的特点入手)
景物素淡、静谧、朦胧、和谐,整个画面,月朦胧,雾朦胧,有一种朦胧之美。可以看出作者已由“颇不宁静”转变为“暂得宁静”。
二、齐读第6段,
①这一段景物描写的是____荷塘四周_______的景色,其着笔点是什么?着眼点是什么?
着笔点是树,着眼点是月,以树写月。
②这一段描写景物的次序是怎样安排的?
由外到内到外;由远到近到远。
【品味语言】
一、鉴赏动词:作者选用动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说说下面几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以流水喻月光,用动感极强的动词“泻”加以点化,将月光写活了,写出了月辉照耀、如倾如泻的景象。
2、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本来是倩影映在荷叶上,却说成“画”在荷叶上,“画”含有人为的动作,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挥墨描绘“倩影”。“画”这个动词是经过锤炼的,与“倩影”搭配得很好,表现出一种趣味,也显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而“浮”写深夜水气由下而上轻轻地升腾,缓缓地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
4、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
..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洗”承“泻”,“笼”承“浮”,以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月色的朦胧柔和。
再从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句仔细品味。
2、鉴赏修辞:运用修辞手段摹形传神,淋漓入微,可以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请同学们体会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的妙处。(找出比喻、拟人句)重点品味下面的句子,指出其用法及其艺术效果。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是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渺茫的歌声”不是单纯的陈述说明,“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两个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扩大了意境的内涵,使意境变得更加优美。而且将“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也烘托出环境的优雅与宁静。
2、鉴赏叠词:找出文中的叠词,试品析一二例。
迷迷糊糊悄悄蓊蓊郁郁阴森森淡淡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一粒粒
缕缕静静薄薄峭楞楞弯弯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阴阴隐隐约约轻轻“蓊蓊郁郁”不仅说明树木之多,而且加强了心情的不宁静、夜晚的寂寞、荷塘的幽僻那种情景交融的氛围,传神地表现了事物的特征和姿态,又使得行文轻缓舒徐,读来节奏鲜明,令人耳目一新。
“悄悄”,“轻轻”。悄悄出门,轻轻进门,一是为了不影响家人,二是表现了一种孤寂的心态。
“森森”,“淡淡”。路阴森森,月光淡淡,一种寂寞的氛围,衬托出淡淡的忧愁。
“田田”,写出荷叶的茂密,出自“莲叶何田田”句。出水很高,是“婷婷”;“粒粒”,写出荷花的晶莹剔透。流水“脉脉”,清香“缕缕”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既开阔又有立体感,用语平实自然,富于节奏感。
【探究延伸】(可选做)
1、第八段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明确:一方面有照应文章开头的作用,但主要目的还是以静写动,以静来反衬自己,心里的极不宁静。心里的不宁静,是社会现实的剧烈动荡在作者心中引起的波澜。全篇充满着动与静的对立统一:社会的动荡与荷塘一隅的寂静,内心的动荡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立统一,文章开头心里不宁静,在月夜荷塘幽美的景色的感染下趋于心静,走出荷塘又回到不宁静的现实中来,也形成对立、转化。
2、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爱热闹也爱冷静?的双重性格?
明确:因为这是作者性格的真实写照,也是因为当时作者这种矛盾心态非常强烈。
【课后作业】
1、背诵4-6段,并完成《新新学案》《作业本》本课练习。
2、预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