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章变形杆菌属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性传染 (健康带菌者)
显性传染 (传染病)
第五节 医院感染
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获得性感染 ——主要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
医院内获得而在出院后不久发生的感染。
一、医院感染的分类 1、内源性医院感染(自身感染)
病原微生物主要是正常菌群,在特定条件 下,成为条件致病菌。
2、外源性医院感染 病原微生物来自其他患者或周围环境。
死疫苗
性状
死
接种次数和剂量 多(2-3次)、大
途径
皮下
效果
弱,维持时间短
活疫苗 活
少(1次)、小 自然感染
强,维持时间长
稳定性 安全性
稳定,易保存 安全
不稳定 毒力“返祖”
机制
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细胞 免疫、局部免疫
常用疫苗
霍乱、伤寒等 卡介苗、麻疹等
❖ (二)类毒素 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后,失去了毒
致病力:病原微生物引起疾病的能力,其能力 的大小用毒力来表示(量的概念),常用半 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作 为指标。
细菌构成感染的条件:
❖ 足够毒力 ❖ 足够数量 ❖ 适当的侵入门户
一、毒力
(一)侵袭力(invasiveness) 1、定义:病原菌突破机体某些防御功能进入 机体,并在机体内一定部位定居、繁殖和扩 散的能力。
2、构成因素 (1)黏附素(adhesin) 菌毛黏附素:菌毛(大肠杆菌、淋球菌) 非菌毛黏附素:膜磷壁酸、外膜蛋白 (2)荚膜(抗吞噬作用)
(3)侵袭性物质 ①侵袭素:EIEC、痢疾杆菌 ②侵袭性酶类: 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 A群链球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 淋球菌:IgA蛋白酶
(4)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 细菌生物膜——是细菌附着在有生命 或无生命的材料表面后,由细菌及其 所分泌的胞外多聚物共同组成的呈膜 状的细菌群体。
2、血脑屏障 3、胎盘屏障 (二)吞噬细胞
大吞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 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三)体液因素:补体、溶菌酶等
二、适应性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三、抗细菌感染免疫的特点 抗胞外菌感染——以体液免疫为主 抗胞内菌感染——以细胞免疫为主
第四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一、感染的来源与传播 (一)感染源
正常微生物群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 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复合体
生理学意义: (1)生物拮抗(生物屏障作用、化学屏障作
用、营养竞争作用) (2)营养作用 (3)免疫作用 (4)抗衰老作用(双歧杆菌、乳杆菌) (5)抑癌作用(双歧杆菌、乳杆菌)
2、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或 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 : (1)寄居部位改变 (2)宿主免疫力降低 (3)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指正常 菌群的种类和数量的比例发生失调。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的感染(bacterial infection) 病原菌侵入宿主体内,与宿主防御功
能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病理过 程。
❖ 病原菌或致病菌 ❖ 非病原菌或非致病菌 ❖ 机会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
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1、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是指存在于机 体一定部位,具有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 在正常条件下对机体有利无害的微生物群或 细菌群。
急性感染:发病急,病程短,症状明显 慢性感染:起病慢,病程长,可反复
2、根据感染部位及性质,分为: (1)局部感染 (2)全身感染 (菌血症、败血症、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脓
毒血症)
(三)带菌状态
内源
传 (条件致病菌)
染
源
外源
(病人、带菌者
呼吸道 消化道 接触 虫媒 创伤
免疫 力强
机体
免疫 力弱
第7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 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一、细菌学检测 二、血清学诊断
一、标本采集、送检的原则 1、早期采集 2、无菌操作 3、采集适当的标本 4、采集双份血清 5、尽快送检 6、其他
二、细菌学检测
❖ (一)细菌形态学检查 1、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目的:观察病原菌的动力和运动情况 方法:悬滴法、压滴法 仪器: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
(三)细菌成分检测 1、抗原的检测:免疫标记技术、对流免疫电
泳等 2、核酸的检测:核酸杂交、PCR等
三、血清学诊断
抗体的检查(双份血清升高4倍以上) ❖ 直接凝集试验 ❖ 乳胶凝集试验 ❖ 中和试验 ❖ ELISA等
第二节 特异性预防
一、人工主动免疫
(一)疫苗 1、死疫苗(灭活疫苗) 2、活疫苗(减毒活疫苗) 3、亚单位疫苗 4、基因工程疫苗 5、重组载体疫苗 6、核酸疫苗(DNA疫苗)
交叉感染
环境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微生态特征 (一)大多数为机会致病微生物 1、以细菌为主,病毒、真菌、衣原体、支原
体、原虫等 2、革兰阴性杆菌是最重要的致病菌 (二)常具有耐药性 (三)常发生种类的变迁
三、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自学)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 1、消毒灭菌 ❖ 2、隔离预防 ❖ 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性但仍保留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
二、人工被动免疫
1、抗毒素 2、抗菌血清 3、胎盘球蛋白、血清丙种球蛋白
两种人工免疫方法的比较
项目 接种物质
主动免疫 抗原
被动免疫 抗体
接种次数
1~3次
1次
生效时间 维持时间
2~3周 数月~数年
立即 2~3周
主要用途
预防
治疗和紧急预防
第三节 细菌感染的治疗
抗菌药物: 微生物合成抗生素 半合成抗生素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
类毒素
抗毒素
(4)分类 细胞毒素:志贺毒素、白喉毒素
神经毒素:肉毒毒素、痉挛毒素
肠毒素 :霍乱肠毒素
2、内毒素(endotoxin) (1)来源及化学成分:革兰阴性细菌的脂
多糖 (2)特点:
①为脂多糖 ②毒性作用较弱,特异性低,无选择性 ③耐热 ④抗原性弱,不能人工处理成类毒素
(3)毒性作用 ①发热反应:诱导产生内源性热原质 ②白细胞反应(先骤减,后显著增加) ③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④DIC
菌群失调症:指因菌群失调所导致的临床病 症,又称二重感染或菌群交替症。
3、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 指正常微生物群之间及正常微生物群与
其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在外界环境 影响下,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 合的状态。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
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疾病的性能(质的概 念)
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
❖ (三)体内诱生抗原 ❖ (四)超抗原 ❖ (五)免疫病理损伤
细菌构成感染的条件:
❖ 足够毒力 ❖ 足够数量 ❖ 适当的侵入门户
二、细菌侵入的数量
一方面与毒力强弱有关,另一方面取决 于宿主免疫力的高低
三、细菌侵入的门户
第三节 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一、非特异性免疫(固有免疫) (一)屏障结构 1、皮肤黏膜: (1)阻挡和排除作用 (2)分泌杀菌物质; (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紫形成牢固复合物。 G-菌不含有核糖核酸酶盐。
❖ 3、通透性学说 G-菌细胞壁为二维平面结构,较疏松,有利于
95%乙醇渗透脱色。 G+菌细胞壁为三维立体结构,较牢固, 95%乙
醇渗透脱色作用较弱。
❖ (二)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1、分离培养:接种于培养基,观察生长现象,
涂片、染色、镜检 2、生化反应 3、血清学鉴定 4、动物实验 5、药敏试验 6、自动化鉴定分析
水冲洗
碘液媒染1分钟
水冲洗
95%乙醇脱色30秒左右
水冲洗
稀释复红复染30秒
水冲洗
干后,油镜下观察结果
革兰染色步骤
革兰染色法结果:
G+菌—紫色
G-菌—红色
革兰染色原理:
❖ 1、等电点学说 G+菌:PI为2—3 G-菌:PI为4—5
结晶紫为一碱性染料,与G+菌结合更多。
❖ 2、化学学说 G+菌含有核糖核酸镁盐,加入碘液可与结晶
(二)毒素(toxin) 1、外毒素(exotoxin)
(1)概念: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并 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
(2)来源:主要是革兰阳性菌,少数是革 兰阴性菌
(3)特点: ①多数为蛋白质 ②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高度选择性 ③不耐热 ④抗原性强 ⑤可脱毒制成类毒素
0.4%甲醛
机体
外毒素
❖ (三)社会和环境因素 1、环境因素:气候、温度等 2、社会因素:生活条件、生活方式等
三、感染的类型
(一)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1、机体免疫力较强或病原菌数量较少、毒力
较弱 2、引起轻微损伤,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
床症状 3、可获得免疫力 ❖ 例:结核、伤寒
(二)显性感染 1、根据病情缓急,分为:
1、外源性感染 患者、带菌者、病畜和带菌动物
2、内源性感染 条件致病菌
(二)传播途径
呼吸道 消化道
皮肤黏膜损伤 节肢动物媒介
❖ 性传播 ❖ 多途径传播
如: 结核杆菌
呼吸道(肺结核) 消化道(肠结核) 皮肤创伤(皮肤结核)
二、感染的发生
❖ (一)机体的免疫状态 ❖ (二)细菌因素 1、细菌的毒力 2、侵入细菌的数量 3、细菌的侵入门户与部位
悬Leabharlann Baidu法
2、染色标本检查法 (1)单染色:只用一种染料进行染色,分正染
和负染,用于观察形态,不能鉴别染色性。 (2)复染色: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染料进行染色,
常用的有革兰染色、抗酸染色、荧光染色,既 可观察形态、结构,又可鉴别染色性。
革兰染色法:
◆ 制片:涂片——干燥——固定 ◆ 染色:
结晶紫初染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