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专利申请文件翻译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文专利申请文件翻译指南(试用)
2008年12月18日
一、基本原则
(一)中文译文要忠实原文,通顺易懂,规范专业。忠实原文是指,从技术的角度和法律的角度看,译文的内容要和原文的内容完全一致,不得不同,不得增加,不得减少。通顺易懂是指,译文要符合中文的语法和逻辑,使读者不看原文就能够容易地理解。规范专业是指,译文要使用专业的技术术语和法律术语,采用相关技术领域规范的行文方式。
(二)原则上,采用直译的方法。只有直译无法正确表达原文的含义,或者使译文不通顺易懂时,可采用意译的方法。
(三)同一术语的译文要保持一致,相同部分的译文要保持一致。
(四)原则上,当一个术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别时,如果不能毫无疑义地确定应取狭义,则要用广义的译法。例如,container宜译为“容器”,不宜译为“罐”、“桶”。fluid宜译为“流体”,不宜译为“液体”。
(五)原文存在错误的,如果是能够毫无疑义地确定的明显错误,例如能够从上下文判断出正确拼法的拼写错误,可径行改正。如果不是,要在与客户沟通的基础上予以改正。
(六)对于非PCT申请,如果原文不符合中国专利法对申请文件的形式要求,例如,没有小标题,说明书中有对权利要求的引用,要径行改正。没有小标题的,在适当地方加入小标题。说明书中存在对权利要求的引用的,要删除引用语段,将所引用的权利要求的内容复制到相应位置。
二、翻译者的素质
(一)具备良好的技术基础,对发明所涉及的技术有正确的理解。
(二)扎实的外语功底,并且有语言上的敏感性。在精通英文的同时最好还
懂得小语种,例如日语、德语、法语等。
(三)扎实的中文语言功底,对中文有很好的驾御能力。
(四)严谨,细致,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五)勤于思考,善于学习,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六)对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专利审查、无效和侵权诉讼等实践有及时的跟踪,这有时直接关系到对某一术语译文的选择,关系到对某一技术特征的正确表达。
三、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确定正确的翻译基础
在着手进行翻译之前,首先要检查申请文件原文,确定申请文件是否完整。例如,有段落标记的,其编号是否连续;公式、符号、上下标是否基本上正确、清楚;有无乱码;附图是否清楚。此外,一些客户会后续提供申请文件的修改文本,在这种情况下,应特别小心要以最新文本为准。
对于客户同时提供了多种语言文本的情况,需要确认以哪一种语言作为翻译基础。
对于PCT申请,需要确认翻译基础是否为原始提交或国际公开的文本。某些来自欧洲的申请,申请人直接提供修改后的申请文件,而未提供原始提交或者国际公开文本,尤其应当予以注意。要注意摘要和发明名称应按PCT A1公开文本扉页。如果公开类型为A2,则摘要(包括附图)、发明名称应以A3为准。有时候公开类型为A2而国际局还没有出版A3,但是申请人提供了国际检索报告,则摘要(包括附图)、发明名称应以国际检索报告所记载的为准。申请人在国际阶段或进入国家阶段时做的修改,要作为修改文本提交。
(二)参照其他语种的相关申请文件
当翻译基础不是原始文本而是转译的文本时,由于翻译基础已经经历了一次语言的转换,其中可能包含表达不规范、不到位、不清楚之处,甚至会存在错误,因此需要译者有一定的敏感性,适时地参照原始文本,以确定某一术语的确切含义或者某一语句的确切修饰关系。
常有申请人提供台湾中译文供作为参考或者直接作为校对的基础。在这种情
况下,要注意,众多技术术语和表达方式在海峡两岸有所不同,不可直接套用。
(三)词典的使用
原则上,应该使用专业词典。需要注意,越专业的词典释义越单一。使用专业词典要么很准确,要么错得很远。所以,若要查专业词典,必须确信这个词确实是用在特定专业的上下文中,否则,就会造成严重错误。
如果确认一个词是比较普通的技术词汇,或者这个词在很多领域中都会存在,则最好查综合的科技词典,比如常用的《英汉科学技术词典》(国防工业出版社)。
对于专业术语,不能因为似乎熟识就不查词典,只要不能完全确信,就应当通过查字典确定其准确含义。
对于专业术语,尤其是不熟悉的领域的专业术语,不能仅满足于找到其中文译文,而要通过查阅解释技术术语含义的词典、教科书或专著,弄清楚其技术含义。
对于英语普通词汇,有的词义众多,要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而不能望文生义。例如,并不是所有的where都表示地点,尤其在法律文件中,其常相当于if或者when。也并不是所有in都解为“在……中”,有时候它是when或者during 的意思。此外,一些普通词汇可以产生很多不同的短语,这些短语很容易混淆。例如in (of) the order of(大约),in order of(按照……的顺序),in order to, in order that(为了)。又如,下面两个短语仅定冠词之差,而含义完全相反:A in possession of B(A拥有B),A in the possession of B(B拥有A)。
不能忽视对汉语词典的运用。在使用对其含义不能确定或者不常用的中文术语之前,一定要查阅词典。有一些翻译质量差的专利申请文件,问题不在于译者没有看懂相应的外文文本,而在于中文表达不当或错误。有时,越是普通的词汇,越应予以充分的注意。例如,经常出现对“其”和“之”的误用:“其的”、“之的”。其实,对于“其”,它既可作代词,解作“他/它(们)”,也可以作“他/它(们)的”讲,因此“其的”完全是错误的。而“之”除了直接用作“的”外,只能用作代词“他/它(们)”,因此“之的”也完全是错误的。
使用词典时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能迷信词典。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词典的收词和释义很容易落后于时代,而且,有的词典还会有错误。因此,在使
用词典,要时时保持独立的判断。
(四)网络查词
原则上,要尽量避免通过网络查词。
在通过网络查词时,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不能完全相信网络信息。与查词典相比,在从网络上查词时更需要了解背景技术,了解相关术语的技术实质。
在网络上搜索有关术语的译法一般可以按照以下程序:
1.用外文加上确信中译文中必有或者可能有的关键字词进行搜索,初步确定中译文。此时,千万要注意不能只看搜索结果中的摘要,因为摘要是自动生成的,可能把相距遥远完全不相关的东西捏在一起,因此,必须调出网页全文查看。
2.分别用外文和所初步确定的中译文(不一定只有一种)单独地进行搜索,并根据情况加上合适的关键词,以求找到对有关术语的原文/中文的解释。在找到了详细解释的情况下,结合译者对背景技术的了解,确定最终译法。
(五)防止漏译
1.防止漏段
在原文和译文中对每个自然段加上连续的段号能够有效防止漏段。
2.防止漏页
这种情况极为罕见,但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发生。例如当两页原文的首尾都极为相似或者相同时,其与前后的内容过渡很自然,如果发生原文漏页、翻页时多翻页、原文双面用纸等情况,就可能发生翻译漏页。
一般来说,漏页也就漏段了,因此加段号也可防止漏页。但是也有一段跨两页或者三页的情况,要格外加以注意。
3.防止串行、漏行、漏句、漏词
在原文中有多行内容相似,或者相同单词在邻近行的邻近位置出现的情况下,就容易串行、漏行、漏句或者漏词。这种错误的避免必须依靠译者的细致,以及对技术内容的充分理解。
(六)主动态和被动态
科技英语多用被动态。原则上,不必将被动态转变为主动态。为使译文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