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必修四3-10短文三篇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3-10《短文三篇》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3-10《短文三篇》

《短文三篇》学案知识梳理一、学习目标1、了解西方随笔的文体特点,以及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

2、学会分析西方随笔的说理思路,理解其内在逻辑性。

3、尝试用西方的逻辑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表达问题。

4、注意学习课文语言,摘抄名言警句。

二、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1)米歇尔·埃康·蒙田蒙田(1533—1592),法国重要的思想家和散文家,他1533年出生于佩里戈尔,从小进入教会学校学习,熟谙拉丁语和希腊语,还学习过法律和哲学。

1554年起,他先后在法院任职多年,然后归隐田园,潜心研究和思考。

他曾在欧洲长时间旅行,成为“罗马公民”,受到教皇格列戈里十三世的接见,并且两次当选波尔多市市长。

蒙田身处欧洲文艺复兴晚期。

这一时期古希腊、罗马文化得到复兴,对人的尊重取代了对神的信仰,体现出浓烈的世界意识和人道关怀。

蒙田是一位典型的人文主义思想家。

他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强调对人性的尊重。

“他毕生所作的工作就是对人、对人性种种形态的冷静审视和研究,他要撕去一切人为的伪装和矫饰,揭示人的本来面目,还他一个赤裸裸的本我。

”比埃尔·维利把蒙田的思想分成三个阶段:青年时期的斯多葛阶段,中年时期的怀疑阶段和最后的成熟阶段。

第一个阶段,他的散文里充满了斯多葛派的价值观。

他认为人要经历痛苦的磨炼,研究哲学就是要正视死亡、学会死亡。

四十多岁的时候,他转向了怀疑论。

《为雷蒙·德·塞蓬德辩护》一文典型地体现了这一转变。

他对宗教权威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他的座右铭是:“我知道什么?”这一诘问唤起了人们对社会和自身问题的思考。

第三个阶段,他反省以前的思想,宣扬人性善良。

上述三个阶段的思想在《随笔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随笔集》堪称蒙田思想发展的真实纪录。

随笔与其他散文形式相比,内容、形式较为轻松随意,不拘一格。

蒙田《随笔集》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同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短文三篇》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短文三篇》教案

24 短文(duǎn wén)三篇 学习(xuéxí)目标 1.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素养。

2.注意学习课文语言,摘抄名言警句。

3.把握论著(lùnzhù)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xiàliè)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推衍.( ) ②杯皿.( ) ③弥.补( ) ④茎.叶( ) ⑤苇.草( ) ⑥乙烯.( ) 答案(dá àn) ①yǎn ②mǐn ③mí ④jīnɡ ⑤wěi ⑥xī(2)多音字①度⎩⎪⎨⎪⎧ 度.日( )忖度.( ) ②磨⎩⎪⎨⎪⎧ 消磨.时光( )磨.坊( )③稍⎩⎪⎨⎪⎧ 稍.纵即逝( )稍.息( ) ④挨⎩⎪⎨⎪⎧ 紧挨.( )挨.打( )答案 ①dù/duó ②mó/mò ③shāo/shào ④āi/ái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燥( )澡( )躁( )(2)⎩⎪⎨⎪⎧ 滴( )嫡( )谪( ) (3)⎩⎪⎨⎪⎧ 晰( )淅( )蜥( )答案 (1)枯燥/洗澡/躁动(zàodòng) (2)水滴/嫡亲/谪居 (3)清晰/淅沥/蜥蜴二、词语(cíyǔ)积累1.理解(lǐjiě)运用(1)风和日丽(fēng hé rì l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躁动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垂暮之年(chuí mù zhī niá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稍纵即逝(shāo zòng jí sh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天气晴朗暖和(多用于春天(chūntiān))。

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短文三篇》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短文三篇》教学设计

短文三篇课时教案中见趣”。

其次表现在笔调上的区别,杂文“犀利”,往往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

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

(引自刘锡庆《“随笔”随谈》)三、整体把握三篇文章思想内容1.关于《热爱生命》生命活动表现为日常的生活,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是热爱生活。

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表明自己热爱生活的态度:“坏日子”,飞快地“度”过去;风和日丽的时候,则“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接着,作者把“哲人”与自己对生活的不同理解和态度作比较。

“哲人”消极地看待生活,仿佛生活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

而自己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是值得称颂,富于乐趣的。

从比较中可以看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

如果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不正确,“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所说的“糊涂人”正是如此。

在文章的第三段,作者谈到生命的孪生兄弟:死亡。

人们一般都害怕死亡,作者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原因是,“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因此,要不害怕死亡,就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同时,“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所以“我们”要更加讲究生活、专注于生活。

作者以自己为例,自信“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即使已经进入老年,但还是“迅速抓住时间”,“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使自己最后“剩下的”生活过得“丰盈饱满”2.关于《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是作者在瞬间进发出的思想火花。

高中语文必修四《短文三篇》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四《短文三篇》优秀教学设计

《短文三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此文被安排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的第三篇,为略读课文,该单元主要学习杂文和随笔。

《短文三篇》节选了蒙田、帕斯卡尔、富尔格姆等作家对人生、社会等方面的理解,表达了要热爱生命、好好思想、坚守信条的主题思想。

如何指导学生领悟文章的哲理美和语言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这是教学关键所在。

学情分析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随笔的阅读方法,懂得沿着作者的思路去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

对于这篇文章,我将在学生自主预习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为成功做准备”的角度去思考或阐发,联系现实生活,学以致用,以求接近或进入更高的阅读境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清作者行文思路,领悟文章的哲理美和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预习,敢于质疑,注重探究,乐于交流,共同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热爱生命、积极思想、坚守信条的重要意义,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解读文本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引导学生积极践行。

教学难点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

教学方法点拨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阅读鉴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论语》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

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这是孔子问志的经典语段,那么今天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现在也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那么你认为要想成功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生答:珍惜时间,善于思考,力求创新,诚实守信,团结互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去寻找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吧!(幻灯片一)二、整体感知,明确文本内容成功必备:(一)热爱生命(二)好好思想(三)坚守信条(幻灯片二)三、探究文化内涵,品味哲理语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热爱生命1.导入罗曼·罗兰曾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10 #%短文三篇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10 #%短文三篇教案

短文三篇(热爱生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信条)·教案【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演播美国西部风情及淘金图片)同学们,说起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我们自然会想到他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拼搏中蕴蓄生命的北方小说。

北极地带严寒自然情境中毅力坚强的人们,传递着的是撼人心魄的力量。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热爱生命》,去了解一个美国西部淘金者绝境求生的艰难历程。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投影:杰克·伦敦简介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

他从幼年起就不得不出卖体力养活自己。

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

他还参加过1893年大恐慌中失业大军组成的抗议队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狱,罚做苦工几个月。

出狱后,他一边拼命干活,一边刻苦学习,广泛涉猎达尔文、斯宾塞、尼采和马克思等人的著作。

他曾考进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年后辍学。

后来受了阿拉斯加淘金热的影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丰富素材。

从此,他埋头写作,成为“出卖脑力劳动”的职业作家。

杰克·伦敦从1900年起连续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通称为“北方故事”,是他的成名之作。

描写英国伦敦贫民窟和工人的悲惨生活《深渊中的人们》(1903)、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1909)、政治幻想小说《铁蹄》(1908)等许多中长篇小说和散文集,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罪恶,有力地控诉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公开号召用阶级斗争和武装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杰克·伦敦在不长的十几年创作生涯中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大量文学报告集、散文集和论文。

其中比较优秀的还有《荒野的呼唤》(1903)、《白牙》(1906)、《天大亮》(1910)、《月谷》(1913)、《墨西哥人》(1913),和受到列宁赞赏的《热爱生命》(1906)。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3-10《短文三篇》 精品教案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3-10《短文三篇》 精品教案

短文三篇 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注意学习课文语言,摘抄名言警句。

3.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4.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5.读懂这三篇短文,领悟文章哲理美和语言美。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通过文化论著的阅读,可以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领悟文章哲理美和语言美。

(板书)短文三篇二、明确目标1.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2.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三、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1)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

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

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

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

蒙田出身贵族,祖上是波尔多人,他早年学习拉丁文,在波尔多市念完中学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思考。

后来,他在政府部门任职,成为波尔多市议员,并两度被选为波尔多市市长。

1562年他皈依天主教;1572年在他父亲死后才开始撰写《随笔集》。

(2)帕斯特尔(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

(3)罗伯特·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

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和父亲。

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文三篇》《热爱生命》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文三篇》《热爱生命》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文三篇》《热爱生命》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热爱生命》教学目标1.了解随笔并养成在生活中有感就写随笔的好习惯。

2.通过学习,我们能对生命和生活有所感悟,从而思索我们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3.积累名言名句,一次来丰富我们的人生智慧。

一、新课导入有人说,生命是一则故事,我们都是故事的主人公,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演绎着各自的情感;有人说,生命是一幅画,时间是底色,奋斗是画笔,汗水是颜料;有人说,生命是一首诗,平平仄仄,或平淡、或深厚、或朴实,让人琢磨不透……那么应该怎样认识这多姿多彩的生命?今天,我们将借助蒙田的《热爱生命》来领悟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的本真。

二、走近作者蒙田(1533—1592),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散文家。

出身新贵族,祖上是波尔多的富商。

曾当过15年文官。

后辞官回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户读书思考。

但是他也喜欢出游,曾游历瑞士、意大利等地,留意各地人情风俗。

他把读书心得、旅途见闻、日常感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成《随笔集》2卷,于1580年出版。

他的散文对英国培根、莎士比亚和十七、十八世纪法国的一些先进思想家、文学家和戏剧家的影响颇大。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也译为《试笔集》)。

蒙田《随笔集》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同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

三、阅读思考(一)感知文脉1.对“度日”的认识:消磨光阴飞快地去“度”慢慢地赏玩细细品尝2.对生命的理解:“哲人” 苦事、贱物“我” 优越无比糊涂人:寄托来世3.对死亡的态度:毫不惋惜乐于生关心生活抓紧时间(二)讨论回答1.作者觉得热爱生命就要如何对待生活?【提示】要热爱生活,“坏日子”要飞快地过,好日子要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2.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哲人”的有什么不同?【提示】“哲人”认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尽量回避它,无时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

我却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

人教版必修4教学教案:第三单元-10-短文三篇-热爱生命-(3)-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4教学教案:第三单元-10-短文三篇-热爱生命-(3)-Word版含答案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思路;品读重点语句,领悟感受文章朴实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能力目标:学会品读文本的技巧,进而把握全文的主旨;发展运用不同文学形式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阐述,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阐述,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

学情分析:高二阶段的学生情感趋于稳定,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有所提高,但对于生命的认识比较肤浅,对一些知识和技能,尤其是随笔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这是在组织教学时要考虑的因素。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东坡居士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蒙田说:“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人生何其短暂,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对待生命?一、走进蒙田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知识权威和批评家、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

出身新贵族,辞官回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户读书思考。

但是他也喜欢出游,他把读书心得、旅途见闻、日常感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成《随笔集》蒙田《随笔集》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同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

二、了解随笔随笔是随手笔录的一种散文体裁,或叙事或议论,篇幅短小,形式不拘。

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是一种心情,或是一点感悟,或是一个观点……三、内容梳理第一段:从“度日”谈起,阐释了对生命的认识,阐释为什么要热爱生命。

第二段:过渡。

第三段:揭示生的本质即死,阐释怎样热爱生命。

四、理解分析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运用什么手法,试作简要分析?对比日子分为两种对比:“坏日子”要“消磨”、“要飞快的去‘度’”;“好日子”要“慢慢”“细细地”“赏玩”“领略”“品尝”。

“哲人”和“我”对生命的不同看法作对比:他们“打发”、“消磨”、“无视”它,认为生命是“苦事”、“贱物”;“我认为生命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趣”,是“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三篇》(教学简案+说课稿)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三篇》(教学简案+说课稿)

《短文三篇》教学简案一、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研读三篇短文,了解蒙田、帕斯卡尔、富尔格姆等作家的思想以及人文主义观念,并能结合自身的感悟表达自己对生命·思想·信条的理解(二)过程与方法:1、以“怎样做一个大写的人”统摄三篇文章,并分出三个维度:对待生命的态度,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命历程中坚守的信条。

学习运用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的方法来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抓住关键句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和同学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2、具体以《热爱生命》这篇文章来探讨对待生命的态度和方法,以《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探讨思想的价值,总结整体把握、理清思路、品味关键句的方法;以《信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深入解读文中列举的信条,总结阅读思考方法,写出自己的人生信条,并要求学生动口动笔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深入地理性地去思考人生问题让他们能从生活体验出发,对生命、思想、信条作一个自我反思、深入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紧扣文本整体阅读、理清思路、抓关键句的基本阅读方法2、重难点:通过关键句的揣摩理解文本中对生命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主问题的启发引导、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设计:1、导课:“人”字2、具体设计:研读《热爱生命》1、阅读全文整体把握:(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要求:标出语段,勾出表现文本主要内容和思路的句子;抓标题及关键词句,思考:全文写了什么,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什么?2、主问题:(1)全文写了什么内容?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引导学生从“度日”、“不过”、“死”三个关键词入手理解内容和思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透过文本,紧扣主旨,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内容和思路的意识)(2)难点探究:“生之本质在于死”怎么理解?在对生死的理解下,对如下两种现象你怎么看待:一种现象是在中国,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五大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优秀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4:第10课短文三篇_信条

优秀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4:第10课短文三篇_信条

10. 信条教课目的1.正确挑选文章信息,抓准表达作者思想的语句。

2.正确解读作者思想,品尝此中所蕴涵的生命真理。

3.培育高尚的生命意识,健康人生 ,和睦生活。

要点难点.1.解读前两篇课文中的生命理念,并能由此深入对生命实例的认识。

2.理解第三篇课文中对于生命践行的启迪。

教课过程1.讲堂导入播放《绽放的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只有一次 ,同学们 ,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生命呢。

请同学们用一句富裕真理的话 ,谈谈你对生命的见解。

(学生议论 )人生如同时钟,不在于走得快,而在于走的准。

生命诚难得 ,爱情价更高。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英勇的人材能经过。

生命的意义是在于活得充分,而不是在于活得长远。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临时拿着的火炬,我们必定要把它燃得旺盛。

重申 :人生是一支由我们临时拿着的火炬,我们必定要把它燃得旺盛。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生命 ,如何生活 ,才能把生命之火燃得更为旺盛 ?下边 ,让我们带着这些追问走进《短文三篇》 ,一同倾听圣人的心声。

2.认识生命自由朗诵《热爱生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虑:(1)生命有哪两个缺憾 ? 明确 1:短暂、柔弱(2)如何填补这些缺憾 ?(从原文中找句子理解作答 )填补短暂与柔弱:①我感觉它值得歌颂,富裕乐趣 ,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仍是这样。

我们的生命来自自然的赏赐 ,它是优胜非常的 ,假如我们感觉不堪重担或是白白虚度今生 ,那也不过怪我们自己。

②我眼看生命的岁月不多,我就愈想增添生命的重量。

我想靠快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 ,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填补急忙流逝的岁月。

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 ,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③坏日子要飞速的“度”,好日子 ,要停下来慢慢品尝。

延长思想与自我①“我们所有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正是因为它而不是因为我们所没法填补的空间和时间 , 我们才一定提升自己。

;②“我据有多少土地都不会实用,因为空间 ,宇宙便囊括了我吞并没了我,犹如一个质点因为思想 ,我却囊括了宇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短文三篇》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短文三篇》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短文三篇》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把握文章大意,理清课文的思路。

(2)品味文章当中韵味丰富的语句,能简要分析其哲理内涵。

2、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提出疑问,质疑探究。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阐述自己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对人、人生、生活等基本概念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懂得热爱生活,热爱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命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大意,整理课文思路。

品味课文的关键语句,把握其哲理美及语言美。

2、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理解其对人生、生命的看法。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

四、课时计划:2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师导引,学生自学(学生课前预习资料)课前反复朗读课文,初步理解作者的观点。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998年5月20日晚9时,一场山洪将新疆巴音乌素矿矿井冲毁,一股巨大的水流直灌井底,将13个在井底干活的工人冲倒,淹没,只有青年工人杭平抓到一截一米多长的圆木,顺水向巷道深处漂去,一直漂到700米深处的采煤区。

杭平上到一块一米见方的干燥地带,拧亮矿灯,光影里看到不远处一头井下拉煤车的骡子被卡在狭窄的道口。

最初的两天,除了喝水,还试着啃那圆木上的树皮,还试着嚼皮带,但他都失败了。

大约过了四五天之后,他将饥饿的目光投向了与他相依为命的骡子。

他移动极度虚弱的身体,拿铁锹绊住骡子的腿,让骡子在挣扎中溺水死亡。

接着把铁锹在石头上磨快,来剥骡子的皮,又把自己的眼镜片打碎,用玻璃一点一点地割肉吃,因为他不能嚼,翻江倒海的恶心几乎将他置于死地。

几天后,肉开始变味,他把割下的肉泡在水里,反复搓洗,直到洗净才敢吞食。

为了保持体力和热量,他将自己的行动降到了最低限度。

他躺在地上,无数次地想,我还活着,我要活下去。

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了6月23日早晨8点钟,这时,他抚摸自己的身体,胳膊枯瘦如柴,胸肌已塌陷,摸一摸肚子,已能触到脊梁骨了。

10.《短文三篇》教案—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

10.《短文三篇》教案—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

短文三篇《热爱生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信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并能结合自身的感悟表达对生命、思想、信条的理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归纳整理、自由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深入地理性地去思考人生问题。

让他们能从生活体验出发,对生命、思想、信条作一个自我反思、深入思考。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对生命、思想、信条的理解。

【教学难点】品读重点语句,领悟文章的哲理美和语言美【教学方法】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提升【教学准备】PPT 相关音视频【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生命”(一)引入新课1.出示文字“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让学生回忆文字出处。

2.由冰心《谈生命》引入新课“再谈生命”。

3. 出示学习目标。

4. 教师谈话,分别引出三个小标题。

(二)解题质疑1.教师提问:看到这三个题目你分别有什么疑问或你急于想知道些什么?2.学生自由回答3.教师整理归纳:怎样热爱生命?为什么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什么是信条?二、品读“生命”(三)合作探究1.教师出示探究内容必作:(1)对比,完成表格。

(2)怎样热爱生命?选作一:(1)为什么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2)补充句子:正因拥有思想,人不会成为顽石或畜生。

正因拥有思想, 。

……选作二:(1)填空:信条是(时期)所学的关于、和的,可以推衍到并实践于、、的简单道理。

(2)选择其中的两则谈谈你的看法。

2.学生小组合作品读三篇文章并展开探究。

(四)展示答疑1. 学生自主展示合作探究成果。

2.教师顺势做归纳补充(1)填表(2)怎样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乐观积极、珍惜时间……)(3)为什么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4)补充句子:正因拥有思想,人不成为顽石或畜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第十课短文三篇教学案(已审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第十课短文三篇教学案(已审阅)

短文三篇[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知作者]1.蒙田(1533—1592),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

他的《随笔集》与培根的《人生论》、帕斯卡尔的《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学散文三大经典”。

蒙田以博学著称,开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的先河。

其作品语言平易通畅,不加雕饰,文章写得亲切活泼,妙趣横生。

他的散文对英国的培根、莎士比亚等影响很大。

2.帕斯卡尔(1623—1662),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思想家。

他在理论科学与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

他还制作了水银气压计,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是《外省通信》和《思想录》,前者常被看作是法国古典主义散文的奠基之作,后者则为哲学和宗教方面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成为“思想形成人的伟大”的一个明证。

他的以《真空论》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已成为科学史上和思想史上的光辉典籍。

3.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

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

代表作品《我需要知道的一切》。

这部散文随笔集极富哲理性,曾一度成为美国的年度第一号畅销书。

[知背景]1.《热爱生命》在蒙田生活的16世纪中后叶,哲人们深受宗教的束缚,鄙视生命,把生命贬低为消磨时光。

蒙田发现了其中的弊病,把生活视为“自然的厚赐”,并声称“开心如意的生活是人生的杰作”。

在《随笔集》中,他主张追求人生的幸福和欢乐,成为创造自己生活的主人,而且生命愈是短暂,我们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2.《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生活的17世纪的法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的国家,但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在封建母体之内开始滋长,这也就决定了当时的意识形态迟早会产生新的发展,帕斯卡尔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了一种精神境界之中,对人及其精神、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三篇》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三篇》教学设计

《短文三篇》教学设计广西博白县实验中学李雄英一、内容与解析《短文三篇》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它收录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蒙田的《热爱生命》,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美国作家富尔格姆的《信条》三篇富有哲理的随笔。

解读三篇短文的关键是要领悟文章哲理美和语言美,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笔进入课本是第一次,学生接触这种极抽象、极具哲理、极富思想性的作品更是第一次。

因此,教学的重点是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难点是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

二、目标及其解析1 目标定位:①注意学习课文语言,摘抄名言警句,领悟文章哲理美和语言美。

②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③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2 目标解析:①从分析结果入手,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

②从分析句子入手,理解文句的内涵,领悟语言的思想和哲理。

③从把握作品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入手,引导学生探究人生。

三、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由于生活阅历浅、心理尚未成熟、对人生思考尚浅或尚少等原因,缺乏对人生的理性或深层次的正确认识。

解决的关键是要以课文为切入点,联系生活,进行人文探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人生观。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本节课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对作者用幻灯片进行介绍,在白板上归纳三篇短文的结构。

五、教学过程设计1、以问启思,导入新课:人是什么?人的生命价值在哪?人应该怎样生活?这是人类永恒的哲学追问,在我们生存的世界里,生命无时无刻不面临着较量。

2、品文·悟理·知行A.学习《热爱生命》1、走进课文,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问题一、文章是怎样来表达“热爱生命”的主题思想的?明确:第一部分(1~2):懂得热爱生命〈知〉第二部分(3):如何热爱生命〈行〉问题二、作者在第一段中,用了什么手法来阐释要热爱生命的?明确:对比度日(好日子和坏日子的对比)态度(哲人与“我”对生命的不同态度的对比)2、合作探究,拓展思维:问题一、文中说“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蒙田向我们阐述了哪几种热爱生命的方法呢?明确:热爱生命的方法:①、热爱生命就要关心生活②、热爱生命就应增加生命的分量③、热爱生命就要看破死亡(着重理解“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的内涵)问题二、文中说:“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人类历史上又有哪些人是“乐于生”而在面临死亡时“不感到死之苦恼”的呢?明确:从哲学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三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注意学习课文语言,摘抄名言警句。

3.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4.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5.读懂这三篇短文,领悟文章哲理美和语言美。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通过文化论著的阅读,可以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领悟文章哲理美和语言美。

(板书)短文三篇
二、明确目标
1.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2.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1)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

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

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

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

蒙田出身贵族,祖上是波尔多人,他早年学习拉丁文,在波尔多市念完中学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思考。

后来,他在政府部门任职,成为波尔多市议员,并两度被选为波尔多市市长。

1562年他皈依天主教;1572年在他父亲死后才开始撰写《随笔集》。

(2)帕斯特尔(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

(3)罗伯特·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

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和父亲。

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

主要著作《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

2.关于《热爱生命》
生命活动表现为日常的生活,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是热爱生活。

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表明自己热爱生活的态度:“坏日子”,飞快地“度”过去;风和日丽的时候,则“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接着,作者把“哲人”与自己对生活的不同理解和态度作比较。

“哲人”消极地看待生活,仿佛生活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

而自己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是值得称颂,富于乐趣的。

从比较中可以看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

如果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不正确,“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所说的“糊涂人”正是如此。

在文章的第三段,作者谈到生命的孪生兄弟:死亡。

人们一般都害怕死亡,作者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原因是,“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因此,要不害怕死亡,就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同时,“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所以“我们”要更加讲究生活、专注于生活。

作者以自己为例,自信“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即使已经进入老年,但还是“迅速抓住时间”,“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使自己最后“剩下的”生活过得“丰盈饱满”。

3.关于《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这是作者在瞬间进发出的思想火花。

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从生理的层面来讲,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能致人于死命。

第二,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因为能思想,区别于顽石或者牲畜;因为能思想,比能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比囊括了人并吞没了人的宇宙高贵得多;因为能思想,人囊括了宇宙。

第三,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是道德的原则。

人不能求之于空间,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

总之,人的尊严在于能思想,因此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4.关于《信条》
文章开宗明义:“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就学过。

”接着,文章列出了十七条。

作者认为“你需要知道的任何东西都在上边那些条条里”。

这些条条是人们过正常合理生活所需要遵守的那些最基本的原则,包括个人的健康习惯,正确处理与他人关系,对生活保持热情和兴趣,承认死亡以及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等。

作者进一步阐释,十七条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应用到成年,实践于家庭、社会,生活、工作之中,甚至可以用到政府行为中。

最后,作者强调十七条中的一条:“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

”这是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文章中说:“生之本质在于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

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

2.文章中说:“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

如果一辈子懒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留有好多遗憾,临死时必然感到苦恼。

从哲学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

在人类的历史上,饮鸩的苏格拉底,自沉汨罗的屈原,断头台上的谭嗣同,这些著名人物都把个体的“小我”融会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

3.文章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

试对这句话做一点说明。

人有一种希望,就是填充空间和时间,即希望自己占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

但与浩瀚的宇宙相比,人占有多少空间都没有用;人无法避免死,因此也占不了多长时间。

人的尊严不在于填充空间和时间,而在于思想。

思想有深浅高下之分,高明的、有深度的思想才能使人获得力量,体现出人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努力,显示出人的独特性和魅力,也即获得人在自然万物中的“尊严”。

因此,要“努力好好地思想”,“提高自己”。

4.文章说:“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试对这句话做一点说明。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通过对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作者把“努力好好地思想”作为道德的原则,说明作者思想的高度重视。

5.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
人们常说,真理是朴素的。

又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道理。

对于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使一般人难以把握、望而生畏。

作者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

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说过,他之所以能得奖,原因就在于他实践了幼儿园中学到的那些基本的信条。

布置作业: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