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和思考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和思考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

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一、对基础及其相对均衡化的认识及意义(一)基础及其相对均衡化的内涵教育活动是以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确定一定的教育结构,创造一定的教育环境为其前提的。基础就是投入到基础教育活动的一切人力(师资、生源)、物力、财力,确定基础教育的合理结构,创造基础教育的良好环境的总和,其中的财力是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货币表现形式,而教育环境则是开展教育活动的物质条件和良好氛围。所谓基础相对均衡化,主要是指在基础教育活动中,由政府主导的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师资、生源、物力、财力、教育结构、教育环境等)相对公平、相对合理的分配形式。它体现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根据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有限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以有限的投入获取最好的教育质量与效率,让我国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享受到平等的优质教育。

(二)呼和浩特市配置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基础教育通过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及实施“小升初”电脑派位和中考“分招”等系列措施,学校之间的差距逐步在缩小。xx-xx年,全市共新建校舍114万平方米,占全部学校建筑面积的48.72%。尤其是近两年在全市实施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共涉及285所中小学,重建校舍面积达96万平方米,加固校舍面积

达96万平方米。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建立和完善了教师逢进必考和竞争激励机制,自xx年以来,全市共组织了7次大规模的教师招录工作,已公开招录教师3600余人,极大优化了全市的师资队伍结构,各校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全市的基础教育步入公平、均衡、和谐的健康发展之路。

但是,回顾近30年来学校体制和机制的演变,不难看出,配置“双轨制”与市场行为“多渠道”的介入,配置失衡的矛盾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择校问题仍然突出,虽然小学取消了毕业“小考”,实行电脑排位划片就近入学,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小学毕业生参加了择校“赶考”;高中学校挤破大门,但仍不能满足广大学生就读普通高中的需求。二是基础教育城乡差距仍然存在。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校舍质量差,辅助教学设施不配套,计算机、实验仪器、图书、音体美器材等拥有量不及市区同规模学校的50%,教育投入相对不足,同时,大量优秀教师从农村流向城区,流向条件优越的一类二类学校,使农村地区、三类学校师资状况更为恶化。三是重点学校与非重点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品学兼优的学生集中流向重点中学,使非重点中学生源状况每况愈下;有限的教育投入大多注入到造血功能本已极强的重点中小学,使其他学校难于改善办学条件;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过于密集,而一些街道、社区的布局又过于分散,中小学生就近入学出现困难,等等。基础教育中分配的失衡状况,势必导致基础教育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机会均等与公平原则的丧失,在教育领域

也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这就从根本上背离了国家多次提出的“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战略目标,不利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也有悖于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与宗旨。

(三)基础相对均衡化的意义

当前,在基础教育领域,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失衡的状况。所谓失衡状况,主要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政府未能有效地对进行公平、合理的分配与调节,而是出现种种偏差与失误,导致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基础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反差过大,适龄儿童不能都享受到平等的优质教育。在当前形势下,努力实现基础相对均衡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中小学在相对优越的条件下,贯彻落实__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二是有利于中小学在相对优越的条件下,实现 __“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国民 __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作用。三是有利于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遏制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改善弱势群体子女生存发展的条件,通过使其享受优质的教育,改变他们的命运。四是有利于教育领域合理调整结构,优化,全面提升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二、合理配置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农村基础教育人事改革力度

对待农村基础教育要充分考虑现实条件,通过加大投入、政策引导、合理流动等措施建立农村特色教育体系。其中一条就是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同城市相比,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更多的困难和不利因素。我区又属于典型的农村、牧区和城市相并存的省区。所以解决好农村牧区的基础教育是解决我区基础教育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一是要尽快建立健全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能进能出、富有活力的农村教师管理制度。要充分考虑农村、牧区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等特点,注意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倾斜,保证这些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防止“一刀切”。二是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牧区任教,鼓励城镇教师到乡村任教,通过定向招生等方式培养乡村教师,切实解决“老少边穷”地区乡村学校缺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不稳定的问题。三是要完善教师交流制度,促进教师合理流动。我区应根据各盟市的具体情况促进和引导教师交流,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津贴、补贴政策等办法鼓励教师去农牧区任教;另一方面,可以把去农村牧区任教作为中小学教师晋升中、高级职务的一些优先考虑条件。

(二)调整对基础教育的投向结构

加大财政拨款力度,重点向基础教育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倾斜。从xx年开始,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发生了两个重大的转变:一是从主要由农民承担转到主要由政府承担;二是从以乡镇为主转到以县为主。但我们也必须看到,除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外,中西部一些地区的县级财政仍然主要农民上缴的各种税费,如果县级财政状况没有好转,仍然要靠乡镇上缴税费的话,义务教育的负担最终仍会农民头上。所以,解决义务教育经费难题的办法,首先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财政性拨款力度;其次,在教育经费投入上,突出向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倾斜;第三,加大省级财政的投入力度。在资金投入上更应体现“公平”原则,加大对普通中学的投入力度,减少对重点中学的投入,即表现为要减少锦上添花教育工程,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教育工程。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