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段煤柱稳定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区段煤柱稳定性分析
1 刀柱煤柱的弹塑性变形区分析
我国对煤柱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时,应用最多的是英国学者 A.H.威尔逊(Wilson,1972)的煤柱设计公式.由于该理论是建立在三向强度特性的基础上,克服了其他方法的缺陷,因而更加实用和可靠.
A.H.威尔逊于1972年提出了两区约束理论,如图1所示
通过对刀柱煤柱加载试验,发现在加载的过程中煤柱的应力是变化的, 从煤柱应力峰值σ1到煤柱边界这一区段,煤体应力超过了煤体的屈服点,并且向采空区有一定量的流动,这个区域为屈服区,其宽度用Y表示,在高应力作用下,靠近采空区侧应力低于原岩应力的部分称为破裂区.屈服区向里的煤体变形较小,煤体应力没有超过煤体的屈服点,基本上符合弹性法则,这个区域被屈服区所包围,并受屈服区的约束,处于三轴应力状态,为煤柱核区,该区在尺寸较大时,弹性核区内有一部分核区的应力为原岩应力,这部分核区为原岩应力区.
A.H.威尔逊通过实验得出了屈服区宽度Y与采深H和采厚M之间的关系为:
Y=0.00492MH
由图2所示的三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平衡条件可知,在三向应力状态下应有式(2-5)和(2-6):
在煤柱的边缘,煤柱的侧向应力σ3=0,屈服区侧向应力σ3由外向里逐渐增大,至与煤柱核区交界处时σ3的值为最大, σ3恢复到开采前的原岩自重应力σ3=γh.一旦煤柱核区内部的应力达到峰值应力,则核区弹性状态就会逐渐消失,煤柱必将失去其稳定性.将σ3代入式(2-6)得到式(2-7):
h—开采深度,m.
窑煤矿11#、12#层及其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并结合11#煤层赋存情况可知,11#煤层平均开采厚度为4.02m,开采深度为235m,11号煤层的内摩擦角φ为31°,粘聚力c 为1.19MPa,覆岩的容重γ为0.025MN/m3.把相关数据代入式(2-7)得:σ1=22.56MPa
则煤柱核区交界处受到的最大主应力为22.56MPa。
2 刀柱煤柱承受载荷的计算
2.1 刀柱煤柱所能承受的极限载荷
对于11#煤层的煤柱而言,由于其长度远大于宽度,故可将其视为平面问题,因而可以忽略煤柱前后两端的边缘效应,如图3所示。
则刀柱煤柱所能承受的极限载荷为:
γ为上覆岩层的平均容重,MN/m3;H为开采深度,m;M为开采厚度,m;a为刀柱煤柱的宽度,m;L为刀柱煤柱的长度(工作面长度180m),m。
将相关数据代入式(4)中,得到刀柱煤柱所能承受的极限载荷σs为
2.2 煤柱实际承受的载荷σp
在计算煤柱采空区分担的载荷时,A.H.威尔逊采用了与金(king,1970)一致的结论,即采空区垂直应力与距离煤壁的距离成正比,当该距离达到0.3H时,采空区垂直应力恢复到原始载荷γH,如图4
为了保证地面不出现波浪下沉盆地,通常取采宽b≤H/3≈0.3H,同时,要求煤柱存在核区,即煤柱的宽度a>2Y=0.00984MH。因此,在计算煤柱实际承受的载荷时,按图4所示的情况计算。考虑煤柱两侧的边缘效应,由三角形相似可知Z=(1-b/0.6H)γH,因此,煤柱实际承受的载荷为:
a—煤柱的宽度,m;
b—煤柱间采空区的宽度,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