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园林高差的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设计是利用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进行景观创造的过程。
因此,要想学好园林设计这门课程,首先必须熟练掌握组成园林各种要素的基本特点和处理手法,在此基础上以形式美的原则为指导,运用各种选景手法,创作出各具特色的园林景点和景区,再将这些景点和景区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律巧妙地布局,最终形成一幅完整优美的风景画面。
一、组成园林要素及处理手法1.地形:地形是组成园林空间的最基本要素,它是其他要素的载体,它像绘画中的纸(油画中的画布)、剧场里的舞台、电影的屏幕,在组成园林景观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在一个景观创作中,地形处理不恰当,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而且是难以挽回的。
因此,可以说,地形处理成功与否将决定景观创作的成败。
首先,我们应从地貌学的角度,去认识自然地形景观。
在园林中常遇见的地貌景观大致有山峦、丘陵、平原等几种形态。
其中平地是指坡度平缓的园林用地,在地貌中多属冲积平原或是山麓脚下到水岸边的和缓过渡地带。
这种地形多为水的沉积或山地风化物的搬运而形成,在这类地形中很少出现悬岩峭壁。
园林中对平地地形处理,首先要保证地面有1%至2%的排水坡度,坡度过小,难于施工,也达不到排水的目的,坡度过大(如大于5%),人们坐在草地上有不稳定和下滑的感觉。
其次,平地应力求变化,通过适度的填挖形成微地形起伏、使空间富于立体化而产生野趣,从而达到引起欣赏者注意的目的。
自然界的丘陵主要是第四纪冰川沉积形成的,有50米台地之称,多为馒头状起伏的土山,本身景观不形成明显的特色。
在园林地形设计中,为节省土方,一般只堆叠2米至3米高的土丘,在土丘上种植树木后,正好阻挡视线,可形成各种大小不等的园林空间。
通常,我们仿照自然界丘陵的形式,将园林地形设计成带状丘陵、环状丘陵或构成群山之势。
在堆置丘陵时,要蜿蜒回折,有断有续,忌高矮一致,布置一般,坡度雷同,为了增加天际线变化,可在丘陵顶部种植高大树木,使高者更高,平地种植灌木或草地,使低者更低,以加强其立面变化。
山峦是地壳运动隆起而形成。
山地形成的年代不同,母岩的成份不同,产生不同的山形,凡山形具有雄伟、险峻形象的,往往在地壳变动中上升地较强烈,断层较发达,形成山峦的年代较晚。
园林设计中对山地的处理是在仿照自然山峦的形态特征进行的,首先园林中的山常有高低起伏而形成山峰。
一个山岭可能有几个山峰,但每个山峰不能等高,高的称为主峰,一般只有一个,其他的山峰作适当地分布并互相连贯称为配峰,形成主次分明,主次之间还有趋承呼应,次要的配峰避免距离相等或高矮相同。
其次是山要互相回抱,数峰连接形成山岭,山岭不能成为一条直线,要像自然界的山岭有曲回,有分岐,有环抱,山岭的走向变化很多,人工堆山常取回抱形式便于安排空间,形成较好小气候。
此外,园林中堆山还应考虑到不同视距、不同角度观赏山的景观效果,而堆山中的三远高远、深远和平远。
高远是指从山下仰望山巅的仰视效果,以产生高峻、雄伟的气氛。
深远是从山前窥视山后使山体产生丰厚幽深的感受,从而达到丰富空间层次之目的。
平远则是指自近山眺望远山,是观赏远山背景所取得的景观效果。
2.水体:自然界水体的形态主要有河、湖、溪、涧、瀑布、涌泉等几种形式。
园林中对水景的设计也是模仿自然界中水存在的形式进行的。
通常在园林设计中将山与水同时考虑,形成山环水抱的风景画面。
由于山的立面和水的平面形成对比,山的实体和水的虚体构成比较,山水间再加上港湾、洲头、岛屿等层次的变化可以形成纵深的画面,所以山在水的流通中变活了,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山得水而活"。
此外,水体还常与建筑相结合,形成美妙的风景画面,如常在水边设置亭、榭、廊、台等,既可借助水面形成倒影,丰富空间层次,又为游人提供亲近水面和休憩纳凉的场所。
至于水上架桥,更能使水息息相通而又方便交通,水面上修堤而堤上设桥,既可起到分隔水面的作用,又能形成开合与收放的对比效果。
园林中水体的基本形式主要有水池、溪流、瀑布、喷泉等几种。
自然式水池要求岸边自然曲折,要使曲线自然,必须使每个凸凹曲线的半径不等,长短不等,要避免琐碎的小曲折和半径相同的曲折重复出现。
并在曲折中不能又出现直线。
水面的大小要与全园的面积成比例,水面太大,减少了游人陆地活动的面积,水面过小,则起不到水景应有的作用。
溪流的设计要体现川流不息中产生的
漪涟被动的动态美,湍流涓涓的音响美,溪边兰芷丛生的生物美。
具体地说就是在溪流的首尾水位要有一定的高差,以便造成不同的流速,以便于截水成潭或形成小型瀑布。
溪流的宽窄要有自然变化,宽处可以成为小池,约束变窄后放入石块即形成湍湍急流。
溪流可以有深浅的变化,浅滩可以造成沙渚或小岛,便于种植浅水植物,形成野趣。
瀑布是水景中最活跃的形式之一,它可以独立成景,形成丰富多彩的效果,在园林里是很常见的。
瀑布的形式可以分为线瀑、挂瀑、飞瀑、叠瀑等几种,瀑布水口的形状决定了瀑布的形态。
3.植物:植物是园林中的主角,它具有遮荫、减噪、防止水土流失的工程功能,也有改变温度、湿度和风速的气候改造功能,尤其他具有创造各种空间的建造功能和给人以美感、供人观赏的美学功能。
正是由于上述各种功能作用使人们生活在绿色植物环境中会感到凉爽、湿润、清洁、安静、舒适愉快。
园林设计师的任务就是在充分发挥这些功能的前提下提高和创造它的艺术效果,使两者结合起来,形成美丽动人身心愉快的园林美景。
因此,要想在园林设计中正确运用植物要素,就必须在了解植物的环境方面功能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植物观赏形态。
园林植物的外部形态观赏特征主要有树冠、枝叶、干、根、花朵等。
树冠,远观其轮廓形体和色彩变化,近视其枝叶粗细大小,疏密,体量轻重而给人不同的感受。
植物的叶形、叶色和落叶后的枝条均可供观赏。
树根是植物支撑树冠的基础,树干是支柱,主干直立高大的大乔木,气势雄伟,整齐美观。
有些植物如水杉地上部分的板状根,给人以美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园林植物的花和果由于只有奇特的形状和艳丽色彩而成为主要的观赏对象,其中花果应从花姿、花色、花香和果形、果色等几个方面来观赏。
掌握了植物的观赏特征后,为植物的配植打下良好的基础。
园林植物的配植形式主要包括孤植、对植、丛植、树群和树林。
孤植是指在一个开旷的空间,如一片草地,一个水面附近,远离其他景物,种植一株姿态优美的乔木或灌木的配植方法,用作孤植的植物应具有一定姿态的树形,如挺拔、雄伟、端庄、展枝优美,线条宜人,或有美丽的花朵及果实。
对植是指在轴线两侧对称种植树木的方法。
对植的要点是必须使轴线两侧达到均衡,最简易的做法是选择相同种类,同样大小的树种进行配植。
丛植是指数目在2到10株树木之间,由具有较为独特优美的乔木所组成的以表现群体美感为主的种植方式。
学习丛植的设计方法,必须先熟练地掌握3株丛植的基本方法:即3株树丛植,其种植点的连线是不等边三角形,且体形最大的一株与体形最小的一株相对接近,形成一个组合,而体形居中的一株,远离其他两株,形成另一个组合。
在此基础上,就可以举一反三地进行4至10株树的丛植了。
树群是指将20至30株树进行混栽的种植形式,而树林则是大量树木群植在一起的种植形式。
在现代园林中,树群和树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树群树林的设计要注意各类植物的生态要求,如对阳光、水分、土壤等条件的适应性。
在构图上应以常绿大乔木在中间作背景,落叶乔木稍靠外侧,小乔木、大灌木依次放在更外面的边缘。
还要注意林相分布,树木要以混交为主并展示出多种层次上的不同种类的植物所特有的观赏特性。
4.建筑:现代园林中园林建筑虽然在占地面积上已经无法与山、水、植物相提并论,但它仍然在构成园林风景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园林建筑在园林中同时具有使用功能和观赏功能两方面的要求。
因此在它的布局、结构和造型上既要满足人们休息、娱乐、服务方面的需要,又有和环境协调、具有新颖的体形和一定的趣味性。
通常将园林建筑分为文教宣传类、文娱体育类、点景游息类、服务性建筑等几大类型:其中点景游息类建筑是园林建筑中最重要的部分。
这类建筑中的亭、廊、榭、舫、阁、殿、斋、馆、轩等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建筑形式大都是由于环境需要而形成的。
它们之间从外观形式上来看,最大变化来自于屋顶的式样,屋顶的形式有硬山、悬山、歇山、庑殿和攒尖五种,学习园林建筑的布局和设计方法,首先应了解各种建筑的基本形式及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如攒尖顶的亭子宜于表现高峻、向上的气势、而歇山顶的亭子则宜于表现强化水平趋势的环境。
其次是掌握园林建筑选址的方法,也就是古典园林中的"相地"。
如在山地、水畔、平地如何设亭建廊,山地宜于远眺,尤其是山巅、山脊上,眺览范围大,方向多,同时也为登山中的休憩
提供一个坐坐看看的环境。
山上建亭,不仅丰富了山的立体轮廓,使山色更有生气,也为人们观望山景提供了合宜的尺度,水边设亭,既可以观赏水边的景色,也可丰富水景的效果。
水面设亭,一般应尽量贴近水面,宜低不宜高,突出水中为三面或四面水面所环绕。
水面设亭的布置大小要与其所面对的水面大小相适宜,位于开阔湖面的亭子的尺度一般较大,而在一些较小的空间和水面,宜于设置半亭或布置较小的亭子。
桥上设亭,也是我国园林艺术处理上的一个常见手法。
设计得宜,能收到增加空间层次,丰富湖面景色之效。
平地建亭常位于道路交叉口上,路侧的林荫之间,有时为一片花园、草坪、湖石所围绕,或位于厅、堂、廊、室与建筑之一侧,供户外活动之用。
平地建亭要注意适当地改造原有地形使之与建筑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将山石、水池引入到室内,以弥补自然气氛的不足。
山地建廊可供游山观景和联系
山坡上下不同高度的建筑物之用,也可借以丰富建筑的空间构图,水边或水上建廊可供欣赏水景及联系水上建筑之用,形成以水景为主的建筑空间,水廊设计时应注意廊底板和水面靠近,廊体不应自始至终笔直而没有变化,尽可能使柱间距拉大以避免给人以厚重的印象。
平地建廊是在园林的小空间中或小型园林中沿界墙及附属建筑物以"占边"的形式布置走廊,形制上有一面、二面、三面和四面建廊,在廊、墙、房等围绕起来的庭园中部组景,易于形成四面环绕的向心布局,以争取中心庭园的较大空间,平地上建廊,还作为动观的导游路线来设计,经常连接于各风景点之间,走廊平面上的曲折变化完全视其两侧的景面效果与地形环境来确定,随势而变,依势而曲,蜿蜒逶迤,自由变化。
(未完待续)载体,它像绘画中的纸(油画中的画布)、剧场里的舞台、电影的屏幕,在组成园林景观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在一个景观创作中,地形处理不恰当,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而且是难以挽回的。
因此,可以说,地形处理成功与否将决定景观创作的成败。
首先,我们应从地貌学的角度,去认识自然地形景观。
在园林中常遇见的地貌景观大致有山峦、丘陵、平原等几种形态。
其中平地是指坡度平缓的园林用地,在地貌中多属冲积平原或是山麓脚下到水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