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对于胃肠胀气的认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腹部一部分或全腹部膨隆。
3
腹胀的症状表现
上腹部膨隆多见于胃或横结肠积气 中腹部及全腹部膨隆多见于小肠积气 下腹部或左下腹部膨隆多见于结肠积 气 肠鸣音 亢进 减弱
腹部膨隆
胃型 上腹部 蠕动波
幽门梗阻
肠梗阻
压痛 肌紧张
腹膜炎
肠型 肠蠕动波
4
伴随症状
(1)腹胀伴腹痛:(2)腹胀伴呕吐:(3)腹胀伴嗳气:(4)腹胀伴便秘: (5)腹胀伴腹泻:(6)腹胀伴肛门排气增加: 伴剧烈腹痛时应考虑有 (7)腹胀伴发热:(8)腹胀伴肠型或振水音: 急性胆囊炎 (9)腹胀部位:上腹部膨胀者多见于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 多见于急性肠道感染 多见于幽门梗阻,肠梗阻等病变 胰腺炎 肝硬化,幽门梗阻,胃扩张或胃癌, 肝硬化 肠梗阻 胰腺癌等;其次可见于肝胆道及胰腺病变 常见于吞气症 多见于伤寒 多见于食物在肠道发酵后 慢性胆囊炎 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吞气症等功能性病变 急性腹膜炎 中上腹部膨胀多见于肝,胆道病变,肝曲综合征等 ; 功能性消化不良 腹胀伴肠型或异常蠕动波多见于肠梗阻 急性肠道炎症 结肠内气体过多,肠易激综合征等 慢性胰腺炎 有时也可发生呕吐 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慢性萎缩性胃炎 左上腹部膨胀多见于胃疾病,脾曲综合征等 ; 肠结核 如胃部有振水音时 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多见于习惯性便秘 胃下垂,溃疡病及幽门梗阻等 左下腹膨胀多见于结肠胀气(例如巨结肠 ); 肠扭转 多考虑为胃贮留或幽门梗阻 结核性腹膜炎及败血症等 肠套叠等病变的可能 肠易激综合征 (便秘型) 全腹部胀气多见于小肠或结肠腔内积气过多,麻痹性肠梗阻 等。肠梗阻,左半结肠癌等
12
现代中医对于腹胀的辨证分型
• 腹胀一般分以下几种类型: 一、气滞作胀:患者自觉上腹部胀满堵塞,连及肝区和后背,甚则因胀致痛,每 因生气或情志刺激诱发或加重,伴有烦躁易怒,恶心呕吐,食少嗳气,甚至 吞酸等。治以疏达肝气、和胃降逆。方用逍遥散加减。 二、脾虚腹胀:肝炎日久,长期食欲不振,食少腹胀,食后加重,伴有四肢倦怠 乏力,少气懒言,大便干稀不调、小腹重坠、四肢不温或有轻度水肿。治以 健脾消胀、升清降浊。方用六君子汤加减。 三、血瘀腹胀: 病人小腹部持续性胀满,昼轻夜重,形体消瘦,面色苍白,指 甲青紫、微血管怒张,舌绛脉涩。查体可见肝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等。方 用八珍汤加减。 四、湿热腹胀: 胃脘少腹胀满,甚至满腹胀,持续不能缓解,多吃油腻则更甚 ,伴有烦躁,口渴不想喝水,头晕不清、恶心、厌油腻,大便粘滞不爽,放 屁恶臭、小便黄赤等。治以利湿为主,兼以清热、调肠理气。方用木香顺气 13 散加减。
5
病名 症状
病因 病机
治法 方药
6
西医:腹胀是由于胃肠道内存在过量的气体,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至脉络 暴露、腹皮绷急如鼓为特征,其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如下:
食物 发酵
吸入 空气
胃肠道 中气体 吸收障 碍
胃肠道 内气体 排出障 碍
7
引起腹胀的病因大致可分为以下6种:
1.胃肠道疾病 • (1)胃部疾病:常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扩张及幽门梗阻等。 • (2)肠道疾病:常见于肠结核、痢疾、肠梗阻及习惯性便秘等。 • (3)其它:胃肠神经官能症。 2.肝、胆与胰腺疾病 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变,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及胰腺炎等。 3.腹膜疾病 常见于急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等。 4.心血管疾病 常见于心力衰竭、肠系膜动脉硬化症、肠系膜动脉梗塞等。心绞痛和心律 失常亦可反射性地引起腹胀。 5.急性感染性疾病 如败血症、重症肺炎及伤寒等。 6.其它 可见于手术后肠麻痹、肺气肿、哮喘病、低钾血症、吸收不良综合征、脊髓病变、 药物反应、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结缔组织疾病及甲减等。
10
病名 症状
病因 病机
治法 方药
11
古代中医辨证及方药
• 《张氏医通· 胀满》:“腹胀诸证,虽属寒者多,属热者少,然世治胀,喜用辛 温散气之药。……有气虚不能裹血,血散作胀,必其人大便不紧,或时结时 溏,溏则稍减,结则渐加;小便清利,甚则浑白如泔,其脉缓大而滞,气口 益甚,慎不可用辛温耗气之药,宜四君子去白术加木香、泽泻、当归、芍药 以固其气中之血。有血虚不能敛气,气散作胀,必其人烦热便燥,小便黄数 ,其脉浮数而弦,人迎尤甚,慎不可用苦寒伤胃之药,宜四物汤去地黄加黄 芪、肉桂、甘草、煨姜,以和其血中之气。外因六气成胀,藿香正气散;内 因七情成胀,沉香降气散。忧思过度,致伤脾胃,心腹臌胀,喘促烦闷,肠 鸣气走,漉漉有声,大小便不利,脉虚而涩,局方七气汤。浊气在上,则生 瞋胀,生姜泻心汤加木香、厚朴。(《简明医彀》主张用木香顺气汤)。脾 胃不温,不能腐熟水谷而胀,附子理中汤。肾脏虚寒,不能生化脾土而胀, 济生肾气丸。”对于忧思伤及心脾,腹胀兼有喘促、呕逆、肠鸣、二便不利者 。可用苏子汤。它如食积、虫积等亦可致腹胀。
8
《诸病源候论· 腹胀候》:“腹胀者,由阳气 外虚、阴气内积故也。阳气外虚受风冷邪 气,风冷,阴气也。冷积于府脏之间不散, 与脾气相壅,虚则胀,故腹满而气微喘。”
9
中医:腹胀病因பைடு நூலகம்机
(1)脾胃损伤 由于饮食不节、饥饱无度,或营养不良,均会损伤脾胃,使 脾失健运,升降失节,气滞不能正常运行而致脘腹胀满。 (2)情志因素 由于情志不舒畅,肝气因而郁结,气机失调,可致气急腹胀 。 (3)湿热蕴结 夏秋季节外感湿热之邪,不得宣化,壅滞于中焦,气机郁阻 ,使脾胃升降功能失调,以致胸闷腹胀。 (4)中寒 多食冷饮或衣被过薄,感受寒邪,寒邪直中脾胃,使脾阳不振, 不能温化水湿,水谷精微物质不能输布,壅积于中焦而成腹胀。 • 此外,肝伤则气血凝滞,脉络阻塞,形成积聚。病久伤肾,肾阳不足 ,无以温养脾土,蒸化水湿,肾阴亏损,肝失滋养,均可导致腹胀。
浅谈中医对于胃肠胀气 的认识
病名 症状
病因 病机
治法 方药
2
中医对于肠胀气病名的认识
• • • • • 腹胀,病证名。 出自于《灵枢· 水胀》等篇 即腹部胀大或胀满不适。 可以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 也可以是一种客观上的检查所见
感到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胀满, 通常常伴有相关的症状, 如呕吐、腹泻、嗳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