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族关系史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弓矢,备器械,兵势稍振,前后愿附者众。”这说明:B( )
A、契丹族向封建制转变。
B、女真族同邻国贸易为金的建立奠定了 基础。
C、铁器的使用证明了西夏是封建政权。
D、中原封建的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
5、宋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主要特征是: ( D )
A、和战共存,关系紧张。 B、战争是主流。 C、以民族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 D、民族间有战有和,友好相处,共同发 展是主流。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一、什么是民族?
民族是指有共同语言、共同 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心 理素质的统一的人们的共同体。
二、中国古代主要少数民族发展概况:
1、北方主要少数民族:
(1)匈奴族:兴起(蒙古高原)、发展(战国、秦、两汉)、分裂(东 汉初)、内迁(南匈奴)(东汉—西晋)、建立政权(十六国时期)
(9)蒙古族:发展(12世纪)、建立政权(1206)、统 一全国(1279)、分裂(14世纪末)
2、南方民族:
1)南诏:统一(8世纪前期) 2)吐蕃:兴起(青藏高原)、统一(7世纪前期)
三、民族融合问题:
1、民族融合: 是指民族间自然融合,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
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是多民族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 一的必然趋势,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2、战争形态表现形式: ●民族间掠夺战争 ●民族征服战争 ●平定叛乱战争 ●反抗民族压迫的民族起义
五、民族关系的规律和认识
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民族关系主流是友好交往和民族融合
3、对民族间战争认识及判断方法 民族间战争只有进步性和反动性、正义性和非正义性
之分,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分。
判断方法:是否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的根本原因是 :( B )
A、民族政策是否正确。 B、封建国家是否强盛。 C、中央政权是否有力。 D、少数民族是否归顺。
10、我国古代居民大规模迁徙主要有两个流向,一 是由北方草原迁入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至长江
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这两种迁徙都 ( A )
A、促进了经济发展。 B、加剧了民族矛盾。 C、导致了国家分裂。 D、平衡了人口分布。
2、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三次高峰: ●春秋战国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3、民族融合途径:
●民族迁徙 ●联合斗争 ●友好交往 ●少数民族统治者改革 ●民族间联姻 ●中原王朝对边疆管辖: 秦朝、西汉、唐朝、元朝、清朝
4、民族融合作用:
四、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
1、和平形态表现形式: ●和亲 ●会盟 ●互市
(2)鲜卑族:内迁(东汉—西晋)、建立政权(十六国时期、386 年北魏)
(3)氐族:内迁(东汉—西晋)、建立政权(十六国时期)、发 展(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4)突厥族:兴起(阿尔泰山)、强大(6世纪中期)、分裂(隋)
(5)契丹族:兴起(辽河上游)、统一(10世纪初)、 建立政权(916契丹、947辽)
6、对明朝后期与后金的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是: ( D )
A、后金进行的是统一战争,明朝的抵抗是非正 义的。
B、明和后金均属中华民族成员,进行的战争无 正义与非
正义之分。
C、后金发动的是侵略战争,明进行的是反侵略 战争。
D、后金进行的是掠夺性战争,明朝的抵抗是正 义的。
7、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所造成的客观上的
4、处理民族关系原则 应从维护民族团结,安定边疆,增进友好往来,利
于国家统一的原则出发。
六、古代民族关系的启示:
练习题
1、春秋时期,参与民族融合的各民族,除了华夏
族外,还有( B )。
A、戎、羌 B、戎、狄、夷、越 C、戎、氐 D、狄、氐、夷、越
2、蜀汉和西晋的历史表明:( A )
A、能否处理好民族关系影响到国家兴衰。 B、民族矛盾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 C、统治阶级都实行鼓励少数民族发展经济 的
积极作用是( BHale Waihona Puke Baidu)
A、使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加速了民族融合。 C、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D、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
8、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 ( C )
A、各民族间的战争。 B、统治阶级的政治改革措施。 C、各族人民长期交往。 D、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
9、唐宋时代,民族问题呈现不同现象和特点
青铜面具
青铜立人像 特点四:分布地区广泛 青铜神树
互动学习2:根据课文的内容及刚展示过的 图片,归纳这一时期手工业上除了青铜器的
制造外,还有其它的手工业吗?
陶瓷业
玉器业
说明当时 手工业全
面发展
漆器业
酿酒业
互动学习3:根据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夏 商西周时期手工业非常繁荣,那么手工业如此 繁荣的基础是什么呢?
(6)回纥族:兴起(色楞河)、强大(8世纪中期)、西 迁(9世纪中期)、回鶻、维吾尔
(7)靺鞨族:
a、黑水靺鞨:强大(7世纪中叶以后)、发展(11世纪完 颜部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1115年)、满洲(明时、 1616后金)
b、粟末靺鞨:强大(7世纪中叶以后)、统一(7世纪末)
(8)党项族:强大(唐末五代)、建立政权(1038年)
(互动学习1):请大家看以下材料概括青铜制 造业的特点?
1.1米
司母戊鼎
重832.84千克 每个坩埚能冶炼 铜12.5千克,铸 造该鼎需要70多 1.33米 个坩埚。
这说明了什么?
特点一:规模大
盥水器
酒 器
乐 器
铜 镜
食器 特点二:品种多
兵器
农具
蕉叶形 纹理清晰 四只大卷角羊
羊的前腿
三、工艺精美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北京人、山顶 洞人时期用的 生产工具是什 么?
河姆渡人、半 坡人时期用的 生产工具又是 什么?
夏商西周时期 用的生产工具 又是什么呢?
打制石器
石
器
时
代
磨制石器
青
青铜器
铜 时
代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手工业的发展) 1、青铜制造业开始于: 原始社会末期 2、青铜制造业鼎盛于: 商、周时期 3、青铜制造中的精品有:四羊方尊、司母戊方鼎 4、青铜制造业的特点:
政策。 D、统治阶级都实行民族压迫的政策。
3、唐朝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传统方
针,而“扶九族以仁”。这说明:(B )
A、唐朝主要用军事手段解决民族问题。 B、唐朝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C、唐朝和各族政权一直和睦相处。 D、唐朝通过册封政策巩固边防。
4、“生女直(真)旧无铁,邻国有以甲胄来鬻者,倾资 厚贾以与贸易,亦令昆弟族人皆售之。得铁既多,因之以修
A、契丹族向封建制转变。
B、女真族同邻国贸易为金的建立奠定了 基础。
C、铁器的使用证明了西夏是封建政权。
D、中原封建的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
5、宋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主要特征是: ( D )
A、和战共存,关系紧张。 B、战争是主流。 C、以民族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 D、民族间有战有和,友好相处,共同发 展是主流。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一、什么是民族?
民族是指有共同语言、共同 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心 理素质的统一的人们的共同体。
二、中国古代主要少数民族发展概况:
1、北方主要少数民族:
(1)匈奴族:兴起(蒙古高原)、发展(战国、秦、两汉)、分裂(东 汉初)、内迁(南匈奴)(东汉—西晋)、建立政权(十六国时期)
(9)蒙古族:发展(12世纪)、建立政权(1206)、统 一全国(1279)、分裂(14世纪末)
2、南方民族:
1)南诏:统一(8世纪前期) 2)吐蕃:兴起(青藏高原)、统一(7世纪前期)
三、民族融合问题:
1、民族融合: 是指民族间自然融合,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
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是多民族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 一的必然趋势,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2、战争形态表现形式: ●民族间掠夺战争 ●民族征服战争 ●平定叛乱战争 ●反抗民族压迫的民族起义
五、民族关系的规律和认识
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民族关系主流是友好交往和民族融合
3、对民族间战争认识及判断方法 民族间战争只有进步性和反动性、正义性和非正义性
之分,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分。
判断方法:是否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的根本原因是 :( B )
A、民族政策是否正确。 B、封建国家是否强盛。 C、中央政权是否有力。 D、少数民族是否归顺。
10、我国古代居民大规模迁徙主要有两个流向,一 是由北方草原迁入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至长江
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这两种迁徙都 ( A )
A、促进了经济发展。 B、加剧了民族矛盾。 C、导致了国家分裂。 D、平衡了人口分布。
2、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三次高峰: ●春秋战国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3、民族融合途径:
●民族迁徙 ●联合斗争 ●友好交往 ●少数民族统治者改革 ●民族间联姻 ●中原王朝对边疆管辖: 秦朝、西汉、唐朝、元朝、清朝
4、民族融合作用:
四、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
1、和平形态表现形式: ●和亲 ●会盟 ●互市
(2)鲜卑族:内迁(东汉—西晋)、建立政权(十六国时期、386 年北魏)
(3)氐族:内迁(东汉—西晋)、建立政权(十六国时期)、发 展(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4)突厥族:兴起(阿尔泰山)、强大(6世纪中期)、分裂(隋)
(5)契丹族:兴起(辽河上游)、统一(10世纪初)、 建立政权(916契丹、947辽)
6、对明朝后期与后金的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是: ( D )
A、后金进行的是统一战争,明朝的抵抗是非正 义的。
B、明和后金均属中华民族成员,进行的战争无 正义与非
正义之分。
C、后金发动的是侵略战争,明进行的是反侵略 战争。
D、后金进行的是掠夺性战争,明朝的抵抗是正 义的。
7、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所造成的客观上的
4、处理民族关系原则 应从维护民族团结,安定边疆,增进友好往来,利
于国家统一的原则出发。
六、古代民族关系的启示:
练习题
1、春秋时期,参与民族融合的各民族,除了华夏
族外,还有( B )。
A、戎、羌 B、戎、狄、夷、越 C、戎、氐 D、狄、氐、夷、越
2、蜀汉和西晋的历史表明:( A )
A、能否处理好民族关系影响到国家兴衰。 B、民族矛盾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 C、统治阶级都实行鼓励少数民族发展经济 的
积极作用是( BHale Waihona Puke Baidu)
A、使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加速了民族融合。 C、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D、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
8、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 ( C )
A、各民族间的战争。 B、统治阶级的政治改革措施。 C、各族人民长期交往。 D、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
9、唐宋时代,民族问题呈现不同现象和特点
青铜面具
青铜立人像 特点四:分布地区广泛 青铜神树
互动学习2:根据课文的内容及刚展示过的 图片,归纳这一时期手工业上除了青铜器的
制造外,还有其它的手工业吗?
陶瓷业
玉器业
说明当时 手工业全
面发展
漆器业
酿酒业
互动学习3:根据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夏 商西周时期手工业非常繁荣,那么手工业如此 繁荣的基础是什么呢?
(6)回纥族:兴起(色楞河)、强大(8世纪中期)、西 迁(9世纪中期)、回鶻、维吾尔
(7)靺鞨族:
a、黑水靺鞨:强大(7世纪中叶以后)、发展(11世纪完 颜部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1115年)、满洲(明时、 1616后金)
b、粟末靺鞨:强大(7世纪中叶以后)、统一(7世纪末)
(8)党项族:强大(唐末五代)、建立政权(1038年)
(互动学习1):请大家看以下材料概括青铜制 造业的特点?
1.1米
司母戊鼎
重832.84千克 每个坩埚能冶炼 铜12.5千克,铸 造该鼎需要70多 1.33米 个坩埚。
这说明了什么?
特点一:规模大
盥水器
酒 器
乐 器
铜 镜
食器 特点二:品种多
兵器
农具
蕉叶形 纹理清晰 四只大卷角羊
羊的前腿
三、工艺精美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北京人、山顶 洞人时期用的 生产工具是什 么?
河姆渡人、半 坡人时期用的 生产工具又是 什么?
夏商西周时期 用的生产工具 又是什么呢?
打制石器
石
器
时
代
磨制石器
青
青铜器
铜 时
代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手工业的发展) 1、青铜制造业开始于: 原始社会末期 2、青铜制造业鼎盛于: 商、周时期 3、青铜制造中的精品有:四羊方尊、司母戊方鼎 4、青铜制造业的特点:
政策。 D、统治阶级都实行民族压迫的政策。
3、唐朝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传统方
针,而“扶九族以仁”。这说明:(B )
A、唐朝主要用军事手段解决民族问题。 B、唐朝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C、唐朝和各族政权一直和睦相处。 D、唐朝通过册封政策巩固边防。
4、“生女直(真)旧无铁,邻国有以甲胄来鬻者,倾资 厚贾以与贸易,亦令昆弟族人皆售之。得铁既多,因之以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