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武当山古建筑群与道教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当山古建筑群与道教文化

摘要:本文从多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武当山古建筑群,突出了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历史、建筑特点以及建筑中所蕴含与体现的道教文化,分析了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价值所在,并对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出了要求。

关键词:武当山古建筑群;道教;世界文化遗产;价值,保护

似海洋般的群山密林当中,坐落着举世无双的皇家宫观,绵延着千年的宗教信息,还经久流传着这样一段古老而又神秘的传说:西周净乐国的太子抛弃了已有的荣华富贵和世俗情缘,只身来到这座深山中修炼道法。历经42年,他终于得道成仙,被玉帝封为玄武真君。留给无数后人仰望苍穹,俯首追思的千古梦想。追随他的足迹,这座山脉开始了近千年中国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的传承之旅。道教在武当山上不断的发展着,然而唐代时由于某种原因这里成为一个泛宗教的大众场所,以佛教为例。佛教在武当山上建了“梵宫”和众多的石窟佛像,道教险些被淹没于众多的佛像之中。后来的崇道者做了大量艰苦的斗争,终于将佛教压倒,使得武当山成为布道传经的绝佳场所。

一直以来,这里都是修身养性的好去处,因此,历朝历代都有厌倦世俗者舍弃世俗的烦恼来此修炼。最早到武当山的是西周末年的尹喜,是道教始祖老子的学生。他见世道混乱,决定隐居山林。汉武帝派大将戴孟到武当山采药,戴孟见到景色宜人,于是辞官归隐武当山。

几千年来,武当山上都是宁静祥和。花草树木河流都平静地散发着道教的气息,道教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这也正是道教所崇尚的。武当山的历史长河不会一直风平浪静,终究会因某些岩石而激起层层浪花。明朝的靖难之役就是武当山历史长河里的一块巨石,他的出现使武当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公元139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史称建文帝。为巩固皇权,建文帝打算削弱燕王朱棣的实力。闻此,朱棣起兵反抗。公元1402年,朱棣一举攻破明朝首都南京,登基称帝为明成祖,年号永乐,建文帝在宫廷大火中下落不明。虽然称帝,但是篡位夺权却成了明成祖心中挥之不去的一大片阴影。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这一行为名正言顺,他为此煞费苦心。终于,他想到了这片仙山和人人敬仰的真武大帝。真武帝镇守北方,北方在道教五行中属水,所以他又被称为“水神”。而水与农耕文明关系密切,百姓自然十分看中水神。正因为如此,朱棣决定利用真武帝。他大肆鼓吹“君权神授”,宣称是真武大帝派他东征西战,也是真武大帝保佑他夺取皇权,以此名义,他大修武当仙山,振兴真武大帝道场。

由于修建宫观的目的性,此建筑群完全按照朱棣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按照朱棣的要求,封顶的建筑完全按照北京紫禁城的规格修建,大殿仿照紫禁城的太和殿进行铸造,它采用了中国古代建筑中皇帝才可以使用的最高等级,重檐庑殿,九彩斗拱,还有明亮的鎏金处

理,气势极其恢弘。当宫观建好要塑造真武大帝的神像时,因从未有人见过真武大帝,工匠自然不知如何塑造。此时,朱棣含沙射影地向工匠吐露了以自己为参照物的想法,工匠必然遵从。神像塑好之后被安放在太和宫内。这些充分体现了朱棣想要利用修建宫观为自己正名的目的,鼓吹自己夺取皇权的合法性。

整个宫观的建筑完全是仿照真武大帝修道成仙的过程设计布局,是对当时情景的完美再现,如磨针井。传说太子在修炼时意志不坚,欲下山还俗。走到这里,遇见紫元君变成的一姥姆在井边磨铁杵。太子感到奇怪,上前问道:“磨铁杵做什么?”姥姆回答:“磨针。”太子惊问道:“那不太难了吗?”姥姆偏过头,笑容慈祥地点化太子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太子闻言顿时大悟,遂转身回复真观苦心修炼,最后终于得道升天。后来人们就依照此传说修建了磨针井,并在磨针井的大殿前安插了2根铁杵,来印证这一段神话。在复真观中还建有太子读书的场所——太子殿。如今太子殿已成为游客叩拜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学生家长,他们在此祈福,希望孩子可以蟾宫折桂,学业有成。

因为是道教建筑,武当山古建筑群必定含有道教元素,处处体现道教思想,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道教仙山。如对自然的尊重。修建宫观时,工匠们极大地保持了武当山的自然原始风貌。按照明成祖朱棣“相其广狭”、“定其规制”、“其山本身分毫不要修动”的原则来设计布局。营建武当山的材料不是就地取材,而是从陕西、四川等地采买运来,这样就很好地保护了武当山的植被。在营建时,充分利用峰峦的高大雄伟和岩涧的奇峭幽邃,使每个建筑单元都建造在峰、峦、岩、涧的合适位置上,其间距的疏密、规模的大小都布置得恰到好处,使建筑与周围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达到时隐时现、若明若暗、玄妙超然、混为一体的艺术效果。山顶的紫禁城完全依照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工匠们采取了曲线的建筑手法,以顺应山体走势,人工城墙与天然山体融为一体。除了“顺应自然”的思想,从均州古城人的世界开始,到真武得道成仙天的世界,庞大的建筑群严格遵守道教人、地、天的序列一气呵成,其中人、地、天距离的比列恰为3:2:1,完全吻合道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

综观全山整个建筑,荟萃了我国古代优秀建筑法式,集中体现了皇宫的宏伟壮丽,道教的神奇玄妙,园林的幽静典雅,民间的淳朴节俭等多种特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建筑风格。例如复真观中的大殿,敕建于明永乐十年,嘉靖年间扩建,明末毁坏严重,清康熙二十五年重修。因清代维修经费为地方官吏和民间信士捐赠,虽难以保持原有建筑的皇家等级,反而增加了许多民间建筑做法。故通过大殿,可以同时看到明、清两代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的遗存,也可以看到皇家建筑和民间风格的完美结合。现当代许多建筑专家考察武当山后称赞说:武当山古建筑群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创举,是古代规划、设计、建筑的典范,也

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1982年,国务院公布武当山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时,称武当山古建筑群“工程浩大,工艺精湛,成功的体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犹如我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

1994年12月,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评为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武当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坐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武当山古建筑群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是建筑学家们的重点研究对象,也是道教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早就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圣地。大量的客流,年代的久远等都成为武当山保护的挑战。对其保护应该被提上日程,刻不容缓。有关部门也确实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湖北省文物局与当地高校等机构合作共同保护。对它的保护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这样一个世界遗产在人们的合理保护和应用下定将发挥更大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