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和市政府、市政协年度重点协商计划,X月至X月,市政协副主席X、X、X带队围绕“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振兴”课题,先后深入x实地调研,召开市直相关部门和县市区农业部门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X份,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并赴X、天长学习考察。
现将专题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村改革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市委四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统筹谋划综合改革,狠抓关键环节突破,突出重点任务落实,基本确立改革主体框架,创造了许多鲜活经验。
通过农村改革的实践探索,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激活了发展动能,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成效显著。
全市共完成承包地确权面积X万亩,颁发证书X.X万份。
流转土地总面积X.X万亩,流转率X.X%;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完成交易X宗X万元;X个农民合作社开展土地股份试点,入股农户X户、土地面积X.X万亩。
省级、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分别达X家、X家,省级、市级示范家庭农场达X 个、X个。
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已达X个,托管服务总面积X.X万亩,X.X万户农户受益。
二是农村“三变”改革试点稳步扩大。
截至今年X月底,全市开展“三变”改革村X个,实施产业项目X个,村集体投入资金X.X亿元、土地山场等资源X.X亩、房屋等经营性资产X.X万平方米;入股农户X户,投入资金X万元、土地X.X亩;财政资金及形成的经营性资产投入X.X万元;村集体入股收益X.X万元,农户入股收益X.X万元。
三是集体林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积极探索。
紧紧抓住国家集体林地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的契机,开展林地经营权流转证试点。
截至X年底,全市确权发证面积X.X万亩,发证率X.X%;林权流转面积X.X万亩、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经营面积X.X万亩、林权抵押贷款总额X.X亿元,荣获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
X区已完成农村不动产(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累计发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X万元;X市率先实施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X县已颁发四例X本“三权分置”不动产权证书,其中X本不动产权证成功贷款X万元。
二、当前农村改革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深化农村改革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推进不够有力。
农村改革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难度大、要求高、任务重,一些地方和部门、基层干部对农村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怕难、怕烦、怕
乱的思想顾虑,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有待进一步增强。
目前农村人口结构对深化改革带来诸多不利因素,相当一部分村集体资产少,加上宣传发动不够充分,收益分配的期望值高和实际“分红”少、预期时间长的落差,导致农民参与改革动力不足、热情不高。
各县市区工作进展不平衡,少数地方仍在小范围内试点,没有整体推进;部分县级实施责任和乡镇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改革路径不够明晰,统筹推进不够有力,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进展较慢。
(二)推进农村改革仍面临诸多瓶颈。
从法律层面来看,根据现行法律法规,改革后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尚不具备独立的法人地位。
《物权法》和《担保法》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不得用于抵押,宅基地上建造的房屋也不能用于抵押,房地一体流转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
从政策保障来看,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后的“三会”(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不健全,股权“退出、转让、继承”问题复杂,税费征收尚无优惠政策,管理运营面临诸多风险。
乡村规划缺乏整体性,如X县路西村空中茶园项目,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集镇规划没有很好地衔接,无法建造附属物。
从发展基础来看,全市各地村情千差万别,很难套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来解决。
多数村以土地等资源性资产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有的是负资产,不具备股权分红的条件;经营性资产总量较大的城中
村、城郊村及经济发达村矛盾多,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任务艰巨。
(三)从事“三农”工作的能力素质难以适应改革要求。
从实施主体来看,“三农”队伍不适应工作需要。
村干部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年龄偏大,老经验用不上,新知识学不会,又缺乏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改革的闯劲和能力普遍不足。
农村实用人才紧缺,从事种植养殖业的人才相对多,开拓型的管理运营人才相对少。
农技农经队伍力量薄弱,工作经费和项目资金落实不到位,基层农经体系亟待健全。
从运营管理来看,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尚未对运行经费保障、集体资产监管及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行明确和细化,集体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缺乏空间、后劲不足等问题。
有的村将集体资产简单处理,一次性收取承包费或出让费;有的村缺乏有实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动,集体资产资源运营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深化农村改革的保障机制尚不健全。
财政“三农”供给相对不足。
涉农项目资金有限,在实际操作中资金整合也缺乏制度支撑,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X年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X.X亿元,与滁州市X 亿元的支出差距很大。
金融保险服务比较滞后。
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与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弱化并存,“三变”改革中股权估值与抵押率设定难、信贷抵押资产处置难,支持“三变”改革信贷产品少,需求满足率低。
农业保险品种单一、覆盖面窄、赔付标准低的问题仍没有很
好解决。
农业科技支撑较为薄弱。
我市现有的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创新体系、示范推广体系和产业开发体系还不健全,示范带动作用还不突出。
超过X%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对农业科技重要性认识不足,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
改革容错机制尚未建立。
作为农村改革的具体操作者、探索者承担着各种压力,特别是在当前各种巡视、审计等问题导向背景下,担心顾虑多。
如在探索“村集体+社会资本+村民”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如果市场运营出现亏损,是否会追责。
三、深化农村改革的意见建议。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强力推进农村改革。
要把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落到实处,把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关键在于改革创新、扎实苦干。
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清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意义,抢抓宣城作为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的重大机遇,准确领会和把握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部署要求,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
各地要组建工作队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政策巡回宣讲;要在市、县两级党校举办专题培训班,开展异地观摩学习,加强对涉农部门干部和乡镇村干部的精准培训;既要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也要把改革先锋请上讲台现身说法,进一步激发农村改革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