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病治法ok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 表 法 用解表发汗的药物达邪外
出,使外证得以消散的治法。
• 辛凉解表—风热证(局部红肿焮红,皮疹色红,瘙

痒,伴咽喉肿痛、恶寒轻、发热重)
• 方剂 银翘散、牛蒡解肌汤

• 辛温解表—用于风寒证(疮疡肿痛酸楚、皮色不变

或见色白,恶寒重、发热轻,头痛等)
• 方剂 荆防败毒散、万灵丹

• 注意:病久、年老、体弱者不宜发汗太过。
营化痰等法。
• 疏风化痰—风热夹痰证(颈痈结块肿痛,伴咽喉肿痛、 恶风发热)
• 方药 牛蒡解肌汤合二陈汤
• 清热化痰—痰火凝滞证(锁喉痈红肿坚硬、灼热疼痛,

伴气喘痰壅,壮热口渴)
• 方药 清咽利膈汤合二母散
• 解郁化痰—气郁夹痰证(瘰疬、肉瘿之肿块坚实,色白不

痛,伴胸闷憋气,性情急躁)
• 方药 逍遥散和二陈汤
理湿法 用燥湿或淡渗利湿的药物祛除湿
邪的疗法
• 燥湿运脾—素湿兼脾虚证(外科病见胸闷呕恶,脘腹胀满、纳 食不佳)
• 方药 平胃散
• 清热利湿—湿热交并证(湿疮、漆疮、臁疮等见肌肤淡红作痒、 滋水淋漓)
• 方药 二妙丸、萆薢渗湿汤、五神汤
• 祛风除湿—风湿袭表(白驳风) • 方药 如豨莶丸。
• 注意:湿性粘滞,易聚难化;理湿之品易伤阴。
• 适应症 非化脓性肿块性疾病

各类皮肤疾患
应用时,针对病情,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如有表邪者解表,里实者通里,热毒蕴结者清热解毒,
寒邪凝结者温通,痰凝者祛痰,湿阻者理湿,气滞者行
气,血瘀者和营化瘀等。
• 此外,还应结合患者的体质强弱,肿疡所属经络部位等 辨证施治,适当加以不同的药物。

未成脓者可以内消,即使不能消散,也可移深居浅,
常用药物:
– 燥湿药,如苍术、厚朴、半夏、陈皮等;
– 淡渗利湿药,如萆薢、滑石、苡仁、茯苓、 车前草、茵陈等;
– 祛风湿药,如白鲜皮、地肤子、豨莶草、 威灵仙、防己、木瓜、晚蚕砂等。
代表方剂
• 五神汤(《外科真诠》)
– [组成] 茯苓 银花 牛膝 车前子 紫花地丁 – [方歌] 五神金紫苓牛车。 – [功用] 清热利湿。 – [主治] 委中毒、附骨疽、肛周脓肿等由湿热凝结

气血凝滞是外科病理变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局部
的肿与痛即是由气血凝滞所致,故外科疾患由气血凝滞
者最为多见。

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行则血行,所以行气法多
– 清热化痰药,如板蓝根、连翘、黄芩、金银花、浙 贝母、桔梗、瓜蒌、天竺黄、竹茹等。
代表方剂
• 香贝养营汤(《医宗金鉴》)
– [组成] 白术 人参 茯苓 陈皮 熟地黄 川芎 当归 贝母 香附 白芍 桔梗 甘草 生姜 大枣
– [方歌] 香贝养营用八珍,陈皮姜枣与桔梗。 – [功用] 养血补气,理气化痰。 – [主治] 瘰疬、乳岩等日久体虚、气滞痰凝之证。
结,舌干口苦,脉沉实,属里实热者。
清热法 使用寒凉的药物,使内蕴之热毒得以清解。
此三法在热 毒炽盛时可 互相转化
• 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 • 清气分热--黄连解毒汤 • 清血分热--犀角地黄汤、清营汤
热毒内传邪 陷心包
清心开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病久伤阴 疾病后期
• 养阴清热—知柏地黄丸 • 清骨蒸潮热方—清骨散
舌红苔黄wenku.baidu.com脉数有力,火毒炽盛者。
温通法 用温经通络、散寒化痰药物,以驱 散寒凝之邪。
• 温经通阳、散寒化痰—内寒症(体虚寒痰阻于筋

骨,患处隐隐作痛,漫肿不显,不红不

白,恶寒、溲长)者,如脱疽、流痰。
• 方药 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 温经散寒、祛风化湿—外寒症(体虚风寒湿侵袭筋

骨患处酸痛麻木、漫肿、皮色不变恶寒
常用药物:
– 辛凉解表药,如薄荷、桑叶、蝉衣、牛蒡子

连翘、浮萍、菊花等;
– 辛温解表药,如荆芥、防风、麻黄、桂枝、生姜、 羌活等。
注意点
– 疮疡溃后,日久不敛,体质虚弱者,即使有表证存 在,也不宜发汗太过,否则汗出过多,体质更虚, 易引起痉厥、亡阳之变。
–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说:“疮家,身虽疼 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五味消毒饮、仙
方活命饮
黄连解毒汤
毒、白疕等; 犀角地黄汤
以上三法在热毒炽盛时可同时运用。
黄瓜痈
– 若热毒内传而见烦躁不安,神昏谵语,舌红绛,苔焦 黑而干,脉洪数或细数。 如疔疮走黄、有头疽内陷,又当加清心开窍法, 常用药物为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 养阴清热法用于阴虚火旺的慢性炎症、红蝴蝶疮,或 走黄、内陷后阴伤有热者,方选知柏地黄丸。
常用药物:
– 攻下药,如大黄、枳实、槟榔、芒硝; – 润下药,如瓜蒌仁、火麻仁、郁李仁、蜂蜜等。
• 注意点
– 运用通里攻下法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年老体衰、 妇女妊娠或月经期更宜慎用。
– 使用时应中病即止,不宜过剂,否则会损耗正气,尤其 在化脓阶段,过下之后,正气一虚,则脓腐难透,疮势 不能起发,反使病情恶化。
内治法的具体应用
有表邪者—解表(辛温、辛凉) 里实者—通里(攻下、润下) 热毒蕴结者—清热(清热解毒、养阴清热) 寒邪凝结者—温通(温经通阳、散寒化瘀) 痰凝者—祛痰(疏风化痰、清热化痰、
解郁化痰、养营化痰) 湿阻者—理湿(上焦宜化,中焦宜燥,下焦宜利) 气滞者—行气(疏肝解郁、行气活血
理气解郁、化痰软坚) 血瘀者—和营化瘀(活血化瘀、活血逐瘀)
转重为轻。

若疮形已成,则不可用内消之法,以免毒散不收,气
血受损,脓毒内蓄,侵蚀好肉,甚至腐烂筋
骨,反使溃后难敛,不易速愈。
• 该法可使患者免受溃脓、手术之苦,又能缩短病程,故 古人有“以消为贵”的说法。
托法
• 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
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的治疗法则。

• 适应症 •
– 清骨蒸潮热法用于瘰疬、流痰等虚热不退的病症,方 选清骨汤。
常用药物
– 清热解毒药,如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野菊花、 四季青等;
– 清热泻火药,如黄连、黄芩、山栀、石膏、知母、鸭跖草等; – 清热凉血药,如水牛角、鲜生地、丹皮、赤芍、紫草、大青叶等; – 养阴清热药,如生地、玄参、麦冬、龟板、知母等; – 清骨蒸潮热药,如地骨皮、青蒿、鳖甲、银柴胡等。
代表方剂
• 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 [组成] 熟地 麻黄 白芥子 炮姜炭 肉桂 鹿角胶 甘草
– [方歌] 阳和汤草熟鹿肉,姜麻芥入阴疽走。 – [功用] 温阳补血,散寒化痰。 – [主治] 流痰及一切阴疽,漫肿平塌,不红不热者。
• 阳和汤以温阳补虚为主,多用于体虚者; • 独活寄生汤是祛邪补虚并重 • 对于体实者,只要去其补虚之品,仍可应用。
内治法 总则—消、托、补
• 外科疾病发展的三个阶段
消法

疮疡初起,邪毒蕴结,

经脉阻塞,气血凝滞

疮疡中期,毒邪瘀久
• 毒邪化热,热腐成脓

疮疡溃后,邪毒外泄
• 正气耗损,托毒无力
托法 补法
消法

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使初期的肿疡
得到消散,不使邪毒结聚成脓,是一种肿疡初起的
治疗总则。

尚未成脓的初期肿疡
第一节 内治法
• 内治法除从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着手外,还要依据外科 疾病的发展过程,首先确立总的治疗原则。
• 金·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明确提出托里、疏通、 和营三法;
• 元·齐德之《外科精义》订立内消法与托里法; • 明代《疡医准绳》、《外科正宗》承前贤之论,更加发
挥,根据外科疾病发展过程中一般分为初起、成脓、溃 后三个阶段,立出消、托、补三个总的治疗法则,然后 循此治则运用具体的治疗方法,如解表、清热、和营等 法。
注意:清热不可太过,苦寒伤胃;溃后体虚更需护胃。
证候鉴别
热毒证
气分热证
血分热证
局部红肿热痛;
伴见发热烦躁, 口咽干燥;
局部色红或不红,灼 局部焮红炽热的外
热脓疱;
科病;
伴见壮热烦躁、口渴 伴见高热、口渴不 喜冷饮,溲赤便结; 欲饮,心烦不寐;
见于疔疮、疖痈;见于颈痈、接触性皮 见于烧伤、烂疔丹
炎、脓疱疮;
– 若用之不当,能损伤肠胃,耗伤正气,易使毒邪内陷。
代表方剂
• 内疏黄连汤(《外科正宗》)
– [组成] 木香 黄连 山栀 当归 黄芩 白芍 薄荷 槟榔 桔梗 连翘 甘草 大黄
– [方歌]内疏黄连栀芩芍,木香当归薄槟榔,桔梗 连翘大黄入,清火泻热通便好。
– [功用] 清火,泻热,通便。 – [主治] 痈疽肿硬,发热烦躁,干呕饮冷,大便秘
内治法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外治法
123
目的与要求
• 掌握:外科内治消、托、补三大法之应用;膏药、 油膏、掺药等的临床应用;切开法、引流法(药 线、扩创、导管)、溻渍法等适应证、用法、注 意点。
• • 熟悉:外科病内治的具体应用。箍围药、草药之
调制、适应证、用法、注意点。火针烙法、垫棉 法、挂线法、结扎法等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 • • 了解:砭镰法、针灸法、熏法、熨法、冷冻疗法、 激光疗法等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
而成者。
• 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
– [组成] 萆薢 苡仁 丹皮 黄柏 赤苓 泽泻 通草 滑石
– [方歌] 萆薢渗湿通草石,苡柏赤苓泻丹皮。 – [功用] 清利湿热。 – [主治] 下肢丹毒、湿疮、药疹及足癣继发化脓性感
染等湿热下注所致者。
行气法 是运用行气的药物,调节气机,流通气血,
以达到解郁散结、消肿止痛目的的疗治法。

重, 发热轻)者。
• 方药 独活寄生汤
常用药物:
– 温经通阳、散寒化痰药 如附子、肉桂、干姜、桂枝、麻黄、白芥子等;
– 温经散寒、祛风化湿药 如细辛、桂枝、生姜、羌活、独活、桑寄生、秦艽等。
• 注意点
– 阴虚有热者不可施用本法,因温燥之药能助火劫阴,若 应用不当,能造成其他变证。
– 临床上可配以补气养血、活血通络之品,能提高疗效。
• 清营化痰—体虚夹痰证(瘰疬、流痰后期,形体消瘦,神疲

肢软)
• 方药 香贝养荣汤
• 注意:痰易与热、气滞相夹!
常用药物
– 疏风化痰药,如牛蒡子、薄荷、夏枯草、陈皮、半 夏、杏仁等;
– 解郁化痰药,如柴胡、川楝子、郁金、海藻、昆布、 香附、白芥子等;
– 养营化痰药,如当归、白芍、丹参、熟地、茯苓、 党参、川贝母、首乌等。
补法
• 用补养的药物,恢复其正气,协养其生新, 使创口早日愈合的治疗方法。

生肌收口
• 适应症:溃疡后期 益气养血

理脾和胃

补益肝肾
• (毒势已去,精神衰疲,元气虚弱,脓水清稀, 疮口难敛者。)
• 凡气血虚弱者,宜补养气血; • 脾胃虚弱者,宜理脾和胃; • 肝肾不足者,宜补养肝肾等。
• 如毒邪未尽,切勿遽用补法,以免留 邪为患,助邪鸱张,而犯“实实之 戒”。
祛痰法 是用燥湿或淡渗利湿的药物祛
除湿邪的疗法

一般来说,痰不是疮疡发病的主要原因,而是多
种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种病理产物,多因外感六淫,
或内伤情志,以及体质虚弱等,使气机阻滞凝聚而成。

因此,祛痰法在临床运用时,大多是针对不同病
因,配合其他治法使用,才能达到化痰、消肿、软坚
的目的,故分有疏风化痰、清热化痰、解郁化痰、养
外疡中期 正气虚弱,不能托毒外出
根据患者体质强弱和邪毒盛衰情况 分补托和透托两种方法。
– 补托法 用于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疮 形平塌,根脚散漫,难溃难腐的虚证。
– 透托法 用于毒气盛而正气未衰者,可用透脓 的药物,促其早日脓出毒泄,肿消痛减, 以免脓毒旁窜深溃;
– 如毒邪炽盛的,还需加用清热解毒药物。
代表方剂
•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 [组成] 金银花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紫背 天葵子
– [方歌] 金紫菊公背朝天。 – [功用] 清热解毒。 – [主治] 疔疮痈疖,症见局部红肿热痛者。
• 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 [组成]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 [用法] 水煎服。 – [功用] 泻火解毒。 – [主治] 疮疡阳证见焮热疼痛,口燥咽干,
得以疏通排除,以除积导滞、邪去毒消。
• 攻下法--用于实热证(局部焮红肿胀、疼痛剧烈,皮色 焮红灼热,伴口干、壮热烦躁)
• 方药 大承气汤、内疏黄连汤、凉膈散等
• 润下法--阴虚肠燥便秘(疮疡、肛肠病、皮肤病等阴虚 火旺证者,口干食少、脘腹胀满、大便秘结, 舌干红、苔黄腻,脉细数)
• 方药 麻子仁丸、润肠汤等
代表方剂
• 牛蒡解肌汤(《疡科心得集》)
– [组成] 牛蒡子 薄荷 荆芥 连翘 山栀 丹皮 石斛 玄参 夏枯草
– [方歌] 牛蒡解肌荆薄翘,丹栀玄参斛枯草。
– [功用] 祛风清热,化痰消肿。
– [主治] 头面颈项部的疮疡、牙龈肿痛等病初期, 局部红肿热痛有硬结者。
通里法 用泻下的药物使蓄积在脏腑内部的毒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