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讲稿110p

合集下载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课件 第一章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课件  第一章

1.1.2 岩土工程测试的内容
1.1.2.1室内试验技术
室内试验主要有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室内测试试验、岩石的 物理力学指标室内测试试验、利用相似材料完成的岩土工程模 型试验和采用数值方法完成的数值仿真试验。 (1)土的室内实验在《土力学》和《土动力学》中进行讲 解,主要试验有:土的含水率试验、土的密度试验、土粒比重 试验、土的颗粒分析试验、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砂的相对密 度试验、击实试验、承载比试验、回弹模量试验、渗透试验、 固结试验、黄土湿陷试验、三轴压缩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 验、直接剪切试验、反复直剪强度试验、土的动力特性试验、 自由膨胀率试验、膨胀率试验、膨胀力试验、收缩试验、冻土 密度试验、冻土温度试验、未冻含水率试验、冻土导热系数试 验、冻胀量试验和冻土融化压缩试验。
(4)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反馈技术提高迅速。先进的三
维地质建模软件、数据库系统,数据挖掘和专家系统等都在 逐步应用。 (5)国内很多地方对实行“第三方监测”进行了探索 和实践,实施城市地下工程施工“第三方监测”是保证施工 安全和工程质量十分重要的举措,有效地避免了施工过程中 可能发生的事故。 (6)对于大型重要的岩土工程,监测不仅在施工过程 中开展,而且在运营过程中也要进行,岩土工程的运营期间 的长期健康监测系统的建立研究已经发展为岩土工程领域的 重要课题之一。
现场直剪试验、地基土动力特性原位测试试验、场地土波速测试、场地 地微震观测、循环荷载板试验、地基土刚度系数测试、振动衰减测试、 旁压试验、扁铲侧胀试验等。 (2)岩体的原位测试试验在《岩体力学》中讲解。主要有:地应力 测试、弹性波测试、回弹试验、岩体变形试验、岩体强度试验等。
1.1.2.3 现场监测技术
(2)岩石的室内实验在《岩石力学》中进行讲解,主要试验有:含水率 实验、 颗粒密度实验、块体密度实验、吸水性实验、渗透性实验、膨胀性 实验、耐崩解性实验、冻融实验、岩石断裂韧度测试实验、单轴压缩强度和 变形实验、三轴压缩强度和变形实验、抗拉强度实验、 直剪强度实验、点 荷载强度实验。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第五讲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第五讲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涉及:原理,方法,仪器,监测数据的分析。
包括:试验,观测,安全监测。
第五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测试技术
主要内容

1 地基土静力特性测试

2 桩基的静力测试


3 深基坑开挖时的监测

4 沉桩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监测 探 测
5 岩体测试与探测
第五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测试技术 1 地基土静力特性测试
1.1 地基土静载荷试验 1.2 静力触探试验 1.3 旁压试验 1.4 标准贯入试验 1.5 轻便触探试验 1.6 十字板剪切试验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谢 谢!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第五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测试技术
q岩土工程监测与测试:
目的:测试岩土特性、 岩土体与工程环境关联性、 监测建筑物、边坡等的变形、 检验岩土工程治理的质量效果、 施工监测, 及工程事故监测等, 以确保工程经济合理可靠,及工程的正常运营。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Introduction to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第一讲 绪 论 第二讲 基础理论 第三讲 勘察 第四讲 设计 第五讲 测试技术 第六讲 环境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第一讲 绪 论 第二讲 基础理论 第三讲 勘察 第四讲 设计 第五讲 测试技术 第六讲 环境岩土工程
6)To direct.
指导,管理。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第五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测试技术
q英文释义:test
A procedure for critical evaluation; a means of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quality, or truth of something; a trial: 测试决定性评价的过程;为决定某种事物的存在、特性或真 实性而采取的手段;试验; A series of questions, problems, or physical responses designed to determine knowledge, intelligence, or ability. 考试为决定知识、智力或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题目或 生理反应 A basis for evaluation or judgment: 检验标准评价或判断的根据: A physical or chemical change by which a substance may be detected or its properties ascertained. 化验由一种可被检测到的或其特征能被确定的物质引起的一 种物理或化学变化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PPT课件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PPT课件
5.1 回弹第法五检章测:地下工程中的无损检测
1)原理
用回弹值和碳化深度来评价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的强度。
Rn
2.0108
0.025N
100.035L
第1页/共25页
5.1 回弹第法五检章测:地下工程中的无损检测
2)仪器使用
必须经有关质检部门检定(有效期1年); 每次现场测试前后,回弹仪须在洛氏硬度HRC=60±2的标准钢砧上率定;
第5页/共25页
5.1 回弹第法五检章测:地下工程中的无损检测
4)碳化深度测定
用凿子在测点内凿出直径15mm,深度6mm的小孔,去除粉末。用1%的酚 酞酒精滴在孔内壁边缘,量取紫红色的垂深。
n
L ( Li ) / n i 1
第6页/共25页
5.1 回弹第法五检章测:地下工程中的无损检测
5)试样混凝土强度的评定
第14页/共25页
5.2 地质第雷五达章:地下工程中的无损检测
4)天线的选择
中心 频率 (MHz)
10 25 50 100 200 500 800 1000
分辨率 (m) 2 1,0 0,5 0,25 0,125 0,05 0,03 0,025
最大 穿透深度
(m) 60 50 40 25 12 6 2,5 1,5
• 相对介电常数 (对比度, 信号速度…)
•水 (与上面参数有关)
第16页/共25页
5.2 地质第雷五达章:地下工程中的无损检测
Depth (feet) Depth (meter)
5)电特性的影响
信号的穿透深度 与对象的导电率的关系:
120
100
80
60
40
20
0
0,5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岩土工程测试技术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第一章概述一、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及测试系统1.定义:测试技术是实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各种物理量的测量原理和测量信号的分析处理方法的学科。

2、测试技术应用广泛:生物、海洋、气象、岩体、通信以及机械、电子等工程都都离不开测试与信息处理。

3、测试系统中的信号:信号,就其具体的物理性质而言,有位移信号、速度信号、加速度信号、力信号、光信号和电信号等。

目前以电信号最为方便,在测试中通常先将被测对象输出的物理量(非电信号)转换为电量(电信号)。

4、测试系统的组成:测试系统由传感器、中间变换装置和显示记录装置三部分组成。

如下图所示。

二、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测试系统的特性是指测试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测试系统的特性分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测试系统的三大部分有各自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当这三大部分组成一个系统后,该系统又显示出了综合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一)、静态特性静态(稳定状态)是指输入量不随时间而变化或随时间变化非常缓慢的状态。

静态特性是指输入量处于稳定状态时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

衡量静态特性的重要指标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和重复性等。

1、线性度测试系统的输出——输入校准曲线与理论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与测试系统满量程输出值之比,称为该测试系统的“非线性误差”或称“线性度”, 也称“非线性度”。

为非线性误差(线性度), , 出平均值。

2、灵敏度, 用K ——灵敏度,线性测试系统的灵敏度是个常数;dy ——输出量的变化量; dx ——输入量的变化量。

系统灵敏度的变化称为“灵敏度漂移”,常以输入不变情况下每小时内输出的变化量来衡量。

显然,性能良好的测量装置,其灵敏度漂移较小。

3、迟滞输入逐渐增加到某一值, 与输入逐渐减小到同一输入值时的输出值不相等, 叫迟滞现象。

如存在迟滞差, 则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就不是一一对应了, 因此必须尽量减少这个差值。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讲义(赵亚军较全)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讲义(赵亚军较全)

第一章测试技术基本知识一.什么是测试技术,什么是岩土工程测试技术?测试技术是一门利用仪器、设备对任何量进行某种意义的测量的系统的技术科学。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是借助专用的仪器设备,获得岩土工程中客观存在的,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各种物理量和各种因素,为岩土工程的研究与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

二.测试技术在生产及科研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有效地维护安全生产:露天矿(边坡维护,位移检测)地下矿(新奥法支护,地压管理)水电工程(大坝及地基监测,地应力)2.可大量提高生产效益,减小材料消耗。

①矿山爆破:减少震害,提高爆破效果。

②矿柱支护:满足应力要求的最小支护截石矿柱及最经济的支护材料③在水电工程中:能满足应力要求的最小结构尺寸3.在岩土工程中,其设计、研究的原始数据。

如强度、变形参数等。

都是通过测试技术获得的。

三.测试技术的主要任务和方法(一)任务:1.获得原始参数,如岩石的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可以通过现场或实验室条件获得。

2.测量岩体的变形,确定岩移变化规律,评价岩石稳定性同时根据变形规律采取一定维护措施。

3.测量地应力场及变化规律:目的是根据应力场来选择工程位置。

在恶劣环境下要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4.测量围岩及支架的受力状态,据此判断支架的安全程度,进行稳定性分析。

5.测量岩石在爆破作用下,各种动力学和运动学参数,以提高爆破效果。

6.对测量信息及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以及寻找客观规律。

(二)主要方法1.机械法:所用测量仪器、设备是简单的机械结构。

2.声测法:利用声波在岩石中的传播规律(如振幅,声速等)确定岩石的各种特征,是地球物理探测法的一种。

3.光测发:以光学原理为基础,对岩体的应力变形等进行测量。

也称光弹性测量法。

4.电测法:也叫非电量的电测法,是一种利用传感器将被测物理量转换成电量。

传递到电子仪器进行显示,记录或处理数据。

这是我们这门课的主题.四.电测系统的一般结构测试系统:能完成某种意义测量的仪器,设备的总称。

最新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课件第九章PPT课件

最新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课件第九章PPT课件
超声声速与弹性介质的弹性模量之间的数学关系 式为:无限弹性介质中传播的纵波声速:
薄板中的纵波声速:
细长杆中的纵波声速:
由以上各式可知,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时,其 纵波声速的平方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成正比,与混凝 土的密度成反比。当结构混凝土中有空洞或裂缝存在 时,便破坏了混凝土的整体性,声波只能绕过空洞或 裂缝传播到接收换能器,使接收的声波振幅减小、传 播的路程增大、测得的声时偏长、其相应的声速降低。 据此特征可以判断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状况。
用弹击时能量的变化反映混凝土的弹性和塑性 性质,称为回弹法。具体来说,就是根据混凝土的 回弹值、碳化深度与抗压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来推 定其抗压强度。
回弹法的优点比较突出:仪器构造简单、方法易于掌 握、检测效率高、费用较低,因而广泛用于工程验收 的质量检测。总体来说,回弹法在实际工程中主要应 用于以下四个方面: 1)根据回弹值推定结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2)对比混凝土质量是否达到某一特定要求,如构件 的拆模、运输、吊装等; 3)根据回弹值检验结构混凝土质量的均匀性; 4)对结构中混凝土质量有疑问的区域予以确定,以 便用其他方法进一步检测。
1、声波的发射
声波的发射方式有以下几种:
1)换能器内触发发射
2)锤击外触发发射
3)电火花外触发发射
2、声波的接收
3、放大数据及采集
目前国产性能好的声波检测仪,在将波形显 示在屏幕上的同时,可将接收信号的首波波幅及 首波的到达时间自动加以判读,同时显示其数值。 对接收到的波形、波幅、声时等可随时存入电脑 硬盘,做下一步的分析处理。上述声波信息可在 专用的数据与信息处理软件的支持下,对被测介 质做出评价。
因此,在实际检测中,超声声速是通过混凝土弹
性模量与力学强度的内在联系,与混凝土抗压强度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 基本内容
0.8.1 室内试验
(1)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土的工程分类和土的基本状态判断 粒度特征:D10、D60、CU、CC 密实特征指标:γ 、γ d、GS、e、n、γ 湿度特征指标:Sr、W、WL、WP、IP、Wop 结构特征指标:S=q0/q, 土骨架颗粒的形态、连接形式、排列方式 土胶结构的种类、渠集形式、胶结类型。 (2)土的基本化学性质:分析土的物质成份(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 , 土粒与介质溶液间的物理化学作用。 全量分析:Al、Fe、Si、Ca、Mg、k 阳离子交换: 水溶盐:易溶盐、中溶盐、难溶盐 有机质: 酸碱度: (3)土的基本水理性质: 崩解、膨胀、收缩、湿陷 (4)土的基本力学性质——提供力学计算的参数 渗透特性:V~i 关系、k、icr 抗剪特性:τ f——σ 关系、c、υ 压缩特性:e——P 关系、ar、Es、E、mv、Cv 0.8.2 原位试验:载荷试验、标贯试验、静力触探、旁压试验、十字板剪 切试验、波速试验。
塑性指数IP(%) 60 50 40 30 MHR 20 10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液限WL(%) CLY B CHE A
1.3 土的分类 1.3.1 一般程序 1)根据土中未完全分解的动植物残骸和无定形物质判定是有机土还是无 机土。有机质呈黑色、青黑色或暗色,有臭味,手触有弹性和海绵感。 注:当不能判定时,可将试样在 105℃~110℃的烘箱中烘焙一昼夜, 焙烘后试样的液限降低到未烘焙试样液限的 3/4 时,则试样为有机质土。 2)对于无机土,则按巨粒土、粗粒土和细粒土进行分类 1.3.2 巨粒土和含巨粒土的分类和定名 1)试样中巨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 50%的土称巨粒类土。 2)试样中巨粒组质量为总质量的 15%~50%的土为巨粒混合土。 3)试样中巨粒组质量小于总质量 15%的土,可扣除巨粒,按粗粒土或细 粒土的相应规定分类、定名。 4)巨粒土和含巨粒土的分类、定名,应符合表 1-2 的规定。 表 1-2
巨粒土和含巨粒土的分类
粗组含量 漂石粒含量>50% 土代号 B 土名称 漂石
1.3.3 粗粒土的分类和定名 1)试样中粗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 50%的土称粗粒类土。 2)粗粒类土中砾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 50%的土称砾类土;砾粒组质量小 于或等于总质量 50%的土称砂类土。 3)砾类土应根据其中细粒含量及类别、粗粒组的级配,按表 1-3 分类 和定名 表 1-3
1.2.5 土颗粒组成特性应以土的级配指标(不均匀系数 CU 和曲率系数 CC)表示
1) 不均匀系数 CU:反映土中颗粒级配均匀程度的一个系数,应按式 (1-1)计算:
Cu d 60 d 10
(1-1)
式中:d10、d60——在粒径分布曲线上粒径累积质量分别占总质量 10% 和 60%的粒径。 2)曲率系数 CC:反映粒径分布曲线的形状,是颗粒级配优劣程度的一 个系数,应按式(1-2)计算:
0.2
任务
0.2.1 确定常规的土性指标: 各种物理力学性指标及化学指标。 0.2.2 确定土性指标参数 理论公式中的参数,例:邓肯模型的八个参数。 0.2.3 确定变化规律,各种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内在联系,经验公式。 0.3 类型 0.3.1 室内试验:常规试验,专门试验。 0.3.2 原位试验:直接试验,间接试验。 0.3.3 模型试验:普通模型试验,离心模型试验。 0.3.4 原型试验:原型观测,实录分析。
表 1-4 土类
砂类土的分类 粒组含量 级配:Cu≥5 Cc=1 3 级配:不同时满足 上述要求 土代号 SW 土名称 级配良好砂

细粒含量小 于 5%
SP SF SC SM
级配不良砂 含细粒土砂 粘土质砂 粉土质砂
含细粒土砂 细粒土质砂
细粒含量 5% 15% 细粒为粘土 15%<细粒含 量≤50% 细粒为粉土
dmax
、γ
dmin
、Dr
1 土的工程分类
1.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1 规程用于工程用土的鉴别、 定名和描述, 以便对土的性状作定性评价。 1.1.2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工程用土; 不适用于有机土、 混凝土所用砂和石料。
1.2. 一般规定
1.2.1 土的工程分类(简称“分类”),应以下列土的特性指标作为依据 1) 土颗粒组成及其特性。 2)土的塑性指标:液限(WL) 、塑限(WP)和塑性指数(IP) 。 3)土中有机质含量。 1.2.2 土的分类试验应按下列标准进行 1)土颗粒粒组含量应按《颗粒分析试验》中的筛析法规定进行试验。 2)土的塑性指标应按《界限含水率试验》规定进行试验。 3)有机质含量应按《有机质试验》规定进行测定。 1.2.3 本规程将工程用土分为一般土和特殊土两大类 1)一般土按不同粒组的相对含量可分为:巨粒土、粗粒土和细粒土。 2)特殊土包括黄土、膨胀土、红粘土。 1.2.4 土的粒组应按表 1-1 中规定的土颗粒粒径范围划分
F SI O Y E R St W P H L
2)由 2 个基本代号构成时,第 1 个基本代号表示土的主成分,第 2 个 基本代号表示土的特性指标(土的液限或土的级配) 。 示例:GP——不良级配砾。 3)由 3 个基本代号构成时,第 1 个基本代号表示土的主成分,第 2 个 基本代号表示液限的高低(或级配的好坏) ,第 3 个基本代号表示土中所含 次要成分。 示例:CHG——含砾高液限粘土。
注:表中细粒土质砂土类,应按细粒土在塑性图中的位置定名。
标为塑性指数(IP) 。塑性图中有 A、B 两条界限线。 ① A 线方程式:IP=0.73(WL-20)。A 线上侧为粘土,下侧为粉土。 ② B 线方程式:WL=50。WL≥50 为高液限,WL<50 为低液限。 ③ 塑性图为图 1-1。
塑性指数IP(%) 60 50 40 30 20 10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液限WL(%)
0.4 原则
0.4.1 既要作适当简化,又要尽量模拟实际。 简化要随所研究的问题而变,也就是要根据具体的问题作具体的分析。 0.4.2 既要准确可靠, 又要提高工效, 节约耗费, 在准确的前提下提高工效。
0.5 步骤
0.5.1 拟定合理的试验方案 0.5.2 采用有代表性的土样试样 0.5.3 进行准确的试验测定 校正仪器,试验各环节的问题要仔细分析。 0.5.4 作出正确的成果整理分析
0.1.1.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大定理的提出都依赖于实验技术: 渗透、压缩、剪切 三大稳定性的验算: 渗透稳定性、变形、强度稳定性 本构定律的研究,应力~应变关系的研究 例如:邓肯——张模型的八个参数测定。 0.1.2.技术应用上 新的土力学测试技术是保证设计理论与方法处于先进、合理、经济的 重要保证,是设计、计算所依据的各项岩土参数的准确测试的重要保证。
土类 巨粒含量 巨粒土 100%~5% 混合巨 粒土 巨粒子 混合土 巨粒含量 小于 75%, 大于 50% 巨粒含量 50%~15% 漂石粒含量≤50% 漂石粒含量>50% 漂石粒含量≤50% 漂石含量>卵石含量 漂石含量≤卵石含量 Cb BSI CbSI SIB SICb 卵石 混合土漂石 混合土卵石 漂石混合土 卵石混合土
IP≥0.73(WL-20)或 IP≥10 IP<0.73(WL-20)或 IP<10
WL≥50% WL<50% WL≥50% WL<50%
CH CL MH ML
高液限粘土 低液限粘土 高液限粉土 低液限粉土
5)含粗粒土的细粒土先按表 1-5 规定确定细粒土名称,再按下列规定最 终定名 ① 号 G。 ② 粗粒中砂粒占优势, 称含砂细粒土, 应在细粒土代号后缀以代号 S。 6)有机质土可按表 1-5 规定划分定名,在各相应土类代号之后缀以代号 O。 1.3.5 特殊土分类 1)黄土、膨胀土和红粘土等特殊土类在塑性图中的基本位置见图 1-2。 其相应的初步判别见表 1-6。
Cc (d 30 ) 2 d10 d 60
(1-2)
式中:d30——在粒径分布曲线上,粒径累积质量占总质量 30%的粒径。 其余符号见式(1-1) 。 1.2.6 土类基本代号应符合下列规定 漂石(块石) 卵石(碎石) 砾(角砾) 砂 粉土 粘土 B Cb G S M C
细粒土(C 和 M 合称) 混合土(粗、细粒土合称) 有机质土 黄土 膨胀土 红粘土 盐渍土 级配良好 级配不良 高液限 低液限 1.2.7 表示土类的代号按下列规定构成 1) 1 个代号即表示土的名称 示例:Cb——卵石、碎石。
土类 砾 于 5% 含细粒土砾 15%<细粒 细粒土质砾 含量≤50% 细粒为粉土 GM 粉土质砾 级配:不同时满足上述要求 细粒含量 5%~15% 细粒为粘土 GP GF GC 级配不良砾 含细粒土砾 粘土质砾 粒组含量 细粒含量小 级配:CU≥5 CC=1~3
砾类土分类
土代号 GW 土名称 级配良好砾
4)砂类土应根据其中细粒含量及类别、粗粒组的级配,按表 1-3 分类 和定名 1.3.4 细粒土分类和定名 1)试样中细粒组质量大于或等于总质量 50%的土称细粒类土 2)细粒类土应按下列规定划分 ① 试样中粗粒组小于总质量 25%的土称细粒土 ② 试样中粗粒组质量为总质量的 25%~50%的土称含粗粒的细粒土 ③ 试样中含有部分有机质(有机质含量 5%≤OU≤10%)的土称有机质 土。 3)细粒土应根据塑性图分类。塑性图的横坐标为土的液限(WL) ,纵坐
0.6
发展
0.6.1 高坝大库的兴建 0.6.2 土力学理论的发展---0.6.3 多种土质的应用(膨胀土、黄土、冻土、红土) 0.6.4 服务对象的高精度要求 0.6.5 计算量测的发展
准确化 快速化 大型化 高压化 自动化 定型化
0.7 参考书
0.7.1 《土工试验规程》 (SL237-1999) 0.7.2 土力学 武汉水利水电学院 主编 0.7.3 王锺琦等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0.7.4 窦宜等 土工实验室测定技术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