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脉象梳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脉象梳理

一.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寻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之令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寸浮头疼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伤风感冒·发热头疼·头昏目眩·咳痰受风……风寒咳喘鼻塞流涕自汗体倦)

关浮脾虚肝气旺,(腹满腹胀·胁疼口苦·肝木克脾土……中满不食)

尺中溲便不流通。(癃闭·膀胱风热·小便涩赤·右尺便秘)

1、浮紧风寒。

2、浮虚中暑·伤暑·右尺浮虚元气不足。

3、浮缓风湿。风寒入肌肉。

4、浮滑宿食·宿痰·风痰·痰热·痰饮。

5、浮数热·风热入肝。

6、浮芤失血。左尺浮芤:男子尿血,女子崩漏,左尺浮迟:冷疝,脐下疼。

7、浮涩伤血。右关浮大涩宿食。

8、浮洪虚热。右寸浮洪:肺热喘咳。浮迟咳嗽

9、浮散劳极·心耗虚烦。

10、浮促怒气伤肝,心胸满逆。

11、浮短气病。肺伤·诸气少。

12、浮弦痰饮。

13、浮虚迟:心气不足,心神不安。

14、浮洪散:心热。

15、浮大中风头重·塞流涕。

16、浮洪大:伤寒。

17、浮细滑:伤饮。

18、浮洪大长:风眩癫。

19、浮洪疾紧:

20、浮迟:脾胃虚

浮脉就是临床常见的脉象,一般就是外感之象。

取浮脉之法:《难经》“三菽为浮,九菽为沉”。王叔与《脉经》:“浮有轻取微散”之意。《黄帝内经》仅诉诊脉位置深浅,《脉经》初形脉形边界。浮脉成了兼具脉位、脉形的复合脉。

崔嘉言《四言脉决》:“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当就是以部位论浮脉。又:“浮紧风寒,浮散虚剧”,前一句以浮论位置,紧论脉的紧张度,当无问题。后一句中“散”脉本身就已经就是浮了。

《蘋湖脉学》中“散脉,大而散,有表无里”。

《素问》云:“浮而散者为眴仆”,浮散同出,故知叔与为非,当尊《黄帝内经》为就是。

《景岳全书、杂证》:“脉诊浮而略有收束之意方就是风,紧则有寒,大数为风”,则提示浮就是

脉的浅出部分。

可知浮脉有两个概念:一就是浮取所得之脉,一就是脉的浅出部分

浮脉辩证:浮紧风寒,以三部分之,寸主气为卫,关主血为荣。

浮紧脉在寸,病在气分,当用麻黄汤散之。

若浮紧在关,病在血分,当用桂枝汤宣通。

浮紧在尺,风寒束表入于足太阳膀胱经,当用败毒散通一身之表。

若脉浮紧,而尺脉略沉,则当用桂枝加附子汤。

浮洪为风热,寸脉浮洪当用银翘散表散,此证当有头痛。

左关脉浮洪,当用桑菊饮通透,以达少阳经气。

热性上浮,若兼尺浮大者必就是有积滞,宜防风通圣散,表里双解,上下宣通。

单纯尺脉浮数必就是膀胱有热,当用二草丹以主之。

肿疡浮脉恐多虚,或有风寒在表居,溃后脉浮气外泻,频加补剂始相宜。

《脉经》:“浮而大者,中风头重、鼻塞。浮而缓者,皮肤不仁,风寒入肌肉。浮而滑者,宿食。浮短者,其人肺伤,诸气微少,不过一年死,法当嗽也。浮洪大者,伤寒。浮滑而疾者,食不消,脾不磨。浮而细滑,伤饮。浮洪大长者,风眩癫疾。浮滑疾紧者,以舍百病久易愈。”

《千金方》:“寸口脉浮而滑,头中痛。寸口脉浮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徽而涩,故知有谷气缩食。关上脉散浮,积热在胸中,呕吐蛔虫,心健忘。尺散浮者,客阳在下焦。”《崔氏四言举要》:“浮鼓风热,浮迟风湿,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火,浮微劳极,浮濡阴虚,浮弦痰饮,浮滑痰热,浮散虚剧。”《三因方》:“浮大为鼻塞,浮缓为不仁,浮大长为风眩癃疾,浮滑疾为宿食,浮大而涩为宿食滞气,浮短为肺伤诸气,浮滑为饮、为走刺。浮细而滑为伤饮,浮滑疾紧为百合病,浮散为大便坚、小便暾,浮紧为淋、为癌闭。”

《参家枢要》:“浮大伤风鼻塞,浮滑疾为宿食,浮滑为饮。左寸浮而虚迟,心气不足,心神不安。浮散,心气耗、虚烦,浮而洪散,心经热。关浮而数,风热入肝经,浮而促,怒气伤肝,心胸逆满,浮大胸胁胀满。尺浮打而芤,男于小俱血,妇人崩带。浮

而迟冷疝,脐下痛。右寸浮而洪,肺热而咳,浮而迟,肺寒喘嗽。关浮大而涩为宿食,浮而迟脾胃虚。尺浮而虚元气不足,浮而数,下焦风热,大便秘。”

《外科精义》:“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浮而数者热也,浮数之脉应发热其不发热而反恶寒者,疮痘之谓也。”

《濒湖脉学》:“浮迟表风,浮数表热,浮紧表寒。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就是血虚。”

《诊家正眼》:“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医学入门》:“浮而有力则为风,浮而无力斯为虚。浮数风热微欲解,浮迟身痒汗亦无,浮紧滑疾百合辜,浮大瘾疹久为癞,浮滑痰饮痛如锥。”

《医宗必读》:“有力为风,无力血虚,浮迟表冷,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署,浮芤失血,浮洪虚火,浮微劳极。浮濡阴虚,浮散虚剧,浮弦痰饮,浮滑痰热。”

《古今医统》:“浮实为邪,浮虚少气,浮盛按衰,里虚表实,浮有按无,无根之喻。左寸浮而无力,主表虚自汗,腠理不固,寒气不卫,恶寒寒战、恶风。浮而有力主表邪盛,头痛发热,目眦赤涩,身疼或口干。左关浮而无力,主表证,目视不明目生花。浮而有力表邪证,主胁痛腹胀,目痛目胀。左尺浮而无力主表虚,为盗汗、为耳聋,膀胱癃、小便短。浮而有力表邪实,为淋沥、小便难,便赤便浊。右寸浮而无力表虚证,自汗恶寒恶风,皮肤搔痒,背恶寒,喷嚏流清涕,浮而有力实,邪盛为发热头痛,头风眩运。右关浮而无力主表虚,四肢不举,倦息嗜卧,或而目浮肿。浮而有力主表实,主腹胀,胸膈痞满。右尺浮而无力与左同,浮而有力主肠风、风痹、耳鸣。”

《景岳全书》:“浮大为伤风,浮紧为伤寒,浮滑为宿食,浮缓为湿滞,浮芤为失血,浮数为风热,浮洪为狂躁。浮而有力、有神者,为阳有余,阳有余则火必随之,或痰见于中,或气壅于上,可类推也。若浮而无力空豁者,为阴不足,阴不足则水亏之候,或血不营心,或精不化气,中虚可知也{若以此等为表证,则害莫大矣!其有浮大弦硬之极,甚至四倍以上者,内经谓之关格。此非有神之谓,乃真阴虚极而阳无无根,大凶之兆也。”

《脉确》:“浮洪主风火,浮数主风火,浮弦主风痰,浮滑主风痰、风热,浮长主风热、风癞。”

《脉诀汇辨》:“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数风热,浮迟风虚,浮虚暑备,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濡阴虚,浮涩血伤,浮短气病,浮弦痰饮,浮滑痰热,浮数不热,疮疽之兆。”

《脉诀启悟注释》:“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数风热,浮洪风火,浮涩伤营,浮芤失血,浮短气亏,浮濡气衰。”

《三指禅》:“浮紧伤寒,浮虚伤暑,浮数伤风,浮迟伤湿。”

《脉学阐微》:“浮迟表寒,浮洪表热,浮缓中风、风湿,浮濡伤暑,浮滑风痰,浮细气虚,浮涩血虚,浮散极虚。”

浮濡脉条下,有主阴虚者,有主气衰、气败者,有主伤暑者,究其脉理为何?按浮、濡二脉均属浮脉类,轻手按之即得。但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如水上浮木。濡脉浮细极软,如水上浮帛。浮濡相兼,就是脉位浅,轻取即得,脉势弱,按之无有。故《濒湖脉学》濡脉条下谓:“浮而柔细知为濡。濡为亡血阴虚病,髓海丹田暗已亏。”根据浮濡脉所见之分部不同,其主病不一。若见于寸脉,就是阳气虚衰;若见于关脉,又常为湿邪所犯;若见于尺脉,就是阴虚血伤。故李时珍说:“寸濡阳微自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