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
民间美术造型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民间美术造型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53cb72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1.png)
民间美术造型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民间美术造型是指在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所表现出来的民间造型艺术。
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劳动和自然界的认识、领悟和表达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结合的历史过程中积累经验所形成的独一无二的造型艺术。
民间美术造型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深厚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当今的艺术设计领域中,民间美术造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为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原素,更为设计注入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力。
本文将从民间美术造型的概念、特点,及其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二、民间美术造型的特点1.浓厚的民族特色:民间美术造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造型艺术,它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
在每一种民间美术造型中都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具有鲜明的民俗特点和地域特色。
2.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民间美术造型包括了剪纸、面塑、泥塑、风筝、皮影、绣品、竹编、泥绘等多种形式,每一种造型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展现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3.富有生活气息:民间美术造型是劳动人民对生活、劳动和自然界的认识、领悟和表达,因此它们都富有生活气息,贴近人民生活,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劳动的尊重。
三、民间美术造型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1.为艺术设计注入乡土气息:民间美术造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它们为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原素。
当代艺术设计师将民间美术造型中的元素运用到作品中,不仅能丰富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力,更能为作品注入浓厚的乡土气息,使作品更具民族特色。
2.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民间美术造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3.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民间美术造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将其运用到艺术设计中能够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使作品更加具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论民间信仰与民间美术造型——以河南淮阳“泥泥狗”为例的开题报告
![论民间信仰与民间美术造型——以河南淮阳“泥泥狗”为例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107445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1.png)
论民间信仰与民间美术造型——以河南淮阳“泥泥狗”为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中国,民间信仰与民间美术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民间信仰在乡村地区尤其盛行,传统民俗和宗教文化在乡村地区的传承和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同时,民间信仰和民间美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民间信仰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对民间美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造就了民间美术独有的造型特点。
河南淮阳县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信仰和民间美术之乡,其泥泥狗文化是淮阳县乃至全国民间信仰和民间美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泥泥狗是淮阳县传统的宗教文化,也是淮阳县民间工艺美术的代表性作品。
泥泥狗雕塑具有独特的造型、丰富的寓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淮阳县民间信仰和民间美术的一片瑰宝。
二、研究意义深入研究河南淮阳民间信仰和民间美术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关系,对于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和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将从淮阳县泥泥狗文化的视角出发,探讨中国传统民间信仰和民间美术之间的关系,探寻民间信仰是如何在民间美术造型中表达的,分析民间美术在表现民间信仰方面的独特创作手法和审美特点。
三、研究问题和方法1.研究问题本研究将重点探讨以下问题:(1)泥泥狗的发展历史及其意义、价值和文化内涵。
(2)民间信仰与民间美术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3)民间信仰是如何在泥泥狗的造型和寓意中表现出来的。
(4)泥泥狗文化对当代民间美术与宗教文化的影响。
2.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访谈等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地方志、民间故事等资料,了解泥泥狗的发展历史和传承情况。
其次,进行实地调查,深入了解泥泥狗的制作工艺和文化特点。
最后,通过访谈淮阳县的泥泥狗制作大师和爱好者,从中挖掘其背后的民间信仰和文化内涵。
四、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我们将深入探讨泥泥狗与淮阳民间信仰和民间美术之间的关系,挖掘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为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浅谈对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认识和思考
![浅谈对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认识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6a37fcd0066f5335b812158.png)
浅谈对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认识和思考摘要:中国民间元素众多,日常生活中,中国结等民间美术产品随处可见,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对中国民间美术进行研究,简单论述民间美术,分析其特性,丰富现代产品内涵,使其更具艺术性,更好地展示中国悠久文化。
关键词:民间美术;认识;思考近年来,国人的审美观念越来越高,当代中国民间美术更加重视实用性、情感性和心理性,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展示作品独特的韵味,是对“意”、“形”、“势”的表现,确保当代民族的活力,区别于现代艺术作品,展现民间美术的与众不同。
唐装就是古元素与民间美术的完美展现,传递着中国当代民间文化蕴意,是形体与艺术的最美结合。
人们越来越重视民间美术,把民间美术作为文化修养的象征。
现代与古代的交融,大众设计、平实朴质正逐渐改变现在的生活及习惯,越来越受到美术、艺术界的关注,对于民间美术的认识逐年加深。
一、什么是当代中国民间美术中国民间美术,来源于中国民间,平实而又简单,朴实、健康、独特的中华民族艺术特色,相承至今,具有强烈地乡土气息,带来的是贴近生活的视觉、触觉感受,是历史传统、社会发展、民族情感的一幅画面。
如各地的节日活动等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就是非常具有中国浓郁的文化气息和艺术底蕴的艺术追求。
不同时期的发展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特点。
二、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特征中国民间美术,吉祥而高雅,寓意深远,在当地有着极高的地位,完美地与中国图案相结合,寓意中华民族积极向上,团结合作,战胜困难,深受广大中国人民喜爱。
各地、各民族、各时代都有自己的民间艺术,都在中国的历史下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在现代社会中,合理穿插使用民间艺术,既能传达作者内心的心意,又能了解中国民间文化。
(一)乡土性。
我国民间美术一般来源于底层老百姓,贴地气,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民间美术,是社会人民对淳朴生活的一种艺术表现,是劳动者的生活感受和社会认识。
广大底层劳动人民的作品简单、现实,并具有独特的韵味,(二)继承性。
试论传统服饰的美学特征
![试论传统服饰的美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da2c96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e.png)
试论传统服饰的美学特征引言:美术作为一种永恒的视觉形象把握着自然世界,它是表现情感世界的艺术语音,它里面包含了浓浓的美感,而美学更是一门充满感性的学科,尤其是中国古典美学更是对中国传统服饰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只要一谈到服饰,人们就会莫名的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出神人化的制作工艺,千姿百态的款式,变幻莫测的材料,姹紫嫣红的色彩。
一般从直觉和现象角度看,服装确实有诱惑人的地方,让人爱不释手;然而要从美学和理论的角度说出服装美与不美,究竟美在何处,为什么会美,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前者靠的是感觉,后者凭的是理性。
本文就是按照一定的理论探讨传统服饰的美学特征。
1. 服装美学思想的起源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发现,朴素的美术哲学观点,证明了“形”与“神”的依存关系,而中国传统服饰也正具备了形与神这两种特点。
因此我们可以说“形神兼备”是中国传统服饰所独具的风格。
中华民族在遥远的仰韶文化时期便开始制作麻纤维的织物服装,慢慢进入到后来以手工为主体的服饰文明的时期,当进入阶级社会之后,人们便开始以“礼”和“法”的形式约束对服饰的理解和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在更多的历史阶段上,我们也能够发现民族大融合、生产力水平的改变、尤其是社会文化思潮对服饰的发展变化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人们在服饰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创造与革新能力,都使我们强烈感受到中华传统服饰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那种跌宕起伏的力度和张力。
另外,在爱美之心的驱使下我们发现,从一些专家学者那儿看大的人物的图像,一些陶瓷工艺作品甚至是一些出土的实物,我们可以发现古代的人在装饰自己时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尤其是精湛的雕刻工艺、把握整体的设计理念、装饰品的朴素大方,这些无不体现了古代人对内外兼修思想的深刻理解,当然,这里也凝聚着中国古代传统服饰之美的重要内容,看到它们,将会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去把握和探寻中国传统服饰的美学精神。
解析民间美术造型的语言特征
![解析民间美术造型的语言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a6f7809eff9aef8941e0662.png)
解析民间美术造型的语言特征武星宽欧阳依妮【摘要】:民间美术作为民间文化的物化形式,有着自己独特的造型语言特征。
本文分别从造型的思维观念、形体特征、组合方式、色彩搭配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用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理念。
【关键词】:民间美术造型、观念、形态民间美术作为民间文化的物化形式,决定了其审美意识的特殊性。
这种不同于一般审美意识的特殊性和民间文化共同构成了民间美术造型语言特征的内在根源。
民间文化又因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和稳定性决定了民间美术造型的稳定性、程式化、规范化,使广大民众的艺术表现和审美趣味呈现出较大的趋同性,从而使民间美术造型表现出一种特有的规律和语言特征。
一、造型思维观念达·芬奇说:“画家的心应该像一面镜子,将自己转化为对象的颜色,并如实摄进摆在面前所有物体的形象。
”1[①]这是一种西方的真实再现描绘客观世界的理论。
与之不同的是,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思维观念中的再现是相对主观并重视心理因素的,对反映的主题和对象有一种知觉的选择,是带有主观情感的、对现实与自然的解释和评价。
也就是说,民间美术作品不是采用事物的真实形态去表达作者的观念,而是用观念去看待和分析事物使之成为一种概念化的形态,用并不客观存在的物体形态去表述客观存在的主题内容,即“概念真实”。
比如,在民间艺人看来,他们认为侧面长两只眼睛的牛、大老虎肚子里套着小老虎的形象是真实存在的:因为牛都长着两只眼睛,大老虎怀孩子的时候肚子里就有小老虎。
民间美术通常表达的是生活中质朴的思想和原始的情感,以生活中最朴实平常的元素展现,因而具有极强的震撼力。
民间美术的造型思维观念不仅反映出民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也反映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阐释。
“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
”2[②]这种重自我、重心性的文化精神表现在民间美术上就是注重创作中的主观能动性,“画随心走”、“言为心声”。
年画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它是人们精神领域和心理要求的理念性的满足和替代性的实现,表达人们向往吉祥的心理。
中国民间传统美术造型文化
![中国民间传统美术造型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c3dcc3b50e2524de4187e01.png)
中国民间传统美术造型文化一、民间美术造型特征及审美意蕴中国民间美术创作基于客观现实,但不完全还原客观,表达人们感受生活和认识事物的审美理想,在历史的实践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影响,丰富着内涵,体现真自身独特的艺术规律。
民间美术造型显著表现出它的实用性,在物体实用性的基础上制造出可爱、错落、奇特的审美效果。
如:民间玩具的圆浑稳实不易破碎;藤编器皿透气性强;门神财神因职业不同面部表情也各有不同;民间美术的人物造型追求完整的手法,在民间剪纸和木板年画中较为常见。
例如陕北民间剪纸中侧脸双眼的造型,山东门神年华和天津杨柳青年画中人物,无论是站立还是盘坐或者奔跑都是采用全身表现,很少有半身或局部;侧面的人物五官也是正面的画法。
民间艺术家在避免残缺的人物形象,构图饱满,突出主题,体现了中国人喜爱完整、圆满的审美心理。
中国自古以含蓄为美,许多民间美术的造型有象征意义。
在象征性方面,比如用谐音的方式,将一组画面表达出吉祥的象征意义:金(鱼)玉满堂、早(枣)生贵子、福(蝠)寿双全、喜上眉(梅)梢:用喻意的方式,如百合、核桃喻百年好合,花生、灵芝喻长生不老;用符号的方式,如虎辟邪、鹰镇宅、五毒驱病消灾,抓髻娃娃辟邪招福。
民间美术用各种多种物象的组合传达着美好的理想与情感,这种奇特的审美蕴含着强大的艺术魅力。
民间美术造型从以概括、抽象性的手法,追求视觉符号的神似,展现出物象自然,质朴的本质风貌。
在概括性方面,夸张、提炼、省略、简化,即扬长避短。
夸张的表现如民间的画诀“文人一根钉、武将一张弓、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斤尾巴掉后头。
”简化,如陶、泥玩具的造型,绘上花纹才能活气。
在抽象性方面,抛开现实的,形象本身的细节和不规则因素,用及其简单的形式,如点线面来概括现实形象。
织锦、刺绣、挑花大部分用用抽象的几何图案表现,如当地人能从“牛角花、螃蟹花、南瓜花”等织绣品几何图案中直呼出花的名字。
民间美术追求情感上的真,求神似不求形似,用朴素、真实的造型手法表现事物的面貌。
云南民族民间美术及特征PPT演讲稿
![云南民族民间美术及特征PPT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d776bb63783e0912a2162a63.png)
第十章 蜡染(苗族蜡染)
•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 (扎染)、夹缬(镂空印 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 印花技艺。中国的染织工 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 ll 世纪——公元前771年)已 得到较大的发展。根据 《礼记》等文献记载,织 物的染色当时设有一种叫 “染人”的专官主管,楚 国还设有专门主持生产靛 蓝的“蓝尹”工官。
第五章 银器(新华村白族银器)
• 目前,白族银器主要产品 包括汉式银器、藏式银器 和其他一些民族的银佩饰 等三大部分。因为涉及面 广,其形制、工艺、纹样 等方面都各有其特定的社 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 白族银器加工的基本技法 有锤碟、焊接、抛光、錾 刻、花丝、剔空等,其中 以錾刻和花丝工艺最具特 色。
第九章 扎染(大理白族扎染)
• 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 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 艺,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 疙瘩花。因主产地在大理, 染布者大多是白族,故尔 人们又把它叫做大理扎染、 白族扎染。大理白族自治 州大理市周城村和巍山彝 族回族自治县的大仓、庙 街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这一 传统技艺,其中以周城白 族的扎染业最为著名,被 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扎染 之乡"。
苗族蜡染
第十一章
织锦(傣族织锦)
• 云南美女,傣族美女必不可少, 身材窈窕的她们是版纳街头流 动的风景。而她们身上一“梭” 一线织出的的傣裙,就是被公 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傣族手工织锦技艺” 的作品之一。 “锦”在字典中 指“精美鲜艳的纺织品”,傣 族人早有棉布和丝绸织锦,现 在,我们看到的通常是棉布织 锦。傣族手工艺人用这一布上 的“美丽云霞”, 它们也成为 许多游客必买的版纳纪念品之 一。 由于工业化的冲击,这一 布上的“美丽云霞”越来越少, 由于它的稀少而弥足珍贵,目 前,相关部门正准备采取各种 措施,希望把“云”留住。
人教版高中美术《民间美术》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美术《民间美术》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a2a5d5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2e.png)
人教版高中美术《民间美术》说课稿《民间美术》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民间美术》,该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美术欣赏第十六讲。
教材分析中国民间美术内容种类繁多,寓意深邃,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华之一。
本节由民间美术的界定、特点和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并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初步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继承发展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为此我为本课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一、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造型特点,掌握各类民间美术的基本知识。
二、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欣赏能力。
三、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确定以下2点作为本节的教学重点1、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欣赏能力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加以应用这堂课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还得作好课前的教学准备,我作了三步规划:1、课前布置好讲课材料,分别展示年画、风筝、民间玩具、刺绣、编织、剪纸。
2、搜集整理各部分的材料。
(图片、实物、网络资料、制作课件)3、提前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是否充实,不足的教师给予补充。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从三个方面安排了本课的教学内容。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2、作品欣赏、阐释风格3、欣赏拓展、实践创作为了让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对比法,启发法,分组讨论法,欣赏法,实践操作法,下面我就教学程序和方法作具体阐述。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上课开始,我请学生挑选预先准备好的作品,,并对号入座。
接着,我揭示课题(板书),同时投影,讲解民间美术创作的艺术特色及大概的种类。
民间工艺美术论文六篇
![民间工艺美术论文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33142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b.png)
民间工艺美术论文六篇民间工艺美术论文范文1民间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蕴含着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其民族地域特征最鲜亮,其民族文化表征最显著。
民间工艺美术来源于群众,具有广泛的识别性和鲜亮的共性。
平面广告设计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无时无刻不在受着民间工艺美术的影响。
但是这种影响往往是被动、自发的,而不是主动、自觉的。
这种被动与自发性主要体现在:或仅是平面广告设计个案中实行或选取了民间工艺美术的某一种形式,或在平面广告设计个案中受民族文化、民族美术的影响而潜意识地体现一些民族文化、民族美术的特征。
事实上,作为现代艺术的特别表现形式,平面广告设计的一条最基本原则——易读性,即能精确传达信息,让受众清楚理解广告所表达的意思。
把民间工艺美术的思维、理念、特别表现手法、表现形式、造型特征运用在平面广告设计中,更有利于为群众与广告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更有效地形成广告效应。
尤其是品牌推广本身必需具有入乡随俗的特点,民间工艺美术为品牌推广的平面广告设计地域化、特色化供应了依据。
平面广告设计要走出一条“民族共性”的道路,就必需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并进行具有制造性的转化。
二、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及对平面广告设计的启示(一)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郴州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独特产物,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鲜亮的共性。
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承和运用。
在分析整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乐观因素,并制造性地应用于平面广告设计和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究,具有肯定的乐观意义。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湘南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专家学者们讨论以郴州市民间工艺美术为主要,然后辐射整个永州市和衡阳市,即湘南地区。
论中国民间美术特征及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论中国民间美术特征及对平面设计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5813f3b43323968011c9287.png)
关键 词 :民间 美术 ;寓意性 ;夸 张性 ;时 空跨 越与 综合性 ;平
面设 计
一
、
民间美 术 的特 征
中 国 民 间美 术 由广 大 劳 动 人 民 所 创 造 , 是 中 华 民族 集 体智 慧 的结 晶, 以实用 、经 济 为直 接 目的 ,并 丰 富、 美化 着人 们 的生 产与 生活 。 中华 民族 地大 物博 、 人 口众多 ,各个 地 区的风 土 人情 也有 所不 同 ,这 为形 成繁 多种 类 的 民间美 术奠 定 了基 础 。按 照运 用材 料和 制作 技 巧的 不 同民 间美术 可 大致 分 为 :绘画 、雕 塑 、剪 纸 、编织 、刺 绣 染织 等 。虽然 这 些美 术制 品 的材 质不 同、用 途各 异 ,但它 们都 富 含深 刻的 寓意 ,跨 越 时 问与 空问 的界 限 以大 胆夸 张的 手法进 行创 作 。
理 论 研 究 ・ 计 设
论 中国民间美术特征 及对平面设计 的影 响
郭文静 ( 河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河南新 乡 4 30 ) 5 0 7
摘 要 :中国民 间美术是 中华民族 集体智慧 的结晶 ,其富含 深刻 与 牛 眼为 正面 。 不仅 如此 , 为 了使画 面形 象 更加 饱满 ;装 饰性 更 的寓意,跨越 时间与 空间的界 限以大胆 夸张的手法进行 创作 ,对现代 强,将 “ ”造 型成 正面 俯视 的 形状 并 以环状 花 纹装 饰 ,作 品整 磨 平 面设 计 重要 影响 , 丰 富 了 平 面设 计 的 民 族 文化 内涵 并 扩展 了平 面 设 体 不仅 呈现 出戏 剧性 的特 点还 充满趣 味 。
计 的 思 维和 创 造 能 力 。
二 、 民间美 术 的特征 对平 面设计 的影响
试论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价值
![试论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99db2a48336c1eb91a375db6.png)
试论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价值摘要:民间美术是我国本原文化和文化符号的传承,它充分地体现了隐含于人类劳动生活中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
民间美术是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本文阐述了民间美术的基本内涵,分析说明了民间美术所具有的鲜明的原发性、浓厚的地域性、深刻的传承性、独特的审美性等特征,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民间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和现代价值。
对民间美术进行研究,融民间美术于现代艺术设计,能够弘扬民族精神、推动我国艺术设计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民间美术现代艺术设计现代价值引言民间美术是我国本原文化和文化符号的传承,它充分地体现了隐含于人类劳动生活中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
它是许多现代艺术设计成果和设计元素的灵感之源。
民间美术以其多样的形态,丰富的种类,深厚的内涵,悠久的历史,贮存着许多可贵的知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科学技术,体现着我们古老民族的创造力和审美最本原的精神。
在现代艺术设计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在经过各种艺术思潮的洗礼与冲击之后,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是艺术的本质内涵?”及其价值意义所在,开始追求返璞归真的美学倾向,更加关注到个人情感的内省与抒发。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耕经济逐步瓦解,民间美术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空间环境与生存土壤。
这在城市和许多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显著。
信息化时代的短平快生活,给人们带来了许多艺术快餐,人们在饕餮的麻木中又把目光转向了民间美术,人们从民间美术中重新感受到了一种视觉上的活力和精神上的振奋。
民间美术的意蕴在现代艺术设计中频频展现,民间美术的回归正在成为一股新的思潮。
因此,分析民间美术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探寻民间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价值意义,从而促使现代艺术设计工作者得以从民间美术中发掘灵感、拓宽视野,进而提高现代艺术设计的层次与品位。
一、民间美术的涵义阐释在中国历史上,广大劳动人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阶层文化,人们习惯把这种文化的造型艺术,称之为“民间美术”或“民间工艺”与“民俗艺术”。
论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
![论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1f5788c680203d8ce2f241d.png)
在漫长的人类文化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物博了灿烂的文明,民间美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美术物博造型是一个博大的体系。
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
人类在中博长期的生产活动中,通过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物改造,逐渐把握了美的造型规律。
民间美术造型是以实用目博物的为首要条件,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精神华博物质形态,民间美术的造型主要有以下特征:物博一、联想象征式不同的事物会引起人中们不同的生理、心理感觉,这些感觉会有某种共通华中性,这种“通感”作用就是艺术的象征手物法得以实现的基础,可以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表现物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如物博品味本是品尝器官舌的功能,引申为从艺术作品中细分出差华中别、等级、层次的范畴,而冷暖也不只是皮肤感觉的对博华象,常用来说明色彩有对比关系或一种心理感觉。
华博中国人的气质含蓄内敛,尤其在感情的表达上不会中物直白外露,往往会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将人的内在精物华神与外部世界的感触联系起来。
《诗经》物华中最原始的诗歌大都是从草木鸟兽的外物而引起的感动博。
由“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华逑”,见“习习谷风,以阴其雨”想到“华敏勉同心。
不宜有怒”。
民间艺术是比、兴手博中法最丰富的宝藏,因而联想象征式是民间美术最重物要的造型特征之一。
1、形象、意义象征。
华在民间美术中,常用这种手法将一件事物或一组物体表达出华美好吉祥的意义。
如以石榴、葫芦、金瓜、鱼博物、蛙等动植物表示多子,以松、鹤、龟、物博桃祈愿长寿,以双飞燕、并蒂莲喻夫妇恩爱。
在黄河流华域的民间剪纸和刺绣中保留了很多隐喻男女的纹样,如物博意云头形象象征男性,菱形孔或莲花象征女性,鱼戏莲、鱼中华钻莲隐喻男女交欢,莲花童子、抓鸡娃娃是抽物中象的“生命繁衍”形象。
这类图案纹样的喻意由于地域和文博物化差异而略有差异。
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观也对民间美术发物博生一定的影响,如以金木水火土,对应西东北南中五方博物,白青黑赤黄五色。
中国传统图案9—民间图案绪论
![中国传统图案9—民间图案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097b8baf2af90242a895e5fd.png)
中国民间图案
中国民间图案是劳动人民自己创造出来。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它 有别于历代宫廷的、文人士大夫的和宗教的图案。 一.绪论
1.对民间美术造型的新审视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美术在中国艺术舞台上的新展现 ■.从民间美术中的原始性与现代艺术的稚拙意味中找到契合点 ■.在民间风和原始风的创作中的两种流行趋势 a.不求甚解、钻不进去的猎奇式 b.不能宏观、打不出来的拟古式 ■.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 提出艺术回归大自然
编、掐、扎、挑、烫)
图9-73、74 民间艺术造型手段
七.中国民间图案色彩的稳固、浓重和典雅 中国民间图案的色彩形式是两种极端的色彩形式的并存即极为
浓重强烈的对比色彩构成和极为典雅的调和色彩构成 1.中国西北部在图案上均是红与绿、黄与紫、蓝和橙、黑与白
几组强对比的色彩并立出现 2.中国西南部民间图案的色彩构成则是浓重色彩的打散构成鲜
审美意味和造型材料浑然一体。
2.民间美术造型材料—纸、布、泥、石、竹、木、面、皮、丝、 绢、线、纱、麻、苇、棕草等多种材料
3.民间美术造型材料的特点 ■就地取材、资源丰富 ■质地粗略、造价低廉
图9-71、72 民间艺术材料
六.民间美术的造型手段 1.民间美术的造型与原始美术造型一脉相承 2.民间美术的造型手段(绘、刻、印、剪、雕、塑、绣、织、染、
图9-59、60、61 风筝、皮影、灯彩
三.中国民间图案的特征 1.传承性——民间图案是世代传承的,各个民族严守着本民族的
风俗特色 2.原始性——民间图案作者是朴实的劳动者,他们以原始健康的
心态抒发感受,在气质上朴、拙、稚、纯,具有中华民族原始艺术的 基本品质
3.羁绊性——民间图案依附于各种民间工艺品,各种不同的工艺 产生不同的特色图案、图案受工艺、材料、造型的羁绊
论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特点和造型规律
![论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特点和造型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c8306f2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dd.png)
论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特点和造型规律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独特的色彩特点和造型规律,彰显着中国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特点非常鲜明,其鲜艳、艳丽、明快的色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民间画的颜色以红、绿、黄、白、黑为主,这些颜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元素。
红色代表火,绿色代表木,黄色代表土,白色代表金,黑色代表水。
这些颜色在民间画中的运用,既有象征意义,也有装饰性的作用。
此外,中国民间美术还善于利用对比和层次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使画面更加生动、逼真。
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规律也十分独特。
中国民间画的造型力求表现自然的形态和生动的情感。
它以扁平的平面造型为主,追求形神兼备的表现效果。
在民间画中,常用的人物造型有“鹤发童颜”、“三拜九叩”等形象。
这些造型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敬老尊贤、传统美德等价值观念。
在动物造型方面,中国民间画则以狮子、麒麟、龙、凤等神兽为主要形象,这些形象代表着中国人民对神灵的信仰和崇拜。
总之,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特点和造型规律,不仅反映了中国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天,我们要传承和发扬民间美术的精神,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绽放新的光彩。
- 1 -。
民间美术特征浅析论文
![民间美术特征浅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20409f4dd36a32d72758194.png)
民间美术特征浅析论文民间美术特征浅析全文如下: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民间美术作为一种文明的传承更应该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民间美术的特征进行了解析。
一、民间美术的特征民间美术不同于华贵绚烂的宫廷美术或者风雅卓绝的文人士大夫美术,它是扎根于民间日常生活中的艺术,蕴涵着质朴、率真、大方、健康等艺术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其反映内容涉猎广泛,包含了各民族和各地区的日常生活、节日庆典、战争狩猎、礼仪宗教等。
民间美术的艺术往往依赖于其实际使用功能,使这种艺术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能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所以民间美术宗旨是追求物质和精神的和谐统一。
这是因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创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人们的精神世界的追求又给民间美术提供了保障与发展的基础性。
因此,中国的民间美术包含了劳动人民独特的精神和美学风格,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民间美术主要有以下特点:一独创性中国民间美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与其他艺术形式有异的只属于我国的独特创作。
二实用性它包括生产、生活的基本必需品,涵盖节日、习俗、信仰、禁忌和艺术生活,它们源自于社会生活和艺术。
三装饰性民间美术的装饰效果颇具中国民间艺术特色,而且不论造型还是色彩都具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
其装饰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这些装饰效果具有非常典型的中国特色,来源于生活和劳动创造。
四区域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民间艺术形式与风格的不同与地区不同相关,区域性对民间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其他特性差异。
二、民间美术的艺术价值民间美术是一种艺术形式,其意识形态的风格明显,与精神文化相融合。
许多新年的绘画、剪纸、木雕、石雕、荫罩、面具、玩具等都属于艺术精神的范畴。
这种艺术的产品都或多或少地包括信仰、情感、娱乐和其他的精神内涵,并具有审美特征突出的特点。
云南民族民间美术及特征
![云南民族民间美术及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ef2ff445336c1eb91a375d66.png)
云南民族民间美术种类
• 1、皮影 • 2、剪纸 • 3、年画 • 4、刺绣 • 5、玩具 • 6、雕塑
戏戏“东戏“各民皮 ””纸北”老地间影 )(窗称,虎对古, 等保皮“广影其老古 等山影老东”称的称 。等”耷、,谓一“ 地,影湖四不种影 俗云”南川一造戏 称南,称称,型” “称山““北戏, 靠“西影灯京曲是 子皮称戏影称艺中 术原 人 ” 。 ,
皮 影
•
剪纸
形很 村 料布 金 其 空 其 纸 人 的 具 有 创 花 剪 式广 是 。、 银 载 的 在 是 们 艺 有 的 作 或 纸 。的 历 剪皮 箔 体 感 视 一 统 术 别 用 时 剪 , 一 史 纸、 、 可 觉 觉 种 称 作 , 刻 , 画 又 种 悠 在革 树 以 和 上 镂 为 品 但 刀 有 。 叫 民 久 中等 皮 是 艺 给 空 剪 基 创 , 的 区 刻 间 、 国片 、 纸 术 人 艺 纸 本 作 虽 用 别 纸 艺 流 农状 树 张 享 以 术 。 相 出 然 剪 在 , 术传 材叶、受透,剪同来工刀18
• 在云南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中民间美术是非常丰富的,许多
民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却有自己的民间美术,它涵盖了 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婚、丧、嫁、 娶、年节时令、宗教活动、礼乐仪式……这些工艺美术品 既是凝聚、团结本民族的文化物质体现,也寄托着他们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们很善于利用工艺美术的手段 美化自己的生活,用美术造型形象地传承自己民族的文化。 正如美国民族学家弗朗兹· 博厄斯在《原始艺术》一书中 的导言所说:“据我所知,世界上任何民族,不论其生活多么 艰难,都不会把全部时间和精力用于食宿上。
• 千百年来,年画不仅是年
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 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 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 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 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对于 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 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 体。这种内容够得上百科 全书式的民间艺术,包蕴 着一个完整的中国民间的 精神。
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
![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c8c1e9c1eb91a37f0115cbb.png)
略论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民间美术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美术对于中国传统美术来讲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
它广义上指观赏性和实用性的民间工艺美术,狭义上可仅指造型性强的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民间劳动人民群众创作的,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它主通过物态形式直接反映生活,并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体现服务于生活、美化生活的实用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种与底层物质生活更为接近的文化形态。
民间美术是生产者的艺术,是劳动人民美的创造,是一切其他美术(如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宗教美术及各种专门美术)的渊源和基础。
一、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1.真善美的审美特性“民间美术通常把现实生活中的生活需求和生命需要作为自己的审美理想,以自身的功利意愿和要求作为审美判断和审美选择的标准,将征服客观世界、改造世界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理想诉诸审美形式。
”民间美术中的许多艺术形象和形式正是现代艺术家梦寐以求的目标。
更为重要的是民间美术包含着精英艺术家创立的评判艺术标准的真、善、美,且达到至高无上的统一。
“最原始的往往是最现代的,最幼稚的往往也是最成熟的。
”《国语·楚语》中石:“大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可知美即是无害,这不仅体现劳动人民美好的心愿,也是民间美术的“美”的另一种含义。
民间创作的尽美意识是非常鲜明强烈的。
对于‘美’的深层内涵,创作者自身不一定有思维的自觉,因为它是天然自在,不容反省的,这就是美与善在本体意识中未经分裂的原始统一。
通过长久的文化积淀和民族审美心理调试,真善美自然而然地统一在民间美术之中。
民间美术对于至善的追求诞生于人们对生命生存的渴求与对祥和世界的殷切向往之中。
这是其力量的源泉。
以人为本,以善为价位取向,决定了它不是对客观世界牵强附会的描述,没有自以为是的说教,没有无比晦涩的观念。
民间社会所有的祝愿,所有的期盼,所有的幸福都寄托在其中。
“真”与“善”为民间美术的“美”提供了保证。
鲁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民间美术的功能与特点》说课稿
![鲁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民间美术的功能与特点》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36b8231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fc.png)
鲁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民间美术的功能与特点》说课稿一、课程背景本节课是鲁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的第一单元,该单元主要讲授民间美术的功能与特点。
民间美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通过学习民间美术,学生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来源于鲁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美术上册,主要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民间美术的定义和范围:介绍民间美术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广泛应用。
2.民间美术的功能:探讨民间美术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并从生活实践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加以解释。
3.民间美术的特点:介绍民间美术的特征,包括材料的简朴性、造型的简约性、色彩的鲜明性等。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民间美术的定义和范围;–理解民间美术的功能,并举例说明;–熟悉民间美术的特点,包括材料、造型和色彩方面的表现。
2.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分析和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意义和内涵;–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民间美术的理解和创造。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四、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 - 民间美术的功能及其实际应用; - 民间美术的特点,包括材料的简朴性、造型的简约性、色彩的鲜明性。
五、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 - 描述并理解民间美术的功能及其在生活中的表现; - 分析并总结民间美术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民间艺人创作过程的视频或展示一些民间美术作品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你们对民间美术有什么了解?你们都见过哪些民间美术作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民间美术的概念和特点。
2. 概念讲解(10分钟)讲师结合PPT,向学生详细解释民间美术的定义和范围,以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介绍民间美术的功能包括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并通过生活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论传统年画的构图特征与方式
![论传统年画的构图特征与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26a07ff80066f5335b81214a.png)
论传统年画的构图特征与方式作者:浦黎杰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11期综上所述,传统年画的特征及构图方式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智慧的结晶。
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民间年画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较多的产地,流行也十分广泛,通俗普及,而且拥有大量的读者,曾经有过颇为兴盛的发展。
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它不仅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成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
民间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民间年画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较多的产地,流行也十分广泛,通俗普及,而且拥有大量的读者,曾经有过颇为兴盛的发展。
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它不仅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成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笔者在欣赏年画的同时,从中发现年画在构图上的特征与方式。
满、多的构图特征1.满——在全国有名的四大传统木版年画中,我们能够发现一个独特的画面构图特征,那就是“满”。
中国人的观念中“美”和“满”紧密相连。
不仅“美满”构成一个词,而且像“子孙满堂”、“满堂生辉”、“满面春风”、“肥猪满圈”等象征美好富足的词汇中都有“满”字。
中国人对任何事物总是希望完美圆满。
如桃花坞吉庆题材的代表作《花开富贵》,整个画面安排几乎没有空白,牡丹、石榴、寿桃、花瓶、琴棋书画、如意、佛珠等置于画面上层,底纹饰以万字不到头的吉祥图案,构图丰满,气氛热烈。
除此之外,门神题材年画,叙事题材年画又或是人物题材年画。
都会采用画面全局布满物象的构图形式来表现。
构图饱满的原因何在呢?其一,这种丰满的画面有助于营造出一种充实满足感,一种喜庆快乐的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漫长的人类文化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物博了灿烂的文明,民间美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美术物博造型是一个博大的体系。
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
人类在中博长期的生产活动中,通过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物改造,逐渐把握了美的造型规律。
民间美术造型是以实用目博物的为首要条件,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精神华博物质形态,民间美术的造型主要有以下特征:物博一、联想象征式不同的事物会引起人中们不同的生理、心理感觉,这些感觉会有某种共通华中性,这种“通感”作用就是艺术的象征手物法得以实现的基础,可以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表现物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如物博品味本是品尝器官舌的功能,引申为从艺术作品中细分出差华中别、等级、层次的畴,而冷暖也不只是皮肤感觉的对博华象,常用来说明色彩有对比关系或一种心理感觉。
华博中国人的气质含蓄敛,尤其在感情的表达上不会中物直白外露,往往会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将人的在精物华神与外部世界的感触联系起来。
《诗经》物华中最原始的诗歌大都是从草木鸟兽的外物而引起的感动博。
由“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华逑”,见“习习谷风,以阴其雨”想到“华敏勉同心。
不宜有怒”。
民间艺术是比、兴手博中法最丰富的宝藏,因而联想象征式是民间美术最重物要的造型特征之一。
1、形象、意义象征。
华在民间美术中,常用这种手法将一件事物或一组物体表达出华美好吉祥的意义。
如以石榴、葫芦、金瓜、鱼博物、蛙等动植物表示多子,以松、鹤、龟、物博桃祈愿长寿,以双飞燕、并蒂莲喻夫妇恩爱。
在黄河流华域的民间剪纸和刺绣中保留了很多隐喻男女的纹样,如物博意云头形象象征男性,菱形孔或莲花象征女性,鱼戏莲、鱼中华钻莲隐喻男女交欢,莲花童子、抓鸡娃娃是抽物中象的“生命繁衍”形象。
这类图案纹样的喻意由于地域和文博物化差异而略有差异。
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观也对民间美术发物博生一定的影响,如以金木水火土,对应西东北南中五方博物,白青黑赤黄五色。
2、谐音。
民间俗博物称“口彩”,以谐音的方式,将一组物体中表达出吉祥的喻意。
如蝙蝠、寿桃、南瓜、佛华中手表示福禄寿喜,莲花与鱼谓之连年有余,谐音的例子很多物博,有的“谐音”物象与字面有着恰好的在联系,如马中上封(蜂)侯(猴),喜上眉(梅)梢,这种集体意识的创博华造物在民间广为流传,逐渐成为一种特定的观物博念和寓意。
民间美术中还有一些常见的图象中博,虽然已经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原型,但通过民博间文化的传承,逐渐具有了约定俗成的意义,如虎物中用于辟邪和护生,狮作为祥瑞之兽。
用于中博装饰民间建筑或作镇墓、镇宅之物,每逢节庆,南方多以舞物狮来表现祥和吉庆。
还有瓜瓞绵绵,龙风中物呈祥,三阳开泰。
鹿鹤同春等多种吉祥图博物案纹样早已为人们熟悉和喜爱,在各种民间美术中中物停留下来。
二、圆满完美式中国博物传统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一个变易不息的大流中博。
一切事物莫不在变化之中,老子讲“无往不复,天地物博之际也。
”《系辞上传》说“一阖一辟谓这变,往华博来不穷谓之通”,中国古代的这种宇宙观华物与佛教的“因果报应”“三世轮回”的人中华生观不谋而合,表现在戏剧、小说中的是大团圆结华局,表现在民间美术造型上即崇尚圆满完美。
浑沌思维的整中华体性,使民间艺术家追求对事物的完整、全面物的表现,不同于西方近代的焦点透视法则,民间美术不局限华博于视觉定点感觉,而是以全部的感性和理性认物博识来综合表现对象,把长期观察所得到的物华体验充分表现在创作中,所以背面或有地事物虽然在某一中视点看不到,但它是确定存在的,理应把博华它们完整表现出来,毕竟领悟万物运行的华中本质规律才是民间艺术创作的根本。
其一是通过华物环型透视,视点围绕对象作环形运动,有可能把对象的物中各个侧面和背部进行全方位的展现,这种方法博中在原始艺术及埃及、古巴比伦、印度的古代艺术中中物也经常运用。
沧源岩画表现的原始村落如同沿中华村落外圈面向村落中心走一圈所见到的视象,埃及人画的池博物塘是从中心向外环视,树木向四周生长,古埃及人物造中型的正面律。
古印度雕塑的四方观念都体现了崇尚完整华、圆满的观念。
这种造型观念从我国古代的人华物物雕刻,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动物纹样,汉代画像砖石的丰满物华充实直到现代民间美术的造型一脉相承,所以民间剪纸中博常出现侧面头部正面双眼的造型,并且同时出现两只手。
这博中种情景乍看不合情理,细看那种质朴和古华中拙的韵味的确是从生活中。
从民间艺术的观念博中走出来的另一种真实。
其二是通过X光透博视,民间美术表现石榴、葫芦、南瓜一类的瓜果时往往中物剖开物体,使其露出籽来,透过母鸡可以看到腹博物的鸡蛋,公鸡肚子吞下了五毒,在老虎、牛、物中羊、鹿身上装饰梅花等图案,透过房屋的墙可物华以见到室的景象。
民间美术在造型上既物华求全又求美,把完整与美好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的境中华界。
其三,民间美术讲究构图的完中博整性,常将画面看成独立的舞台,形成与外界博物隔离的小天地,通过完整形象的巧妙组合,达中物到集中、向、充实、饱满的艺术效果。
潍坊木版博中年画《女十忙》画面中的十一个妇女,有的弹棉花中物,有的纺纱、捻线、织布,其间穿插有儿童、花猫物华、黑狗既填补了画面空白又活跃了气氛。
在剪纸中男女老妇博,衣服都饰以花纹,连老虎、狮子、鹿、物华狗动物身体上都描画出花草的形象,为的是使画面华博丰满、完整、突出喜庆热闹的主题。
物中三、自由随意式民间美术并不是客观物博现实的真实再现,它是种主观性的真实,带有浓厚物中的意念成份,为追求情感的真而舍弃形象的真物博。
在民间美术中经常看到不同时节存在的花卉、蔬果摆放在华博一起,太阳、月亮、星空、云彩一并出现在天空上,这些不物博符合自然规律的造型恰恰体现了民间美术的独特造型逻辑。
中博民间美术是长期以来集体意识和传中华承性丰富经验的结晶,民间艺术家以原始意象博作为心理基因,经过长期锤炼形成敏锐的博华观察力和熟练的技巧,可以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形象,博中自由发挥。
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艺术家具备的高超技艺和华博轻松心态使民间美术表现出造型上的随意性。
:《剪纸华手记》中提到陕北黄陵的林召老人“不中华能在同一视点上看到的脸或者说人物的脸在不停转动。
中华这种造型处理,我们可以在毕加索立体主义时华期有绘画中见到。
”她剪刀下的人物举手投足华不拘一格,人物的木然、苦涩、惨淡、幽默都博中在这看似不经意的运剪过程中流出来。
民间艺术家创造中华某一主题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主题气氛的煊染上,省博物略了某些细枝末节,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洒脱,看似物华“不合理”的情节却能顺理成章。
邳县剪纸《正月里来》是中华表现民间欢庆节日的热闹场景,前面敲锣打鼓的人小,中华后面踩高翘的人愈加高大,旱船里的人只露出上半身,种种中华不合理都被喜庆的气氛冲淡了,消失了。
物华民间美术造型手法的随意往往与它特殊的生存环境密物中切相关,工作条件的简陋,材料的粗略,物华时间的仓促,接受群体的文化状况会给创作带中华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种种劣势反而会产生意料之外华物的效果。
旧时的绵竹画作坊,在年关赶完物华任务后,老板允许伙计们用剩余的材料作华中些私活。
由于时间紧迫而省略了一些工序中博,即兴刷上色彩代替套板,竟形成类似“大写华物意”的酣畅淋漓的审美效果,即所谓的“大巧若拙”、华博“大智若愚”。
四、集体程式化物中民间艺术在历史的进程中由各种物集体意识活动的约束而形成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审美物博标准。
任何门类或品种。
使用的工具、材料,它们的造型特博物点都有历史的传承性和严格的程式性。
中国是个拥有五中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经历了漫长的封闭式的封建物中社会,民间美术又生存于偏僻、边远地区,地域的华博闭塞和文化的局限,使外来文化很少有机会介入,加上中物民间美术传承方式的相对固定,农业生产的季中节性特点,生产手段和材料和旧,使得不少艺术种类物仍保留其固有的面貌和特点。
在民间美术中,某种形物象表达的含义,形象与形象的特定组合,博物什么时间用于何种场合都是事先规定好了的,具有约定俗成物的特点。
这种规定性受制于原始混沌思维中的集体物表象及其一脉相承的集体无意识和意识。
这种华思维方式使个体服从群体,在漫长的历史博积淀中形成了一个民族共同的集体表象,形成了特华中定的文化圈。
当艺术家创造艺术形象时,必然受集体表博象的限制,一个民族或一定地域围的民间艺术华物会因为这种传统的模式表现出一定程序的物共通性。
民间美术中富有象征韵味的组合博物形式伴随着成语、歇后语而为民间继承,如金华鱼(玉)满堂、终(钟)声平(瓶)静(博中镜)、戟(吉)馨(庆)有余(鱼),这些象征吉中物祥、如意的造型组合成为一种题材,在剪纸、年画、刺华物绣、民俗中反复出现,为民众所接受。
一博中些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借着民间美术的表中物现形式广为流传,深入人心,形成固定的中物模式在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一旦有机会博物表现,这些鲜活的形象即刻呼之欲出。
民间美术物华的创造者多出于劳动者阶层,没有机会接中物受正式的教育,学艺之初,或靠前人口传心授,或物中以世代积累的“画谱”作为本,因此,民间美术物中造型方法形成一定的共通性。
唐代画圣吴道子华被民间画工奉为祖师,吴带当风的人物造型方法在唐宋之后物华的壁画中广为流传,而民间雕塑至今保留绘塑华物不分的特点。
全国二十多个地区生产的木版年画在中风格上虽有区别,但造型手法小异,博中“娃娃样”、“仕妇女样”、“寿星样”都有特定中华的“口诀”和“章法”作为参照,充满原始巫术色彩有傩戏博面具以及受其影响的藏戏、地戏面具,社火、皮影博华、戏剧脸谱都有严格的程式。
如社火脸谱在前额上以特博华定的形象表示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炎帝神物华农氏额画灵芝草,寓其教民稼穑,制药医病,轩辕黄帝额画物博白云托日,寓其丰功伟绩。
皮影艺术经过长期积累形成所谓博中底谱,如刻画男性的喜怒哀乐:眼眉平多华博忠诚,圆眼睁性情凶。
若要笔,嘴角翘,中物若要愁,锁眉头。
戏曲界有“宁穿破,不穿错”的说法,各物中类角色行当中都有一系列对应的装扮程式,而且与中博舞台布景,音乐动作相协调。
程式化并不是一成华物不变,而是把变化寓于传统的结构规之中,中物现存的民间美术中有许多根据社会发展而创作华的新题材,它们仍以集体表象方式构成一定的华物程式稳定地传承下云。
如门神由汉代的神荼、郁垒演化中博为历史人物琼、敬德。
形象的改变并没有改变门神的博性质,无论神话小说中的悟空、猪八戒,或物中是历史演义中的关羽、飞,都已在人们心中博物形成一定的形象模式,《大话西游》、《戏说三国华》之类的新说法尚无法撼动传统题材的主体地位。
博物五、组合渗透式这种造型方式是指原始思华物维中把不同事物交线渗透。
混同一体的关联方式,华物这种造型表现了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中物的创造力,形成强大的魅力和奇特的美学华博趣味。
组合渗透式有两种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