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供求现状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技能人才供求现状与分析
[摘要]
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企业带来无限商机。
企业面临巨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各种挑战。
我国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企业越来越依赖于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然而,种种数据显示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匮乏、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的出现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技能人才培养难、缺乏有力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培训经费少等,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要改变旧的人才观、依靠国家政策为技能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完善技能人才选拔机制、认真办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改进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校企联合,建立技能人才实习训练基地,搭建强化实践技能
培训的平台。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现状分析
[正文]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世界制造业的重心
就开始逐步向中国转移,这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来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企业的发展已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创新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技能人才的多少已成为促进和制约企业、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什么是高技能人才呢?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
他们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
在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速兴起,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重心,越来越集中到人才的竞争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教授说,没有高技能的人才,就没有高质量的产品。
即便有了先进的机器设备,没有高技能的人才,也不可能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
加入WTO所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化将导致就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会加快,传统的低技术装备的制造业将萎缩、服务业将重组,劳动力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为了适应这种形势,对技能型人
才的培养就更加重要。
然而,各种信息表明:目前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科技含量增加的同时,我国企业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状况却开始普遍显现,高技能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
素。
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消息,2006年第二季度,对全国99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
劳动力市场中高技能人才依然供不应求。
从供求状况对比看,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
其中,求人倍率较大的是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和高级技能人员,其求人倍率分别为2.08、1.96、
1.71。
█高技能人才的匮乏在全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更为明显。
云南:大型国企昆钢公司、云南电力集团公司、昆船公司,目前没有1名高级技师,大型国企西仪工业公司现有高级职称的人员42名,却没有1名高级技师,现有的2名技师,只有1名在岗。
全省现有技师19700名,而高级技师仅有67名,全省高级技能人才队伍不足4万人。
全省200多万技术工种从业人员中,具有初级职业资格的占55.6%,中级占40.1%,高级占3.5%,技师占0.78%
(云南日报2004-3-12)。
浙江:全省高级技师缺口率达93.8%,技师缺口率为66.0%,高级技工和中级技工缺口率分别为52.3%和56.7%(光明日报
2005-3-3)。
山东:全省每年第二产业需补充技术工人40万左右,但全省技工学校的年培养能力却不足10万人(光明日报2005-3-3)。
沈阳:据《沈阳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提供的数据显示,沈阳高级车工需求倍率为6.7,也就是说有一个高级车工求职,就有
6.7个岗位要人。
广东省:"十五"期间,广东省高级以上技能人才缺口约120万
人。
黑龙江: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培训处处长张红介绍,目前,我省有技术工人202.8万人,占全省职工总数的46.4%,高于全国的总体水平。
但初级工以下技术工人所占比例较大,高技能人才仅占14.7%,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合理的比例结构25%相比相差甚远。
全省技术工人缺口达75万人,其中高级工26.8万人,中级工48.2万人。
"灰领"匮乏,已成为制约"黑龙江制造"的瓶颈之一。
长三角地区的高技能人才仅能满足实际需求量的10%,如数控人才的需求量是1万人,但具有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只有1000
人。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4月对全国40个城市技能人才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调查还发现,企业当前最急需人才的前三位人才依次是:营销、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分别占调查企业需求比例的14.4%、12.1%和10.9%。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技术工人的需求也较强烈,排第六位,占调查企业需求的8.9%,加上企业对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需求,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比例占31.9%。
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消息,2006年第二季度,对全国99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
劳动力市场
中高技能人才依然供不应求。
从供求状况对比看,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
其中,求人倍率较大的是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和高级技能人员,其求人倍率分别为2.08、1.96、1.71,而初、中级技能人员的求人倍率是比较低的。
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供的数字表明,我国的劳动技能指数仅居世界第59位。
目前我国企业职工达1.4亿多人,技术工人占职工总数的40%左右。
我国劳动力人才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形,最多最底层的部分是非技术人才;在技工中,初级工所占比例高达60%,中级工比例为35%,高级工只占5%。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是一个鼓形的结构,初级工只占15%左右,中级工占50%,高级工占35%,有些国家高级工所占比例达到40%以上。
高技能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
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除了技能人才在数量上的紧缺和结构的不合理外,高级技术工人大龄化趋势也日益凸显。
国家统计局对上海市60家制造企业调查显示,目前上海市技工队伍中,22岁以下的仅占3%,23岁至35岁的占40%,36岁以下的高级技师一个也没有。
不仅高级技工所占比例很小,而且年龄层次偏高。
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车、钳、铆、刨、镗等生产岗位上30岁-40岁左右的技师已非常稀少,都由50岁以上的老工人挑大梁。
再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我国技术人才已经出现断层。
我国技术工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近7成,绝大多数青年工人的技术水平还达不到现有技术等级规定的标准。
广州对80家企业的专业调查表明,真正受过正规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技工只有
27.7%,技工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
近几年,由于多种原因,制造企业相继出现了技师提前退休、跳槽外流等现象,高级技工断层、断档,一些绝活、技术面临失传,使本就缺少高技能工人的制造业雪
上加霜。
技能人才的紧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紧缺,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受到很大限制,如:直接影响我国企业产品的平均合格率,我国每年因不良产品损失近2000亿元。
同时,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在有"皮衣之都"之称的浙江省海宁市,因为车工紧缺,2000多家企业每天至少流失100万美元定
单!实际上这只是以管窥豹之一斑。
█是什么原因造成高技能人才的紧缺呢?
培养周期过长,晋级难: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一个中级工要至少三年,然而,中级工要想晋升为高级技能人才,则要按现行的要求级级递进,不能越级考评,而且每一级间隔都是几年时间。
技师考评没有形成制度化,许多优秀青年技术工人即使达到技师、高级技师的水平,也难以得到及时晋级,从而导致高级技能人才数量少、年龄偏大。
观念陈旧:社会上对人才的片面理解使不少人提到人才就想到专家、教授、高级管理人员等,把技术工人排斥在人才之外。
社会上还没形成360行行行出人才的共识。
当工人被视为没出息,导致人们
从心里不想学技术。
缺乏有力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企业中技术人才与科技人才、管理
人才相比,工资待遇偏低,即使是高级技工,其工资收入也没办法和职位最低的管理人员相比。
劳动力市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技术工人的平均年收入仅为7000元至1万元,即使在工资水平很高的北京,初级工年收入1.1万元,而技师也只有1.5万至1.8万元,这无疑打击了人们学习技术的积极性。
技能人才培训经费少:近年来,国家规定企业工资总额的1.5%作为职工教育和培养经费,但在相当多的企业得不到落实。
不是提取比例达不到1.5%,就是经费大部分用于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上,甚至用于外出考察、参观,真正用于技术工人培训上的不多。
如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经过调查发现,自2001年以来,企业投入到职工培训的经费仅占职工工资总额的0.2%,远远没有达到国家法定的1.5%的比例。
另据北京市2004年度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检查发现,全市骨干企业中有61.9%的企业未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管理职位与生产职位培训经费之比为4.97:1。
生源少:现实生活中,技校学生与大专、大学甚至中专学生在某些地位和权利上,仍存在明显的落差,学生家长千方百计为孩子找所谓的好学校,实在不行了才无可奈何的选择技校。
这致使上技校的生源在逐步减少,高技能人才培养举步维艰。
█如何解决迫在眉睫的高技能人才匮乏的状况呢?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
《意见》要求把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立
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机制,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
氛围。
改变以学历求生存的旧观念,树立以能力求生存的新观念。
现在的家长都是一个孩子,为孩子谋个好前程,是所有家长的愿望,也是人们的正常心理。
有专家指出,现代社会,发展的道路决不止读学历一条。
从教育体系讲,我国已建立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体系,为不同类型人才的成长奠定了充分基础。
再说,没有学历,有技术并非不好,随着技术的发达,设备的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日益转好,学技工也同样可以出国深造,关键是技术要拔尖,岗位上要出类拔萃。
2002年,天津机电工艺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附属高级技校等5所学校首次面向社会大规模招收高级技工学员,在录取的350名新生中不乏高等院校毕业生的身影。
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创造必要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依据。
有关部门应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各部门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
大力营造"能工巧匠与科技精英一样光荣、同等重要"的社会氛围,为技能人才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
会环境和法律依据。
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完善高技能人才选拔机制。
要通过技能竞赛、练兵比武和技术创新等活动,在各行业和职业领域不断发现和选拔具有高超技能的人才。
劳动部门、工会、行业协会等组织要大力开展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系列活动,组织生产一线的职工广泛开展拜师学艺、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和技术攻关、创新创效、观摩研讨等活动。
大力推广一些企业在关键岗位、工序设立首席职位的做法,培育技能
领头人并发挥其作用。
充分发挥企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主体作用。
推动企业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规划,大力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推广完善名师带徒措施,把企业建设成为培育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
劳动保障部门要对全国各级各类企业的技能人员状况组织抽样调查,全面了解技能人员的数量、结构和分布情况,并进行需求预测分析,为制定和完善国家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计划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加强校企联合,建立高技能人才实习训练基地,搭建强化实践技能培训的平台。
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特别需要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合,结合双方各自的优势,建立起一批高技能人才的实习训练基地。
在这方面,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管理规范和效益较好的企业,以及实习设备先进和师资力量较强的院校应当发挥更大作用,以他们为龙头,逐步完善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政府鼓励广泛运用现代远程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和卫星数据传输技术,推广应用仿真模拟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开展远程职业培训,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为更多需
要培训的人群服务。
改进高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抓紧修订完善现有国家职业标准,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对新兴职业和复合技能岗位,抓紧制定新的国家职业标准。
加快建立起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
突破比例、年龄、资历和身份界限,促
进技能人才更快更好地成长。
认真贯彻《职业教育法》,办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尽快解决当前紧缺的高级机械(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维修、高精度模具制造、特种焊接人员以及汽车大型覆盖件冲压模具、发动机缸体铸造模具研制等技能人员,同时也为造就强大的技能人才队伍做好组织保证。
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
大力推广高技能人才与其他相应专业技术人才在工资福利方面享受同等待遇的做法。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建立津贴制度,提高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进一步完善各类人才队伍的养老、失业和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将企业各类人才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企业要做好为各类人才建立企业年金等补充保险工作,并注意向生产、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