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热管的两相流及传热极限分析-PPT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Kp
பைடு நூலகம்
p
g(f g)
3.重力热管的携带传热极限及与沸腾烧毁极
限的比较分析
现采用以上的公式(16)、(17)、和(18)分别计算 一定结构的热管在一定工作条件下的携带传热极限。取热管 内径di=20mm,工作温度为100、150、200℃。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关联式计算的热管携带极限
D. Liquid returns by gravity to the lower part of cylinder (evaporating section).
图1 重力热管示意图
带毛细吸液芯的一般热管
带毛细吸液芯的一般热管
图2 内有毛细吸液芯的一般热管结构及原理示意图
反重力热管
图3 反重力 热管结构及 原理示意图
Qb,max =11.5 kw , Qb,max =57.5 kw , Qb,max =115 kw
重力热管的两相流动及携带 传热极限分析
蒋爱华 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A. Heat is absorbed in the evaporating section.
B. Fluid boils to vapor phase.
C. Heat is released from the upper part of cylinder to the environment; vapor condenses to liquid phase.
2.2光滑壁面的携带传热极限
对于热管内表面是光滑的情况,蒸汽惯量比液 体惯量大。假定环绕热管内表面的液体的分布均 匀的,而且是薄的,在这种条件下,蒸汽力对液 体-汽界面有最大的影响,忽略(10)式中的液 体惯量,则变为:
gUg2 2/
•汽和液的界面扭曲模型结果
1
Q ema x2A vhfg g[(fg)g]4 (16)
2.1 携带极限的两相流动物理模型
• 汽和液的界面扭曲模型
由于液流中的局部激波,使得逆向流动的蒸汽和液体 之间的界面扭曲,如图4所示,在液体和蒸汽两方面产 生一个分压力,该压力通过界面的表面张力与离心力平 衡。
p U 2
n R
首先考虑蒸汽侧的离心力 Pg gUg2
D/2 R
图4 热管内汽—液界面几何形状示意图
•汽液一维稳态两相流动模型 (忽略蒸汽的可压缩性和下降液膜厚度)
1
Q e m a 0 .5 xA v 2 h fg d 6 i[f(g )gg ]2 [1 (g/f)0 .2] 5 2
(17)
•汽液逆向流动中稳定性的破坏模型
1
Q ema x C B K p nA vh fg g[(fg)g]4
2. 闭式重力热管内的两相流动及携带 传热极限
重力热管携带传热极限的产生,是由于 蒸汽和液膜逆向流动在分界面上出现切应力 而引起的。显然,轴向热管密度愈大,轴向 蒸汽流速愈大,分界面切应力也愈大,携带 传热极限更易发生。因此,携带传热极限也 是对重力热管轴向热流密度的一种限制,它 与沸腾极限一样,是重力热管的一种主要工 作极限。
1.热管结构及其内部的两相流动和传热过程
热管是一段内部为真空、两端封闭的密闭管道,抽 真空后内部装有传热工质即工作液,有的在内壁贴 有吸液芯。热管工作时,其吸热段(蒸发段)受热, 工作液吸收管壁传来的热量而蒸发,蒸发产生的蒸 汽流向压力较低的散热段(冷凝段),在散热段, 在管外介质的冷却下,蒸汽凝结为液体,放出潜热, 凝结液在重力或吸液芯的毛细作用下返回蒸发段, 如此反复循环实现热量的传递和转移。如图1、2、3 所示。
由于波长相对于液膜厚度是很大的,所以沿轴向流动的曲 率半径是:
R2 /
Pg
gUg2
D 22
Pg 21gUg2
pf f Uf 2
R
Pf ()2f U2f
P f P gP c0
表面张力: Pc /R
压力平衡式为:
2 fU 2 f gU g 22 /
工作温度100℃
由式(16)得Qe,max kw 由式(17)得Qe,max kw 由式(18)得Qe,max kw
6.657 2.943 4.516
工作温度200℃ 18.032 11.613 12.232
当工作温度为200℃时,蒸发段长度分别取0.1、0.5、1.0m,热 管的沸腾传热烧毁极限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