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赏析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注释、译文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注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3430524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4b.png)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注释、译文【原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唐·柳宗元自余为僇人①,居是州②,恒惴栗③。
其隙④也,则施施⑤而行,漫漫⑥而游。
日与其徒⑦上高山,入深林,穷⑧回溪⑨;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⑩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11),卧而梦。
意(12)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13)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14)西山(15)之怪特(16)。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17)西亭(18),望西山,始指异之(19)。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20)染溪(21),斫(22)榛莽(23),焚茅茷(24),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25)而遨(26),则凡数州(27)之土壤,皆在衽席(28)之下。
其高下之势(29),岈(30)然洼(31)然,若垤(32)若穴;尺寸千里(33),攒(34)蹙(35)累积,莫得遁(36)隐。
萦青缭白(37),外与天际(38),四望如一(39)。
然后知是山(40)之特立,不与培塿(41)为类(42)。
悠悠(43)乎与颢气(44)俱(45),而莫得其涯(46); 洋洋(47)乎与造物者(48)游(49),而不知其所穷。
引(50)觞(51)满酌(52),颓然(53)就醉,不知日之入(54)。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55),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56)之未始游(57),游于是(58)乎始,故为之文以志(59)。
是岁,元和四年(60)也。
【注释】①僇(lù)人:罪人,指唐宪宗即位后,作者因在顺宗时参与王叔文改革而贬谪为永州司马。
僇,同“戮”,指犯罪受刑。
②是州:此州,即指永州。
③惴栗:惊恐不安。
④隙:谓公余闲暇,抽空。
⑤施(yí)施:缓慢行走的样子。
⑥漫漫:谓漫无目的。
⑦其徒:指与自己遭遇相同的一帮朋友。
⑧穷:走到头。
⑨回溪:迂回曲折的溪涧。
⑩披草:拨开野草。
(11)相枕以卧:朋友们相互依靠着睡觉。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5c1204a964bcf84b9d57bda.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
其隙(xì)也,则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fá),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jī)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xiā)然洼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攒(cuán)蹙(cù)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pǒu)塿(lǒu)为类。
悠悠乎与灏(hà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shāng)满酌,颓(tuí)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1《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翻译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
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和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
始得西山宴游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https://img.taocdn.com/s3/m/19db16eee009581b6bd9eba4.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赏析: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为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
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作者、作品:柳宗元,本文选自《柳河东集》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第一篇。
文体特点:记:山水景色的描写生动逼真,文笔清秀,结构安排颇具匠心。
句子精析:1、自余为僇人,居是人,恒惴栗。
解词:自:自从;僇:通:“戮”,这里是遭到贬谪的意思;僇人:获罪的人;是:这;惴栗:恐惧;惴:惧;栗:战栗,因害怕而发抖。
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解词:意:心思;极:到;趣:旨趣。
3、始指异之。
解词:始:才;指:指点;异:认为……奇异。
4、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解词:遂:于是,就;仆:手下的人;缘:沿着;斫:砍;榛莽:杂乱丛生的草木;焚:烧;茅茷:长得茂盛的茅草;高:顶;止:停止。
5、尺寸千里,攒蹙积累,莫得遁影。
解词:尺寸千里: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形容登高望远;攒:聚;蹙:收缩;莫:没有;遁影:逃出视野。
翻译: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重叠在一起,没有逃得出视野的。
6、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解词:特立:独立出众;培塿:小土丘。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原文及翻译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1e75117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10.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原文及翻译《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原文及翻译原文: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
其隙(xì)也,则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fá),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jī)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xiā)然洼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攒(cuán)蹙(cù)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pǒu)塿(lǒu)为类。
悠悠乎与灏(hà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shāng)满酌,颓(tuí)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参考译文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
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和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有清幽的泉水,奇形怪状的石头,没有(因为)远而不到的。
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倾尽壶中的酒。
喝的大醉。
喝醉后便进一步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梦。
心中想到了哪里,梦也就做到那里。
醒来之后就回家。
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而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和奇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指点西山并感到它的奇特。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赏析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70991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7.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赏析《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赏析【原文】自余为僇①人,居是州,恒惴栗②。
其隙也,则施施③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④,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⑤,斫榛莽,焚茅茷⑥,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⑦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⑧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⑨洼然,若垤⑩若穴。
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注释】①僇(lù路):罪。
②惴栗:忧惧貌。
③施(yí移)施:徐行貌。
④法华西亭:永州法华寺西之亭,作者于本年所建。
⑤染溪:潇水支流。
⑥斫(zhuó浊):砍伐。
茅茅茷:茅草类。
⑦箕踞:席地而坐,两脚伸直分开,如簸箕形。
⑧衽(rèn认)席:席子。
⑨岈然:山谷空阔貌。
⑩垤(dié碟):蚂蚁穴外积土。
攒蹙(cù促):簇聚。
培(lǒu):小土堆。
颢气:即浩气,化生万物的元气,体现着道。
引觞(shāng商):拿起酒杯。
【赏析】柳宗元在任永州司马期间,陆续写了八篇山水游记,篇篇清丽可人,被称为“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作于元和四年(809)。
当时柳宗元在法华寺游览,在眺望中发现了西山胜景,于是渡过潇水,登上西山顶峰,饱览了山峦秀色,体验了山水的情趣,直至暮色苍茫,还依依不愿离去。
于是便有了这篇中国文学史上开创天人合一散文意境的第一篇散文。
辞赋《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译文(一篇)
![辞赋《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译文(一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a63c5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c.png)
辞赋《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译文(一篇)辞赋《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译文 1辞赋《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译文《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
下面一起来欣赏下!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慄。
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自从我遭到贬谪,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忧惧不安。
公务之余,缓缓散步,漫无目的,到处转悠。
每天与同伴爬高山、钻深林,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深幽的泉水,怪异山石。
无论多远,我们都去。
一走到那些地方,我们便拨开野草,席地而卧,倒酒痛饮,不醉不罢。
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很快就进入梦乡。
凡是心中能想到的,睡梦中都能出现。
醒来之后就回家。
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
殊不知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使我发现西山胜景,大为称异,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丛生的灌木,烧掉杂乱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
攀援着树枝爬上山顶,两腿__,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
高低不平,空阔低洼,连绵起伏,不可胜状;有的像是__窝,有的像是__洞。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注释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840b6f30ff00bed5b9f31dff.png)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注释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始得西山宴游记》朝代:唐代作者:柳宗元原文: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注释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
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
僇,通“戮”,耻辱。
是州:这个州,指永州。
恒:常常。
惴栗:恐惧不安。
惴,恐惧。
栗,发抖。
此意为害怕政敌落井下石。
其:如果,连词。
隟:指空闲时间。
施施而行:慢慢地行走。
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
漫漫而游:无拘无束地游。
漫漫,不受拘束的样子。
日:每日,时间名词作状语。
其徒:那些同伴。
徒,同一类的人,指爱好游览的人。
穷:走到尽头。
回溪:曲折溪流。
幽泉:深僻的泉水。
无远不到: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披草:分开草。
披,用手分开。
倾壶:倒尽壶里的酒。
倾,倒出来。
更相:互相。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相同的乐趣。
所极,所向往的境界。
极,至,向往。
觉:睡醒。
异态:奇特的形状。
未始:未曾。
怪特:奇异特别。
今年:指元和四年(809年)。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8cfaf4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72.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
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历,天天与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
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作起梦来,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
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土娄)为类。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参考译文自从我遭到贬谪,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忧惧不安。
读书之余,缓缓散步,漫无目的,到处转悠。
与同伴爬高山、钻深林,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深幽的泉水,怪异山石。
无论多远,我们都去。
一走到那些地方,我们便拨开野草,席地而卧,倒酒痛饮,不醉不罢。
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很快就进入梦乡。
凡是心中能想到的,睡梦中都能出现。
醒来之后就回家。
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
殊不知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使我发现西山胜景,大为称异,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丛生的灌木,烧掉杂乱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14153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5.png)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译文及赏析《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我国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这篇游记语言清丽,结构完整,景和情完全融为一体,写景重在写意抒情深沉而含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唐代: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
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
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
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
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
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
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
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
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
(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因为及译文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因为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fb54649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2.png)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因为及译文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因为及译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自余为人,居是州。
恒惴。
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莽,焚茅,穷山之高而上。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然洼然,若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译文自从我遭到贬谪,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忧惧不安。
公务之余,缓缓散步,漫无目的,到处转悠。
每天与同伴爬高山、钻深林,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深幽的泉水,怪异山石。
无论多远,我们都去。
一走到那些地方,我们便拨开野草,席地而卧,倒酒痛饮,不醉不罢。
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很快就进入梦乡。
凡是心中能想到的,睡梦中都能出现。
醒来之后就回家。
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
殊不知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使我发现西山胜景,大为称异,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丛生的木,烧掉杂乱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
攀援着树枝爬上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
高低不平,空阔低洼,连绵起伏,不可胜状;有的'像是蚂蚁窝,有的像是蚂蚁洞。
看似尺寸之间,实则千里之外,全都聚集眼前,没有逃脱隐藏的。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6061ad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b.png)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原文: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
其隙(xì)也,则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fá),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jī)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xiā)然洼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攒(cuán)蹙(cù)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pǒu)塿(lǒu)为类。
悠悠乎与灏(hà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shāng)满酌,颓(tuí)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参考译文: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
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和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有清幽的泉水,奇形怪状的石头,没有(因为)远而不到的。
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倾尽壶中的酒。
喝的大醉。
喝醉后便进一步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梦。
心中想到了哪里,梦也就做到那里。
醒来之后就回家。
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而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和奇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指点西山并感到它的奇特。
我于是命令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杂乱丛生的草木,烧掉茂盛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译文及赏析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d7681a336c1eb91a375df9.png)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译文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
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
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
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
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
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
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
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
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
(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
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
古诗始得西山宴游记翻译赏析
![古诗始得西山宴游记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787d16cc22bcd127ff0c2e.png)
古诗始得西山宴游记翻译赏析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前言】《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
此文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
【原文】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栗。
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ORg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注释】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
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
僇,通“戮”,耻辱。
是州:这个州,指永州。
恒:常常。
惴栗:恐惧不安。
惴,恐惧。
栗,发抖。
此意为害怕政敌落井下石。
其:如果,连词。
隙:指空闲时间。
施施而行:慢慢地行走。
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
漫漫而游:无拘无束地游。
漫漫,不受拘束的样子。
日:每日,时间名词作状语。
其徒:那些同伴。
徒,同一类的人,指爱好游览的人。
穷:走到尽头。
回溪:曲折溪流。
幽泉:深僻的泉水。
无远不到: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披草:分开草。
披,用手分开。
倾壶:倒尽壶里的酒。
倾,倒出来。
更相:互相。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相同的乐趣。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18219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0.png)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
此文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
词句注释人:同“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
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人。
,通“”,耻辱。
是州:这个州,指永州。
恒:常常。
惴栗:恐惧不安。
惴,恐惧。
栗,发抖。
此意为害怕政敌落井下石。
其:如果,连词。
:指空闲时间。
施施而行:慢慢地行走。
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
漫漫而游:无拘无束地游。
漫漫,不受拘束的样子。
日:每日,时间名词作状语。
其徒:那些同伴。
徒,同一类的人,指爱好游览的人。
穷:走到尽头。
回溪:曲折溪流。
幽泉:深僻的泉水。
无远不到: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披草:分开草。
披,用手分开。
倾壶:倒尽壶里的酒。
倾,倒出来。
更相:互相。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相同的乐趣。
所极,所向往的境界。
极,至,向往。
觉:睡醒。
以为:认为。
异态:奇特的形状。
未始:未曾。
怪特:奇异特别。
今年:指元和四年(809年)。
法华:指法华寺,在原零陵县城东山之上。
西亭:在法华寺内,为柳宗元所建,他经常在这里游赏山景,饮酒赋诗。
始:才。
指异之:指着它觉得它奇特。
指,指点。
异,觉得······奇特。
湘江:应为潇水。
潇水流经永州城西,至萍州才与湘江汇合。
缘:沿着。
染溪:又作“冉溪”,柳宗元又称为“愚溪”,是潇水的一条小支流。
:砍伐。
莽:指杂乱丛生的荆棘木。
茅:指长得密杂乱的野草。
,草叶茂盛。
穷山之高而止:一直砍除、焚烧到山的最高处才停止。
穷,尽,指把莽、茅砍除、焚烧尽。
箕踞:像簸箕一样地蹲坐着。
指坐时随意伸开两腿,像个簸箕,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
正规坐法,屁股要压在脚后跟上,两腿不能伸直。
箕,簸箕。
踞,蹲坐。
遨:游赏。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鉴赏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17915de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1.png)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鉴赏【导语】:〔唐〕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77cd96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15.png)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
此文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阅。
原文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自从我遭到贬谪,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忧惧不安。
公务之余,缓缓散步,漫无目的,到处转悠。
每天与同伴爬高山、钻深林,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深幽的泉水,怪异山石。
无论多远,我们都去。
一走到那些地方,我们便拨开野草,席地而卧,倒酒痛饮,不醉不罢。
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很快就进入梦乡。
凡是心中能想到的,睡梦中都能出现。
醒来之后就回家。
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
殊不知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使我发现西山胜景,大为称异,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丛生的`灌木,烧掉杂乱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
柳宗元《永州八记》之《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
![柳宗元《永州八记》之《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4d5ac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1.png)
柳宗元《永州八记》之《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柳宗元《永州八记》之《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一、《永州八记》及地位【原文】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慄。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廻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
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
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历,天天与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
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作起梦来,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
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了望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
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焚烧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处才停止。
然后,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只见所有几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垫下面。
它们的高高下下的形势:山峰高耸,山谷凹陷,有的象小土堆,有的象洞穴;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青山白水互相缠绕,视野之外的景物与高天相连,向四面眺望都是一样。
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及译文
![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da63d8f6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b4.png)
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
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
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
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
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
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
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
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
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
(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
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
(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
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赏析
这篇文章它的立意也好,布局也好,都和题目“始得”二字有密切关系。
全文五次或明或暗点出“始得”之意。
文章内容是写发现并且宴游的经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受。
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
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
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
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
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
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
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
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
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
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
(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
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
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
(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
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
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
(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
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
(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
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
(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
(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
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
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赏析】
这篇文章它的立意也好,布局也好,都和题目“始得”二字有密切关系。
全文五次或明或暗点出“始得”之意。
文章内容是写发现并且宴游的经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受。
具体安排是,先写游西山的情形,再写游西山的经过和感受。
这样文章自然而成两段。
第一段写始游西山时的心情及对西山景色总的评价:怪特。
作者自称为“僇人”,即有罪之人。
用“恒惴僳”(常常惊恐不安)三字概括自己被贬后的心情。
这三个字既是作者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又同下文游西山时陶醉一于自然美的欣喜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个开头,包含了许许多多长久积压在内心的悲愤心情,当然其中就有一种无声的抗议。
自己是这样一种罪人的特殊身份,柳氏自被贬永州,时时感到屈辱、压抑,政治上失败,才华得不到施展,平生的抱负无法实现,于郁闷痛苦之中,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处境里,怀有这样的心情,因此当他游山玩水的时候,那种感受自然同那些风流闲雅的士大夫很不相同。
他是要在游览中,排解内心的忧愤,在游览中忘却现实处境,想在精神上寻找某种寄托。
因此,这个开头也是他游山玩水的缘由。
首先写行动,在“行”“游”两个动词前面,作者故意用了“施施”“慢慢”两个重叠的形容词。
“施施”“慢慢”,是漫步走着的样子,漫不经心的外在动作。
通过外在动作的描写,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在游览的时候,
一种寂寞、愁闷的、无可无不可的精神状态。
“日与其徒······无远不到”写始游西山前之所见,“到则披草而坐······起而归”写当时之所为和所感。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意想中所到的境界,做梦也走到这种境界,这句话透露了作者表面上似乎沉醉于山林美酒之中,实际上内心深处的郁闷并未得到排解。
哲时得不到施展的抱负仍然是梦寐以求,他希图借游乐饮酒以求忘优的目的没有达到。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这几句说,我自以为永州的山水凡有点特别形态的,都被我游遍了,却从来不知道西山的奇特和怪异。
而且这里“怪特”二字,又概括了西山的情态。
作者之前没有看到西山、游览西山,所以说“未始知西山怪特”。
这是从反面来扣住题目里“始得”二字。
简洁的几笔,小结了作者游西山前的感受,以及发现西山景色怪特时的欣喜,承上启下,自然地引出下文。
第二段正面写游西山的情景,这段文字紧紧围绕着“始”字展开。
九月的一天,他坐在法华寺西亭上,远望西山,“始指异之”。
西山之“异”吸引着他,于是命仆人带路,渡过湘江,沿着染澳,砍伐灌木杂草,焚烧枯落草叶,披荆斩棘,一直攀登到西山的最高处。
居高临下,放眼远望,‘数州之土壤皆在衽之下”。
下面一段用反衬的方法描写西山之高:“岈然洼然”,是颇为形象的摹状;“若垤若穴”,是十分贴切的比喻。
用“尺寸”和“千里”构成强烈对照,干里以内的景物,仿佛容纳于尺寸之幅内,都聚拢在眼底。
再向四周望去,“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身边青烟白云缭绕,仿佛同天空连为一体,无论朝哪个方向望去,景色都是这徉。
这绘声绘色的描写使读者也好像身临其境。
有了这种亲身的体验,然后始知“是山之特立”,和那些小土山不能同日而语。
面对眼前奇异的景观,作者胸怀顿觉开阔。
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油然而生:广大得如同浩气看不到它的边际。
欣喜满意地同天地交游而设有尽期。
于是“引筋满酌,颓然就醉”,以至于暮色降临也浑然不觉,仍不愿归去。
此时作者觉得自己的心似乎己凝结,形体似乎已消散,他整个儿地同不停地运动变化着的万物融合在一起,达到了物我合而为一的忘我境界。
然后才明白以前自以为“无远不到”“皆我有也”,其实并未真正游过,而真正的
游赏应视作现存“始得西山”才开始。
作者这个体验十分宝贵,是他精神上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的表现,他从政治,七的失败、被贬滴的一度消沉,开始解脱出来,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出路。
这是他始游西山的最大收获。
因此他写了这篇游记。
最后说明游览时间。
这篇游记语言清丽,结构完整,景和情完全融为一体,写景重在写意抒情深沉而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