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化》ppt解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一部分 文化学:语言与文化的上级学科 从文化结构看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语言· 符号· 文化——从有声语言到无声语言 论中西思维方式
第二部分 综合理论:语言与文化学科的框架 语言与文化综论 试论语言的吸收、同化功能与民族文化心理 第三部分 分层理论:语言与文化学科的分支结 构语言与思维 论语言的模糊性与文化的模糊性 语言习得与文化习得 语言与性别 修辞与文化略论 自我理念及汉英话语模式的比较研究 论社会文化与语言的联想意义 言语风格及其文化内涵 语言禁忌现象的立体透视
二、文化差异在句法层次上的体现
• 汉语在句法上重意合,没有繁复的变位、 变格、形态变化。 • 印欧语言是形义融合,意在则形达,句子 结构比较严谨。
• 汉语的这些特征和汉民族在哲学上重了悟 不重形式论证,在艺术上主张“神似”的 悠久文化传统是分不开的。 • 中国哲学、艺术重心理Leabharlann Baidu空,而西方则重 自然时空。反映到语言上就是,汉语“流 水句”式的时间型样态和印欧语言的空间 构造。 • 因此,不同文化心理造就了形态不同的句 子结构模式
三、文化差异在语域层上的体现
• 外国友人到中国人家里做客,见到男主人 的妻子时,说一句“your wife is really beautiful.”之类的恭维话,在西方文化类似 的语境里是司空见惯的,但汉民族文化显 然难以接受这种率直的恭维方式。 • 中国人在街上碰到熟人,说句“你到哪儿 去?”是寒暄的套语,无可厚非,但对西 方人,这种探问隐私的方式未免失之粗鲁 无礼。
例如,汉语中表亲关系泾渭分明,表兄和 表弟,表姐和表妹,区别甚严,既要说出 性别,还要分出大小,而英语却笼而统之, 一律称为cousin,同样地,英文中的uncle 和aunt在汉语中亦无外延相同的对应词。
• 2、词义联想 • “词汇空缺”只不过是文化汪洋中的一滴 水,更能反映文化差异的乃是不胜枚举的 词义联想。有些词汇即使表达的理性概念 相同,往往亦会因文化不同而产生不同的 联想意义。 • 例如,中国人喜欢用“月有阴晴圆缺”象 征人的“悲欢离合”,故此,“满月”常 能勾起美好幸福的联想,而法国人却常用 “满月”形容人的“圆滚滚的大面孔”。
语言与文化
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亦即文化 个性,不同的文化之间自然会呈现不同 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差异反映到 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因此, 要从文化差异出发去研究语言差异,才 能有效地把握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 系。
一、文化差异在词汇上的表现
1、词汇空缺
文化差异会呈现在语言系统的词汇、句法 和语域上,其中词汇层次上体现得最为突 出,涉及的面亦最为广泛。
• 第四部分 国别差异:语言与文化的民族个性 从委婉语的应用看英美社会的文化价值观 美国俚语的基本特征与社会功能 英国语言与政治意识 日常英语和英格兰民族 澳大利亚文化与澳大利亚英语 中日语言、文化之对比 汉语与中国文化 第五部分 重点研究的领域之一:文学文本中的 语言与文化 中西文化间的一条曲径 英国玄学派诗歌的文化学研究
• 例如,中国画崇尚写意,寥寥数笔便可勾 勒出一幅“陆羽高风”图,但画面上只有 一个茶壶和一个茶杯。
• 这就像汉语的句子组织,没有人,人们却 可以意会到施事语,没有画茶或酒流入杯 中的过程,人们却可以意会到动作语,杯 中不画各色的茶和酒,人们却可以意会到 宾语,壶口并不一定想着呗,甚至胡兵想 着杯也不要紧,这又很像句子语序灵活, 词语组合方便的意合特征。
试论语言的吸收、同化功能与民族文化 心理
• 一、英语 • 英语是号称具有“世界性词汇”的语言, 因为英语中有很多的外来词,这些外来词 多半来自拉丁文,或者说得更清楚些,多 半来自拉丁语和法语。 • 英语借用外来词语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即 语言学上所说的密切借用和文化借用。
• 第六部分 动态透视:语言与文化的变迁 英语变化与英美社会——现代英语变化原因刍议 跋 ——开拓语言与文化研究的新视野
文化的概念
文化:
根据泰勒的定义,文化是复杂体,包括 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 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例如,中国人的寒暄方式、日本人的敬 礼方式、英国人的饮茶方式、法国人的 饮酒方式等等。
• 总之,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建 立了自己的文化体系,表达同一理性概念 的词,由于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下不断使用, 获得了附加在理性意义之上的不同的联想 意义,因而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在跨 文化的语言交际中,读者有时与作者不能 “灵犀相通”,撇开其它因素不管,是因 为文化差异导致了接受心理差异,成了 “相通”的障碍。
语言与文化(第二版)
顾嘉祖
• 《语言与文化(第二版)》是一本理论探讨和 实例剖析、覆盖面较大的论文集。既有对 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宏观分析,又有从 民族文化心理、风俗习惯、文学作品等不 同侧面对我国和日本、美国、英国、澳大 利亚等国语言及文化特征的具体介绍。
作者简介
• 顾嘉祖,英语教授,1991年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英语系 获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于1992年修完该学科主要博士课 程后回国。先后在苏州大学外语系、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执教,1995年调入南京师范大学,担任英语语言学及文化 研究教授,兼任南京师范大学重点研究机构外国语言文化 研究所所长、南京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项目《英语 语言与文化》及江苏省“211”工程项目《跨文化交际与 英语教育》(1996—2()01)学术带头人、全国中美比较文 化研究会秘书长、全国语言符号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等职。 曾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学术著作4部、译 著2部。代表作有《语言与文化》(1990年第1版,1999年 第5次印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获华东地区大学出版 社首届优秀图书二等奖、《跨文化交际一外国语言文学中 的隐蔽文化》(2000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被)、与人合著 《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t993年第1版,1998年第3次印 刷,湖南教育出版社)、《新世纪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 集》(2001年。东南大学出版社)等。与人合译《英语语法 大全》(1989年第1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华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香港朗文出版社联合再版),获华东 地区大学出版社首届优秀图书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