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本著作看西方翻译研究的新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3 2/ 3
《 中国翻译》/000 年第 1 期
的作用。他以该模式为框架,以英语与阿拉伯语之间的 翻译为分析对象,对语篇类型、语篇结构和语篇组织进 行了系统的探讨。就语篇类型来说,哈廷姆区分了说明 文和论证文这两大类。就语篇结构而言,哈廷姆主要对 段 落 划 分 、 嵌入主文本中 的 次 文 本 的 作 用 等 展 开 了 讨
语用行为 主语行为 会话含义 预先假定 语篇行为
符号互动 词语 语篇 作为符号 话语 文类 互文性

等等 " ! 文化 W 意识形态,
哈廷姆认为 “ 规约性交际” ( Q(?);)3);H(>+9RHAA3S 、 “ 语用行为” ( V,>NA>);T9 DTS (;T>);8’9 U,>(?>T);H( ) 符号互动” ( );H( )和 “ 6’A;H);T9Q()’,>T);H( )这三种语 境成分对于语篇类型、语篇结构和语篇组织起决定性
均为德国戈廷根文学翻译研究中心的学者。该书主要 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含三篇论文,集中探讨在
23 世 纪 的 德 国 ,通 过 法 语 这 一 中 介 将 英 文 作 品 间 接 译
入德语的翻译实践。第一篇论文根据法国语言文化对 译文影响之大小和德国译者对于法国的不同态度,将 间接翻译英国小说的译者分为四类,并对造成他们之 间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此揭示出 23 世纪德 国翻译文化的复杂性。第二篇论文通过实例论证指出: 虽然以法语为中介的文学翻译在 2440 年左右就已销 声 匿迹,但在非虚构性文本之范畴,这种间接翻译一直 延续至 23 世纪末。该文对造成这两者不同步的各种历 史文化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三篇论文专门探讨了 以法语为中介的本雅明・福兰克林自传的德译。该文分 析了福兰克林自传的不同译本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及其 蕴含意义,并挖掘了造成这些不同特点的意识形态、 美学和文化等方面的各种动态因素。
!" 世纪 #" 年代初以来,西方翻译研究进展迅速。如
果说西方译学研究在 $" 和 %" 年代的突飞猛进主要得益于 语言学的快速发展的话,在近二十年里,文化研究、文学 研究、人类学、信息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和广义上的 语言学等均对翻译学科的发展起了较大的推进作用 ( 参见 。尽管翻译研究的 &’()*+’,-.//01- 2’34’,)-5-67,’8’9.//! ) 方法纷呈不一,但近年来可以说有两大派别占据了主导地 位:一派以广义上的语言学 ( 尤其是语篇语言学和话语分 析)为基础,致力于建构和发展经验性质的翻译科学;另 一派则从历史的角度通过描写的方式来研究翻译问题,意 在揭示翻译实践与研究中蕴含的文化与政治因素 ( 参见 。 :’(3);<-.//% ) 本文旨在通过对 !" 世纪 /" 年代出版的三本西方译学 研究代表作的考察,来看西方翻译研究新发展的一些特 点 。 这 三 本 著 作 分 别 为 巴 兹 尔・哈 廷 姆 ( =>?;+9@>);A ) 所 著 《 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语篇语言学》 ( ; .//% ) 哈罗尔德・基特尔 ( @>,>+B9C;))’+ )与阿明・弗兰克 ( D,A;(9 跨文化性与文学翻译的历史研究》 E,>(F ) 主 编 《 ( ;丁达・戈尔莱 ( 符号学与翻 .//. ) G;(B>9&H,+’’ )所著 《 译问题》 ( 。就这三本书来说,哈廷姆的著 作 可 视 .//I ) 为上文提到的第一大研究派别的典型著作,基特尔与弗兰 克的书则是第二大派别的一部代表作。这两大派别尽管大 相径庭,但有一个突出的共同点,即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与此相对照,戈尔莱的 《 符号学与翻译问题》一书则是纯 理论研究的代表。通过对这三本书的考察,我们不仅可以 管中窥豹,看到当今西方两个主要译学研究派别的某些特
第二部分探讨的是美—德翻译中出现的文化差异和 译者的不同译法。该部分由四篇论文组成。第一篇集中 分 析 E・ 荒原》在不同时代的法文和德文 :・艾 略 特 的 《 译本。该文旨在建构一个由数种参数组成的模式,用于 描写原文中的文化指涉 ( F7$&7+,$*+’G’+’(F’) ) 和 译 者 在 译文中对这些文 化 因 素 的 处 理 。 主 要 有 以 下 六 种 参 数 : 从最为微妙的文化内涵到明确无 /H* 文化指涉的明晰度 ( 疑的文化上的陈词滥 调 ) ; 0H* 范 围 ( 或者特属于某个地 区、某个阶级,或者属于某个国家,或者具有文化普遍 宗教、文学、艺术、体育、生活方式等 性 . ; 1H* 性 质 ( 等) ; 5H* 历史维度 ( 文化指涉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 ; IH* 语篇类型; JH* 一体性或者融合性 ( 在何种程度上文化指 涉与作品融为了 一 体 ) 。这六种参数为分析不同译者对 《 荒原》中文化 指 涉 的 不 同 译 法 提 供 了 一 个 切 实 可 行 的 框架。但该文指出, 对 其 它 作 品 的 译 文 或 者 其 它 文 学 6 语言 6 文化之间的翻译进行研究时,可能需要根据实际 情况增加新的参数或者删减既定参数。此外,在一个情 景语境中显得十分重要的参数,在另一个情景语境中可 能会变得无足轻重。同样,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在源 文化中最为平淡无奇的文化指涉有可能会在译入文化中 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该部分第二篇论文集中分析德国 译者在翻译杰克・伦 敦 的 《 荒原的呼唤》时,对于物质 文化词语的不同译法。该文认为,这种分析可以达到三 个 “ 特殊的” ( 3%)&%(F&%<’ )目的。其一,就同一原文而 言,可以发现不同译文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二,可以揭 示出译者对于原作品、原作者和翻译艺术的看法。然 而,在笔者看来 , 这 两 个 目 的 为 文 学 翻 译 研 究 所 共 有 , 而不是文化词语译法研究所特有的。只有第三个目的方 真正具有特殊性,即揭示同一文本的先后译者对于原文 中社会与自然背景的不同熟悉程度。该文十分注重探讨 译者由于不熟悉原文中的文化背景而偏离原文的各种现
规约性交际 使 用 者P个 人 习 语、 方言, 等等 使 用P 语 场 、 语 式、 基调, 等等
语篇 结构 组织
点,而且可以对西方的纯理论研究略有了解。

近二十年来,对比语言学、语篇语言学和翻译理论 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将这三者结合起来研究的论著 尚不多见。哈廷姆的 《 跨文化交际》一书在这方面作出 了可喜的努力 J 详见 67’(9.///K 。哈廷姆在书中提出了一 个语篇处理的理论模式。它包含语境、语篇结构和语篇 组织这三大部分。在探讨语境时,哈廷姆主要采用了语 域理论 ( ,但将符号学和语用学 )7’9)7’H,L9HM9 ,’N;?)’, ) ( 主要用于意图研究)也纳入了语域分析,如下图所示 ( : @>);AO.//%P!! )
/440=*05*.* 。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不仅致力于将对比语言学和 语篇语言学运用于翻译研究,而且注重通过翻译研究 来检验和丰富这两个语言学派。在这一点上,它有别 于仅仅将语言学模式当作工具的译学研究。该书证明 “ 在进行对比分析时,若不以话语为基础就无法达到完 整。同样,缺乏对比基础的话语分析也难以达到完整。 翻译则为语言对比提供了 最 为 适 用 的 研 究 框 架 。 ” !>,?
《 中国翻译》/000 年第 1 期
・!!!!!!!!!!!!!!!!!!!!!!!!!!!!!!! ・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
从三本著作看西方翻译研究的新发展
北京大学
Fra Baidu bibliotek申丹
在西方翻译研究领域,近年来可以说有两大派别占据了主 导 地 位 : 一 派 以 广 义 上 的 语 言 学 为 基 础,致力于建构和发展经验性质的翻译科学;另一派则从历史的角度通过描写的方式来研究翻译问题。两 者尽管大相径庭,但有一个突出的共同点,即具有较强的经验性,与纯理论研究形成了对照。本文旨在通 过对三本代表性著作的考察,来管中窥豹,看当今西方两个主要译学研究派别的某些特点,同时可以对西 方的纯理论研究略有了解。 翻译研究 新发展 代表作
论 。 至于语篇组织,哈廷姆探讨了文本中的主谓递进、 句间衔接手段、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等多种因素。该 书在围绕作者提出的语篇处理模式进行了充分讨论之 后,又扩大 范 围 ,针 对 语 篇 类 型 与 礼 貌 策 略 !"#$%&’(’))*
)&+,&’-%’). 之 间 的 关 系 、 如 何 对 待 来 自 两 个 不 同 文 化 的
9Q(9)7’9M;’+B9HM9),>(?+>);H(9?)3B;’? , B’?X;)’9)7’9’Y;?)’(T’9HM9A3+);X+’9>XX,H>T7’? , )ZH9),’(B?9HM9B’8’+HXS A’()9?’’A9)H97>8’94’’(9BHA;(>);(N9;(9,’T’()9L’>,?P9H(’94>?’B9H(9+;(N3;?);T?9;(9)7’9Z;B’9?’(?’[9)7’9H)7’,9A>,F’B94L9 >9 7;?)H,;T>+SB’?T,;X);8’9 H,;’()>);H(\9 ]7;+’9 )7’9 )ZH9 ),’(B?9 HM9 B’8’+HXA’()9 >,’9 TH(),>?);8’9 Z;)79 ’>T79 H)7’, , )7’L9 ?7>,’9H(’9)7;(N9;(9THAAH( , (>A’+L , 4H)794’;(N9’??’();>++L9’AX;,;T>+ , MH,A;(N9>9TH(),>?)9)H9),>(?+>);H(9?)3B;’?9 Z;)79>9?HA’Z7>)9 ‘ X3,’+L ’ )7’H,’);T>+9H,;’()>);H(\9U7’9X,’?’()9X>X’,9HMM’,?9>9B;?T3??;H(9HM9?HA’9,’T’()9B’8’+HXS A’()?9;(9)7’9M;’+B94L9Z>L9HM9,’8;’Z;(N9)7,’’9,’X,’?’()>);8’94HHF?9X34+;?7’B9;(9)7’9.//" ’ ?\9U7,H3N79)7’9X,’?’()9,’S 8;’Z , Z’9A>L9N’)9>9N+;AX?’9(H)9H(+L9HM9)7’9T7>,>T)’,;?);T?9 HM9)7’9)ZH9A>^H,O),’(B?OHMOB’8’+HXA’() , 43)O>+?HOHMO T’,)>;(OM’>)3,’?OHMO)7’O)7’H,’);T>+O8’,?3?O)7’O’AX;,;T>+OH,;’()>);H(\ O),>(?+>);H(O?)3B;’?OOOB’8’+HXA’()?OOO,’X,’?’()>);8’O4HHF?
文本以及如何翻译非虚构性文本中的反讽性成分等问 题展开了讨论。
总的来说,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 与众多以语言 学理论为基础的译学研究论著相类似,该书以一个理论 模式为中心,逐层推进地展开讨论,具有很强的系统 性。 0. 与传统的语言学翻译理论形成对照,该书十分强 调情景语境的 作 用 。 譬 如 第 // 章 在 探 讨 语 篇 中 表 达 情 感的语言手段时,注重对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之影响的 探 讨 。 1. 该 书 探 讨 的 是 超 过 句 子 这 一 层 次 的 语 篇 类 型 、 语篇结构和语篇组织,并关注这三个层次之间的交互作 用 ( 参见 2#+3*/44/ ) 。 5. 该书还注重对翻译总体策略的 探讨。譬如在探讨直接 6 间接引语时,哈廷姆指出阿拉 伯人在写新闻报导时,习惯用间接引语。在将英文新闻 报导中的直接引语译入阿语时,译者应采用一种间接或 者 “ 半直接”的形式,这样方能在修辞功能上达到对 等。由于以上这些特点,该书较好地揭示了语篇的组合 机制和交际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因素,为译学研究提供了 不少新的洞见。正如诺伊贝特和施莱夫所言,语篇语言 学模式将翻译对等建立在 “ 语篇和交际的层次上,而不 是句子和词汇的层次上 ” ,因此为译学研究提供了 “ 比 句 子 语 言 学 更 为 强 有 力 的 分 析 工 具 ” !2’7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