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锅炉的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00 2120 3050 972
24.1/593/593
25.0/600/600 24.1/593/593 24.1/593/593 29/582/580/580

日本、德国和丹麦相继于70和90年代迅 速发展超(超)临界机组,已成为当今世 界发展超超临界发电技术领先的国家。
超(超)临界机组的主要运行参数变迁
时 间 70~80年代 90年代初 90年代末期 压力(bar) 亚、超临界 250 275~290 温度(℃) 540~560 560 580~600 耐高温钢材 Mo或Cr-Mo X20CrMoV12 1或T22 P91/T91 (9Cr1Mo)
国外发展超超临界机组的概况

1957年在美国投运第一台试验性超超临 界125MW机组(31MPa, 621/566/538℃),1959年在美国投运 第二台超超临界325MW机组(3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 MPa, 649/566/566℃)。单机容量最 大为1300MW。

1953年前苏联首期5台超临界300MW 机组投运; 1967年和1968年相继投运 500MW和800MW机组 ,1981年单轴 1200MW投运。

t主汽 ℃ 571 538 538 542
t再热 ℃ 571 538 560 568
备注
年份
MW 河南沁北电厂#1、2 上海石洞口二厂二期 上海外高桥电厂二期 福建华阳后石电厂 台山电厂#1、2 2003/04 2005 600 900 900 600 660
bar 242 250 250 254
80年代:新型铁素体耐钢热开发应用和改进奥 氏体纲,及环保的日趋严格。
90年代:末期蒸汽温度提高到580~600℃,相 应的电厂成功投入了商业运行。
现在:新型铁素体-马氏体耐钢热(6-12%Cr) 开发应用 未来的5~10年:主蒸汽温度可达610~630℃。
今后的10~20年:现代化电厂将是650℃的机 组,运行效率50%左右。那时的上限温度预计 为700℃,效率52~55%。
锅炉制造厂
三菱
投运日 期
1989.199 0 1998 1998 1998
三隅
原町 日 七尾大田
2900
2890 2120
24.5/600/600
24.5/600/600 24.1/593/593
三菱
B&W-日立 石川岛播磨

苓北 桔湾 敦贺 碧南 Skarbk
烟煤
烟煤/油 烟煤 烟煤 天然气
2120
1996 2000 1998/99 1995/96
300
300 800 500 500 500
250
250 250 250 250 250
545
545 545 545 545 545
545
545 545 545 545 545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我国在建的超临界机组
机 组 计划投产 出力 P主
国产化依托工程 阿尔斯通
日本三菱重工
世界上已投运的超超临界电厂
国家 电 厂
川越
功率 /MW
700 1000 1000 700 700 1050 700 1000 415 415 400 933 1012 125 325
燃 料
液化天 然气 烟煤 烟煤 烟煤
容量 t/h
2150
参数 MPa · ℃
31/566/566/566
超临界机组概况
国 家 美 国 首台机组 1957年 125MW 31.03MPa 621℃/565℃ /538℃ 概 况 总容量:世界第一,1982年166台 112898MW 主力机组500~800MW 参数:24MPa,538℃/538℃为主 蒸气参数最高:费城电力公司艾迪斯顿 电厂NO.1 机34.4MPa,649℃/566℃/566℃ 单机容量最大:9×1300MW(双轴) >300MW,几乎全为超临界机组 最大容量机组:1200MW(单轴) 1989年222台,占火电装机50% 主力机组 250MW~800MW 蒸气参数:25.2MPa,545℃/545℃ 1985年77台,占火电装机51% 蒸气参数:24.12MPa,538℃/566℃ 复合变压运行 >450MW, 全为超临界机组
我国现运行的超临界机组
机 组 投运年 出力 MW P主汽 bar t主汽 ℃ t再热 ℃ 备注
石洞口二厂#1、2
1991/92
600
242
538
566
ABBCE/SULZER
华能南京电厂#1、2
华能营口电厂#1、2 绥中电厂#1、2 华能伊敏电厂#1、2 盘山电厂#1、2 蓟县电厂#1、2
1994
前苏联
1953年 300MW
日 本
1967年 600MW
超临界机组概况(续)
国 家 韩 国 意大利 中 国 1992年 600MW 首台机组 12×500MW 概 况
22×600MW
现在运行与在建各12台。 (300MW,500MW,600MW,800MW,900MW) 石洞口电厂 2×600MW 南京、营口电厂 4×300MW 伊敏、盘山电厂 4×500M 绥中电厂 2×800MW 阜阳电厂 2×600MW 外高桥电厂 2×900MW 王曲电厂 2×600MW 陡河电厂 2×600MW 沁北电厂 2×600MW(国产化示范) 玉环电厂800-1000MW(超超临界机组)
2000~2005
2005 ~ 2010
300 ~310
320 ~350
2005 ~ 2010
350 ~ 400
P92/T92 (CrMoW) 610 ~630 T/P122 (CrMoWCuNb) 奥氏体钢 650
中合金马氏体新钢种
600
国外超超临界机组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蒸汽参数的选择与金属材料发展的匹配 50年代: 1949年原苏联 29.4MPa,600 ℃, 12t/h; 1956年德国 34MPa,610/570/570 ℃, 88MW ; 1957年美国 31MPa,621/566/538 ℃, 125MW; 1959年美国 34.3,649/566/566 ℃, 325MW 60年代: 降为24MPa,538-566 ℃。 当时生产的奥氏体纲热膨胀系数大、导热系数低、抗应力 腐蚀差及加工能力差等,其零部件高温腐蚀、焊接不良、疲 劳裂纹、高压转子热裂纹等。设计、制造质量问题较多;超 临界参数下300MW机组容量较小,汽轮机效率低;锅炉不 能变压运行,负荷适应性和灵活性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