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套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套说课稿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全册说课稿

目录

1、《走,我们植树去》说课稿 1

2、《第一朵杏花》说课稿 3

3、《燕子》说课稿 7

4.《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 10

5.《最佳路径》说课稿 14

6.《人类的“老师”》说课稿 23

7.《三顾茅庐》说课 27

8.《祁黄羊》说课稿 32

9.《公仪休拒收礼物》说课 37 10.《永远的白衣战士》说课稿 42 11.《第一次抱母亲》说课 48 12.《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 54 13.《鸟语》说课稿 59

14.《天鹅的故事》说课稿 62 15.《生命桥》说课稿 66

16.《特殊的葬礼》说课稿 69 17.《沙漠中的绿洲》说课稿 73 18.《云雀的心愿》说课稿 77 19.《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82

20.《黄河的主人》说课稿 86

1、《走,我们植树去》说课稿

教材分析:

《走,我们植树去》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展现了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号召人们积极投入到绿化祖国的活动中去。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自学本课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为了较好的实践新课标的理念,抓住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课前请学生亲近大自然,去郊区体会树木的给大家带来的清新。在为学生创设平等对话的教学氛围的同时,倡导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探求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设计:

一、以“趣”导路,营造氛围

创设课文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本文的兴趣,情感也被调动起来。再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带领学生“穿越时空”,走进文本。

二、以“读“铺路,感悟语言

第一二自然段主要体会我们少先队员决心去植树,心情很高兴。先请学生自读一、二自然段,自行感悟到少先队员心情很高兴、决心很大。接着问“从哪儿看出少先队员去植树的决心很大?” “走”单音词后面的停顿,“我们一起去植树”后面的感叹号“哪些词句说明少先队员的心情很高兴?” 和煦的春风、轻快的脚步、欢声笑语再引导想象少先队员在路上行走和植树时欢乐的情景。指导用欢快的语气读有关句子。

第三、四、五自然段主要写了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这是课文的重点。现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让学生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然后请学生朗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词句,指导朗读。讲解光合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绿色工厂”,指导读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健康、幸福”。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一

句,说说“绿色的希望”指什么。想象祖国处处是“参天的大树”后的景象除了“盖房,架桥,造船,铺路”外树木还有哪些用处?指导读好第3、4、5节。

课后,设想给学生预留一些和听、说、读、写有关的选择性作业。通过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教学反思:

《走,我们去植树》这不是一篇假诗,不是一首想像诗,而是一首实践加思考的诗,是一首通过实践来说理的一首诗。植树是为

自己、为他人、为人类、为社会、为今天、为未来创造,我们应该让学生拥有这种创造。作者用自己的智慧头脑展示了孩子们的希望,展示了人类需要的环境。这一句句创造之语,很容易感动四年级的学生,但感动归感动,让他们真的行动起来,那是难的,特别现在城市的小孩真的很难有这种体验,城市的植树往往是由专门的劳动者来做,而农村的孩子这种体验还是有的,因为大多数的农村每一年都有着植树的活动,他们摸一摸,看一看,也会有着灵动。但不管是有,还是没有,但能以诗的方式主动表白自己的感动的学生却是很少的,所以在一课上,特别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也应该引导他们学着用诗的方式记下自己的感动。课后有第五题是: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作介绍,其实也可以模仿着课文的形式,让学生以诗的方式介绍,也许更能够激起学生的创造欲望。

2、《第一朵杏花》说课稿

教材分析:

课文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绿线格内的1个生字只认不写。理解

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方法:

重点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及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基本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清课文脉络,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至此,还为学生预留了一项作业:描写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的句子,读一读,也可以抄一抄。为下一步品读课文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走进文本

基于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上课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然后问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并以此为切入点走进文本。

二、重点突破,读中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