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 教案

合集下载

199猪钩端螺旋体病教案.

199猪钩端螺旋体病教案.
(四)病理剖检变化大多数病例的皮下组织、浆膜、黏膜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心内膜、肠系膜出血,膀胱内积有浓茶样胆色素尿,黏膜有出血;胸腔、心包积液;肝、肾肿大,肝呈棕黄色(图8-209)。水肿型病例头、颈及胃黏膜水肿。
图8-208急性钩体病,体温升高,皮肤发黄图8-209急性钩体病,肝呈棕黄色
(五)诊断疑似本病时可采集血或尿液,离心集菌,用暗视野镜检,钩体细长弯曲、可做旋转式运动。亦可涂片,用改良镀银法染色、镜检。血清学检查常用乳胶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一)病原钩体呈细长丝状,具有紧密而规则的螺旋,菌体两端变曲呈钩状,用姬姆萨染色呈淡红色。有17个血清群,170个以上血清型,猪的病原主要是波摩那型。钩体在潮湿、弱碱性的条件下,生存时间最长;在水田、池塘、沼泽及淤泥中可以生存数月或更长。一般常用消毒药均易将其杀死。
(二)流行特点本病多在南方发病,夏秋季节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但以幼猪发病较多。病猪和鼠类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和消化道感染。猪钩体可以传染人,犬型钩体对人更易感。
2.能防制猪钩端螺旋体病。
教学内容
职业岗位知识点、能力点与基本职业素养要求
目标水平
识记Βιβλιοθήκη 理解熟练操作应用分析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防制
知识点:猪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能力点: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检查和预防。


职业素养要求:培养能够防制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技术人才。

【教学策略】
1.采用多媒体展示猪钩端螺旋体病的病理图片,让学生认识猪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能够认识判断疾病。
《养猪与猪病防制》教案
教学内容
项目八猪病防治技术
任务三育肥猪疾病

七年级下学期体育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教案

七年级下学期体育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教案

七年级下学期体育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教案第一章:体育钩端螺旋体病概述1.1 钩端螺旋体病的定义1.2 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播途径1.3 钩端螺旋体病的症状和危害第二章: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措施2.2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2.3 避免接触疫水,特别是池塘、稻田等水源第三章:体育活动中的钩端螺旋体病预防3.1 体育活动前的准备工作3.2 体育活动中的注意事项3.3 体育活动后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第四章:体育场馆和体育设备的钩端螺旋体病预防4.1 体育场馆的清洁和消毒4.2 体育设备的维护和消毒4.3 定期检查和维护体育设施第五章:钩端螺旋体病的应急处理5.1 发现疑似病例的报告和处理流程5.2 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使用5.3 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第六章:体育活动中钩端螺旋体病的个人防护6.1 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和鞋子6.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6.3 避免赤脚接触地面或水源第七章:体育教学中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策略7.1 制定详细的体育活动计划和预防措施7.2 向学生宣传和教育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知识7.3 监督学生遵守预防措施,确保安全第八章:钩端螺旋体病的监测和数据分析8.1 定期进行钩端螺旋体病的监测和数据收集8.2 分析监测数据,评估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趋势8.3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调整预防措施第九章:体育活动中钩端螺旋体病的应急处置9.1 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和应急预案9.2 一旦发现疑似钩端螺旋体病病例,立即采取隔离措施9.3 联系医疗机构进行专业处理和治疗第十章:总结与评价10.1 总结体育钩端螺旋体病预防教案的实施效果10.2 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案10.3 定期评价教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确保持续改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体育钩端螺旋体病概述补充说明:详细介绍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因、感染途径、典型症状以及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以便学生深入了解该病。

二、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措施补充说明:强调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如勤洗手、不喝生水等;介绍体育锻炼对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提醒学生远离可能存在钩端螺旋体病的疫水环境。

动物医学课件:钩体

动物医学课件:钩体
• 本病在世界各地流行,热带亚热带地区多发。我国南
方部分地区较为严重。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二、病 原
• 钩端螺旋体属中的"似问号钩端螺旋体”。钩端螺旋体
属共有两个种,一为似问号钩端螺旋体,对人畜有致
病性,另一为双弯钩端螺旋体,无病原性。
• 根据抗原结构成分,以凝集溶解反应可将本菌区分为
黄疽出血、秋季、流感伤寒……等19个血清群,172个 血清型。我国至今分离出来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共有6 个血清群,49个血清型。
动物传微染生病物学教案
人畜共患传染病
钩端螺旋体病 (Leptospriosis)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一、病 性
•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重要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杂的人畜共患病和自
然疫源性传染病。在家畜中主要发生于猪、牛、犬, 马、羊次之。临诊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发热、黄疽、 血红蛋白尿、出血性素质、流产、皮肤和粘膜坏死、 水肿等。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五、病理变化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五、病理变化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五、病理变化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五、病理变化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五、病理变化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五、病理变化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六、诊 断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 钩端螺旋体很纤细,革兰氏法不易着色,常用姬姆萨氏
染色和镀银法染色。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二、病 原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关于钩端螺旋体病课件课件

关于钩端螺旋体病课件课件

钩端螺旋体病在世界的分布(2011年):
钩端螺旋体病在中国的地区分布:
• 在我国已发现25个省、区有钩端螺旋体病 人或带菌动物。它们是:广东、广西、福 建、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四 川、江苏、河南、河北、安徽、辽宁、陕 西、湖北、山东、黑龙江、山西、内蒙古、 吉林、北京、上海、天津以及台湾。其中 以广东、四川比较严重。
钩端螺旋体病在中国的发病和死亡 情况(2002~2007):
感染机制:
• 钩端螺旋体由粘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犬只体内,在血液 内大量繁殖而形成菌血症。在此时,发烧、精神不佳、食 欲不振和肌肉疼痛等症状会出现。随着血液中之钩端螺旋 体侵袭肝、肾等实质器官後,较明显之临床症状如呕吐、 下痢、脱水、喘息、黄疸及血红素尿等才会出现。

菌体侵入肾脏,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大量繁殖、聚积
而造成肾功能失常,因而导致尿毒症状出现。肾脏受损引
起肾衰竭,往往是犬只死於本病最主要之原因。肝脏是另
一个主要的攻击目标,由於菌血症时细菌毒素造成肝细胞
之伤害而导致大规模肝功能区之坏死,在肝功能失常的状
况下而有严重黄疸、胆色素尿等症状出现。
内脏的病变位置:
斑和黄疸;眼部可见有结膜炎症状。眼角可见有
粘液性分泌物同时可见有咳嗽气喘及呼吸困难。
患犬有的表现烦渴多尿等症状,得过亚急性感染 的犬大约在2-3周后恢复。
• 慢性症状多以急性或亚急性症归转而来。常以慢性肝、肾 及胃肠道症状出现,通过对症治疗,大多均可恢复。少数 以尿毒症、肝硬化腹水、机体衰竭死亡。
关于钩端螺旋体病 课件
目录:
• 1、病原介绍; • 2、流行病学; • 3、感染机制; • 4、内脏病变位置; • 5、临床症状; • 6、临床检测方案; • 7、临床治疗方案; • 8、预防。

七年级下学期体育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教案

七年级下学期体育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教案

七年级下学期体育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钩端螺旋体病的基本知识。

2. 让学生掌握预防钩端螺旋体病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钩端螺旋体病的基本知识介绍。

2. 预防钩端螺旋体病的具体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钩端螺旋体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钩端螺旋体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

2. 示范法:演示正确的预防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钩端螺旋体病的基本情况,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钩端螺旋体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

3. 演示:演示正确的预防操作。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7.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钩端螺旋体病知识的掌握情况。

2. 练习效果:检查学生在练习中的操作准确性,评估他们对预防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理解。

七、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医生进行讲座:邀请钩端螺旋体病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该病。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卫生防疫部门,了解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控工作。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七年级下学期体育钩端螺旋体病预防教程。

2.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钩端螺旋体病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3. 实物模型:准备钩端螺旋体病的实物模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病原体。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钩端螺旋体病的基本知识。

2. 第二周:讲解预防钩端螺旋体病的方法。

3. 第三周:演示正确的预防操作。

4. 第四周:组织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十、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卫生习惯养成情况。

3. 自我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钩端螺旋体病》课件

《钩端螺旋体病》课件

1 皮肤损伤和疼痛
钩端螺旋体病通常会引起皮肤损伤和疼痛,染钩端螺旋体后,患者常会出现发热和寒 战等全身性症状。
3 消化系统不适
部分感染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 化系统不适症状。
4 神经系统症状
在一些严重感染病例中,患者可能出现头痛、 头晕、神经功能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
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了解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和管理疾病。
治疗方法
• 抗生素疗法,如喹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药物。 • 对症治疗,如镇痛药和消炎药。 • 康复护理和休息。
预防措施
• 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洗澡。 • 避免接触被感染的蚂蚁和其他受感染的动物。 • 饮用安全和清洁的水源。 • 烹饪和食用熟透的食物。
蚂蚁传播
某些种类的蚂蚁可以被感染并传 播钩端螺旋体,人类通过接触感 染的蚂蚁而患病。
水源污染
饮用被感染的水源是另一种常见 的钩端螺旋体病传播途径,特别 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食物污染
摄入被感染的食物,特别是生或 未煮熟的食物也可能导致钩端螺 旋体感染。
钩端螺旋体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
钩端螺旋体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可以有所不同,取决于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常见的症状 和临床表现。
钩端螺旋体病是什么?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 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可 以感染人类和动物。
病原体特征
钩端螺旋体是一种微小的细 菌,以螺旋状的形态存在, 具有弯曲和钩状的末端,因 此得名。
疾病分类
钩端螺旋体病可分为不同类 型,包括经典型和非经典型, 严重程度和症状也有所不同。
钩端螺旋体的传播途径
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播途径决定了人们感染疾病的方式。了解传播途径对预防和控制钩端螺旋体病至关重要。

七年级初一下学期全套体育教案21

七年级初一下学期全套体育教案21

课的任务:1、了解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因。

2、熟悉钩端螺旋体病的症状,临床表现。

3、掌握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办法。

课型:新授教法:讲授法,引导法,提问法,讨论法。

一、引入,上一课我们讲了非典型性肺炎,它是由细菌以外的病原体所致的一种疾病。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是什么病呢?它就是……二、讲授新课1、板书: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2、提问:钩端螺旋体病是由什么病源引起的呢?3、板书: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一)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钩端螺旋体的形状。

(幻灯片)(二)我们首先来看一下钩体病有什么症状(幻灯片)1、潜伏期:7~13天。

①钩体血症,起病急。

②发热畏寒,体温升至39摄氏度左右。

③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尤其是腓肠肌,腰背肌痛为主。

2、早期④全身乏力,特别是腿软明显。

⑤眼结膜充血。

⑥淋巴结肿痛,咽喉痛,咳嗽。

⑦食欲有振。

3、中期:起病后3~10天,它分为四种类型。

①流感伤寒型:延续初期中毒血症状,轻似感冒,易误诊或漏诊。

此型较多见。

中期②肺大出血型:可致死。

病后3~5天出现。

先出现面色苍白,心慌烦躁且逐渐加重,可有血痰或咯血。

直至昏迷口鼻大出血,呼吸心跳停止。

③黄疸出血型:严重头痛,烦躁不安,嗜睡,神志不清,瘫痪等脑水症状4、恢复期:经治疗后一般不留后遗症。

(三)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染源和传染方式。

(看幻灯片)(四)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

1、讨论:我们已经知道了钩体病的病因和传染源及传染方式,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怎样预防钩体病的发生呢?(开始讨论)2、总结:(看幻灯片)(五)总结:浏览所有幻片。

健康教育:非典型性肺炎和流行性感冒课型:新授。

课的任务:1、使学生了解非典型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2、流行性感冒症状和非典型性肺炎的症状的相似性。

3、掌握非典型性肺炎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一、引入:新闻报道非典型性肺炎所引起的恐慌…………二、板书:非典型性肺炎和流行性感冒提问:什么是非典型性肺炎?(教师自答)讲述:我们要远离这种病的干扰,首先要了解它的发病机理。

钩端螺旋体病-教案医学系

钩端螺旋体病-教案医学系
一、概念:(3分钟)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鼠类及猪是主要传染源,世界范围内流行。在我国多发生在夏秋季水稻收割期及暴雨、洪水泛滥后,俗称"打谷黄"、"稻温病"。典型临床特点:早期呈钩体败血症症表现;中期是各器官损害和功能紊乱;晚期多数病人恢复,少数出现后发症。轻症象感冒;重症可发生肝肾功能衰竭和肺弥漫性出血,危及生命。
是我国钩体主要的死亡原因,其特点是:来势迅猛、迅速出血、病情危重、预后不良,呼吸循环衰竭,窒息死亡。与机体超敏反应有关。
1)早期:神志清楚,心慌烦躁,面色苍白,心率呼吸加快,肺部散在罗音,X光肺部散在片状阴影。
2)出血期:症状体征加重,咯血不断,X光大片融合阴影。
3)垂危期:极度烦躁、紫绀、神志不清满肺大量罗音,呼吸心率减慢不规则,大量鲜血从口鼻涌出。
复习要点:(2分钟)
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1黄疸出血型:止血剂,透析等
2肺出血型:镇静、解毒、强心、输血、抗菌。
1)镇静剂:
2)解毒剂:
早期:氢可或地米。出血期:氢可或地米,可重复用;垂危期:氢可或地米,0.5-1小时重复用,直到病情稳定,即面色转红、全身出汗、逐渐安静、肺罗音减少。
3)强心剂,输血。
(三)后发症治疗:一般不需抗菌素。
九、预防:(2分钟)
诱发肺弥漫性出血的因素:休息不好、情绪不稳定未及时治疗、机体免疫力底、早期治疗青霉素剂量过大,出现严重的治后加重反应即"赫氏反应"。
(四)肾衰竭型:钩体发生肾损害十分普遍。
(五)脑膜脑炎型:较少见,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炎症状;神志障碍、瘫痪、昏迷等脑炎症状。可出现脑水肿、脑疝致呼吸衰竭。

《钩端螺旋体病》传染病护理学PPT课件

《钩端螺旋体病》传染病护理学PPT课件

钩体病主要流行类型及其特点
稻田型 主要传染源 主要菌群 传播因素 感染地区 发病情况 国内地区 鼠类 黄疸出血群 鼠尿污染 稻田、水塘 较集中 南方水稻耕作区 雨水型 猪与犬 波摩那群 暴雨积水 地势低洼村落 分散 北方和南方 洪水型 猪 波摩那群 洪水淹没 洪水泛滥区 较集中 北方和南方
临床类型
六、治疗要点
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就地治疗
1.病原治疗
首选青霉素 首剂40万U,肌注,严重者2h
后追加40万U,Q6~8h,每日160~240万U。疗
程5~7天。
赫斯海默反应多发生在首剂青霉素注射
0.5~4小时,突然出现寒战、高热、头痛、全
身酸痛、心率和呼吸加快,原有症状加重,部分
病人出现低血压、休克,可诱发肺弥漫性出血。
流感伤寒型
黄疸出血型 肺出血型
流感伤寒型
流感伤寒型
少数脑膜脑炎型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2~20天,一般为10天左右。
㈠ 单纯型
症状( 三症) 寒热 体征(三征) 结膜充血
肌肉酸痛
乏力
腓肠肌有压痛
浅表淋巴结肿大、压痛
总结为:
寒热身痛一身软;眼红腿痛淋巴大
㈡ 肺出血型 1、肺出血轻型:
1.控制传染源 加强田间灭鼠,家畜粪尿的管理。
2.切断传播途径 个人防护,流行环境的改造减 少。 3.保护易患人群 在流行季节前1个月对疫区易 患人群进行钩体菌苗的预防接种,每年2次。对于 高危人群可服用多西环素200mg,每周1次。
八、常见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 与钩体败血症有关。 2.疲乏 与骨骼肌肌纤维受损有关。
鼻大量涌血,迅即窒息而死亡。
以上三个时期有时难以截然划分,短

钩端螺旋体病的肾损害健康宣教PPT

钩端螺旋体病的肾损害健康宣教PPT
通过血液和尿液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 断。
及时诊断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
谁需要关注钩端螺旋体病的肾 损害?
谁需要关注钩端螺旋体病的肾损害? 高风险人群
农民、兽医、户外活动者和水域工作者等人群需 特别注意该病。
这些人群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谁需要关注钩端螺旋体病的肾损害? 普通公众
在疫情爆发地区,普通公众也应提高警惕,注意 个人防护。
钩端螺旋体病如何影响肾脏?
肾损害机制
钩端螺旋体可以直接侵袭肾脏组织,导致肾 小管和肾小球的损伤。
这可能引起急性肾损伤,严重时可导致肾功 能衰竭。
钩端螺旋体病如何影响肾脏? 症状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尿量减少、浮肿、高血压等症 状。
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保护肾功能至关重要。
钩端螺旋体病如何影响肾脏? 诊断方法
该病可导致多脏器损害,尤其是肾脏。
什么是钩端螺旋体病? 病因
主要由接触感染动物(如水上活动者。
什么是钩端螺旋体病? 流行病学
钩端螺旋体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较为常见,尤 其是在雨季。
近年来,全球多个地区报告了该病的病例增加。
钩端螺旋体病如何影响肾脏?
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进行专业 评估和治疗。
不要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如果感染了钩端螺旋体病,应该怎么做? 遵循医嘱
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定期监测 肾功能。
遵循医嘱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
如果感染了钩端螺旋体病,应该怎么做? 心理支持
感染后可能会产生焦虑和恐惧,建议寻求心理支 持和疏导。
钩端螺旋体病及其肾损害健康宣 教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钩端螺旋体病? 2. 钩端螺旋体病如何影响肾脏? 3. 谁需要关注钩端螺旋体病的肾损害? 4. 如何预防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生? 5. 如果感染了钩端螺旋体病,应该怎么做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垂危期:极度烦躁、紫绀、神志不清满肺大量罗音,呼吸心率减慢不规则,大量鲜血从
口鼻涌出。
诱发肺弥漫性出血的因素:休息不好、情绪不稳定未及时治疗、机体免疫力底、早期治疗
青霉素剂量过大,出现严重的治后加重反应即"赫氏反应"。
(四)肾衰竭型:
钩体发生肾损害十分普遍。
(五)脑膜脑炎型:
较少见,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炎症状;神志障碍、瘫痪、昏迷等脑炎症状。可出
1.血培养:
2.血清学检查:显凝试验:抗体效价>1/400,或早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效价上升4倍
以上可确诊。其它:ELISA、PCR、DNA探针等可作早期诊断。
八、心理社会状况
钩端螺旋体患者常会表现孤独、焦虑、悲观等,对战胜疾病缺少安全感和信任感,多数患者
会出现紧张、焦虑情绪。家庭成员由于对疾病恐惧和对疾病缺乏应有的卫生知识,故对患者关心
一般消毒剂敏感。钩体抗原结构复杂,据此可分为许多群,我国常见的有:黄疸出血群、波摩那
群、七日热群、犬群、澳洲群、秋季热群等。其中黄疸出血群毒力最强,是我国长江流域稻田钩
体的主要病原体。雨水洪水泛滥引起的钩体主要是波摩那群。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
(一)发病机制:
1早期(钩体败血症期):侵入体内经小血管或淋巴管至血循环到全身,钩体繁殖、裂解死
咯血和痰中带血,出血量不多,体征不显,X线有散在点状局限出血侵润。
2.弥漫性肺出血型:
是我国钩体主要的死亡原因,其特点是:来势迅猛、迅速出血、病情危重、预后不良,呼吸
循环衰竭,窒息死亡。与机体超敏反应有关。
1)早期:神志清楚,心慌烦躁,面色苍白,心率呼吸加快,肺部散在罗音,X光肺部散在
片状阴影。
2)出血期:症状体征加重,咯血不断,X光大片融合阴影。
后,俗称"打谷黄"、"稻温病"。典型临床特点:早期呈钩体败血症症表现;中期是各器官损害和
功能紊乱;晚期多数病人恢复,少数出现后发症。轻症象感冒;重症可发生肝肾功能衰竭和肺弥
漫性出血,危及生命。
三、病原学
菌体纤细,有12-18个螺旋,两端有钩,C或S型,由外膜、鞭毛、菌体组成,成旋转运动,
穿透力强,需氧、革兰氏染色阴性,着色难。在水和湿土中可活1-3月,干燥及寒冷易死亡,对
授课教师:时春红教研组长:教务科:
长 沙 卫 生 职 业 学 院 教 案 纸
第一节钩端螺旋体病
教学重点: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
教学内容:
一、案例导入
患者男,18岁,因发热、乏力、少尿、双小腿酸痛1周入院。体温最高39.5℃。发病第6
天出现黑便,伴呕吐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发病前2 d有在山塘游泳史。查体:T 37℃,P 90
十二、预防管理
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和管理需采取综合的措施,这些措施应包括消灭和管理好动物宿主、疫
水的管理、消毒和个人防护等方面。
1.消灭动物宿主重点在灭鼠,结合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开展灭鼠工作。可采用磷化锌、
普罗米立特或安妥等毒剂,将毒剂与谷粒、瓜菜等混合成饵,投放在鼠类出没的场所。在田间作
物成熟前,鼠类的食物较缺,野鼠觅食活动频繁,毒灭鼠效较好。每次毒鼠时间应不少于两个晚
亡,造成菌血症和毒血症。
第 1 页
长 沙 卫 生 职 业 学 院 教 案 纸
2中期(器官损害期):钩体螺旋状运动,且分泌透明质酸,穿透力极强,其毒素造成组织
器官毛细血管损伤。临床上往往由于某个器官病变突出,表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如肺弥漫性出血
型、黄疸出血型、肾功能衰竭型和脑膜脑炎型。
3后期(后发症期或恢复期):多数病人恢复健康,少数出现后发热、眼和神经系统后发症,
腿痛职 业 学 院 教 案 纸
(二)黄疸出血型(中期表现)
1.肝功能损害:黄疸进行性加深,黄疸越深预后越差,转氨酶升高。
2.出血:各种形式的出血。
3.肾脏损害:与黄疸及出血轻重有关。
(三)肺出血型:早期败血症后3-4天出现,分为普通和弥漫性肺出血型。
1.普通肺出血型: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目标教学教案(首页)
专业:护理学科:传染病护理学班级2011级护理5-6班授课时间:5月20、22日
单元:第四章课题:第一节钩端螺旋体病课时:4学时
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教学活动
教学资源
1、掌握钩端螺旋体病的概念
2、掌握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3、熟悉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三)后发症治疗:一般不需抗菌素。
十、主要护理诊断
体温过高 与钩体败血症有关
疲乏 与骨骼肌纤维受损有关
疼痛 与骨骼肌肿胀有关
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弥漫性出血有关
潜在并发症 赫氏反应、出血、窒息、肾衰竭、呼吸衰竭、循环衰竭
十一、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急性期应严格卧床休息,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恢复期不宜过早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时间。
协作不够。
九、治疗要点
早发现、早诊断、早卧床、就地治疗。包括抗菌、对症、后发症治疗。
(一)抗菌治疗:
强调早期应用抗菌素,减少脏器功能的损害。钩体对青霉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
庆大霉素、四环素等。为避免赫氏反应,首剂青霉素40万单位,重者2小时后追加40万单位,
每日总量160-240万单位。3-4次肌注。
上。对其它宿主动物要进行调查,对受感染并排泄病原体的家畜,特别是猪、牛、羊等要给予隔
离和治疗,并加强对饲养场所及排泄物的管理。
2.疫水的消毒及管理方面 应对流行区的水稻田、池塘、沟溪、积水坑及准备开发的荒地进
行调查摸底,因地制宜地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对疫源地进行改造。在收割谷物前排干稻田中的积水,
以减少劳动时接触疫水的机会;并使塘水尽量曝露,利用太阳照射杀灭部份钩端螺旋体;对污染
呼吸兴奋剂等综合抢救措施。
赫氏反应:钩端螺旋体病部分病人接受青霉素G首剂注射后2~4h(15min~6h),突然出现
畏寒、寒战、体温骤升,持续约30min~2h,继之出冷汗,体温骤降至正常或以下,严重者出现低
血压、休克、厥冷;或发生超高热(42℃以上),伴神志不清、抽搐、呼吸心跳停止。发生原因是
因短时间内大量钩体被杀死而释放素素引起的临床症状加重。
染机会。劳动中如有皮肤割损受伤时,应立即进行伤口清洁消毒。
4、对确诊的病人或在流行区中疑似患者应集中治疗,注意隔离、消毒,同时作好疫情报告工
作,在流行区开展综合的防治措施以控制流行。
第7页
现脑水肿、脑疝致呼吸衰竭。
(六)恢复期、后发症期:退热后2周到6个月出现。
1.后发热:
2.眼后发症:治疗不及时可影响视力。
3.神经系统后发症:反应性脑膜炎、脑动脉炎。
4.胫前热:
第 3 页
长 沙 卫 生 职 业 学 院 教 案 纸
七、实验室检查
(一)常规检查:血、尿等常规,血生化(肝肾功)。
(二)特异性检查:
十一、护理措施(重点)20分钟
十二、预防管里 5分钟
十三、小结 10分钟
讲授
精讲、讨论
精讲
精讲、讨论
精讲、讨论
精讲、提问
精讲
讲授
精讲
精讲、讨论
精讲、提问
讲授
小结
教案
教材
参考书
视频
多媒体教学
断诊断性测试
时间:10分(根据教学需要择用)
1钩端螺旋体病中期的临床表现?
2、钩端螺旋体病并发肺出血的护理措施?
2.头痛全身肌痛:特别明显。
3.全身性乏力,双下肢显,可有行走困难甚至不能站立。
4.眼结膜充血:特点一是无分泌物、不畏光、不痛;二是持续时间长,退热后仍存在。
5.腓肠肌疼痛和压痛;
6.浅表淋巴结肿大:多见于腹股沟、腋窝淋巴结,有压痛,但无充血亦无化脓。
临床上将这一系列的中毒症侯群总结为:"三症状、三体征",亦:"寒热身痛一身软;眼红
1.黄疸出血型:止血剂,透析等
2.肺出血型:镇静、解毒、强心、输血、抗菌。
1)镇静剂:
2)解毒剂:
早期:氢可或地米。出血期:氢可或地米,可重复用;垂危期:氢可或地米,0.5-1小时重复
用,直到病情稳定,即面色转红、全身出汗、逐渐安静、肺罗音减少。
第4页
长 沙 卫 生 职 业 学 院 教 案 纸
3)强心剂,输血。
3、给予易消化的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适量蛋白的饮食,禁食粗糙及刺激性食物。
(二)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黄疸、尿量、意识状态的变化。
2、观察出血征象,一旦出现病重危象,应立即报告并配合处理。
(三)用药护理
1、首 选 药:青霉素。
2、不良反应:赫氏反应。
3、其 预 防:应小剂量,分次给药。
4、其 处 理:立即使用镇静剂、激素、物理降温(禁用退热剂)、纠酸、强心、抗休克、
4、了解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学及发病机制、病理
第一节钩端螺旋体病
一、案例导入 5分钟
二、钩端螺旋体病的概念10分钟
三、病原学10分钟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 15分钟
五、流行病学资料 20分钟
六、临床表现 (重点)20分钟
七、辅助检查 10分钟
八、心理、社会状况 5分钟
九、治疗要点 10分钟
十、主要护理诊断 10分钟
次/min,BP 13/10 kPa,全身皮肤及巩膜中度黄染,可触及腹股沟淋巴结,双侧结膜充血较明显,
心肺腹无异常体征。双下肢无水肿,双侧腓肠肌压痛明显,腱反射对称,病理征未引出。
二、概念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