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注释指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注释指瑕

摘要:依据教材注释,引导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成为广大语文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然而现行教材的注释编写不尽完美,削弱了其应有功能。通过在教学中积累比对,就注音中重复、滞后、多余、疏漏和大写规则问题;释义中重复、滞后、疏漏、名物词注解不足、释义存疑和文言特殊用字标注混乱现象;作者介绍中滞后、重古、崇外和重要未注之疑等,作列举类述,以期引发同仁讨论和专家指津,从而辨伪去妄,完善教材注释,促进学科建设,优化教材功能。

关键词:注释;瑕疵;高效课堂

积极发挥教材注释的辅导功能,引导学生主动而充分地预习,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从而学会学习的常用教学方略,也是建设高效课堂的得力措施之一。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依据教育部所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和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共同编著,推荐使用已有十年之久,中间作过篇目微调和改版。这套教材的质量和水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它所发挥的育人功效早已不可车载斗量。然而,本人在教学使用过程中发现,这套教材的注释编写还是稍有瑕疵,不够严谨规范,缺乏整体感和系统性,一些地方不尽科学合理,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示范和辅导功能,笔者试作以下归类陈述。

一、注音问题

1.注音重复。六册教材中,对于同一个字,前面注了音的后面依然注。如“聒”,就注了三次音:七(上)(七年级上册,以下类同)第12页注①“〔聒聒(ɡuōɡuō)〕”已注,而九(上)第28页有注③“〔强聒(ɡuō)不舍〕”、第146页又有注③“〔聒(ɡuō)噪〕”。“翳”字也是三次注音:八(上)第77页注④“〔翳(yì)〕”,八(下)第17页注①同样“〔翳(yì)〕”,八(下)第202页注{15}“〔阴翳(yì)〕”。还有八(下)《五柳先生传》“〔箪(dān)瓢屡空〕”与九(上)《隆中对》“〔箪(dān)食壶浆〕”注音重复等等。显然,这么做是没有必要的。

2.注音滞后。如,七(上)《紫藤萝瀑布》17页“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一句中的“虬”字属生字未注,到了九(下)《那树》76页才有注{1}“〔虬(qiú)须〕”的注音;七(上)《紫藤萝瀑布》16页“我只是伫立凝望”一句中的“伫”字属生字未注,到了九(下)《音乐之声》139页才有注{1}“〔伫(zh ù)立〕”的注音作为生字,先出现不注音而后出现反注,是没道理的,一是不符合认知规律,二是也有悖于教材编写原则。

3.注音多余。如,九(下)21课《曹刿论战》170页注{1}中“因战场在长勺(sháo)”、23课《愚公移山》179页注{2}“〔惩(chén ɡ)〕”既不是多音字,对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也不是生字,根本无需加注拼音。

4.该注未注。七(上)《童趣》20页“盖一癞虾蟆”的“虾”、八(上)《中原我军解放南阳》5页“民间所传二十八宿”的“宿”、

八(上)《说“屏”》117页末句“锦屏人忒……”中的“忒”、九(上)《致女儿的信》47页“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黄土”的“■”、九(下)中更多,如《香菱学诗》中的“曹雪芹,名霑”的“霑”字,“应玚”“庾”“让我诌去”的“诌”等,都是些生字,不注不行,不利于发挥教材的辅导功能,根据教材编写体例和原则,它们是本应该注音的。

5.人名地名的首个字母未大写。教材注释中,对于人名地名注音,大多数坚持了首个字母大写这一普遍规则,但又有少数例外,如,七(上)96页注{1}中“淄(zī)川”、注{2}“〔奂(huàn)山〕;七(下)65页注{10}中的“燕(yān)山”、89页注{1}中“湖北浠(xī)水人””;八(下)174页注{2}“〔黔(qián)娄〕”、208页注{9}中“磻(pán)溪”;九(上)189页注{3}中“鄢(yān)陵”、218页注{6}中“鄠(hù)县”;九(下)195页注{1}中“峣(yáo)关”、196页注{5}“〔於(wū)潜〕”等近30处。这些人名地名的注音首个字母均未大写,应为明显疏漏。

二、释义问题

1.释义重复。如七(上)《山市》97页注{3}“〔未几〕”已注,而七(下)《口技》141页又注{13}“〔未几〕不久。”七(下)《孙权劝学》注{7}“〔孤〕古时王侯的自称”,九(上)《隆中对》注{22}“〔孤〕古代王侯的自称”又注一遍。还有上面提到的“翳”字,八(上)《老王》77页注④“〔翳(yì)〕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与八(下)17页注①“〔翳(yì)〕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一

模一样;七(上)59页注{3}“〔黛(dài)色〕青黑色。”与九(上)66页“〔黛〕青黑色。”释义一样;《背影》与《孔乙己》中的“拭”字注释同为“擦”……既然知识是要继承积累、前后联系整合建构的,这些复习巩固的事就应交给学生,不必唠叨。

2.注释滞后。如“伫立”一词,七(上)《紫藤萝瀑布》16页“我只是伫立凝望”一句中未注,到了九(下)《音乐之声》139页才注(见注{1});如“拟”,七(上)《童趣》19页“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未作注,129页《咏雪》“撒盐空中差可拟”有了注{1}中“拟,相比”的注解;再看“既而”——七(上)《山市》“既而风定天清”未注,而七(下)《口技》“既而儿醒”注{4}有“不久,紧接着”的注解。其实它们前后的用法意义都是一样的,焉何先来反不如后到的呢?

3.该注未注。如,七(上)《风筝》107页“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的“苦心孤诣”、九(上)《孤独之旅》75页“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的“歇斯底里”、九(下)《变色龙》46页“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中的“浆硬”,学生肯定不懂;八(上)《说“屏”》中的“忒”、九(上)《智取生辰纲》140页“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的“价”都属方言和新起词,该注;七(上)《风筝》107页“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中的“罢”、109页“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中的“胡涂”和“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的“玩艺”,应注现在的规范词形——“吧”“糊涂”“玩意”,本文中不是分别给出了“那里”“他”“发见”“胡蝶”“偶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