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旅游法规》课件——第一章 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PPT

2022/11/1
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1.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2.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4.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2022/11/1
五、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1.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 2.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3.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2022/11/1
六、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的领导
报告进一步指出,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 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 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 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 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2)法制与法治
党的十五大报告对我国法制建设问题做出 精辟论述,其中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将过去 通常讲的“法制国家”改为“法治国家”。
2022/11/1
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 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 治,依法治国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途径。
2022/11/1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也是 依法治国的主体。人民当家作主是依法治 国的前提和目标,而人民当家作主最根本 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坚持依法执政 2.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3.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4.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5.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6.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7.加强涉外法律工作
2022/11/1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道德是法律的精神内涵,法律是道德的制 度底线,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 共同发挥作用。
2022/11/1
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1.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2.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4.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2022/11/1
五、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1.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 2.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3.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2022/11/1
六、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的领导
报告进一步指出,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 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 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 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 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2)法制与法治
党的十五大报告对我国法制建设问题做出 精辟论述,其中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将过去 通常讲的“法制国家”改为“法治国家”。
2022/11/1
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 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 治,依法治国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途径。
2022/11/1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也是 依法治国的主体。人民当家作主是依法治 国的前提和目标,而人民当家作主最根本 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坚持依法执政 2.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3.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4.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5.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6.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7.加强涉外法律工作
2022/11/1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道德是法律的精神内涵,法律是道德的制 度底线,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 共同发挥作用。
2022/11/1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ppt教学课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状元成才路
3.什么是法治政府?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1)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 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 上运行。
(2)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
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
状元成才路
法治建设进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2课时 凝聚法治共识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目标导航
1. 知道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认识到 政府必须依法行政;知道建设法治政府的途 径。 2. 认识到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 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遵纪守法光荣 的观念;正确处理好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4)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
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 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
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
的有序、公平、正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探究与分享
教材55页
老杨的故事对我们做守法公民、共同营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追求并奉行法治的要求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
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
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
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
状元成才路
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
状元成才路
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状元成才路
《夯实法治基础》建设法治中国PPT课件

学习任务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十六字方针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举例: 人大及常委会 制定通过 《XX法》
举例:
举例:
行政机关(政府), 法院审理案件、
如公安交警…… 检察院……
全民守法
举例: 公民学法、守法, 普及法律 知识……
学习任务三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023年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 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 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 我国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要经过“党委提出→政治协商→人 大审议通过→政府执行”的法定程序,这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 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 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 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
学习任务三
➢ 结合本课所学,思考:以上新闻材料说明了什么?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今年8月25日,黄女士推着婴儿车在楼下散步,路过 电梯厅附近斜坡时,一只未灭的烟头从天而降。她马上检 查,孩子一直哭泣,后来在孩子脖子上发现烟头烫痕, “孩子用自己的脖子把烟头掐灭的……”
据了解,警方事后对事发单元楼的所有住户进行了采 血调查,并与烟头上的DNA进行了比对,最后成功锁定了 扔烟头的嫌疑人。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 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 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 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 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 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法]卢梭
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
普法进行时
普法宣传活动 法制宣传节目
执法时进行宣教
法治影视剧
热点案件以案释法
公正司法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公正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 求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的最后一道防线
案例:聂树斌案
聂树斌,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县申后乡下聂庄村人。 1994年9月23日下午,在石家庄市电化厂宿舍区,聂树 斌因被民警怀疑为犯罪嫌疑人而被抓,10月1日被刑事 拘留,9日被逮捕。1995年3月15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 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强奸 妇女罪判处聂树斌死刑。 聂树斌不服,提出上诉。 4 月 25 日 , 河 北 省 高 级 人 民法院二审改变强奸妇女 罪量刑,但二罪并罚后仍 判 处 聂 树 斌 死 刑 。 4 月 27 日,聂树斌被执行死刑
回机关备案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做到
有权必有责 用权受监督 违法必追究
纠正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违法不究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 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 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 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 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法]卢梭
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
普法进行时
普法宣传活动 法制宣传节目
执法时进行宣教
法治影视剧
热点案件以案释法
公正司法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公正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 求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的最后一道防线
案例:聂树斌案
聂树斌,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县申后乡下聂庄村人。 1994年9月23日下午,在石家庄市电化厂宿舍区,聂树 斌因被民警怀疑为犯罪嫌疑人而被抓,10月1日被刑事 拘留,9日被逮捕。1995年3月15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 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强奸 妇女罪判处聂树斌死刑。 聂树斌不服,提出上诉。 4 月 25 日 , 河 北 省 高 级 人 民法院二审改变强奸妇女 罪量刑,但二罪并罚后仍 判 处 聂 树 斌 死 刑 。 4 月 27 日,聂树斌被执行死刑
回机关备案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做到
有权必有责 用权受监督 违法必追究
纠正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违法不究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新部编版ppt_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2)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2)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的生活。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性质: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2018 河南3, 单选)近期,一款宣称可降血压血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名为“量子饮粒”的饮品,引发不少 质疑。 B.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感召力和劝导力
本框重要观点
• 1、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 的基本准则。
•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是基本建 成法治政府。
• 3、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厉行法治。 • 建设法治中国,任重而道远。
5.(2019·贵州贵阳)《2017中国禁毒报告》显示,2016年公 安机关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14万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 16.8万名,缴获各类毒品82.1吨;共破获制毒物品犯罪案件 449起B,缴获制毒物品1584.6吨。以上材料体现出在建设法 治中国的进程中( )
(现3代)法公治民政:府学行会使在权法力治普状遍态奉下行生的活基,本增准强则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25)追社求会并:奉加行强法治已 宣经传成,为弘现扬代法各治国精的神共,识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经3、专全业面检依测法,治发国现必该须产厉品行只法是治贴。上保健功能和高科技标签的常规食品。
对个人:(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2)保 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 人们安全、有尊严的生活。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性质: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2018 河南3, 单选)近期,一款宣称可降血压血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名为“量子饮粒”的饮品,引发不少 质疑。 B.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感召力和劝导力
本框重要观点
• 1、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 的基本准则。
•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是基本建 成法治政府。
• 3、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厉行法治。 • 建设法治中国,任重而道远。
5.(2019·贵州贵阳)《2017中国禁毒报告》显示,2016年公 安机关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14万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 16.8万名,缴获各类毒品82.1吨;共破获制毒物品犯罪案件 449起B,缴获制毒物品1584.6吨。以上材料体现出在建设法 治中国的进程中( )
(现3代)法公治民政:府学行会使在权法力治普状遍态奉下行生的活基,本增准强则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25)追社求会并:奉加行强法治已 宣经传成,为弘现扬代法各治国精的神共,识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经3、专全业面检依测法,治发国现必该须产厉品行只法是治贴。上保健功能和高科技标签的常规食品。
对个人:(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2)保 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 人们安全、有尊严的生活。
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PPT课件

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 1、政治发展是指人类社会政治进化的一种状态,是表示一
个国家政治体系朝着合理化方向变迁的趋势、程度和性质。 • 政治发展受一定的经济制度、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及其他社
会条件的影响、制约,不同国家的政治发展方向和形式是多 种多样的。 • 2、政治发展道路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 国家的政治系统按照某种政治价值共识,通过一定制度安排 和体制设计,朝向一定目标发展的政治系统变迁的路径。
• 黄炎培:著名民主人士,江苏川沙人。 1905年加入同盟会,1941年发起组织中 国民主政团同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 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常 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 央主任委员等职.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思政部
20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有显著的中国特色
• (1)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和专政的对象来看,进入社 会主义社会后,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占人口大 多数的农民阶级、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 国者都属于人民的范畴,专政的对象即敌人是极少数。
• (1)议会既是立法机关,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议会通过 全国普选产生议员,议会中的多数党组织内阁。(2)内阁对 议会负责。(3)国王是虚位元首,世袭产生,终身任职,是 国家的象征。 当今世界上实行议会君主制的国家主要有 西班牙、比利时、挪威、丹麦、荷兰、瑞典、加拿大、澳 大利亚、新西兰、泰国、日本等国家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思政部
17
(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我国的国体
1、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与我国 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 得民主”。(《共产党宣言》)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
(定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PT课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纲领性文献
党的历史上第一次 专题研究法治的 中央全会
第一次确定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 总目标的中央全会
第一次
第一次对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作出重大 决定的中央全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
十八届四中全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需要深化改革提供动力, 也需要加强法治提供保障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 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 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 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 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 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落实责任制
严格确定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 ——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一)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对因违法违纪被开除公职的司法 人员、吊销职业证书的律师和公 证员,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
3 创新法治人才 培养机制
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研究机构法学教育 和法学研究阵地
(一)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 办事能力
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善于运用法治方式保 护和实现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纲领性文献
党的历史上第一次 专题研究法治的 中央全会
第一次确定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 总目标的中央全会
第一次
第一次对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作出重大 决定的中央全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
十八届四中全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需要深化改革提供动力, 也需要加强法治提供保障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 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 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 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 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 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落实责任制
严格确定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 ——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一)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对因违法违纪被开除公职的司法 人员、吊销职业证书的律师和公 证员,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
3 创新法治人才 培养机制
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研究机构法学教育 和法学研究阵地
(一)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 办事能力
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善于运用法治方式保 护和实现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微课之PPT—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主要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体系需要全体 成员共同参与,大学生 应在理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 础上,深入学习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 论,把握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的核心要义和主要内 容。
重点:
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体系主要内容。
难点:
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 律意识,形成依法治国观 念。
完善法治保障体系的重点内容包括哪些?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加强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和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努力推动形成良好的守法社会氛围
科学、程序严密、配 套完备、运行有效的 党内制度及其运行、 保障体系。
重点内容包括在党章之下分为 党的组织法规制度 党的领导法规制度
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 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
完善法治实施体系的重点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健全宪法实施制度 建设职能科学、廉洁高效的法治政府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培育公民自觉守法的意识和责任感
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建立 的有效的法治化权力监督网络。
有权必有责、用权 受监督、违法必追 究,坚决纠正有法 不依、执法不严、 违法不究行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黄鑫
公共基础部 政治语文教研室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潍坊校区
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主要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体系, 就是在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贯彻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理论,形成
完备的法律 规范体系
完善的党内 法规体系
高效的法治 实施体系
有力的法治 保障体系
严密的法治 监督体系
以宪法为核心,由部门齐 全、结构严谨、内部协调、 体例科学、调整有效的法 律及其配套法规所构成的 法律
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PPT培训课件(带内容)

国家宪法日
弘扬宪法精神
建设法治中国
前
言
FORWORD
宪法(constitution)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 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 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 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 权利义务等内容。
设
的十六大精神,体现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 ✓ 宪法修正案充实了我国社会主义宪法的指导思想,完善了国家基本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加强了对公民
立
各项权利的保障,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有
背
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国家宪法日
国家宪法日(National Constitution Day),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 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每年的12 月4日而设立的节日。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 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设 立
意
义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
03
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
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实施
四中全会公报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也在于实施。
“这首先是由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决定的。宪法是国家的 根本大法,凌驾于所有法律之上,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 内容上来讲,宪法是人民权利宪章,最大程度集中了全国人 民的共同意志、追求和信念,具有至高无上的和国家对依法治国的坚强决心。
弘扬宪法精神
建设法治中国
前
言
FORWORD
宪法(constitution)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 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 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 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 权利义务等内容。
设
的十六大精神,体现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 ✓ 宪法修正案充实了我国社会主义宪法的指导思想,完善了国家基本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加强了对公民
立
各项权利的保障,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有
背
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国家宪法日
国家宪法日(National Constitution Day),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 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每年的12 月4日而设立的节日。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 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设 立
意
义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
03
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
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实施
四中全会公报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也在于实施。
“这首先是由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决定的。宪法是国家的 根本大法,凌驾于所有法律之上,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 内容上来讲,宪法是人民权利宪章,最大程度集中了全国人 民的共同意志、追求和信念,具有至高无上的和国家对依法治国的坚强决心。
学习法律理论建设法治体系(PPT 43张)

• 司法机关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公正司法,保 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解决法律 纠纷,惩治违法犯罪行为,从而捍卫法律权威, 维护法律秩序。 • 在我国,司法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合理、 及时。 • 在我国,司法的原则主要有: • 司法公正; •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专题学习法律理论建设法治体系
一、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一、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 1.法律的词源与含义 • 法从词源上考察,汉语古体法写作“灋”。许 慎著《说文解字》日:“灋,刑也,平之如水, 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 法律的运行是是个从创制实施实现的过程,这 个过程主要包括: • 法律制定----立法 • 法律执行----执法 • 法律适用----司法 • 法律遵守----守法
• (1)法律制定 • 法律制定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 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 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 立法权限: • 宪法:全国人大 • 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 行政法规:国务院 部门规章:国务院所属各部委
•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 第一,指引作用→法律是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 它规定人们必须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 为人们提供一种行为模式。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 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来 实现的。授权性规范在法律条文中,多以“可以” 等词来表达。比如: •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 罚” 。 • “夫妻一方死亡后另一方再婚的,有权处分所继承 的财产”。 •
• 律,据《说文解字》注释日:“律,均布也”。 《唐律疏议》日:“律之与法,文虽有殊,其 义一也”。 • 清人段玉裁著《说文解字注》进一步解释说: “律者,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故日均 布也”。将律比作均布,说明它有规范、统一 人们行为之意。 • 历史上虽有“法律”一词,但总体上法与律是 分开使用的。“法律”一词是在清未才广泛使 用。
2024年统编版全面依法治国课件pptx

基本人权原则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 利和自由,体现了人权
保障的精神。
法治原则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法治 原则,要求国家机关和 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
法律。
权力制约原则
宪法对国家权力进行了 合理的配置和制约,防
止权力滥用。
宪法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宪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前提, 依法治国必须依据宪法进行。
依法治国是宪法的实施和保障, 通过依法治国实现宪法的价值和
意义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根本保证。有利于加强和改 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进一步扩大 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04
05
坚持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
坚持人民主体地 位
坚持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
人的干涉。
司法公开原则
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 案件外,司法机关的办案过程 和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接受 社会监督。
司法公正原则
司法机关在办理案件时,必须 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 准绳,不偏不倚、不枉不纵。
司法效率原则
司法机关在保障公正的前提下 ,应当提高办案效率,及时审 结案件,减少当事人的诉累。
02
宪法与依法治国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 律效力。
宪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为 依法治国提供了基本的法律规范和制 度保障。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基本原 则和基本权利,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宪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 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
人。
《全面依法治国》PPT统编版课件(2024)

探索
在依法行政的过程中,各地政府积极探索创新,如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 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等,不断完善依法行政的体制机制。同时,加强法治宣传 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2024/1/30
14
04
司法公正与依法治国
2024/1/30
15
司法公正的含义与意义
2024/1/30
含义
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必须严格、公正 、不偏不倚地依法裁判,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和公平正义的 维护。
2024/1/30
含义
政府依法行政是指政府机关在行 使行政权力时,必须依据法律法 规的规定,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 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意义
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 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
12
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04
合法行政原则
政府行为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 行,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法治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法治经验,推动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6
THANK YOU
感谢观看
2024/1/30
27
2024/1/30
宪法的监督制度包括违宪审查制度、宪 法解释制度和宪法诉讼制度等,旨在保
障宪法的有效实施。
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 员会负责监督宪法的实施,各级人民法 院和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 审判权和检察权,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
。
10
03
政府依法行政
2024/1/30
11
政府依法行政的含义与意义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审判效率和 质量,促进司法公正和透明。
《弘扬宪法精神_建设法治中国》主题班会PPT

四、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一)偷窃
偷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量较少的 财物的行为。
青少年中有的不满足自己生活的欲望,看到人 家吃得好、穿得好,心里很羡慕,而当欲望得 不到满足时,就会非法去窃取公私财物。一些 未成年人因缺少良好的教育环境,平常喜欢贪 点小便宜,从拿人家一本书、一支笔、一块橡 皮开始,逐渐养成小偷小摸的习惯。任何事物 总是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句老话叫做 贼偷菜起,任其发展就会演变成盗窃。
• 1:平时有不良行为、经常搞恶作剧,有的会发展 到有意或无意识地伤害别人。 • 2:欣赏“哥儿们义气”,与社会上有劣迹的青少 年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结“拜把子兄弟”,排位分, 喝血酒,干坏事。 • 3:从冒险、游乐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到逐 渐发展到违法犯罪。 • 4:从小骄生惯养,在家是小皇帝,在外称王称霸 乃至行凶打人。 • 5:小偷小摸会发展成盗窃抢劫。
宣传标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1、增强宪法意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2、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 4、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5、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6、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7、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8、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9、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10、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11、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们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12、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13、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1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5、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16、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17、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18、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19、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 21、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2024年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课件

简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激发市场活力和社 会创造力。
推进权力清单制度
明确政府各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接受社会监 督。
19
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01
02
03
完善决策机制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 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 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重 大行政决策程序。
2024/2/29Biblioteka 2024/2/2931
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应对全球性经济挑战
提出中国方案,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2024/2/29
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
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更 加完善。
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 康共同体。
2024/2/29
完善司法监督体系,加强对行政行为 的司法审查力度,保障公民、法人和
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强化人大监督
加强和改进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 的监督工作,提高监督实效。
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畅通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渠道,鼓励 和支持公众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
21
反腐败斗争形势及策略部署
认清反腐败斗争形势
2024/2/29
10
法律法规体系梳理与评估
01
对现行法律法规进 行全面梳理,形成 清晰、科学、系统 的法律法规体系。
02
开展法律法规的立 改废释工作,及时 修改、废止不适应 改革发展要求的法 律法规。
03
加强法律法规的配 套制度建设,增强 其系统性、整体性 、协同性。
04
建立法律法规实施 后评估机制,及时 评估其实施效果, 为修改完善提供科 学依据。
推进权力清单制度
明确政府各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接受社会监 督。
19
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01
02
03
完善决策机制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 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 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重 大行政决策程序。
2024/2/29Biblioteka 2024/2/2931
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应对全球性经济挑战
提出中国方案,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2024/2/29
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
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更 加完善。
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 康共同体。
2024/2/29
完善司法监督体系,加强对行政行为 的司法审查力度,保障公民、法人和
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强化人大监督
加强和改进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 的监督工作,提高监督实效。
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畅通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渠道,鼓励 和支持公众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
21
反腐败斗争形势及策略部署
认清反腐败斗争形势
2024/2/29
10
法律法规体系梳理与评估
01
对现行法律法规进 行全面梳理,形成 清晰、科学、系统 的法律法规体系。
02
开展法律法规的立 改废释工作,及时 修改、废止不适应 改革发展要求的法 律法规。
03
加强法律法规的配 套制度建设,增强 其系统性、整体性 、协同性。
04
建立法律法规实施 后评估机制,及时 评估其实施效果, 为修改完善提供科 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④全民守法。(基础)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要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①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保证行政机关的执法力度,
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经费财政 保障制度。像环保、打假等。
②改革司法管理体制。 (独立)
③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5)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①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轨制 度体系。
②注重党内法轨同国家法律的 衔接和协调。
③坚持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
5.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3.区分几个概念:
②法治与人治?
人治:即“依靠贤君来 治理”国家,社会最高 权威与某个人(或某些 人)的人身紧密联系。
法治:是“依照法 律治理”国家,就 是由法律而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 来治理国家。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的主要内容:
(1)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①坚持立法先行和立改废释并举。 ②保证法律规范的质量。 ③畅通民意表达机制。 (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①增强法律规范本身的可实施性。 ②完善法律实施体制以及法律设 施。 ③提高执法和司法人员的素质与 能力。 ④优化法律实施的环境因素。
2.“依法治国”的提出:
法治观念弱的举例
酒驾、闯红灯、交通事故集锦
3.区分几个概念: ①法制与法治?
法制: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整个法律上层 建筑系统,更多的是就静态意义上讲的。
法治:即法的统治、依法治理。就是说法律至上,标 志着民主政治,同专制、人治相对立,是一种治国的原则 和方略,是普遍的守法原则,依法办事原则。
(2018版)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本章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第二节: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第四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第五节:培养法治思维 第六节: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导课: 我国宪法的地位?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 六字方针,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党的十八大文件
①科学立法。(前提)
所谓科学立法,需要完善立法机制。
②严格执法。(关键)
依法治国就是要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 行而不返”。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5.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③公正司法。(防线)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视频:《念斌投毒案》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 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是无视法 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 审判则是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 源。”
——培根
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和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 加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健全冤假错案有 效防范和及时纠正机制。
①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 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②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 ③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 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这一总任务的实现提供 了推动力量和制度保障。
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 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
③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立法是基础,法治体系健全了,才能更好地执法、司
法、守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总揽全局、牵引各
方的总抓手。
2.“依法治国”的提出: 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 严、违法不究等行为。
①科学配置权力。 ②规范权力的运行。 ③防止权力的滥用。 ④严格对权力的监督。 ⑤加强对违法用权的责任追究。 ⑥健全权益救济机制。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也是我国1982年宪法 的第三个修正案。
在这个修正案中,把“依法治国”正式写入了宪法。
视频:法治中国
2.“依法治国”的提出:
法治已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大学生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树立法制观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 养成知法、守法、用法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