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用药的分类及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防止药物对肝脏的毒性大多数药物由肝脏代谢和解毒,防止过多服用药物增加肝脏负担,以及有肝毒性而损伤肝细胞。因此,应尽量少用或慎用药。
4、中成药国内已上市的治疗肝病的中成药达数百种之多,主要功效为清脏腑热,疏肝解郁等,可适当选用疗效比较确切的品种。
三、利胆药
利胆药通过收缩胆囊、松弛奥狄氏括约肌而促进胆汁分泌和排出,同时具有机械地冲洗胆管,有助于排出胆管内的泥沙样结石和术后少量的残留结石。间接作用则是改善肝功能,促进胆汁中固体成分的分泌。按照作用方式利胆药可分类如下:
(二)应用原则首先明确引起呕吐的原因,尽可能去除病因或针对病因治疗,纠正可能存在的的代谢、水和电解质紊乱。止吐药的使用应权衡利弊与不良反应。妊娠呕吐不宜用止吐药,可采取改变食谱、静脉补液和用维生素B6等措施,必要时可酌量给予抗组织胺药。晕动症、抗癌放疗和化疗引起的呕吐,以预防性用药效果较好。
五、泻药
1、抗肝炎病毒药,主要抑制肝炎病毒的复制。如拉米夫定等;;
2、保肝药,抗肝细胞坏死药、促进肝细胞修复药、免疫调节剂、解毒和保护肝脏药。如肝泰乐等;
3、抗肝昏迷药,主要纠正肝脏对因氨转化环节发生障碍而导致的血氨过多,减轻肝昏迷等脑病症状。如谷氨酸等。
(二)用药原则
1、用药个体化原则一般的急性肝病,给予对症治疗,进行积极的支持疗法。只要争取时间,促进病变消退和肝细胞再生,并注意休息、补充营养,大多能自愈。对于大多数慢性肝病,其病变过程一般不易消退或逆转,治疗上应尽可能减少已有的病变,阻止病变继续进行,保护肝脏剩余功能。严格控制药物滥用,禁酒、戒烟,并预防感染。
(二)用药原则早期胃癌、肠癌根治术后一般不需要抗肿瘤药物治疗,但对于分化程度较低、有家族史或其他癌指标超出正常范围,以及早期手术预后不佳的消化系统肿瘤(如肝癌、胰腺癌)等患者,术后必须进行化疗。化疗一般采用联合用药,不能耐受者才可采用单药治疗。对于中、晚期可手术患者,可采用术前、术后抗肿瘤药物治疗。对于手术预后差,且化疗疗效不佳的消化系统肿瘤如胰腺癌,可采取术中、术后放疗并佐以化疗。
1、抗胆碱能药常用于防治晕动症呕吐,如丁溴东莨菪碱等;
2、抗组胺药也常用于防治晕动症呕吐,如.苯海拉明、茶苯海明、异丙嗪等;
3、抗多巴胺药用于除晕动症以外的各种呕wk.baidu.com,如氯丙嗪;
4、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用于化疗和放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如昂丹司琼、格拉司琼等;
5、胃动力药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
6、中成药及其他如藿香、低芬尼多、V6等。
六、用于消化系统肿瘤的化疗药物
(一)药物分类根据对肿瘤细胞增殖周期的作用,化疗药物分为以下两类:
1、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直接作用于DNA的药物,如抗代谢药5-氟尿嘧啶(5-Fu)、抗肿瘤抗生素丝裂霉素、多柔比星及金属药顺铂、奥沙利铂等对增殖周期中各期的细胞均有杀灭作用。
2、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只对增殖周期中某一期的细胞有杀灭作用,如抗代谢药吉西他滨主要作用于S期,植物药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等主要作用于M期。
3、抗生素,杀灭幽门螺旋杆菌。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
4、中药和其他药物,如甲氰咪胺、胃黏膜素、乌贼骨、瓦楞子等;
(二)用药原则
1、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联合应用可缩短溃疡愈合时间;
2、如果检测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则要及时应用抗生素正规抗菌治疗。
二、肝脏疾病用药
(一)药物分类
药物治疗一方面着眼于保护和滋养肝细胞,以求恢复肝细胞的活力和功能,另一方面希望减少结缔组织的增生,防止肝硬化的发生。大多数药物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按其药理作用分类为:
1、促胆汁分泌药:有牛磺酸、猪胆汁、牛胆汁、去氢胆酸、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利胆素等;
2、促胆汁排空药:如硫酸镁等。
四、胃动力药(止吐药)
(一)药物分类恶心和呕吐是胃运动及排空紊乱的特征。胃肠道疾病、内耳眩晕症、晕动症、妊娠反应、放射线治疗、外科手术及某些药物均可引起恶心、呕吐。止吐药是一类能通过不同环节抑制反应的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如下几类:
3、润滑性泻药能润滑肠壁、软化大便,使粪便易于排出。常用药物有甘油、液体石蜡、开塞露等;
4、膨胀性泻药具有强吸水性,在肠内吸水膨胀形成胶体,使大肠内容物变软、水分增多、体积增大,刺激肠壁,反射性地增加肠蠕动而促进排便。常用药物有羧甲基纤维、琼脂等。
(二)应用原则由于便秘形成的原因很多,应着重病因消除,尽量少用或不用泻药。缓泻药应用的目的在于消除不适症状,使患者排便舒畅,粪便成形,次数正常,易于排出。在应用时,应针对具体情况加以选择。慢性便秘,不宜长期大量使用刺激性泻药,因为药物可损伤肠壁神经丛细胞,造成进一步便秘。增加食物中纤维的数量和依从正常的排便冲动,可缓解单纯性便秘。
(一)药物分类泻药是一类能促进排便反射或使排便顺利的药物,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类:
1、容积性泻药不易被肠壁吸收而又易溶于水的盐类,口服后在肠内形成高渗盐溶液,使肠腔水分增加,容积加大,刺激肠黏膜引起肠管蠕动增强而排便。常用药物如硫酸镁等;
2、刺激性泻药本身或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加强而促进排便。常用药物有酚酞、番茄叶、大黄等;
缓泻药还适用于减轻痔疮、肛裂或肛周脓肿患者的排便疼痛;解除妊娠期或产褥期便秘;可减少肛门直肠狭窄疾病的患者过度用力和腹腔内压力;为手术、放射治疗、直肠、或结肠镜检查做操作前准备;有时也为了加快各种寄生虫在驱虫药治疗后的排出以及加速毒物排出,如硫酸镁导泻。一般来说,儿童不宜经常应用缓泻药,否则可造成缓泻药依赖性便秘。如果缓泻药被不当地用于减轻体重,常导致依赖性滥用,特别当过度应用是尤为突出。
肝病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可以通过饮食疗法来纠正,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对于有严重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进食量甚少或长期静脉内补液患者,应注意补充维生素(如:维生素B、C、E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铁、锌、钙等)。
2、保护肝脏的储备功能尽可能地保护病变肝脏的剩余储备功能,一方面用保肝药物,促进肝细胞的再生,或改善肝内微循环,减少纤维化;另一方面要避免加重肝脏,防止肝脏进一步损害。严重肝病患者,往往由于一些诱因而导致肝功能不全,如上消化道出血、(呼吸道、肠道、腹腔)感染及应用利尿剂过多导致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氮质血症、高蛋白饮食等,应及时发现和治疗。
消化系统用药的分类及原则
消化系统用药的分类及原则
如梦原创
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以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最高,而消化不良、腹泻、便秘、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更为常见。至于胆囊炎、胆石症、病毒性肝炎、肝重肿大、肝硬化等肝胆系统疾病也非鲜见。因此,消化系统疾病药物在临床治疗学学上占有重要位置。因而,目前临床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层出不穷、种类繁多。临床医师和患者在选药和用药方面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针对性不强。临床用药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两部分。现把消化系统疾病常用药物的分类和应用原则综述如下。
一、消化性溃疡用药
(一)药物分类
1、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包括抗酸药和抑酸药。抗酸药多为碱性物质,口服后能中和胃酸,因而可减弱或解除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如吸收性抗酸药碳酸氢钠等;抑酸药包括⑴H2受体阻断药,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⑵质子泵抑制药,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
2、胃黏膜保护剂。多为胶体制剂,除能中和胃酸外,尚能在溃疡面上形成一层保护性薄膜,以减少胃酸和胃蛋白酶对溃疡面的腐蚀、消化作用。如氢氧化铝凝胶、三硅酸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