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国家级工业政策回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时期国家级工业政策回顾

国研网宏观经济研究部

发布时间:2015-07-07

摘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但当前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粗放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已进入到必须以转型升级促进发展的新时期。“十二五”时期,转型与升级成为工业发展的关键词,相关政策围绕其展开规划。转型就是要通过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升级就是要通过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提升。本文通过总结归纳“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业政策,分析“十二五”时期工业调整的路径,及“十三五”时期工业经济的发展重点。

关键词:工业,制造业,政策,“十二五”

图1:工业发展阶段概览

资料来源:工信部

一、《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总纲领

作为“十二五”时期工业转型升级总规划,2011年发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地提出了工业发展路线图。《规划》要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我国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加快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

《规划》提出了五个推动工业转型的方向。一是向高附加值转型。《规划》提出,以提高工业附加值水平为突破口,全面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和供给结构,改善和提升我国工业整体素质,加快推动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二是向创新驱动转型。《规划》提出,要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加快推动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

三是向绿色低碳转型。《规划》提出,要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广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快推动资源利用方式向绿色低碳、清洁安全转变。

四是向智能制造转型。《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转型升级中的牵引作用,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加快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

五是向服务化发展转型。《规划》提出,要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现代服务业,

加快推进服务型制造,不断提升对全球价值链的掌控能力及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能力。

2.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提升

工业结构包括行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及空间结构,也包括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规划》要求从五个方面着力优化提升。一是行业结构优化升级。《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增强我国产业发展的协调性。

二是技术结构的优化升级。《规划》提出,要紧紧抓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个中心环节,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提高先进装备比重,实现工业生产流程升级;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和水平。

三是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升级。《规划》提出,在规模经济行业促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扶持发展大批具有“专精特新”特征的中小企业,加快形成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资源配置更富效率的产业组织结构。

四是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升级。《规划》提出,要改造提升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优化产业空间结构,加快推动工业布局向集约高效、协调优化转变。

五是产品和市场结构的优化升级。《规划》提出,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稳定外需、扩大内需,实现内需外需均衡发展。《规划》还提出,要以开发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改善服务、提高效益为重点,大力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引领和创造市场需求,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结构优化。

为保障工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规划》明确了八个重点任务,分别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推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优化工业空间布局、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提出了六个发展导向,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相关服务业。

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反映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方向

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

基础上,修订并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全面反映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内容。鼓励类新增了新能源、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综合交通运输、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等14个门类,限制类新增了民爆产品门类;淘汰类新增了船舶和民爆产品等门类。二是更加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例如,为体现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在装备、汽车、船舶门类中,新增了重大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高速精密轴承、轨道车辆交流牵引传动系统、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以及海洋工程专用作业船和海洋工程装备的条目。三是更加注重对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支持。服务业鼓励类条目增加到112条,与“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的要求是相适应的。四是更加注重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限制和引导。为此,在限制类条目设置上加强了对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的限制,从产品规格、参数和生产装置规模等方面分别对限制范围进行了比较明确的界定,提高了准入标准。五是更加注重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在相应的生产和消费环节中,都增加了相关内容。

2013年,为更好地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国家发改委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目进行了调整。鼓励类主要涉及电力、新能源、核能、轻工、纺织、商务服务、公共安全与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