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统一原因)
客观:①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③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经济差距缩小;④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国力衰弱。

主观: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3.隋朝统一的影响: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隋统一后采取的措施:
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中央:三省六部制)
5.隋统一后采取措施的影响: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开皇之治)
6.隋朝大运河:
时间:605年开凿者:隋炀帝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概况:
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
余杭(今杭州)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自北南
往,永通邗江)
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由北到南的顺序)
作用: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7.科举制:
原因:为了适应封建经济、政治发展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过程:隋文帝时,初步确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影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8.隋朝的灭亡: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618年,隋炀帝部下被杀死,隋朝
灭亡。

秦朝隋朝
同完成统一都是经过长期分裂后,完成全国统一
政治制度
开创了一些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如秦朝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隋朝的
科举制度等。

著名工程都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工程,如秦朝的长城、隋朝的大运河
短命王朝都因保证而导致了农民起义,二世而亡

所处阶段统一时处于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统一时处于封建社会走向繁荣时期
治国重点秦始皇注重政治制度建设隋文帝注重恢复和促进经济发展
对知识分子“焚书坑儒”实行科举制,笼络人才
所起作用秦的统一加强和巩固了封建制度为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1)治国方略(治国思想):①吸取隋速亡的历史教训,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魏征)②广纳贤才,知
人善任。

(房玄龄、杜如晦)
(2)革新措施:
政治上: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
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③增加科举
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治国成效: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3.武则天统治时期(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统治措施:
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
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开创武举)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2)治国成效:
①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②为后来的“开元盛世”
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1)统治措施:(姚崇、宋璟)
①整顿吏治,裁减冗官。

②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治国成效:
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成为“开元盛世”
5.列表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打击敌对官僚贵族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
展农业生产
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
措施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用人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
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
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中央贤能;重视官吏考核
形成局面“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
1.经济的繁荣
(1)农业发展的表现:
①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②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

(曲辕犁、筒车)
③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2)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纺织业(蜀锦)、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陶器唐三彩)、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

(3)商业发展的表现:
长安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2.民族交往与交融
(1)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各族首领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2)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的表现: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

②朝廷中,很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③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

(唐玄宗时期册封等)
(3)唐蕃(吐蕃)和亲:
①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影响)
②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与唐“和同为一家”。

③唐穆宗时,唐蕃两个政权相约盟誓互不侵犯。

专门刻“唐蕃会盟碑”。

(4)唐朝时,民族关系呈现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或条件)有哪些?
①盛世的繁荣,为大规模的民族交往准备了条件;
②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对周边各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③辽阔的疆域、发达的交通,为中原与边疆的沟通交流创造了条件;
④唐政府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概括:唐朝的繁荣强盛和开明的民族政策)
3.唐朝的社会风气:开放、兼容并包。

4.文学艺术:
(1)诗歌(黄金时期)
李白:“诗仙”;杜甫:“诗圣”,因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白居易等人。

(2)书法: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
(3)绘画: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中日交流:
(1)遣唐使:
目的:为了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影响:把唐朝先进的文化传向日本,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唐玄宗时期)
贡献:传播佛经、弘扬佛法,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和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

2.中印交流:
玄奘(唐太宗时期)西行天竺;著有《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

3.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国力强盛、文化先进、政策开放、交通发达。

4.唐朝对外交的影响:促进了唐朝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唐文化更加辉煌。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安史之乱
(1)原因:
①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根本原因)
②社会上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③节度使势力膨胀。

④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2)过程:
时间:755-763年(唐中期)发动者:安禄山、史思明
(3)影响
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
越来越尖锐。

②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黄巢起义
原因: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连年灾荒。

结果:失败了,被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

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4.五代十国:
实质: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特点:武人统治、政权更迭频繁
影响:北方战乱不断,政权动荡不安。

南方相对稳定,正经有一定发展。

这一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