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项羽本纪完全解析

合集下载

(完整版)项羽本纪完全解析

(完整版)项羽本纪完全解析

(完整版)项羽本纪完全解析《项羽本纪》二. 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3、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三. 学习过程:(一)概括介绍:《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画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

《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

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在进行粗线条的勾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

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

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

《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说明】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

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

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划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

《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

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划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在进行粗线条的钩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

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13 项羽本纪(字词+内容详解)

13 项羽本纪(字词+内容详解)
(责备)
项王伏弩(nǔ)射中汉王。汉王伤,走入成皋(gāo) 。
(退回,逃回)
2
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破齐、赵,且欲击楚,
(攻战)
乃使龙且(jū)往击之。淮阴侯与战,骑将灌婴击之, 大破楚军,杀龙且。韩信因自立为齐王。
(趁机)
项王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台(xūyí)人武涉往
(被打败)
说淮阴侯。淮阴侯弗听。是时,彭越复反,下梁地,
(只,仅) (回头) (面对,名作动) (遭受 )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
(句式:判断句)
马童面之,指王翳(yì)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乃自刎(wěn)而死。 邑万户,吾为若德。”
(好处)
(重金购买,古今异义) (句式:状后,
以千金购我头)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修筑营垒,名词作动词) 2、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眼泪,动词作名词) 3、左,乃陷大泽中 (往左边走,名词作动词) 4、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名做状,在夜晚)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名做动,东进) 6、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名做动,西进) 7、身七十余战 (名做动,亲身参加,身经)
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受宠幸)
骏马名骓(zhuī),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作,写)
“力拔山兮(xī)气盖世,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
向前奔驰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对你怎么办
歌数阕(què),美人和(hè)之。
3、塞王欣皆自刭汜sì 水上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篇一: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原文及翻译 原文 项王军壁垓下, 兵少食尽,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 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 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 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 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 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 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 固决死, 原为诸君快战, 必三胜之, 为诸君溃围, 斩将, 刈旗, 令诸君知天亡我, 非战之罪也。

”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四乡。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 “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 期山东为三处。

於是项王大呼驰下, 汉军皆披靡, 遂斩汉一将。

是时, 赤泉侯为骑将, 追项王, 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 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 “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 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 义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 万人,亦足王也。

原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 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苏教版《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内容分析+作文素材)

苏教版《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内容分析+作文素材)
听劝谏的一面。
虞姬
忠贞不渝、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宠 姬形象;她对项羽的爱情忠贞不
渝,最终为爱情献身。
范增
足智多谋、忠心耿耿的谋士形象; 他尽心尽力辅佐项羽,但最终因
项羽的猜忌而离开。
06
跨学科拓展与应用
项羽故事在文学、戏剧、电影等领域的改编与呈现
1
文学改编
项羽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广泛流传 ,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如小 说、诗歌、散文等。这些作品通过丰富 的想象和艺术加工,使项羽的形象更加 生动鲜明。
《项羽本纪》通过叙述秦末农民大起 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 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文章概述
文章在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叙 述项羽的家世和早年经历,第二部分是写项 羽在灭秦过程中的功绩,第三部分是写项羽 的失败及悲剧结局。
文章在表现手法上善于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件 和细节来刻画人物性格,如“破釜沉舟”、 “鸿门宴”等故事,充分展示了项羽勇猛善 战、有胆有识的性格特点。
苏教版《项羽本纪》(原文 +翻译+内容分析+作文素
材)
目录
• 引言 • 原文呈现 • 翻译对照 • 内容分析 • 作文素材挖掘 • 跨学科拓展与应用
01
引言
背景介绍
《项羽本纪》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 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 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 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项羽人物形象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解读与探讨
心理学解读
项羽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在心理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心理学家通过分析 项羽的决策过程、情绪变化等方面,探讨了他的性格缺陷和心理健康问题。
社会学探讨
项羽作为历史人物,他的社会地位、家族背景、文化背景等都与当时的社会环 境密切相关。社会学家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等角度出发,对项羽的形象进行 了深入解读。

高中语文文言文 项羽本纪 详解

高中语文文言文 项羽本纪 详解

项羽本纪第七解惠全张德萍译注【说明】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

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

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划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

《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

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划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在进行粗线条的钩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

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项羽本纪》 讲析

《项羽本纪》 讲析
22直率而又愚鲁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性直率而又愚鲁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性格特征选取预示日后败亡的重大事件格特征选取预示日后败亡的重大事件鸿门鸿门33叱咤风云又迷信天命至死尚不觉悟的叱咤风云又迷信天命至死尚不觉悟的性格选取彻底失败的两个悲壮场面性格选取彻底失败的两个悲壮场面垓下之垓下之围乌江自刎
司 马 迁

3.叙述与描写的融合——艺术分析 (1)历史和逻辑统一的叙事脉络。 A 遵循历史的真实性。重大事件(穿插小事 件)——再现全貌——因果联系——逻辑联 系。 B 历史事件的剪裁——人物性格为核心。 C 历史进程发展与人物命运的发展是同步的。 项羽的悲剧有一定的历史因素,但主要则是 一种性格悲剧。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4
霸王墓、碑
楚霸王项羽墓(头葬地), 在山东东平旧县乡旧县三村 东侧高台地上 。
乌江亭

安徽和州 “霸王 墓”, 为项羽 “衣冠冢”,则非 为项羽真实墓葬。
大事件中插小事件——事件完整性与因果联 系;叙述的生动性与形象性。 补叙和追叙,使事件叙述显得跌宕多姿。



2.单一与丰富的统一——人物分析 (1)“力拔山兮气盖世”性格特征,选取最辉 煌的重大事件——巨鹿之战。 (2)直率而又愚鲁,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性 格特征,选取预示日后败亡的重大事件——鸿门 宴。 (3)叱咤风云,又迷信天命,至死尚不觉悟的 性格,选取彻底失败的两个悲壮场面——垓下之 围、乌江自刎。
项伯报信
刘邦定策
项王许诺
刘邦谢罪
范增示意

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

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

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项羽本纪是一篇经典的史记文章,描述了项羽的一生,又赞美也有批评,下面是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作品介绍】本文是司马迁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写的赞语,附在该纪之末,在褒贬兼具的字里行间对项羽充满了惋惜之情。

项羽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悲剧式的英雄。

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本文在褒贬兼具的字里行间对项羽充满了惋惜之情。

【原文】项羽本纪赞①出处:《史记》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③?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④。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⑤。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⑥。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⑦。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⑧!【注释】①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人。

秦二世时,陈涉首先发难,项羽跟从叔父项梁起义兵,大破秦军,率领五国诸侯入关灭秦,分封王侯,自称“西楚霸王”。

后为刘邦所败,困于垓下,在乌江自杀。

本纪:《史记》的一种体例。

按照年代先后,叙述历代帝王政迹。

项羽虽没有完成帝业,但在秦亡以后汉兴以前的过渡阶段中,项羽实际上支配当时的政局,也代表当时的政权。

正如本文所说,“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赞:文章最后的论赞部分。

这里是作者在叙事之后,以作者的口气写的议论、总结及补充的文字。

本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②太史公:司马迁自称。

周生:汉时的儒生,姓周,事迹不详。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原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

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

婴谢不能,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

少年欲立陈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高中语文文言文_项羽本纪_详解

高中语文文言文_项羽本纪_详解

项羽本纪第七解惠全张德萍译注【说明】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

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

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划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

《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

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划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在进行粗线条的钩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

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史记项羽本纪四原文与解析

史记项羽本纪四原文与解析

史记项羽本纪四原文与解析史记是中国历史书籍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它记述了中国历代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事迹。

其中,项羽本纪是该书中的一章,详细记载了项羽的生平事迹和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史记项羽本纪第四章的原文进行解析,并从中了解更多关于项羽的历史。

项羽本纪原文如下:“ 子四年,汉王立为西楚霸王。

天下之士皆已去,有从其名而将者四十一人,号曰侯者四十人,号曰卿者三十人,号曰将者二十余人。

”这一段原文中,第一句话“子四年,汉王立为西楚霸王”指的是项羽在刘邦之后获得了权力地位,成为了西楚霸王。

这个时间点是在刘邦夺取天下后的四年。

接着的一句话“天下之士皆已去,有从其名而将者四十一人”说明在项羽作为霸王的时候,很多人离开了他的麾下,但仍有41人愿意跟随他,这些人都拥有将领的地位。

紧接着的“号曰侯者四十人,号曰卿者三十人,号曰将者二十余人”这句话解释了这41人的地位,其中有40人被封为侯,30人被封为卿,还有20多人成为将领。

这表明项羽在当时凝聚了不少人才和势力。

通过对项羽本纪第四章原文的解析,我们可以了解到项羽在成为霸王后所面临的挑战和他的人脉关系。

虽然项羽能够获得一定的人才支持,但他也面临着许多人的离开,这可能对他的统治产生了一定的困扰。

同时,原文还反映出项羽在当时是一个有能力和影响力的领袖,他的统治地位能够吸引不少人才与他共同战斗。

这也进一步展示了项羽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他诸侯国的统治者不同,他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手腕在当时是一种独特的存在。

总的来说,史记项羽本纪第四章的原文通过简洁明了的语句,客观记录了项羽成为霸王后的一些重要情况。

通过对这段原文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项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项羽本纪完全解析

项羽本纪完全解析

《项羽本纪》二. 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3、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三. 学习过程:(一)概括介绍:《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画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

《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

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在进行粗线条的勾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

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

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

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注释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注释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注释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译文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义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原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史记项羽本纪_(原文加注解)

史记项羽本纪_(原文加注解)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加注解)原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①,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②,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③。

项梁尝有栎阳逮④,乃请靳狱椽曹咎书抵栎阳狱椽司马欣⑤,以故事得已⑥。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⑦。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⑨,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⑩,族矣(11)!”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12),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13)。

①季父:父之幼弟,即小叔父。

“季”,兄弟中排行最小的。

②去:放弃,丢下。

③竟学:学到底。

“竟”,终于,完毕。

④逮:及,指有罪相连及。

⑤请:求,要。

书:信。

抵:到达,这里是送达的意思。

⑥以故:因此。

已:止,了结。

⑦皆出项梁下:意思是都不如项梁。

⑧繇:同“徭”。

⑨阴:暗中。

部勒:部署,组织。

宾客:“指客居吴中依附项梁的人。

子弟:指吴中的年轻人。

⑩妄言:胡乱说。

(11)族:灭族,满门抄斩。

(12)扛:两手对举。

(13)虽:即使。

惮:害怕。

译:项籍是下相人,字羽。

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

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

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

项梁对他很生气。

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

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

”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yuè,悦)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qí,齐)县狱掾(yuàn,愿)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

苏教版《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内容分析+作文素材)

苏教版《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内容分析+作文素材)
《史记·项 羽 本 纪》 (节选)
第一部分:项羽家世(第1自然 段) 第二部分:少年言志(第2自然 段) 第三部分:巨鹿之战(第3自然 段) 第四部分:霸王别姬(第4自然 段) 第五部分:东城之战(第5自然 段) 第六部分:乌江自刎与尾声 (第6——8自然段) 第七部分:项羽本纪评赞(第9 自然段)
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 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 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
四面皆楚歌,项王乃 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
大惊曰:“汉皆已得
羽大惊失色地说:“汉 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
楚乎?是何楚人之多 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
也!”项王则夜起, 饮帐中。有美人名虞,
人这么多呢?”项羽连 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 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
林黛玉《五美吟》中有首《虞姬》“肠断乌 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 项籍者,下相人 也,字羽。初起 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 父即楚将项燕, 为秦将王翦所戮 者也。项氏世世 为楚将,封于项, 故姓项氏。
籍是下相人,字羽。 开始起事的时候,他 二十四岁。项籍的叔 父是项梁,项梁的父 亲是项燕,就是被秦 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 楚国大将。项氏世世 代代做楚国的大将, 被封在项地,所以姓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 壁,莫敢纵兵。及楚击 秦,诸将皆坐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 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 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 将,入辕门,无不膝行 而前,莫敢仰视。项羽 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
诸侯皆属焉。
❖ 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 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 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 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 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到楚 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 在营垒中观望。楚军战士 无不一以当十,士兵们杀 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 胆寒。项羽在打败秦军以 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 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 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 谁敢抬头仰视。自此,项 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 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与解析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与解析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与解析项羽,名籍,字羽。

相传为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之一。

《史记》是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史书,其中记载着项羽的事迹。

本文将引用史记中描写项羽的本纪原文,并解析其中的内容含义和历史背景。

【引言】《史记·项羽本纪》是史书中对项羽事迹的专门记载,通过阅读这一章节,我们可以了解到项羽在秦末战国时期所起的作用,以及他与刘邦的斗争和最终的结局。

【正文】项羽本纪原文如下:“项羽者,临江人也。

孰谓无彊者哉!少时事秦所败,降为郡守。

年三十馀,与韩信数十人,居沛中为豪杰。

项王使韩信。

信年少壮,疑为信使,乃收豪杰,三万馀人。

信阳让都尉,以钩陈王出,下千乘冯助洙泗上。

项羽使韩信击奔安国王于广陵,灭其族。

堕堡邑。

〔项羽欲更立信为楚而立之者亡〕〔项羽赋文,立为淮阳王〕项王乃拔徐州,使项羽为徐州牧,将兵五十馀万。

发九江兵,杂而不足以取彭城。

二岁乃举,使项羽将十五万人,往击刘伯卜,取彭城,復发兵西,举荆州,东立刘交为淮南王,使韩信南击胶东王,伐下邳,取之,冬乃报。

立韩信为齐王,益邑,执三假以徇诸将。

暂省略围攻赵王歇段落,解析七国之乱及项羽方面角色【解析】项羽本纪最早的部分主要介绍了项羽在沛(今江苏沛县)的往事。

他少年时曾与韩信一起在沛中崛起,并带领着数万人起义。

成为刘邦的部下,且被任命为都尉。

他在秦末乱世中崭露头角,聚集了众多武力和势力。

文中提到项羽与韩信夺取了彭城、荆州、下邳等地,还立刘交为淮南王,韩信为齐王。

可以看出项羽在这段时间内发展势力、扩大地盘,展示出了其统治者的野心。

而在文字间的删节部分中,提到项羽有意更立韩信为楚王,但最终韩信并未成为楚王。

这段文字反映了项羽对韩信的失望和曲折变化。

【结论】通过社记项羽本纪这一章节的解析,我们可以窥见项羽在秦末战国时期的举足轻重地位及其与刘邦的人物关系。

他在史记中的描写反映了其勇猛的军事本领和雄心勃勃的政治追求。

同时,也展示了项羽权谋过人、善于利用他人的一面。

史记项羽本纪节选原文及翻译注释

史记项羽本纪节选原文及翻译注释

史记项羽本纪节选原文及翻译注释项羽,西周时期的著名将领,是华夏领土的统一的功臣,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战争英雄之一。

项羽在曹参之乱和中原地区的政治、军事领域做出了积极和全面的贡献,使全国统一,改善了国家长期困顿的局面。

《史记》是古代中国第一部正式史书,也是中国古代史学思想的发源地,由史家司马迁撰写。

其中有一部分,记述的是项羽的故事,我们称之为“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的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一、项羽的出身及其家乡的地理位置。

项羽原自晋国,其出生地位于今河南省襄城县一带,曾与众多英雄人物同时出现。

二、项羽伟大的军事事迹。

项羽是一位有着勇猛气概的将领,他在曹参之乱中扮演了关键作用。

项羽联合汉室王室,率领大军击破曹参,从而使汉室王室登基,建立了西周政权。

三、三国时期以后项羽的沉沦。

三国时代以后,项羽被赐死,他的下落成为一个谜,但其英勇和敢于向暴君抗争的精神被传颂至今。

项羽本纪的原文为:“传言晋国,有黉陵项羽,勇而果敢,善武术,盖此四海之内,无出其右者。

客吕发之之曹参之乱,及首领垂拱。

善胜群贤,协将其兵,攻膺赤壁,击取不可。

建辅西缘,绝汉关,张陵最久三月而下,全大王,复而称汉,立汉室以传曰:“建狱除暴,拔灭专制,同宋灭秦,相贵翼翼,加荣拙臣,以报国之功”。

旌宗招纳,任与诸将,咸拥安拢,以定天下。

因曰:“古者有英雄汉也,力行中原,拔乱服治,为汉君家室。

”凡此十二,每有绝能者,纵横天下,功受封赐。

项羽曰:“当今之主,以贤及良,使齐、楚、燕、韩、赵、魏、宋、汉八国,皆投服汉,以弱则强,以德则胜。

””翻译:传说在晋国,有个叫黉陵项羽的人,他勇猛有胆量,善于武术,在四海之内,没有比他更厉害的人。

在曹参之乱时期,他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联合汉室的王室,率领大军击破曹参,使汉室登基建立西周政权。

他受到封赐,张陵最久三个月后,汉室王室正式登基,“建狱除暴,拔灭专制”,以报国之功。

项羽曾说:“当今之主,以贤及良,使齐、楚、燕、赵、韩、魏、宋、汉八国,皆投服汉,以弱则强,以德则胜。

13 项羽本纪(字词+内容详解)

13 项羽本纪(字词+内容详解)
(失去,损失)
“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怎么样)
7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yǐ船待,
( 向东,名作状) (把船停靠在岸边)
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
(土地方圆,古今异义)
亦足王wà ng 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
(使……称王,使动)
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
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
(使…灭亡,使动)(判断句) (就)
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jià ng。
为…所…:(被)
(派)
(统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逃亡)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句式:判断句)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
曰:“请召籍,使(之)受命召桓楚。”守曰:
第一部分 少怀壮志
1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
(句式:判断句)
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
(就是)(句式:判断句)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
(为…所…:被)(被动句) (担任)
封于项,故姓项氏。
(因此)
2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文字)(丢开,放下)
(认为…对,意动)
乃赦外黄当坑者。东至睢(suī)阳,(向东,名作状) 闻之皆争下项王。
(归顺,名作动)
4 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使人辱之,
(多次)
五六日,大司马怒,渡兵汜(sì)水。士卒半渡,汉 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货赂。大司马咎,长史 翳,塞王欣皆自刭汜水上。(句式:状语后置句) 大司马咎者,故蕲(qí)狱掾(yuà n),

《项羽本纪》阅读答案解析和原文翻译

《项羽本纪》阅读答案解析和原文翻译

《项羽本纪》阅读答案解析和原文翻译《项羽本纪》阅读答案解析和原文翻译项梁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

宋义谏项梁日:“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

今空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项梁弗听。

宋义使于齐。

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日:“公将见武信君乎?臣论武信君军必败。

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

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高陵君显见楚王日:“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军果败。

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王乃置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

诸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日:“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弓l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日:“不然。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日:“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日:‘承其敞’。

夫强秦攻赵,必举。

赵举而秦强,何敞之承!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后项羽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日:“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人杀宋义子。

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将救巨鹿。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与秦军遏,九战,大破之,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

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选自《项羽本纪》,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疾行则及祸疾:急速,赶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本纪》二. 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3、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三. 学习过程:(一)概括介绍:《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画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

《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

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在进行粗线条的勾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

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

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

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二)浏览预习课文(1)划出难读难理解的词,利用工具书,独立完成。

(2)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节选部分共讲了几方面的内容?明确:第一部分:项羽家世(第1自然段)第二部分:少年言志(第2自然段)第三部分:巨鹿之战(第3自然段)第四部分:霸王别姬(第4自然段)第五部分:东城之战(第5自然段)第六部分:乌江自刎与尾声(第6——8自然段)第七部分:项羽本纪赞(第9自然段)(三)项羽成长个人小档案明确:《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

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垓下自刎——英雄末路的终点(四)研究文本第一、二部分1、活用词: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2、重点实虚词:①又不肯竟学。

②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③以是知其能。

3、古今异义词。

以故事得已。

4、重点句:为秦王翦所戮者也。

(判断句)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倒装句)与籍避仇于吴中(状语后置)5、有一个成语出自这两段,请找出来。

力能扛鼎(举起)思考:(1)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息?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明确:项羽家世:①世代为楚将。

②祖父为秦所戮。

寓意:①世代为楚将。

生为将门虎子,这是项羽兴兵起义的资本,是成就英雄霸业的奠基。

②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

为项羽以后忠贞不二,志在灭秦,嫉恶如仇,驰骋疆场,冲锋陷阵,置生死于度外注入了激情。

(2)第二自然段写了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与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明确:两件。

一是少时学情。

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人敌的兵法,说明他的毫迈不群的性格特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点。

二是观始皇游。

不俗的言论昭示日后的不凡。

(少时言语不俗的还有哪些?提示:刘邦见始皇:“大丈夫当如是也。

”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毫迈不群与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良、建立丰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的宏愿;但粗疏的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错失良机,大失人心埋下了落败的种子。

(五)浏览阅读第三、四自然段,划出重点词句。

<一>研读第三自然段,划出重点词句。

1、活用词:①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②无不膝行而前2、重点实虚词:①九战,绝其甬道②楚兵冠诸侯③诸侯皆属焉3、古今异义: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4、重点句:①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②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二>思考:1、巨鹿之战号称为项羽最得意之战,也是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读后请思考这段文字在叙述的句式、节奏方面有何特点?和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何联系?明确:采用了句式短小,铿锵有力的短句作排比(整句)。

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有气势,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大将风范与气概。

2、三个“无不”两个“莫敢”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明确:侧面烘托。

通过众人的胆怯畏惧侧面烘托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

这是项羽功业的巅峰,展现了他的将帅神威。

3、哪一个成语源自本部分?明确:破釜沉舟。

<三>点拨:巨鹿之战的意义。

有三。

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奠定了义军胜利的基础。

二是促成了秦王朝内部的分裂与瓦解(章邯投降、赵高杀二世、子婴杀赵高)。

三是转移了秦王朝的注意力,为刘邦从南路长驱直入函谷关创造了条件。

<四>研读第四自然段,划出重点词句。

明确:1、重点词:项王军壁垓下(名作动)项王则夜起(名作状)时不利兮骓不逝2、重点句:是何楚人之多也饮于帐中<五>思考:1、比较项羽《垓下歌》与刘邦《大风歌》,各自表现的思想有何不同?明确:《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时。

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腔愤怒,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

《大风歌》是刘邦得到天下,平息淮南王英布叛乱,得胜还朝,路途回归故里的一种张狂之辞,但之中又隐藏着浓浓的恐惧与悲哀。

2、问:虞姬回应项王的和歌,能够令“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歌一定极为动人。

可惜的是,极少有人提到这首歌,极少有人知道有这么一首歌。

《史记》中没有记载这首诗,《汉书》中也没有,有一本叫《楚汉春秋》的书中记载了虞姬的歌,全歌是: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试赏析下面这首诗。

赏析:虞姬之歌,文字极为浅易,但是却充满了真情。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是叙说形势,看似平常得很,——这是设计的平川,接着是平川之上的奇峰突起,“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是对“虞兮虞兮奈若何”态度鲜明、立场坚定的回答。

从字面看这是对偶,“大王”对“贱妾”,“意气尽”对“何聊生”,这样的组织对偶,实际是旗帜鲜明地将自身与项羽的生死联在了一起。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大王得意时,我紧随大王,大王现在失败了,我也绝不能苟活,更不能落入敌手。

文字虽然平易,却闪出爱的晶莹。

这首歌的动人,还在于唱歌之后。

虞姬的歌是回答项羽的问,而她自己的歌收尾也是一个问号。

“贱妾何聊生”是回答,又是反问,其实态度是明明白白的,是不需要回答的。

这更是设问,让人怦然心跳的,就是自问自答的那一答:唱完之后,她自刎了,用自刎回答了以心爱着的英雄,用自刎完成了一首诗的句号。

后来,有了传说:有一种美丽的花,那花鲜红鲜红的,那花就叫虞美人。

美丽的虞姬死了,死得很美丽,虞姬的歌停了,在使用电脑的今天,仍有声音。

《垓下歌》与美丽的虞姬之歌,是关于爱情与生命的最严肃的一组男女对唱,所以读《垓下歌》不可不读虞姬之歌。

《垓下歌》和虞姬之歌是在生命将存将无时唱出来的,所以读这两首歌不可不读其前后背景——背景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虞姬的歌就说明了这一点,这首歌,如果没有前后的背景是看不出来什么的。

(附:《红楼梦》中林黛玉作的《五美吟》中有—首《虞姬》“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这是说,项羽、英布、彭越这些所谓的大英雄,全不如一个虞姬。

语出弱女黛玉,所言极是。

(六)研读第五段,<一>梳理重点词句。

1、通假字①辟易数里②骑皆伏曰2、重点实虚词①汉军乃觉之②骑能属者百余人耳③田父绐之曰④期山东为三处⑤汉军皆披靡3、古今异义愿为诸君快战4、重点句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二>思考讨论1、“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了什么?明确:用了夸张手法。

示项羽威猛。

这与《三国演义》写张飞当阳桥喝退曹兵极为相似。

2、“此天之亡我”一句,项羽说了三次,事实真像他说的这样吗?试剖析。

明确:非也。

项羽的失败与其性格中的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烧杀抢掠,错失良机,痛失人心等有很大关系。

项羽此时反复狡辩,正体现了他心死而未平,认输而不服气的心理特点。

3、此段与巨鹿之战相比,表现手法有何不同?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明确:巨鹿之战用了侧面烘托手法,本段用了正面描写手法。

展现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

(七)研读第六段,梳理重点词句。

<一>基础知识梳理:1、古今异义①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②地方千里2、活用词①亦足王也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③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④马童面之3、实虚词①无以渡②项王亦被十余创4、重点句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②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③吾为若德<二>思考:1、婉约派一代词宗李清照有一首风格迥异的诗,也是来评价项羽的,还记得吗?明确: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这首诗体现了词人怎样的观点?明确:写得大气磅礴,气势夺人。

她为项羽大唱赞歌,认为好男儿就应该生为人杰,死为鬼雄,项羽不肯后退,宁肯一死,死得好!悲壮惨烈,气壮山河,英雄无悔,本色不改,可敬可畏,可歌可泣。

启示:人生在世,就应该慷慨激昂,轰轰烈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特别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更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辱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

(八)读第七、八、九自然段<一>重点词句1、通假字乃持项王头视鲁2、活用词①豪杰蜂起②奋其私智而不师古3、古今异义①然羽非有尺寸②欲以力征经营天下4、重点句①乘势起陇亩之中②何兴之暴也5、实虚词①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②乃引“天亡我”③鲁父兄乃降④自矜功伐⑤何兴之暴也⑥岂不谬哉思考:司马迁的点评应怎样理解?明确:本段评论了项羽成功失败的原因,表现了作者褒贬兼备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前段肯定项羽适应历史潮流,乘势消灭暴戾秦族,获得成功,极赞他的兴兵之暴;后段批判项羽的刚愎自用,只依靠武力,不重视战略,导致失败,极叹他的灭亡之速。

一赞一叹,想见作者对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无限惋惜。

(九)小结:项羽人物形象项羽是农民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力拔山、气盖世,声名显赫一时,但也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暴虎冯河的匹夫,特别是秦王朝被灭后,他目光短浅,策略失误,加之烧杀抢掠,逐渐丧失民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