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简便计算小学数学教案
![简便计算小学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0b40d6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f.png)
简便计算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教学目标:
1. 理解简便计算的概念和意义;
2. 能够利用简便计算方法快速计算数字;
3. 能够熟练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重点:
1. 理解简便计算方法;
2. 掌握使用简便计算方法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知识:通过简单例题引导学生认识简便计算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习加法简便计算方法:介绍通过近似相加和交换律简便计算加法;
3. 学习减法简便计算方法:介绍通过近似减去和借位简便计算减法;
4. 学习乘法简便计算方法:介绍通过分解乘数和合并乘数简便计算乘法;
5. 学习除法简便计算方法:介绍通过倍数法和估算商数简便计算除法;
6.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供学生巩固所学的简便计算方法;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简便计算方法,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应用。
教学辅助:
1. 教案PPT;
2. 课堂小板书;
3. 计算题练习册。
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随堂练习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供学生在家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简便计算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同的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除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除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823c3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9.png)
《除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29 页例8。
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2.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策略。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理解算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填空。
21=()×() 35= 5 ×() 42=()×()2.说说你知道的运算定律有哪些?加法和乘法都有它们的运算定律,减法有运算性质。
那么除法也有运算性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除法的简便运算。
(板书)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8。
我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
还买了25 筒羽毛球,每筒32 元。
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老师:这道题求的是什么?和问题相关的条件有哪些?根据条件,算式如何列?生1:交流、分享:330÷5÷2=66÷2=33(元)(先算平均一副球拍多少钱,再算一支球拍多少钱?)(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然后让学生自己来解答看结果是多少?请同学上台来完成,其他学生在下面独立完成)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同桌讨论)生2:330÷(5×2)=330÷10=33(元)(说说你的想法,然后让学生自己来解答看结果是多少?请同学上台来完成,其他学生在下面独立完成)(先算有几只羽毛球拍,再算平均每支球拍多少钱?)2.观察、比较。
师:同学们,这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 33,都是正确的,它们的关系式什么?生1:两个算式相等。
(同学们试着将这样的等式用文字来描述一下。
)生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师:如多用字母表示,应该是什么呢?生3:a ÷ b ÷ c= a ÷ ( b × c )师:同学们很厉害!可是,老师有个小问题,需要请教一下同学们,b 和c 在连除式子中的名称是什么?字母里面的除数 b 和c 能不能是0 呢?为什么?生4:不能,因为 0 不能作除数!师:那么在字母表示的同时,还要加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b≠0,c≠0)3.小结。
乘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乘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b7e81d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9.png)
乘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第一篇:乘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第8课时乘、除法的简便计算一、教学内容:乘、除法的简便计算P29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解题算法的多样化。
2、过程与方法:在选择合理的、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体验乘法运算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解题算法的多样化。
难点: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或相除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口算。
4×( ) =12 100÷( )=25 4×( )=32 1000÷( )=1252×5= 50×2= 25×4= 8×125= 125×80= 40×25= 刚才的口算题,你们很快就算出了结果,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哪三对好朋友呢?(想)教师板书:5×2= 25×4= 125×8= 请同学们要牢记这三对好朋友,一会儿它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2、简便计算。
5×13×432×(20224) 5×99+5让学生说一说简便计算的方法和计算的过程。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二)探索发现1、教学例8。
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师生交流后,教师可选择重要问题进行解决。
(1)解决问题: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学生尝试计算,探索简算方法。
师:我们先来研究12×25应该怎么算更简便些。
展示交流各种算法,并说明算理。
交流预设:方法一:12×25 =(3×4)×25 =3×(4×25)=3×100 =300(个) 方法二:12×25 ‘ =(10+2)×25=10×25+2×25 =250+50 =300(个) 方法三:12×25=12×(100÷4) =12×100÷4 =120224 =300(个)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在计算25×12时,方法一把12写成4与3的乘积,目的是4个25的乘积是100,可得25×12=25×4×3=100×3=300;方法二是把12写成10与2的和,目的是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先计算10个25是多少,再计算2个25是多少,最后把计算的结果相加。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数学教案设计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数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943bea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6.png)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等基本的运算定律。
2. 学生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运算效率。
3.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运算定律的学习和理解
2. 简便计算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购物时的找零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2. 新知学习:
- 分别讲解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并通过实例演示。
- 让学生自己尝试推导和证明这些运算定律,加深理解。
3. 实践操作:
- 出示一些简单的算式,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 对于学生的答案,教师要及时反馈和指导,鼓励他们积极思考。
4. 总结归纳:
-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运算定律在简便计算中的重要作用。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应用运算定律。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上的习题,加强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观察生活中的例子,找出运算定律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
通过对运算定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不仅仅是抽象的概念,更是实际生活的工具。
同时,通过简便计算的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553c6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4.png)
1.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入新课:小明、小华和小红去果园摘苹果,小明和小华一组,小红一组。小明摘了5筐,每筐有6个苹果;小华摘了3筐,每筐也有6个苹果。请问两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引导他们发现两种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提问:为什么这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是相同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
5.课后反思: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乘法分配律学习心得的反思,内容包括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解决方法、实际应用体会等。
6.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并及时与教师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的精神。
3.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4.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思考习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乘法运算有了较为熟练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学习将更具挑战性。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简便计算的方法,但尚未系统地学习乘法分配律。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其在简便计算中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计算中。
-强调乘法分配律在简化计算过程中的作用,提高计算效率。
2.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
-帮助学生克服在计算过程中对乘法分配律的机械应用,培养其根据问题情境灵活变换的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6f3d39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de.png)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律的应用,通过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感受加法运算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运算,对加法运算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引导学生如何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此外,学生的计算能力参差不齐,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加法运算律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提高计算效率。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加法运算律的实际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加法运算律的应用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例如,展示一幅水果图片,让学生观察水果的种类和数量,然后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加法运算律解决问题。
2.呈现(10分钟)出示例题,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例如,出示一道计算题:23 + 17,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在学生回答后,总结加法运算律:a + b = b + a。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数学教案设计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数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241b75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3d.png)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 难点: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
(1) 定义和解释乘法分配律。
(2) 分析和讨论乘法分配律的特性。
(3)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实践活动: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尝试使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师在旁指导。
4. 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乘法分配律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运用乘法分配律的例子。
5.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以巩固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练习效果:检查学生的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评估他们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情况。
3. 测试反馈:定期进行小测验或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测试结果,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乘法中的简便计算数学教案设计
![乘法中的简便计算数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da9a14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0.png)
乘法中的简便计算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乘法中的简便计算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中的简便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交换律:a×b=b×a2. 乘法结合律:(a×b)×c=a×(b×c)3. 乘法分配律:a×(b+c)=a×b+a×c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简单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引出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二)新知讲解:1. 乘法交换律:通过举例说明两个数相乘,无论怎样排列,结果都是相同的。
例如:3×4=4×3;5×7=7×52. 乘法结合律:通过举例说明三个数相乘,无论怎样组合,结果都是相同的。
例如:(2×3)×4=2×(3×4);(5×6)×7=5×(6×7)3. 乘法分配律:通过举例说明一个数分别与另外两个数相乘,再把乘得的积加起来,等于这个数与另外两个数的和相乘。
例如:5×(2+3)=5×2+5×3(三)课堂练习: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检验他们对乘法简便计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强调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在简化计算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乘法中的简便计算方法。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有些学生还不能灵活运用这些定律。
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能力训练。
五、作业布置:请同学们找出生活中可以用到乘法简便计算的例子,并尝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进行简化计算。
《简便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精选全文
![《简便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bdd879a6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6c.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简便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第一篇:《简便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简便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人民路小学刘长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简便算法中,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感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3、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重点:理解简便算法的算理。
难点:在简便算法中,把一个数改成两个合适的数的积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你们知道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介绍高斯是如何解决1+2+3+…+100 的。
问: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增加了学生探究的乐趣,让学生明白只要勤思多想,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
为新课做了铺垫。
】(二)提出问题,探索方法。
1、出示问题:25⨯ 7 ⨯4 问:如果按照计算顺序,会先算什么?简便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25和4是什么关系?25×4 =100。
所以可以列式为: 25⨯ 7 ⨯4 =25 ⨯4 ⨯7 =100 ⨯7 =700 25和4是一对好朋友,还有哪些数互为好朋友?125和8、2和5。
我们把这种方法命名为:找朋友法。
练习:125 ⨯5 ⨯2 ⨯82、出示问题:567+55 -67 问:哪两个数之间有关联?可以先算。
计算时,我们可以将有关联的放到一起,就是给数字搬家。
此法叫:搬家法。
练习:123+65+267+35368—49+32—51(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共同探索方法:123+65+267+35368—49+32—51 =(123+267)+(65+35)=368+32—(49+51)=390+100 =400—100 =490 =3003、出示问题:137+98 问:98接近哪个整百的数,还差几?可以如何列式。
加100会多2,就应该减去2。
《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简便计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a6c4543866fb84ae45c8d6b.png)
《简便计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根据算式特点,运用运算定律,用简便方法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2、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特点,自觉、灵活地进行简便运算。
课前准备:自己整理学过的简便计算,并想一想每题应用的运算定律。
教学过程设计一、热身起跑:师:口算下面10题。
比一比谁能全部做对!(1)430-90=(2)800×6=(3)460+300=(4)43×2=(5)5400÷9=(6)200×3=(7)370-80=(8)27÷4=(9)5000÷5=(10)360÷9=(学生练习。
3分钟后,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己判断)师:刚才10个口算题全对的请举手。
全对的同学有没有经验告诉大家?做错的同学是不是有疑问要请教呢?请前后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师:交流后,自己有没有收获?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其实不管做对还是做错,我想都有自己的收获!二、跌入陷阱刚才做10道口算题,我班有20位同学全对。
还没有做对的,接下来要好好表现了。
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份练习卷,5分钟内,看哪些同学能圆满地解答这些题。
(师提醒学生,为了公平起见,拿到试卷后,先不要看,等一会一起看试卷,师分发试卷,几分钟后,学生开始答卷)师:时间已经过去一半了,快,快!(此时,屏幕上出现了第六题,听课老师看后纷纷窃笑,估计很多学生要上当了。
师善意地提醒:独立思考,真好;独立做,不看别人的,做得很好)师:时间到!现在我了解一下,把这张试卷做完的请举手!(只有几人举手)没有做好的同学谈谈你的感受。
师:这份特殊的试卷是可以的用4-5分钟看完,再写上名字。
不过,平时的试卷是来不及完成的。
是吧?说说现在你有什么收获?(以后解决问题时,先审题,再好好做。
教学设计 《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简便计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b2fe86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d.png)
简便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乘法,并使一些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算法的优化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之美,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3/5×5/6 2/5×1/3 1/4×2/5 8×3/411+2/7 5×1/10 1/2—1/6 1/7×1/52、回忆以前学过的整数乘法运算定律。
3、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做计算时,总是希望做得又对又快,仔细肯定能实现愿望,对于这些题目,运算简便方法计算,那将做得又对又快,你们有兴趣吗?二、教学例51、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1)12×13○13×12(2)(14×23)×35○14×(23×35)(3) (12+13)×15○12×15+13×15问:怎样用字母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板书: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2、小结。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应用这些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教学例61、计算35 ×16 ×5 观察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检查。
汇报计算过程。
35 ×16 ×5 1=35 × 5 ×16 (问: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11= 3 × 162=12(4)想一想:不改写算式,直接进行约分行不行?抽生板演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使学生明白像这样连乘的算式,可以直接约分同时计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dd785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d.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连减的运算规律,并能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和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连减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运算规律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连减的运算规律,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运算顺序的掌握、运算符号的识别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连减的运算规律,掌握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连减的运算规律,并能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和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减的运算规律,能够独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学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连减的运算规律。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连减的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相关的PPT课件,展示连减的运算规律和实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连减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教鞭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商品的优惠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连减的运算规律。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连减的运算规律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连减的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解决一些连减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和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数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e8ab36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4.png)
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
2. 学生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二、教学内容:1. 运算定律的定义和表达方式2. 运算定律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3. 简便运算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几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引出运算定律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
用公式表示为:a+b=b+a。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公式表示为:(a+b)+c=a+(b+c)。
3.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它们的位置,积不变。
用公式表示为:a×b=b×a。
4.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用公式表示为:(a×b)×c=a×(b×c)。
5.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分别与两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先乘以这两个数的和,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用公式表示为:a×(b+c)=a×b+a×c。
(三)实践应用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运算定律,解决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加深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并学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四、作业布置:设计一些包含加法和乘法的计算题,要求学生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多思考,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2单元第3课时 简便计算(教学设计)-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2单元第3课时 简便计算(教学设计)-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cf61678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d.png)
第2单元第3课时简便计算(教学设计)-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简便计算的概念,并掌握笔算口诀。
2.能够进行大数的加减运算。
3.能够将复杂的计算题进行分步计算,以简化计算的难度。
二、教学准备1.教材: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2.课件:教学PPT。
3.工具:黑板、彩色粉笔。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导入新知识1.通过展示计算一道两位数加法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手算繁琐,时耗过长。
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
2. 规律总结1.通过展示一个个算式和结果,让学生尝试发现规律。
2.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出简便计算口诀。
3. 练习1.分小组进行加减练习,需要注意的是练习质量大于练习的题目数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2.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后,教师可以选题检查学生对简便计算的掌握程度。
4. 总结与评价1.通过与学生共同总结,让学生掌握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并强调必须准确无误地记住笔算口诀。
2.给予学生综合评价,并指出哪些地方需要加强练习。
四、课后作业1.完成本节课课后练习。
2.仿照课堂样例,进行十个数字的加减运算,并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3.学习本节所学笔算口诀,做到熟能生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首先通过展示繁琐的笔算方式,营造学生对简便计算学习的渴望,然后通过一些样例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笔算口诀,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强化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然后通过分组进行加减运算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所学笔算口诀,并在作业环节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实际应用。
本节课的整个流程分明,生动易懂,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利用商的变化规律简便计算》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利用商的变化规律简便计算》教学设计(推荐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8d912f3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19.png)
《利用商的变化规律简便计算》教学设计(推荐阅读)第一篇:《利用商的变化规律简便计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商随除数(或被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放手探讨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兴趣。
教学重点: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教学难点:利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本领十分厉害,他一会儿变成一只鸟飞上天,一会儿变成一条鱼游入水中,可无论他怎么变。
二郎神总能一眼看出他的原形。
数学知识也有这些变与不变的现象。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除法算式中商的变化规律。
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探索商随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1、出示情境一:星期天,老师到体育用品商店去买球,看中了这几种球。
课件出示:(请学生介绍)乒乓球2元/个,足球20元/个,篮球40元/个。
用200元钱买其中一种球,可以分别买几个?用算式表示。
学生介绍,师板书:200÷2=100200÷20=10200÷40=502、引导观察:(1)仔细观察这三道除法算式题中的被除数、除数、商,你发现了什么?(2)从上到下任选两个式子比较,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什么发生了变化?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说。
(3)从下往上看,任选式子比较,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什么发生了变化?怎样变化?3、汇报交流,板书。
多媒体出示商随除数变化的规律。
(二)探索商随被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1、出示情境二:在学校举行的冬季趣味运动会定点投篮项目中,每8人一组,16人可以分成多少组?160人呢?320人呢?用算式表示。
学生介绍,师板书:16÷8=2160÷8=20320÷8=402、引导观察:(1)仔细观察这三道除法算式题中的被除数、除数、商,你发现了什么?(2)从上到下任选两个式子比较,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什么发生了变化?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说。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275eea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67.png)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优秀教学设计概述本教学设计旨在教授六年级学生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使他们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解决分数乘法问题。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学会应用简便计算方法,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研究成绩。
教学目标- 理解分数乘法的概念和原理;- 学会应用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分数乘法问题;- 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场景引入分数乘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知识讲解:简明扼要地讲解分数乘法的原理和运算规则,并通过实例演示给学生。
3. 讲解简便计算方法:介绍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重点讲解如何化简分数和利用分数的乘法性质进行计算。
4. 练与讨论:让学生进行各种分数乘法的练,鼓励他们相互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5. 巩固与拓展: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应用练,提供挑战性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6. 总结与展示: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请学生展示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手段- 教师导入和讲解- 学生练和讨论- 班级讨论和展示- 小组合作研究- 计算器和教学工具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情况,评估他们是否掌握了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2. 批改学生的作业,分析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的准确性。
3. 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的研究成果和进步。
教学资源- 课本: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 计算器- 练题和挑战题以上是《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的优秀教学设计,通过本设计,相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数乘法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人教版四年级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13篇)
![人教版四年级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08bdeb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4.png)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13篇)人教版四年级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1、在简便算法中,把一个数改成两个适宜的数的积或商的方法。
2、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的才能,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教学重、难点:1、简便算法的算理。
2、在简便算法中,把一个数改成两个适宜的数的积或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主题图学生准备: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并记录下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教学过程:一、质疑〔出示主题图及题目:王教师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王教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师:在昨天的预习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难题?生1:“12×25”中,我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个数进展改写。
生2:我想知道数的改写有什么好的方法?……师:同学们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是了不起!二、解疑师:计算“12×25”时,谁有妙招教给大家?谁能帮助解决刚刚同学们遇到的难题?〔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小组1:我们组能帮助解决第一个难题。
只要记住以下几组常见凑整的数就容易了:5×2=10,25×4 =100,25×8=200,125×8=1000……计算“12×25”时可以为25找朋友4凑整,就是把12改写成3×4,即:12×25=〔3×4〕×25=3×〔4×25〕=3×100=300师:集体的力量真大,把这个难题解决了。
真羡慕你们的小集体!小组2:也可以把25改写成100÷4,就是:12×25=12×〔100÷4〕=12×100÷4=1200÷4=300师:这种方法也很巧妙!小组3:我们组把12改写成60÷5:12×25=25×〔60÷5〕=25×60÷5=1500÷5=300师:你们的答复同样精彩!小组4:我们组把25改写成5×5:12×25=12×〔5×5〕=12×5×5=60×5=300师:真不错!小组5:我们组把25改写成50÷2:12×25=12×〔50÷2〕=12×50÷2=600÷2=300师:有自己的见解,很好!小组6:我们组把12改写成2×6:12×25=〔2×6〕×25=2×25×6=50×6=300师:独具匠心,好!小组7:我们组把12改写成6+6:12×25=〔6+6〕×25=150+150=300师:妙极了!小组8:我们组把12改写成4+8:12×25=〔4+8〕×25=4×25+8×25=100+200=300师:真是绝了!小组9:我们组把25改写成20+5:12×25=12×〔20+5〕=12×20+12×5=240+60=300师:真行啊!小组10:我们组把12改写成10+2:12×25=〔10+2〕×25=250+50=300师:了不起!小组1:我们组还有一种方法,把12改写成4+4+4:12×25=〔4+4+4〕×25=4×25+4×25+4×25=100+100+100=300师:多么富有创造性的考虑,你们真行!小组3:我们组也还有一种方法,把25改写成5+5+5+5+5:12×25=12×〔5+5+5+5+5〕=12×5+12×5+12×5+12×5+12×5=60+60+60+60+60=300师:你们组的想法很独特,教师佩服你们!……师: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同学们小组合作,集思广益,打倒了学习上的“拦路虎”,个个都是好样的!三、拓展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生1: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生2: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同桌合作讨论、交流,汇报列式。
简便计算教案范文
![简便计算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0aa5e4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2.png)
简便计算教案范文课题名称:简便计算课时数:1课时教材版本:任意版本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简便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了解简便计算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简便计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加强学生对简便计算的应用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习题和实际应用问题。
2.学生准备好课本和纸笔。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简便计算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通常使用哪些简便计算方法?步骤二:讲解(10分钟)1.教师给学生讲解简便计算的基本方法,如:快速算术、近似计算、折扣计算等。
2.授课结束后,教师通过例题演示,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步骤三:练习(30分钟)1.学生自主完成习题集中关于简便计算的练习题。
2.教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及时纠正错误,解决疑惑。
步骤四:拓展应用(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要求学生用简便计算方法解决。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给出答案。
3.学生代表分组展示答案,并讲解解题思路。
步骤五:总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简便计算的重要性及应用。
2.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板书设计:简便计算基本概念:快速算术、近似计算、折扣计算、百分数计算等基本方法:平方定律、平方和差定理、积因子法等实际应用问题:XXX(问题示例)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简便计算为主题,通过简单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讲解和练习建立学生对简便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拓展应用环节中,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课堂更加活跃有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便计算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教学内容加减法简便计算.(教材第39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七第1~8题.)教学要求1.掌握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2.灵活地掌握计算技巧和策略.3.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简便方法的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生成情境我们每天在学习,在看书.小明有一天在看《格林童话》,他对我说:“这本书我昨天看到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你知道他还剩下多少页没有看吗?学生汇报:要知道还剩下多少页,就必须知道这本书共有多少页?如果老师告诉你这本书有234页,你可以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列式.汇报:234-66-34二、自主探究1.揭示课题:加减法的简便计算.2.你能说一说你列式的理由吗?3.这道题你可以怎样计算呢?4.学生自由地计算.5.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学法尝试:一般先用234-66,再用差减去34,顺着依次计算.我发现66和34是互为补数的数,所以,66和34都要减去,我可以将它们一齐减去,也就是用234-(66+34)=234-100=134,说明小明已经看了100页,剩下134页.针对这道题,因为234和34是同尾数,如果将它先减去,会得到整数,再减去66,也很简单,也就是234-34-66=134.] 6.你总结出了同尾数,大家举例说一说哪些数是同尾数.如果是同尾数,若做减法,可以简便,若做加法就不能简便了.7.在加减简便运算中,如果两个数是互为补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将是一个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也就是互为补数的数做加法,会使计算简便.但如果是两个补数相减,就不能利用补数凑整.8.第39页“做一做”第1题.(1)先观察每道题中的数的特征,并观察符号的特点,然后确定计算的策略.(2)学生演板,说一说我是怎么想的.(3)老师点评.9.第39页“做一做”第2题.(1)因为票只有三种:赞成、反对、弃权,所以求弃权票,应该用减法.325-276-24.(2)学生独立计算,并总结计算方法.10.多媒体出示例2.四本书的价钱分别为56元、31元、19元、24元,哪三本书的价钱在100元左右?11.引导学生分析有几种可能性.如果用A、B、C、D分别表示四本书,取三本的可能性有如下四种:A+B+C、A+B+D、A+C+D、B+C+D.这四种里面分别是取三种书,不取A、不取B、不取C、不取D的情况,因此用总价分别减去A、B、C、D,也可以求出三种书的钱数.12.引导学生分别计算,看哪些数接近100.13.如果小明只买48元和47元的两本书,付出10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钱?[学法尝试:我可以列出以下几个算式:100-48+47,100-48-47,100-(48+47),50-48+50-47.]14.同学们相互交流.15.组织学生讨论,该如何添括号?如何用符号连接两个算式?50-48、50-47之间为什么用“+”号连接呢?16.课堂小结.17.学生看书,质疑.[学法反思:我刚才的列式中100-48+47是错误的,47也应该减去.在加减的简算中,注意补数和同尾数的处理.在符号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学会带符号搬家.]三、实践应用1.练习七第1题.(1)学生独立练习.(2)学生交流,重点说明为什么可以减去它们的和.(3)注意形式的把握.2.练习七第2题.(1)学生读懂题目的含义,理解416、284的意义,然后列式计算.(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3.练习七第3题.先让学生理解平均身高的意义,如何求平均身高,然后列式解答.4.练习七第4题.学生理解题意,获取信息,然后列式求原价.5.课堂作业:练习七第5~8题.四、创新拓展一列火车从A开往B,途经C、D、E、F、G五站,其中AC间距离为1 800米,CD间距离为2 100米,DE间距离为3 700米,EF间距离为2 300米,FG间距离为3 200米,GB 间距离为1 900米.你能算出AB间的距离吗?教练创新课后练习指导练习七第5题:引导学生注意:672-36+64=672-(36+64)的错误,25+75-25+75=100-100=0.注意这里只有25作减法.第6题:学生填表,看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第7题:注意这里提供的信息较多,首先要让学生理解,4390是6月11日上午10时之前已经出院的总人数,表中的人数是6月11日上午10时以后各时段新出院的人数.第8题:145+263+55-198=263+(145+55)-198=265 127+133+184+240=(127+133+240)+184=684 487-187-139-61=300-(139+61)=100 300-123-75-77=300-(123+77+75)=25.思考题:结果有两种情况:1 963×4=7 852 1 738×4=6 952 补充习题及解答1.口算下列各题:15×18 13×19 17×12 13×14 12×19 2.计算下列各题:576-(132-76)83-17+52 73-27+73-27 56+42-56+42 [解答:1.270 247 204 182 228 2.576-(132-76)=576-132+76=520 83-17+52=66+52=118 73-27+73-27=146-54=92 56+42-56+42=84]简便计算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学内容除法的简便运算.(教材第43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八第1~3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2.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道理.教学重点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会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绳子,苹果.教学过程一、生成情境1.口算.(1)上下两题为一组.560÷8÷7=720÷9÷8= 1 800÷6÷3= 6 200÷62÷10=560÷56=720÷72= 1 800÷18= 6 200÷620=(2)你发现了什么?2.动手操作.(1)出示16个苹果的教具.先将它分成2份,每份几个苹果?把每份中的8个苹果,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苹果?刚才的过程,怎样列出算式?学生汇报:16÷2÷4=2(个)(2)老师演示多媒体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把平均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依次表述出来.(3)从刚才分苹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把16个苹果先平均分成2份,再把每份苹果平均分成4份,一共分成了几份?(4)这个8份是怎样来的?(5)现在每份几个,怎样列式呢?(6)算式16÷2÷4与16÷(2×4),最后结果都表示什么?相等吗?(7)可以用什么符号将两个式子连起来?(8)学生用小棒操作.[学法尝试:先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再把每份中的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我可以这样计算:12÷3÷2,还可以这样想:12÷(3×2).]比较两个算式,能用等号连接吗?(9)学生自由地折绳子,体会连除的意义.二、自主探究1.观察比较,说说你发现了什么.16÷2÷4=16÷(2×4)12÷3÷2=12÷(3×2)2.交流并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3.出示例3.(1)学生口述题意,分清已知条件与问题.(2)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3)交流解决问题的算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4)为什么改变计算顺序会使计算简便?(5)学生交流并点评.[学法尝试:比如说1 250÷25÷5=1 250÷(25×5),改变运算顺序后,相当于1 250÷125,就可以口算出结果.如果说改变运算顺序不便于简算,那么这种顺序的改变就没有必要了.]4.学生小结.[学法反思: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的计算中,我们可以除以两个除数的积,使计算更加简便.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这种改变都会使计算简便.]三、实践应用1.第43页“做一做”第1题.(1)学生独立练习.(2)说一说改变计算策略为什么会使计算简便.(3)这种改变的依据是什么?2.第43页“做一做”第2题.(1)学生读懂题意,自由列式,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2)体会420÷3÷7与420÷(3×7)这两个算式表达的不同意义.3.练习八第3题.(1)先求出每本相册可以放几张照片,32×6=192(张).(2)判断900张照片5个相册够不够用,有几种方法?(3)如果有5个相册可以放:192×5=960(张),如果以900张相片为主:900÷192=4……132.(4)根据计算得出结论.4.课堂作业:练习八第1、2题.四、创新拓展李汝珍是清代“学无所不窥”的才子.他写的《镜花缘》是流传很广的一本书,其中描写了一个才女叫米兰芬.一天米兰芬和众姐妹在宗伯府聚会,来到小鳌山楼上观灯.楼上的灯形状有两种,一种灯是上面三个大球,下缀六个小球;一种灯是上面三个大球,下面十八个小球.楼下的灯也有两种:一种是一个大球缀二个小球;一种是一个大球缀四个小球.知道楼上有大灯球396个,小灯球1 440个,楼下有大灯球360个,小灯球1 200个.请你算一算,楼上楼下的四种灯各有多少盏?教练创新课后练习指导练习八第1题:引导学生用除法计算,350÷14=25(本).第2题:引导学生先求出一天共花2.40+0.6=3(元),再求一星期花的钱,3×7=21(元).补充习题及解答1.自编一道用连除计算的应用题.2.5头牛8天共吃草160千克,30头牛20天要吃草多少千克?3.(24+48+72+96)÷4[解答:2.(160÷5÷8)×30×20=2 400(千克)3.原式=24÷4+48÷4+72÷4+96÷4=6+12+18+24=60]简便计算第三课时·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乘除法综合题的简便计算.(教材第44页例4,练习八第4、5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简便计算的方法,能够灵活选择.2.对于除法简便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3.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灵活变换的意识.教学重点乘除法简便计算方法的掌握.教学难点对除法简便计算方法的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生成情境元旦快到了.为了庆祝元旦,我们班要开展元旦庆祝活动,准备购买一些物品,请大家每人造一份购物预算.学生汇报:1.扎花纸5卷,每卷4元.2.各类水果,花销80元.3.各类点心,花销100元.4.游戏活动奖品要三种,每种分别是10元、8元、5元的标准,各准备15个.5.其他花销50元.通过大家的预算,可以看得出大家对购物很有经验.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购物的生活问题有哪几个基本量呢?学生汇报:单价、数量、总价,这三者之间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要求某个量,就必须知道相关的另两个量.你对生活中的单价、总价、数量分别是怎样理解的呢?[学法尝试:在我的理解中,生活中的单价是单个数量物品的价格,而总价足相对于单价而言,数量不是1的物品的价格,单价和数量之间有种对应关系.]二、自主探究1.出示例4.(多媒体出示)2.你从例4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汇报:(1)羽毛球拍的数量与总价.(2)羽毛球的单价和数量.(3)“副”和“打”的生活含义.3.通过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掌握对条件定性的能力,看到数据就明白它是什么.4.通过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问:(1)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2)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3)每个羽毛球拍多少钱?(4)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5.探究问题(1):(1)学生独立尝试解答:一共买了25筒,每筒12个.(2)列式:25×12.(3)怎样可以简便计算?哪个数是特殊数?(4)简便计算方法1:25×12=25×4×3=100×3=300.简便计算方法2:25×12=12×100÷4=12÷4×100=300.(5)重点理解:一个数×25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学法尝试:一个数×25,因为25×4=100,一个数乘以100可以很简便计算出来,因此,把25扩大4倍为100时,要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就必须缩小4倍.] (6)把一个数×25的计算方法推广到一个数×5、×125、×15等计算中去.(7)学生自己联想.6.探究问题(2):(1)求羽毛球的总价,必须知道单价和数量.(2)列式:32×25=8×(4×25)=800(元)(3)明白方法的实质是分解:把32分解为8×4的积,因为由25联想到4.7.探究问题(3):(1)每副羽毛球拍等于两个羽毛球拍.(2)要求单价必须用总价÷数量.(3)列式:330÷5÷2=330÷(5×2)=33(元).8.探究问题(4):求一共花的钱等于两种物品价钱的和.9.学生自学教材第44页例4.10.学生质疑、总结.[学法反思:除法的简便运算中,如果有特殊的数,如25、5、125、4、2、8等数,根据它们的特殊性,我们可以将一个因数扩大,另一个因数缩小,并由此可以推广到37、3、15等一些数.]三、实践应用1.练习八第4题.通过学生独立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符号感.2.练习八第5题.(1)学生先独立练习,然后策划、组织语言来阐述理由.(2)对于重点题要求同桌的同学相互检测、过关.四、创新拓展鸡兔共有100只,共有240只脚.那么鸡兔各有多少只?教练创新课后练习指导练习八第5题:(1)运用加法结合律正确.(2)将16分解成2和8,是正确的.(3)是错误的,因为32是作加法,添上括号后,就变成减了.(4)是错误的,102×56表示的是102个56,包含着100个56,另外的2表示的是2个56.(5)错误的,这里的3没有表示3个12的意义,而是自然数3.补充习题及解答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25×125×64 825÷25 23 400÷900 17÷8+19÷8+21÷8+23÷82.计算下列各题:37×18 15 000÷125 34÷628÷68×1 256 349 965÷353.计算下列各题:44 442 222÷6 666 33 333×33 334[解答:1.200 000 33 26 10 2.666 120 1 9 999 3.6 667 1 111 122 222]简便计算第四课时·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教材第45页例5及练习八第6~8题.)教学要求1.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3.渗透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用分段的方法掌握时间的计数.教学准备日历.教学过程一、生成情境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时间的变化,时间一去不复返.那什么叫一个月,什么叫一年呢?有谁能举例说明.学生汇报:(1)7月1日到8月1日这是一个月.(2)7月15日到8月15日这是一个月.(3)7月15日到8月15日这是一个大月.(4)20XX年的10月25日至20XX年的10月25日叫一年.学生议论,刚才大家说得对吗?[学法尝试:这些说法不正确,错在对月、年的概念没有明确的界定.什么叫月呢?从1月的1日到31日是1月的31天,如果是从1月1日至2月1日,就应该分两段:1月1日到31日,另外加2月1日这1天共32天.年的计数方法依此类推.]二、自主探究1.快速算出下列日期的天数.(1)7月2日至9月2日.(2)1月8日至1月31日.(3)20XX年7月8日至20XX年7月8日.(4)20XX年10月17日至20XX年11月1日.2.学生自己用分段的方法分别算出每个时间段的时间.3.集体订正.(1)7月2日~8月1日,31天;8月2日~9月1日31天;9月2日1天,共31+31+1=63(天)(2)1月1日至1月31日共31天,1月8日至1月31日,从8日开始,要减去前面的7天,因此共31-7=24(天).(3)20XX年7月8日至20XX年7月7日是一年,到7月8日,是一年多一天,共365+1=366(天).(4)20XX年10月17日至20XX年10月16日为一年365天,从10月17日至10月30日有30-16=14(天),再加上11月1日的一天,共有365+14+1=380(天).4.关于星期的计算.(1)每个月至少有几个星期?(2)3月1日星期三,3月29日星期几呢?(3)一年有几个星期,余几天?(4)20XX年8月11日星期四,那么20XX年8月11日星期几呢?5.学生练习.6.集体订正.(1)每个月至少有4个星期.(2)3月1日星期三,3月29日星期三,这是因为1日至28日均分为四个星期,那么29日与1日对应星期数相同.(3)一年有52个星期余1天,记住364这个数.(4)20XX年8月11日周四,那么到20XX年8月11日一共有366天,减去364天余2,因此是周五.7.出示例5.(1)学生获取信息.(2)从3月1日到7月26日一共经历了多少天?(3)学生独立练习.[学法尝试:我们按月算:3月1日~31日,31天;4月1日—4月30日,30天;5月1日~31日,31天;6月1日~30日,30天;7月1日~26日共26天,因此有31+30+31+30+26=148(天).简便计算为31×2+30×2+26=148(天).还可以简写为(31+30)×2+26=148(天).如果我们按星期算一共有21个星期多1天,因此共有7×21+1=148(天).]8.学生相互讲述,掌握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9.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问:3月1日从日历上看出是星期三,那么经过148天,为什么还是星期三呢?10.集体讨论:148÷7=21……1,这余1天说明第148天与第1天的星期数是一样的.如果改为再过148天,那就是星期四.11.学生质疑,小结.[学法反思:经过今天的学习,我觉得天数的计算关键要学会分段去计数,这样就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三、实践应用1.练习八第6题.(1)学生独立练习.(2)观察每道题中的数和符号,有什么特点?(3)明确每种模型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2.课堂作业:练习八第7、8题.四、创新拓展周末到了,小红帽又要去给奶奶送面包.一路上,她要走一个下坡和一个上坡.小红帽在下坡时飞快,速度是120米/分,一看表,用了8分钟;而上坡的时候非常吃力,速度才有40米/分,用了16分钟.想一想,她离奶奶家有多远?教练创新课后练习指导练习八第8题:36×25=9×(4×25)=900(张)或者36×25=36×100÷4=900(张).思考题:从前两个算式得出:△+△=○+○+○+○,得到△=○+○.从第3个算式得到,△+□+△=400.由第1个算式得:□+□+□+□=400,□=100.因此:△=150,○=75.补充习题及解答1.计算下列各题:999×23+333×31 777×9+111×372.计算下列各题:2 005×20 062 006-2 006×20 052 005 1 998×19 991 999-1 999×19 981 9983.计算下列各题:8 457×8 457-8 456×8 458 2 353×2 353-2 352×2 354[解答:1.33 300 11 100 2.0 0 3.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