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反应及检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
ECP是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的毒性蛋白之一,可造成呼 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由于取材因素,临床常用患者 血清作为检测标本。方法同特异性IgE相同。
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 •
•
找出变应原,避免接触:变应原皮肤试验 脱敏疗法: 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小量多次注射,暂时性 特异性变应原脱敏疗法:少量多次,IgG+过敏原→封闭抗体、 阻断抗体 药物防治: 抑制生物活性介质释放:色甘酸二钠,稳定细胞膜、阻止 释放颗粒 生物活性介质拮抗物:扑尔敏,抗组胺;乙酰水杨酸,拮 抗缓激肽 改善效应器官的反应性:肾上腺素,收缩外周毛细血管
• 皮肤试验的评价
能反映机体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实际免疫状态,操 作简单。临床常用于预防药物过敏,寻找、鉴定过敏 原。 可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结果。 有时会发生致命危险。
血清IgE的检测(ELISA法)
总IgE检测:
用抗IgE抗体包被固相
特异性IgE检测: 用变应原包被固相
• 总IgE测定 酶联免疫测定法,国内最常用。 固相放射免疫测定法,125I标记,有放射污染和需 要γ计数设备。 临床意义
医学免疫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
• 自身免疫性溶贫、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服甲基多巴类药物或某些病毒感染后,红细胞膜表面成分发生改 变,刺激机体产生抗红细胞自身抗体。
溶血性贫血 粒细胞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肺—肾综合征、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病毒感染使肺泡壁基底膜抗原变化,机体产生自身抗 体。因肾小球基底膜与肺泡壁基底膜具有共同抗原, 故两者同时受上述自身抗体的作用,发生免疫损伤。
• 按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可分四型:
– – – – I型: 速发型 II型: 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 抗体介导 III型: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 IV型: 迟发型 T 细胞介导
三、 I 型超敏反应(速发型)
• 发病率大约占人口的20% ,从新生儿到中老年人各年龄段都
有可能发生,没有明显的性别倾向,但有明显的遗传性倾向。 • 在我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已由前几年的30% 迅增到现在 的 50% ,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其 列为二十一世纪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对该病 已提出预防性治疗的主导思想。建立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已成为新的热点之一。
呼吸道过敏反应 过敏原:尘土、花粉、霉菌、动物皮屑或呼吸吸 道感染等。 常见病: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 消化道过敏反应 过敏原:鱼、虾、蛋、奶及一些药物。 常见病:过敏性胃肠炎。 皮肤过敏反应 过敏原:多种抗原,或冷热刺激、日光照射、肠 内寄生虫感染等。 常见病:荨麻疹、湿疹、皮炎、神经血管性水肿。
超敏反应及其检验
一、基本概念
•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
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 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 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 同义词
变态反应(allergy) 过敏反应(anaphylaxis)
二、超敏反应的分型
• IgE为亲细胞抗体,可通过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 性粒细胞表面IgE Fc受体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 有小部分为IgG4类抗体。
※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Mast cell and basophils)
肥大细胞 结缔组织肥大细胞——小血管周围结缔组织中 黏膜肥大细胞——黏膜下层 嗜碱性粒细胞 分布在外周血中,也可被招募到变态反应局部发挥作用
I型超敏反应的检测
皮 肤 试 验
血 清 IgE 检 测
组 胺 释 放 试 验
流式 细胞 术检 测活 化脱 颗粒 嗜碱 性粒 细胞
皮肤试验
1. 皮内试验 抗原和对照液各0.02~0.03ml分别用 皮试针头注入皮内,使局部形成圆形皮丘。最常用的I型 超敏反应检测方法。 2. 点刺试验 将抗原与对照液分别滴于试验部位皮 肤上,用针尖透过液滴在皮肤上轻轻挑刺一下,以不出 血为度,1分钟后拭去抗原液。 15~30分钟内观察结果。皮内试验的阳性反应以风团为 主,点刺试验的阳性反应以红晕为主。
• 抗原
细胞固有抗原 膜抗原 外来抗原/半抗原吸附在细胞上 如病原微生物、药物 共同抗原 如链球菌胞壁多糖抗原与心脏瓣膜和关节组织糖蛋 如血型抗原(ABO、Rh)、HLA抗原、肺/肾基底
白之间的共同抗原
改变的自身抗原
• 抗体IgG/IgM
此类抗体具有补体C1q结合点,通过补体溶解靶细胞; IgG抗体通过Fc段与效应细胞受体结合,ADCC作用
不能排除其它来源(如血小板)的组胺的干扰。
高倍镜和油镜下的嗜碱性粒细胞
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脱颗粒嗜碱性粒细胞
• 流式细胞术检测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简便,易操 作;更因为该实验在体外极为近似地模拟了I型超敏 反应的发病过程,在疾病发病危险度的预测,发病严 重程度的评估方面能起到重要作用。
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脱颗粒嗜碱性粒细胞原理
IgE水平受地域、种族、年龄、性别、遗传和测定方法等影响。
有些过敏者IgE不高,而血清IgE水平高的并非都是过敏患者。
• 特异性IgE的测定 需要用纯化的过敏原去检测相应的IgE抗体。 特异性过敏原放射免疫吸附试验(RAST) 酶联免疫测定法 临床意义 特异性强、影响因素少、对患者绝对安全。 敏感度比皮试低、检测费用高、费时、不同试剂盒 不易对比。 只表明机体的致敏,但不能说明临床危险度(发 病风险大小和严重程度)
源自文库
四、 II 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
是由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 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 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抗原与抗体特异结合后,通过:
1. 激活补体
2. 调理作用
3. ADCC作用
细胞溶解
参与II型超敏反应的成分和细胞
参与III型超敏反应的成分和细胞
• 抗原抗体复合物
又称免疫复合物(IC)。抗原可以是自身的抗原,也可是外来 的抗原(微生物,寄生虫,药物半抗原等)。
大分子不溶性IC——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小分子可溶性IC——通过肾小球滤过膜随尿排出 中等大小可溶性IC——长期存在血流中时,可能沉积于毛细血
管基底膜,引发III型超敏反应。
两种细胞表面都具有高亲和性IgE Fc受体,与IgE Fc段 结合后使细胞处于致敏状态。胞质内富含生物活性介质 颗粒。
※ 嗜酸性粒细胞
• 分布于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组织中,外 周血中少量存在 • 细胞表面通常不表达高亲和性IgE受体。当被某些细 胞因子(IL-3,IL-5或血小板活化因子)激活后,可 表达高亲和性IgE受体,使细胞脱颗粒,释放活性介
免疫印迹法检测特异性IgE及总IgE
嗜碱性粒细胞组胺释放试验(HRT)
目前仍是国外最常用I型超敏反应的诊断手段。
这种基于放免原理的方法是检测特异性过敏原通过与嗜碱 性粒细胞膜表面的IgE桥联而使后者脱颗粒释放出的组胺 的量,具有敏感、特异的特点。 缺点:费时耗钱,步骤繁琐;需要的血标本量相对较多;
原性,进入人体后需和组织蛋白结合而获得免疫原性,
成为变应原
• 变应原的分类
昆虫
吸入性变应原
花粉 尘螨或其排泄物 真菌或其孢子 动物皮屑或羽毛
食入性变应原 药物
青霉素 磺胺、VitB 普鲁卡因 有机碘化物
※ 变应素(allergins)
• 是指引起I型超敏反应的特异性IgE类抗体。
• IgE主要由鼻咽、扁桃体、气管和胃肠道粘下固有层淋巴组织 中的B细胞产生,这些部位也是变应原易于侵入引发过敏反应 的部位。
I型超敏可涉及多种器官,组织
鼻息肉
扁桃体
荨麻疹
湿疹
结膜炎
哮喘病
超敏反应可能是致命的
I 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 发生快、消失快
– 主要由IgE介导 – 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一般无组织损伤 – 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成分和细胞
※ 变应原(allergens)
• 指能选择性地激活CD4+Th2细胞及B细胞,诱导产生特 异性IgE抗体应答,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性物质 • 天然变应原——分子量较小的可溶性蛋白质抗原 • 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本身只具抗原表位而无免疫
质。
※ 活性介质
组胺:预存介质。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 痉挛,腺体分泌增加 ,致痒。引起即刻相反应的主 要介质 白三烯:新成介质。 使支气管平滑肌强烈而持久的
收缩。是引起支气管哮喘的主要介质。
前列腺素:刺激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使血管扩张和通 透性增加。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聚集活化血小板释放活性
胺类;活化炎症性白细胞释放炎症介质 。
激肽原酶:激肽原→缓激肽,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
透性增强,支气管、子宫以及肠道平滑肌收缩及刺激
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花粉
抗原
初次 机
体
IgE
吸附于
再次进入机体
与肥大细胞或嗜 碱性细胞上的IgE 结合
肥大细胞 嗜碱性细胞
致 敏 阶 段
发 敏 阶 段
• 新生儿溶血症
多发生于母子间Rh血型不符。 Rh-母亲因输血、流产或分娩接受Rh抗原刺激后,产生IgG类型 的Rh抗体。此抗体可通过胎盘。 当再次怀孕Rh+血型的胎儿时,通过胎盘的Rh抗体与胎儿红细胞 结合使之溶解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母子间ABO血型不合也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症,但症状较轻。
静止期的嗜碱性粒细胞膜表面只表达少量的CD63;其胞浆中内含生物活性物质 的囊泡的膜表面富含CD63;细胞膜表面高表达CD63表明了嗜碱性粒细胞活化
检测嗜碱性粒细胞膜表面抗原表达量的改变
嗜酸性粒细胞测定
•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多用直接计数法。常用苯酚甲醛伊红染色液,低渗, 可溶解红细胞和其他白细胞。
同时表现肺部和肾脏的症状。
A族12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肾小球基底膜也有共同抗原。 链球菌感染后可能会发生肾小球肾炎。
• 自身免疫性受体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病)(TSH受体)
特殊的II型超敏反应即抗体刺激型超敏反应。
患者产生针对甲状腺细胞表面甲状腺刺激素(TSH)受体的 自身抗体。抗体与甲状腺细胞表面TSH受体结合,刺激甲状腺 细胞合成分泌甲状腺素,引起甲亢。 重症肌无力(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胰岛素抗性糖尿病(抗胰岛素受体抗体)
• 参与细胞
吞噬细胞和NK细胞
抗原
刺激
机体
产生
抗 体
IgG、IgM
抗原抗体结合
激活补体 ADCC 调理作用
细胞溶解
II型超敏反应常见疾病
• 输血反应
多发生于ABO血型不符的输血。 B型血受者体内含天然的抗A血型抗体,误输入A型血液后,抗A 抗体和A抗原结合,激活补体,溶解输入的A型红细胞,发生溶 血反应。
• 补体成分
主要为C3a,C5a,C5b67和C3b。
• 细胞
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血小板等。
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 沉积于血管基底膜 血小板积聚 激活补体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形成血栓 吸引中性粒细胞 释放 释放 血管活性物质 溶酶体酶
组织损伤毛细血管扩张、渗出增加
局部缺血
II型超敏反应检测
• • • • • 血型检测 血细胞的数量 抗血细胞抗体 抗基底膜抗体 抗甲状腺刺激素受体抗体
五、 III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
• 由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 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后,通过激活 补体和在血小板、嗜碱性、嗜中性粒细 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 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 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效 应 阶 段
脱颗粒
释放活性介质 组胺,白三烯,激肽等
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
腺体分泌增加等病理变化
Ⅰ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过敏性休克 1.药物过敏性休克 药物:青霉素(最常见)、普鲁卡因、利多卡因、 链霉素、磺胺、有机碘等。 机制:青霉素 机体 青霉噻唑醛酸和青霉 烯酸 与人体组织蛋白结合(完全抗 原) 产生特异性IgE 过敏性休克。 2.血清过敏性休克 动物血清:抗毒素血清,如破伤抗毒素血清和白 喉抗毒素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