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几点看法(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几点看法
中国有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也有近现代光荣的革命历史文化。历史名城正是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聚集最多的地方。保护名城,除必须首先提高思想认识和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令、计划和决定外,我想还需要加强研究如下问题:
第一,突出重要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是保护历史名城的核心。全国历史名城都保存着这样那样的重要文物古迹。这些文物古迹,一是重大历史时代和事迹的实物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二是显示我国古代建筑、文化、艺术等的精华(有的革命文物不全如此。例如承德,在政治上它是清朝
“绥服远藩”完成中华民族统一大业的第二政治中心。在建筑艺术上,避暑山庄融汇了我国的山水自然和塞北风光,摹拟了江南景色,集南北古典园林精华于一体;外八庙集中了我国各族寺庙建筑艺术之大成。正是由于突出地保护了这些有重要历史意义及珍贵价值的建筑艺术,承德才更加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乃至学术上的研究,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文化增添了光彩。像这样对待历史遗产的保护,物存意在,形神兼备,可以认为是保护任何历史名城都必须有的基本原则。
第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要存其形、贵其神,得其益。名城的文物古迹是一部历史实物及现场见证的史册。由于文物古迹不能再生,所以这种史册非常珍贵。因此保护它们,存其景物形体及其内外环境,应当是第一性的。只有它们的历史形体和环境存在,我们才能够身临其境,或欣赏、或研究,或受教育,从而“触景生情”、“化景物为情思”引起联想。这等于文物古迹在告诉我们:清初安定天下,抗击外来侵略,保卫祖国,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后来列强侵略,政治腐败,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慈溪开始弄权篡政等重大历史事件都是决策于承德的。这些重大决策是同承德的文物古迹直接有关的。温故知新,即可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感情。又如民间文学故事传说的遗址,虽已荡然不存,但是无形中的魁力却长期存在。例如杭州城的清波门,西湖的雷峰塔等遗址,就使人联想起《白蛇传》的情节,引起感情上的爱憎。文物古迹的现身说法,其感染作用常常就是这样的不可低估。‘“存其形、贵其神、得其益”,既是保护名城及文物古迹古为今用的目的,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原则。
第三,名城的文物保护,耍内外结合,环境协调。我国的传统艺术,一般均讲究境界气氛。所谓境界气氛并不是空阔无物,不可捉摸的幻觉,而是艺术品自身与外界有机联系的一种存在的气质或者风貌。也可以说是某一景情主题与它所产生的余韵的结合。境界气氛是可捉、可入、可望的,因此境界气氛也就势必会出现搞得好与不好、美与丑的客观差别。境界气氛是境界扩大的气氛。比如国画,不但画的本身要求有形有神,“气韵生动”,讲究“经营位置”,而且连画外的袜幅乃至墙面、室内环境也要配合得当、衬托够味。又如京戏,经过20世纪50年代初
“澄清舞台艺术形象”以后,把从前一些舞台陋习,如
“检场人”随便上台,破坏剧情气氛和舞台形象等老毛病都清除干净了。保护文物、风景,也有一个澄清环境形象,保证环境气氛和艺术面貌协调问题的存在。这是有关文明建设的质量水平问题,不能不严肃对待。耍保护名城文物的内外环境就必须从城市规划和建设上禁止违章建筑,并严格防止和克服
“建设性破坏”。艺术上的统一与变化是寓于和谐整体之中的。否则,杂乱或噪音岂不也成了“悦目”之色或“悦耳”之音?
避暑山庄、外八庙的内外环境本来是协调的,后来有些地方从解放前起不断遭到“建设性破坏”,成了遗憾。重点文物古迹内外环境失控,出现乱占、乱拆、乱堆、乱砍的现象。这个问题在北京、西安、洛阳、南京、苏州、杭州、广州等历史名城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说明城市规划方案必须做好并上报审批,取得法律保证,坚决从严办事,切实起到
“龙头”的作用。
第四,保护名城要讲全局景系--大观、小观。名城景系是城市环境艺术的综合表现。它是综合昨天的、今天的以及明天设想的城市建设与环境风貌,实用与审美统一的空间艺术。历史文化名城同一般城市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历史文化遗产较多而价值高,在城市规划上,质、空间布局和艺术特色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地位。《北京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指出:北京的城市性质定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
化中心”。“北京的规划和建设耍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首都的独特风貌。对珍贵的革命史迹、历史文物、古建筑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古建筑遗址,要妥善保护。”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首先是指它的文化、科学、教育事业应该最发达、实力最强、水平最高;同时对历史文化,包括珍贵的古代文物及革命文物的保护,也应该成为全国的表率,突出北京的历史文化特色。
名城景观的全局是个大观,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不论城区郊区、地上地下,尽在其中。北京旧城内外的文物风景,郊区的长城、西山的胜景和名园、古寺、遗迹,以及其他古代的和革命的文物,全是大观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不同性质、程度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这种大范围的景观,有的可以成为城内一些文物古迹的“借景”,使人开扩眼界,或寄以退想,或赞美大自然,抒发诗情画意。避暑山庄的
“锤峰落照”,就是把远在东郊山顶奇绝的反射落霞的“碧锤峰”借入山庄的一个奇景,既有诗的意境,又有山水画“高远”的骨笔。扬州
“平山堂”只有二层,但平目南望数十里无阻,直达长江南岸的镇江诸山,具有坐楼观山景的“平远”意趣。广州城内越秀山顶屹立的明初五层楼,雄厚刚重,题名
“镇海楼”,踞视珠江口外大海。昆明西山下的“大观楼”,登楼眺望可使五百里
“滇池”尽收眼底。北京西郊风景区的清朝的“三山五园”,以及许多文物风景,更是善于捕捉大观,巧于“互为因借”。
文物古迹、风景名胜是历史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城的环境艺术,包括保护这些文物、风景,都要从全局出发,着重整体关系。名城的实例清楚地告诉我们,城市景观经过千百年的开发、建设和品评,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城市全局的一个“景系。。北京西郊
“三山五园”的互为因借,避暑山庄的环借和湖区的东借西隔,苏州“宋代平江府城图刻”城外的天平山、灵岩山的山光和太湖浩荡的水影,特意地
“缩远为近”等等,都足以说明中国城市环境艺术中“景系”的哲理。其中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