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技术指引
国环评证××××
号×字第××××号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批稿)
委托单位:×××××××××××编制单位:×××××××××××
××××年×月
项目名称:××××××××××××××项目文件类型:环境影响报告书
编制单位:×××××××××
法人代表:×××(加盖法人印章或签字)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编制单位:××××××××××××
(证书编号:×××××××××)
评价机构负责人:×××(签字)
项目负责人:×××(签字)
(证书编号:×××××登记类别:××××)报告书审核:××××(签字)
报告书审定:××××(签字)
主要编写人员
职称环评工程师/
上岗证书号
工作容签名
用文字说明编写工作容,如工程分析(签字)
(签字)
(签字)
(签字)
(签字)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任务由来 (1)
1.2编制依据 (1)
1.2.1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 (1)
1.2.2技术导则及规 (1)
1.2.3项目相关资料 (1)
1.3区域环境功能属性 (1)
1.4评价标准 (2)
1.5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以及评价因子筛选 (2)
1.5.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2)
1.5.2评价因子筛选 (2)
1.6评价等级 (6)
1.7评价围 (6)
1.8评价时段 (7)
1.9评价重点 (7)
1.10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 (7)
1.1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10)
第二章工程概况 (11)
2.1项目基本情况 (11)
2.2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11)
2.3主要技术标准 (12)
2.4建设容 (12)
2.5预测交通量 (13)
2.6占地与拆迁 (13)
2.7土石方平衡及取土场、弃土场 (13)
2.8项目进度安排 (14)
第三章工程分析 (15)
3.1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15)
3.1.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子 (15)
3.1.2运行期环境影响因子 (15)
3.2污染源强分析 (16)
3.2.1施工期源强分析 (16)
3.2.2运营期源强分析 (17)
3.3工程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19)
第四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1)
4.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1)
4.2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1)
4.3生态环境现状与评价 (21)
4.4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2)
4.5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2)
4.6空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3)
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4)
5.1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24)
5.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4)
5.3水土流失影响预测评价 (25)
5.4景观影响评价 (25)
5.5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25)
5.5.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25)
5.5.2运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25)
5.6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26)
5.6.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26)
5.6.2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26)
5.7空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26)
5.7.1施工期空气环境影响分析 (26)
5.7.2运营期空气环境影响分析 (26)
5.8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27)
5.8.1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27)
5.8.2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27)
第六章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价 (28)
第七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论证 (29)
7.1环境保护措施技术可行性分析 (29)
7.2环境保护措施经济可行性分析 (29)
第八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32)
第九章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33)
9.1环境管理 (33)
9.2环境监测 (33)
9.2.1施工期环境监测 (33)
9.2.2运行期环境监测 (33)
9.3环境监理 (33)
9.3.1环境监理目的与任务 (33)
9.3.2环境监理围 (34)
9.3.3环境监理容 (34)
9.4环境保护验收 (34)
第十章公众参与 (36)
10.1公众参与阶段与方式 (36)
10.2公众参与结果统计与分析 (36)
10.3公众意见采纳或不采纳的说明 (36)
10.4公众意见调查结论 (36)
第十一章项目选线合理性分析 (38)
11.1项目与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38)
11.2项目与城市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38)
11.3项目与路网规划符合性分析 (38)
11.4环境影响可接受性分析 (38)
第十二章结论 (39)
12.1项目建设概况 (39)
12.2环境现状和主要环境问题 (39)
12.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 (39)
12.4项目建设环境可行性 (39)
12.4.1项目选线可行性 (39)
12.4.2污染物达标排放 (39)
12.4.3环境保护措施以及投资 (40)
12.4.4公众参与 (40)
12.5综合结论与建议 (40)
附件要求 (41)
图件要求 (43)
第一章总论
1.1任务由来
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或重要性、意义),项目基本情况,前期工作,委托环评情况,环评工作过程等。

1.2编制依据
1.2.1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
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列出报告书所依据的国家、部门、省和市的法律法规、政策。

1.2.2技术导则及规
列出项目所依据的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技术导则、技术规和技术方法。

1.2.3项目相关资料
包括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或设计文本及有关部门的立项依据、建设单位要求开展环评工作的委托书、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意见以及技术审查意见等。

含大纲的报告书应包括大纲专家意见及技术评估单位对大纲的技术审查意见。

对于市重大项目,若政府相关部门为项目召开了专题会议,则应将政府部门的会议纪要文件列为本项目的编制依据之一。

1.3区域环境功能属性
说明评价区域水、气、声环境功能类别划分,明确项目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点(区)的关系,具体可参考表1.3-1填写并图示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属性。

表1.3-1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一览表
编号环境功能区名称评价区域所属类别
1 是否在“基本生态控制线”
2 是否在“饮用水源保护区”
3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4 环境空气功能区
5 环境噪声功能区
6 基本农田保护区
7 自然保护区
8 风景名胜保护区
9 文物保护单位
10 市政污水处理厂的集水围
11 …
1.4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宜采用表格表示,明确标准出处以及具体的标准值。

若废(污)水实行区域集中处理,须列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1.5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以及评价因子筛选
1.5.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在工程和环境初步分析基础上,明确建设项目在不同阶段的各种行为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说明项目的环境影响性质、影响围、影响程度等,定性分析建设项目对社会、经济、环境各要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可参见表1.5-1填写。

1.5.2评价因子筛选
依据环境影响识别结果,并结合区域环境功能要求和环境保护目标,筛选确定评价因子。

项目评价因子具体可参见表1.5-2填写。

表1.5-1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工程阶段工程作用因素
工程引起的环境影响及影响程度
水文水质
水土保

植被动物
土地利

声环境
空气
环境
景观
文物古

人群
健康
居住
经济发

交通运

旅游开

就业
机会
前期占地
拆迁
施工期
土石方路基路面桥涵工程隧道工程材料运输机械作业施工营地防护工程
营运期
车辆行驶
路面径流
收费站以及管理区
项目建设综合环境影响
图例: ×——无影响;负面影响—— 轻微影响、○较大影响、●有重大影响、⊕可能;★——正面影响
表1.5-2 评价因子一览表
评价要素现状评价因子影响评价因子
社会环境一般包括社区发展、农村生计方式、
居民生活质量、征迁安置、土地利用、
基础设施、文物古迹
根据项目和环境特点选

生态环境根据项目和环境特点选择根据项目和环境特点选

景观环境根据项目和环境特点选择根据项目和环境特点选

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
水环境pH、COD Cr、BOD5、SS、石油类、
氨氮
pH、COD Cr、BOD5、
SS、石油类、动植物油、
氨氮
空气环境NO2、SO2、PM10施工期:TSP、沥青烟运行期:NO2、CO
固体废物区域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施工期:弃土、弃渣、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运行期:生活垃圾
1.6评价等级
根据导则要求,确定各环境要素专项和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说明确定依据和建设项目情况,并汇总成表,具体可参见表1.6-1。

表1.6-1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评价容工作等级确定依据建设项目情况生态环境
声环境
水环境
空气环境
风险评价
1.7评价围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并结合项目以及道路沿线的环境特点,确定项目的评价围,可参考表1.7-1填写。

表1.7-1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评价容评价围
生态环境
景观
(续完)表1.7-1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评价容评价围
声环境
水环境
空气环境
1.8评价时段
说明项目的评价时段,评价时段一般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其中运营期又可分为运营近期、运营中远期。

1.9评价重点
根据项目的特征、环境特征确定评价重点。

一般道路类项目的评价重点为选线的合理性分析、生态影响分析、水土保持、运营期的交通噪声影响预测评价和公众参与调查。

1.10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
描述评价区域居民区、学校、医院、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口、生态敏感点(如生态保护区)等,明确环境敏感点名称、与项目的相对位置关系、规模和保护目标。

环境敏感点的筛选,除应关注现状环境敏感点之外,还应调查相关规划、法定图则,明确项目周边是否存在规划中的环境敏感点。

沿线主要环境敏感点(段)以及环境保护目标可参见表1.10-1填写,根据
项目特点以及沿线的环境特点,也可按环境属性进行分类描述。

采用图示的方式明确各敏感点的分布,并附各环境敏感点的现场照片。

表1.10-1 沿线主要环境敏感点(段)以及保护目标一览表
属性序号敏感点
名称
所在桩

方位/高
差(m)
道路形

受体性质
第一排建筑
环境保护目

栋数、楼层、
户数、人数
距中心线/
路肩( m)
大气及声环境1 …
水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景观环境
1.1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可参考图1.11-1。

图1.10-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 图1.11-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及送审
环境影响报告书修改及报批
接受评价任务
法规、标准及项目有关文件研究
工程分析、环境影响识别及因子筛选
现场踏勘、调查与搜集资料
确定评价等级、范围、评价重点
工程分析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风险评价
公众参与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保护措施与可行性论证
环境管理与监测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项目选线合理性分析
第二章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应阐明项目的线路走向、项目组成、建设容、建设规模和工期安排等容,介绍时应做到:(1)工程组成完全,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配套工程、公用工程和环保工程;(2)重点工程明确:重点工程介绍详细,明确其名称、位置、规模、建设方案、运营方式等;(3)对于改扩建工程,应在本章中设专节对现有工程进行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说明现有工程概况,阐明现有工程的环境影响,并对现有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指出现有工程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2.1项目基本情况
说明项目的基本情况,可参见如下容填写: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性质:
道路等级:
道路长度:
项目投资:

2.2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说明路线走向并给出主要控制点的分布(主要控制点包括路线起点、终点和
较重要的路线必经地点)。

给出线路走向图,在图中应标明城镇、村落、山脉、河流等关注点以及隧道、桥梁等重点工程。

对于多方案比选的项目,应设立专节进行分析,介绍工程选线和工程设计中就不同方案所做的比选工作容,说明推荐方案理由,以便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工程选线推荐方案的合理性。

2.3主要技术标准
主要技术指标应包括道路等级、计算行车速度、路线长度、路基宽度、停车视距、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凹)、最大纵坡、最短坡长、桥涵设计车辆荷载等,可参考表2.3-1填写。

表2.3-1 主要技术标准表
序号指标名称技术标准备注
1 道路等级
2 计算行车速度(km/h)
3 路基宽度(m)
4 中央分隔带宽度
5 最小平曲线半径(m)
6 停车视距(m)
7 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凹)
8 最大纵坡(%)
9 最短坡长(m)
10 桥涵设计车辆荷载
11 桥涵宽度(m)
12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
……
2.4建设容
给出主要工程量清单,包括建设里程/营运里程,路基工程量(路基宽度、土石方数量、每千米土石方量、防护工程、每千米防护数量),路面工程量(路面
宽、底基层、基层、沥青或水泥混凝土面积),桥梁及涵洞(特大、大桥、中桥、小桥、涵洞),隧道,路线交叉(互通立交、分离立交、人孔/机孔、天桥),沿线设施数量(管理设施、服务设施、收费设施、安全设施等。

2.5预测交通量
根据设计文件给出不同预测年的日均交通流量(pcu/d),并列表说明工程近期、中期和远期交通量以及车型比,可参见表2.5-1和表2.5-2填写。

表2.5-1 各特征年分车型交通量(pcu/h)
路段桩号
近期中期远期
昼间夜间高峰昼间夜间高峰昼间夜间高峰
表2.5-2 各特征年各车型比例(%)
年份小汽车小型客

中型客

大型客

小货车
中型货

大型货

重货车
2.6占地与拆迁
说明项目的占地情况,包括临时占地和永久占地的分类和数量,调查是否占用基本农田,若占用则应明确占用数量;调查建筑物拆迁和电力电讯等设施的拆迁数量。

2.7土石方平衡及取土场、弃土场
进行土石方平衡分析,估算挖方量、填方量、弃土量、取土量,说明土石方
运输方式、运输路线,明确取土场和弃土场位置、面积,说明生态恢复计划,并附平面布置图和现场照片。

2.8项目进度安排
说明工程工期,给出工程进度安排表。

第三章工程分析
道路项目工程分析应把握如下几点要求:(1)工程组成完全,即把所有的工程都纳入分析中;(2)重点工程工程明确;(3)全过程分析;(4)污染源分析,明确主要污染源的特性,污染物的类型、源强、排放方式和纳污环境;(5)注重周边环境的特性;(6)敏感路段的风险分析(7)指标的适用性,即采用类比数据或经验数据时,要结合项目和周边环境的特点进行修正。

3.1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根据项目的特点,介绍项目的施工方案和运行方案,并分析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的影响因子,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性质、影响途径和影响程度。

3.1.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子
说明施工的各环节的施工方法、施工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对于道路工程,典型的施工环节包括:1)平整土地与拆迁;2)临时工程建设,包括施工便道、施工营地、施工场站、取土场、砂石料场、弃土渣场;3)材料运输以及开采;4)主体工程建设,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桥涵工程,交叉工程,隧道工程,绿化工程等。

3.1.2运行期环境影响因子
道路项目运行期的影响分析主要从三方面进行:1)汽车行驶带来的环境问题;2)道路的附属设施运行带来的环境问题;3)道路的建成对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景观所带来的影响。

3.2污染源强分析
3.2.1施工期源强分析
1、生态环境
说明工程临时占地和永久占地的分类和数量,阐明取土场、弃土场、料场的数量、分布占地类型和面积,明确工程建设区和水土流失直接影响区的面积和围。

2、噪声源强
道路施工过程中噪声较大的单元包括:⑴主线、支线、连接线基础施工,路面施工;⑵交通便道车辆运输;⑶取土场挖掘机、装载机等;⑷废渣、弃土堆场车辆噪声;⑸原材料场车辆以及其他机械噪声。

施工机械噪声源强可参见表3.2-1填写。

表3.2-1 施工机械噪声源强
序号机械类型型号
测点距施工机械距
离(m)
声级dB(A)
1 轮式装载机
2 平地机
3 振动式压路机
4 双轮双振压路机
5 三轮压路机
6 轮胎压路机
7 推土机
8 轮胎式液压挖掘机
9 摊铺机
10 发电机组
11 冲击式钻井机

3、废(污)水污染源
施工期的废(污)水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

施工生产废水一般包括混凝土拌和站废水、水泥路面养护废水、洗车废水等,一般含SS、COD和石油类
等,施工期的生活污水排放量应施工高峰期的人数进行估算,污水浓度可通过类比给出。

4、大气污染源
施工期大气污染源包括施工场地扬尘、施工机械废气和沥青烟气,通过类比给出污染源源强,对其排放方式、污染物组成进行定性分析。

5、固体废弃物
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渣、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根据土石方平衡,给出弃土、弃渣产生量,说明弃土、弃渣的处理去向,运输方式、运输路线;根据施工期高峰人数和人均生活垃圾的产生经验系数,计算生活垃圾的产生量。

3.2.2运营期源强分析
1、社会环境
说明道路修建对沿线居民的阻隔影响,分析项目建成之后对当地的经济、基础设施、就业和生活方式等社会环境的影响。

2、生态环境
说明道路修建对生境的切割影响和对野生动物的阻隔影响;
3、景观影响
说明项目建成之后带来的景观影响问题;
4、噪声源强
根据项目各路段的工程容(包括路面的结构、材料、坡度、标高等参数)和车量参数(各路段昼间和夜间各类型车辆的比例、昼夜比例、平均车流量、高峰
车流量、车速),采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附录C模式估算项目运行期的交通噪声源强。

5、废(污)水污染源
项目运行期间的废(污)水包括附属设施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以及路面雨水径流。

生活污水的产生量可根据工作人员的人数、用水定额和排放系数确定。

道路雨水径流的源强可类比国家环保部华南环科所对南方地区路面径流污染情况试验有关资料,结合项目所在地的平均降雨量和项目的路面面积,通过计算给出。

类比资料如下:
对不同道路及相应车流量条件下,降雨历时1小时,降雨强度为81.6mm,在1小时按不同时间段采集水样,测定分析路面径流污染物的变化情况。

测定结果表明,在5~60分钟降雨后,公路路面径流污染物中的SS浓度在18.71~231.42 mg/L ,石油类浓度在0.21~22.30 mg/L ,BOD浓度在3.06~17.13 mg/L ,COD浓度在4.0~87 mg/L,总磷浓度在0.63~0.99 mg/L,总氮浓度在2.3~3.6 mg/L。

6、大气污染源
运行期的大气污染源包括交通运输废气和附属设施产生的烟气。

根据预测的交通量、车型构成比,采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附录E模式估算项目运行期的CO和NO2的源强。

根据锅炉的规模、燃料类型、燃料的使用量估算废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7、固体废弃物
项目运行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附属设施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据工作人员的数量和人均生活垃圾的产生经验系数,计算生活垃圾的产生量。

8、环境风险
主要为有毒有害的物质在运输过程中的散落、泄漏等因素所形成的环境风险,工程分析中应重点关注道路沿线的水环境敏感点的分布。

3.3工程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按施工期和运营期分别给出工程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定量或定性的给出各污染物的排放量,并汇总成表,可参考表3.3-1填写。

对于改扩建项目,需要对三本帐进行核算:即改扩建前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改扩建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改扩建完成后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表3.3-1 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一览表
阶段类别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排放方式
拟采取的环保
措施
备注
施工期废


施工
废水
排水总量
SS
COD
油类
生活
污水
排水总量
SS
COD
NH3-N
废气
扬尘
汽车尾气
沥青烟气
噪声
机械噪声
车辆噪声
(续完)表3.3-1 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一览表
阶类别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排放方式拟采取的环保备注
段措施施
工期固体废物
弃土
弃渣
建筑垃圾
生活垃圾
运营期
废气
CO
NO2 噪声车辆噪声



生活
污水
排水总量
SS
COD
NH3-N
路面
径流
降雨量
COD
SS
石油类
总磷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四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包括地理地质概况、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水文、土壤、水土流失、生态等调查容,根据专项评价的设置情况选择相应容进行详细调查。

应给出区域的水系分布图,常年的风向玫瑰图。

4.2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区域社会环境评价和沿线社会环境评价。

区域社会环境评价因子一般为矿产资源利用、工农业生产、地区发展规划、旅游资源、文化教育等,评价围宜是线路直接经过的市、区一级行政辖区,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划定的直接影响区。

沿线社会环境评价因子一般为社区发展、农村生计方式、居民生活质量、征迁安置、土地利用、基础设施、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等,评价围宜是受道路直接影响的区域,评价对象为直接受影响个人、群体或单位。

根据调查结果,说明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其评价重点在于分析沿线社会环境评价围居民的生活、生产条件和承受能力,并指出项目应重视的社会环境敏感因素。

4.3生态环境现状与评价
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分为区域性调查和项目评价围调查两个层次。

区域性调查可收集已有资料,评价区调查须进行实地踏勘与监测。

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容包括:生态系统调查、植被调查、动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水土流失现状调查、重要生境与重要生物群落调查、区域环境问题调查、水生生态调查、湿地生态现状调查,现状评价容应根据项目的影响围、工程特点和评价工作等级进行识别、甄选,并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

对改扩建项目,应注意在现有工程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中说明项目已存在的生态环境影响和遗留问题,并给予分析和评价。

4.4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应给出如下容:1)评价围现有主要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等,明确主要声源分布。

2)评价不同类别的功能区各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达标情况,说明其受到现有主要声源的影响状况。

3)给出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噪声超标围的人口数及分布情况。

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是:(1)收集资料法,(2)现场调查法,(3)现场测量法。

评价时,应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的要求确定需采用的具体方法。

4.5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水环境现状调查的原则是尽量利用现有的资料和数据,尽可能收集评价围水域近3年的常规水质监测资料,同时应保证资料来源的可靠性。

当评价围污水受纳水体没有常规水质监测资料或资料不完整,或评价围存在水域功能规划Ⅲ类及以上水体时,应对水质进行现场监测。

根据水环境常规监测资料、现场监测资料,对受纳水体地表水环境质量分项进行达标状况评价。

评价结果应明确主要水环境问题、水体的污染程度、主要污染因子、主要水污染源及其分布等。

对于现状出现超标的水体或水域,须分析说
明原因,明确水体功能障碍。

对于重要地面水体应分析水环境发展趋势。

4.6空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空气环境现状调查的原则是尽量利用现有的资料和数据,收集评价区近3年环境空气质量常规监测资料,同时应保证资料来源的可靠性。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要求,必要时应进行现场监测,现场监测制度、监测布点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