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教学环境

合集下载

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

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

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教师培训论文一、平台选择、功能设置网络教学平台是搭建学习环境的基础,要根据课程的特征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平台。

以4A平台为例,一般的网络教学平台应该包括学习支持系统、网络课程定制工具、资源管理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

学习支持系统以网络课程为核心,辅以各种工具软件,为学习提供交互服务。

课程定制工具从个性化的角度出发,保证教师和学习者从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进行有效学习。

丰富的学习资源是混合式学习不可缺少的,对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为学习带来很大的便捷。

教学管理系统能够保证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有效管理自己的教学事务,并长期客观的跟踪和引导学习者的学习,从而弥补了单一课堂教学中,管理只局限在课堂,课下松散无效的状态。

平台的选择和功能的设置要从教学和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保证促进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和交互,来设置相关功能、屏蔽无关功能,盲目的求大、求全反而会使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迷失方向。

例如向学习者提供课程学习、学习资源、在线讨论、智能答疑、在线作业、自测、电子邮件等功能,而向教师则还需要提供发布课程、作业批改、讨论主题设置、测验方案设置等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功能。

二、网络课程设计、发布对网络课程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是络课程质量的根本,网络课程要切忌走书本搬家的老套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内容形式多样化。

要在知识呈现、活动组织、内容结构、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良好的设计,并要充分体现出网络课程之内容丰富、交互性强、资源优良、灵活开放、便于共享等特性,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一个完整的网络课程要包括课程说明、章/节模块、课程资源、综合测验、性评估、学习者个人记录、课程评价和使用帮助等方面。

课程说明用来向学习者呈现课程的定位、内容概述、针对的学习者群、学习者入门导言、教学实施方式、教材资源、教师简介、运行技术条件等方面。

章是针对内容进行的模块划分,在模块的开始部分要向学习者说明学习内容、目标、重难点,对主要概念画出概念图,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识建构,还要有相对的练习、评价、总结和常见问题答疑。

网络环境下构建和谐高校师生关系的探索

网络环境下构建和谐高校师生关系的探索
色期 待 都 在 不 断 加 深 , 因此 , 时 下 的 高 校 师 生关 系成 为大 家 最 为 关
心 的话 题 。

在网络教育环境下教师权威被削弱 , 教学权力被转移 , 知识 的 学习不分彼此先后 , 学 生 可 以 不再 迷 信 教 师 的专 业 权 威 , 网 络 将 对 教育的权威 资源进行 重新分配 。网络 教学 中, 学生是信 息加工 的 主体和知识 的主动构建者 , 这就 要求 教师 的主要 职能 由“ 教” 变为 “ 导” , 帮助学 生如何根据 个体 需要和学 习 目标 , 怎样 去应 付大 量 的信息成为一 名引导学生处理信 息的 向导和顾 问 , 从而激 发学生 获 取 知识 和 能力 的动 机 , 培 养 学 生 健 康 的兴 趣 , 养 成 良好 的学 习 习 惯。因此 , 教 师 不 再 是 至 高 的权 威 , 教 师应 该 由“ 外部 权威 ” 转向
烈地撼动了 , 教师和学生作 为教育过程 中的人 , 自然会受到这种 以 “ 自我” 为中心的网络文化理念 的影响 , 师生关系 由传 统的一对多变 成了多对多关系, 界限也越 来越模糊 了, 师生的角色 、 形象 、 地位乃 至心理状态都将发生 变化 , 使得 师生 间以往 的交 往模式发 生 了深 刻、 根本的变化 , 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解读师生之间的关系。
注重“ 内部权威” , 着力提高 自身 素质。而是 以 自己的学识 、 能力、 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学生 , 建立起 自己的崇高威信 , 以“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的奇特效 果影 响学生 , 与学生建立民主 、 平等 、 普遍交
往 的关 系 。 ( 三) 实现 了平 等 对 话 关 系
( 一) 新 的授 受 关 系 在 网络环 境 之下 , 知 识 传 输 的 方 式 发 生 了根 本 变 化, 教 师

教育系统软环境建设方案范文

教育系统软环境建设方案范文

教育系统软环境建设方案范文在当今社会,教育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教育系统软环境建设是保障教育质量和提高教育效益的重要举措。

通过建设优质的软环境,可以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教育系统软环境建设的方案。

首先,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教育系统软环境建设的基础。

教室设施应当齐全,课桌椅整洁舒适,黑板干净明亮,教学用具完善。

教学仪器设备和多媒体设备应当齐备,以满足教学需求。

同时,教室要保持通风良好,光线明亮,保证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

此外,校园环境宜人,绿化率要高,校园设施完善,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生活的良好场所。

其次,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软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要重视招聘和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更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教师评价机制,激励和选拔优秀的教师,为教师提供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增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此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也是教育系统软环境建设的关键。

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合理设置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最后,学校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系统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学校要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积极向上,阳光向往。

总之,教育系统软环境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

只有建设良好的软环境,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各个教育单位和相关部门都能重视教育系统软环境建设,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论和谐校园网络教学环境的构建

论和谐校园网络教学环境的构建
2总第 2 5期 ) 00年第 (1 3 8期
学 术 论 U A A E I F R坛 C D MC O M
N . ,0 0 O 821 ( u ua vl N .3 ) C m l ie O 2 5 t y
论 和 谐 校 园 网 络 教 学 环 境 的 构 建
张 文 安
[ 摘 要]在教育信息技术化进程 中, 网络教 学环境是和谐校 园环境 的核心部分, 是师生信息化教育 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文章基 于和谐理念, 对校 园网络教学环境的构成进行分析 , 认为它包括三要素 : 人、 网络 以及人 和 网络之 间的关 系总和 , 并论 述 了和谐校 园网络教 学环境 的物 化体 现 及 其 活动 主体 , 学 生、 如 教师和网管人员三者的精神诉求, 探讨 了构建和谐校 园网络教学环境的应然选择。 [ 关键词】和谐校 园; 网络教 学环境 ; 物化体现 ; 精神诉求 【 作者简介]张文安 , 广西财经学院党委办公室、 院长办公室主任, 副教授 , 南宁 500 广西 303 [ 中图分类号】G 3 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43 (00 0 00 — 3 04— 4 4 2 1 )8— 20 0
自已的高度技术文明手段 , 同时又处于极端的政治 意识形态的营垒, 最重要的精神就是中国文明的精 实应用中, 三组关系并非独立存 在的, 其间存在着 髓 —— 和谐 。 [( ”2嘟) 】 促 进 网络 教学 环境 下 人 的活 动 的张 力。这 三组关
在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 的时代背景下 , 构建
处, 应当效法 自 、 然 遵守 自然规律 。“ 和谐 ” 的内涵 在之后的发展 中得到了演进与丰富, 饮誉世界。 并
如英 国学者汤 因 比说 :人 类 已经掌 握 了可 以毁灭 “

网络教学环境

网络教学环境

1.专题知识的结构化展示该结构化知识来源于教材,它同时收集、整理了学科的教学内容相关的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教学媒体,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这一专题为中心,按一定的教学策略进行结构化重组,并以树状网页的形式展现给学习者,同时具有较强互动性。

2.教学论坛的设计为了让学习者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专题知识及其相关的知识,我们设计了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平台—教学论坛。

它主要包括自我测试、网上答疑、专业布置、学习讨论和网站管理等内容。

2.1自我测试系统的设计为了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我们构建了网上测试系统。

该测试系统基于计算机Internet和Access数据库技术,将专题知识以A型选择题、X型选择题、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的形式提供学习者,让学习者能够了解自己对专题知识的掌握程度。

2.2.网上答疑系统的设计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提出各种问题,需要得到老师的指点和解答。

我们设计的网上答疑系统,根据不同用户的访问权限,当学习者登陆时,只能提出问题和查看问题的回答情况。

当教师登陆时,老师针对学习者提出的问题进行逐一解答,并有权对学习者的问题进行管理。

2.3网上作业布置的设计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每个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布置一些作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在课堂和网络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所讲授专题性知识。

2.4学习讨论学习者之间可以根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进行交流。

2.5.网站管理维护系统的建立为了便于实现网站专题内容及拓展知识的更新和完善,我们采用服务器端编程环境进行动态的管理和更新的模式。

它主要包括专题知识树状框架和html格式的管理、试题库内容的管理、相关资源库的管理和维护。

3.相关资源库的建立相关资源库是一个服务于专题学习网站的小型资源库,它将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关的资源(包括幻灯、Flash动画和图片等)采用树状的形式提供给学习者。

总之,专题学习网站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资源形态必将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随着网站设计、开发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和开发将会进一步得到修改和完善,使它真正成为一个数字化学习系统。

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之构建论文

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之构建论文

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之构建摘要:网络信息时代到来,“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师生关系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教师权威受到挑战,师生关系须重新予以审视和解读。

构建民主、平等、尊重、合作的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且对高职教育的深化改革与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基于对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现状的分析,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本文对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策略21世纪,网络信息时代到来,人类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置身于网络环境中,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及教育行为等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和机遇。

同样,作为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关系——师生关系也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

一、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师生关系之现状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高职院校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渗透,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受到挑战。

首先,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权威”受到挑战。

传统教育强调的是“师道尊严”,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是教学信息的垄断者,因此,教师在师生交往中起绝对的主导作用。

然而,教师的这种主导地位却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网络文化对人类社会的沁透而受到严重冲击。

网络环境中,高职院校在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已不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不再是信息的绝对权威和唯一传授者。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资源,且在某些新知识的掌握上比教师更有优势。

传统的教师权威已经无法与庞大的网络系统和强劲的网络功能相抗衡。

其次,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我意识凸显,主体意识逐步增强。

传统观念中,教师是施教者,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只能处于对教师被动依赖和接受服从状态,师倨生恭是理所当然。

然而,在网络时代,学生不再扮演被动的角色,按部就班地等待老师的传授,而是以一种网络主体的身份出现,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并自主选择所需信息资源,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学环境营造

教学环境营造

教学环境营造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提供给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一些建议和启示。

一、创造安全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中,首先要注重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氛围。

学生只有在一个没有恐惧和压力的环境中才能真正投入学习。

教师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鼓励学生间的合作与帮助,让每个学生都感到受到尊重和关心。

二、提供舒适的学习空间学习环境的舒适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整洁、明亮且布局合理的教室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室应该保持干净,桌椅摆放整齐,墙面可以装饰一些与学科相关的资料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室还应该提供适当的温度和通风条件,确保学生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

三、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

例如,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实验、教学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主动参与学习。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教师应该关注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他们。

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提供更高难度的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潜力。

五、培养积极的学习氛围学习的习惯和态度是学生终身受益的重要因素。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和表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让学生感到学习是有意义和乐趣的。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环境中,学生应该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成长的喜悦。

六、与家长和社会合作为了更好地营造教学环境,学校应积极与家长和社会合作。

网络环境下和谐校园构建论文

网络环境下和谐校园构建论文

网络环境下和谐校园的构建研究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信息传播无疑成了人们获取信息知识最为便捷的渠道,这一信息渠道的畅通为社会生活带来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网络的触角在当今社会已触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人才为己任的高等学校早已被网络所覆盖。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

它给学校教学科研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校园文化建设提出许多新的课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新命题,高校作为整个社会体系和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支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背景下,构建和谐高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高校自身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网络信息;与时俱进;网络文化一、网络背景下的和谐校园的内涵“和谐”在《辞海》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均匀;在《说文》中的解释则为“相应、谐调”;就“和”字而盲,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哲学概念。

中国哲学视“和谐”为自然规律,并以能够认识这一规律为明智。

中国哲学还主张“天人合一”。

“合”与“和”通。

“天人合一”实为“天人和一”。

即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和自然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应当效法自然、遵守自然规律。

“和谐”的内涵在后世的发展中得到了演进与丰富,并饮誉世界。

在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和谐校园就是“和谐”理念在教育领域内的渗透。

而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它体现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陶冶和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会产生积极影响。

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校园的建设都不能忽视网络文明的建设。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的必要保证。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创新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创新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创新针对我国现阶段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创新良莠不齐、教学师资匮乏的情况,分析网络教学的现状并对比传统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的异同,阐述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形式、种类及特征,指出在当前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创新之道,探索出科学合理的构建途径。

关键词:网络环境;教学模式;构建;创新1 网络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发展概况1.1 网络教学模式的特点网络教学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为主要介质的一种教学手段。

以网络环境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了革命性的优化,以突出网络媒体所带来的便捷性和丰富性。

总结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特点如下:(1)自主性:网络教学环境带来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教学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

传统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虽然课堂也有师生交互,但总体上对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有所忽视。

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更多的教学方式:通过在线讨论、在线协作、个人信息库的建立等形式,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2)交互性:从以教师为中心到师生共同参与是网络教学的显著特征。

网络教学注重师生的在线交互,共同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探讨。

在网络环境中师生的位置变得更平等。

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交互式教学。

网络环境突破了课堂时间的限制,既可以同步双向交互,也可以异步双向交互,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提供了完善的交换式教学平台。

(3)资源丰富性:资源共享为网络教学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尤其是针对研究型教学模式来说,学习资源在教学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课程资源根据需求可分为教师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及课题库4个部分。

但海量资源的良莠不齐也带来了甄别困难。

对信息进行提炼和再加工,剔除无用的信息是教师和资源管理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2 国内外网络教学的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各国实现课程信息化的目标基本上都是单独设网络课程的模式。

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方案

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方案

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方案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学校而言,网络的作用也日益重要。

网络文化建设是学校立足于培养学生成为网络时代核心竞争力人才的必要举措。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方案。

第一,宣传和引导。

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第一步是形成对网络文化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宣传活动、组织座谈会等方式,向师生介绍网络的优点和不利之处,引导师生形成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

同时,学校还应与家庭合作,共同制定网络使用规范,确保师生在网络世界中能够健康成长。

第二,建立网络文化学习平台。

学校需要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学习平台。

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展开深入的讨论与合作。

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置网络文化学习课程,开设网络安全、知识产权等相关课程,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能力。

第三,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

网络素养是学生成长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网络素养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使用能力和意识,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评价和表达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网络技能竞赛和主题班会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网络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网络安全问题是学校网络文化建设中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方面。

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他们避免上当受骗、保护个人隐私等。

学校还应建立网络安全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网络安全事件,维护校园网络环境的安全稳定。

第五,建立和谐的网络师生关系。

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营造和谐的网络师生关系。

学校可以建立网络协议,明确学生在网络使用中的权利和义务,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

同时,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网络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和网络教学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第六,规范网络行为。

学校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网络行为准则,明确规定学生在网络使用中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论构建和谐有效的高校网络教学平台

论构建和谐有效的高校网络教学平台

论构建和谐有效的高校网络教学平台摘要:网络教学是现在信息化时代下教育手段发展的必然结果,在高校网络教学过程和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中,存在很多主客体、软硬件问题,构建和谐有效的网络教学平台显得尤为重要、意义深远。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和谐;网络教学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作者简介:范金国(1982-),男,湖南邵阳人,助教。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使用已经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正在对社会发展、生产结构以致人们日常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与冲击。

计算机网络已逐步形成一门新兴的学科,各高校中许多有关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但是在课程教学中依然有许多值得研究和需要改革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环境里有更强的竞争力,就成了构建和谐有效的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根本宗旨。

一、构建和谐有效的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必要性1.网络教学平台的基本概况自从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就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当今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最具有代表性。

它以其展示的集成性、超文本链接的选取性、大容量存储的丰富性、高速传输的快捷性、人机交互的操作性等优势,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的重视;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使教学活动上了一个新台阶。

那么到底什么是网络教学。

所谓网络教学是指在先进理念指导下,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加强师生交流,加强师生协作研讨,优化教学过程,它是现在信息化时代下教育手段发展的必然结果。

2.网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影响网络教学平台和谐有效性的因素很多,在高校网络教学过程和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中,存在很多主客体、软硬件问题。

具体说来,从主体性施行手段上看,首先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传统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

地方高校网络教学环境营造的研究

地方高校网络教学环境营造的研究
学 营 造 的重 要 环 节 , 计 划 、 组 织 地 对 教 师 和 学 生 进 行 广 有 有
步实 施 、 进 实 用 、 先 以用 促建 、 步 发 展 ” 总 体 方 针 . 成 了 稳 为 完
校 园主 干 网建设 和构 建互 联 网两 个 阶 段 的 实 施 工 作 从 调 查
的情 况 看 ,兄 弟 院校 校 园 网 的 建 设 起 点 较 高 .具 备 先 进 、 安 全 , 管 理 、 扩 充 等 特 性 ; 多 高 校 采 用 双 出 E设 计 , 过 可 易 较 l 通
20 0 9年 2月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 文社会科学版) 人
I b2 0 r . 9 e O
第 6卷 第 2期
J rlf eUirtoEo mc on 。Hb n s n i ua i i f c 0 s y


! 宝 呈生 !
!: 2 : 兰
地方高校网络教学环境营造的研究
二 、 台 建 设是 前 提 平 网络 教 学 环 境 有 广 义 和 狭 义 之 分 , 义 上 所 说 的 网络 教 广
效实现教务管理的数字化、 网络 化 、 息 化 。 信
三 、 源建 设 是 保 障 资
学 环 境 既 包 括 支 持 网络 教 学 的 硬 件 设 施 、 备 . 包 括 了 支 设 又 持 网络 教 学 的 软 件 系 统
林三洲 , 费名 瑜 , 文剑 , 涛 , 君 王 陈 刘
( 北 经 济 学 院 网 络 信 息 中 心 , 北 武 汉 4 00 ) 湖 湖 3 2 5 摘 要: 日新 月 异 的 信 息化 社 会 里 , 网络 技 术 的 飞速 发 展 对教 育领 域 产 生 了 巨大影 响 力 。 网络 教 学作 为一 种 充

构建我国高校网络化教学环境的设想

构建我国高校网络化教学环境的设想
自己的安全 、 保卫战友 的安全 、 保卫人 民群众的安全。 部 队和 武警 人 员。 目前关于武警部 队的相关 法制理论和法律 法规 中还 没有 明确 参考文献 谈到武警 防卫 的问题 ,或许普遍认为武警 防卫 本身不但是 一种权 [李 光辉 , 1 】 张书霞. 关于警察职务 防卫权 的法学思考f. 学院学 J宜春 ] 力, 更是武警部队履行 的职责和义务 , 没有做法律规定 的必要 。 尽管 报 , 0 81 ,0 20 , 3 . 2
如此,笔者仍然认为如果对武警防卫的理论研究能够进一步成熟, [ 李富成. 2 1 警察“ 打不还手” 还是“ 出手时就出手” ] 该 [. J铁道警官 高等 并且以法律法规 的形式对武警防卫的相 关问题进一步 明确 , 会更加 专科 学校 学报, 0 , 2 6. 0 4 有利于武警部 队职能任务的完成 。 [ 曹国鹏. 警察 的职务防卫[_ 3 】 略论 J公安大学学报, 9, J 1 9. 9 6 注释 【 4 宗璋. 】程 试论特 殊防卫权 的若干问题 【. J 重庆教 育学院 学报, ]
9 , () 照现行 刑法第 2 1 按 0条第三款规定的“ 无限防卫原则” : 即 对 1 992. 正在进行行 凶、 杀人 、 抢劫 、 强奸、 绑架及其他严 重危及人 身安全的 【】 5常菲. 警察拥有职务 防卫权 的合理性和正 3性理论 解析 [. - ' J 南都学 ] 暴 力 犯 罪 , 取 防卫 行 为 , 成 不 法 侵 害人 伤 亡 的 , 属 于 防 卫 过 坛 ( 采 造 不 人丈社会 学科 学报 ) 0 83 8 . , 0 ,, , 2 22
科教 文化
・0 ・ 21
构建我 国高校 网络化教学 环境 的设想
李 波
( 白城师范学院, 吉林 白城 1 70 ) 30 0 摘 要: 针对构建我 国高校 网络化教学环境 的设想进行 了论述。 关键词 : 高校 ; 网络化教 学; 想 设 根据教育部的规划 ,我国将分 三个 层次逐步 推进信 息化教育 。 制 , 将信 息和资源共享作为教育部 的一项工作来抓 , 各个高校 促进 第 一层次是 以计算机 多媒体为核心 的教育技术 在学校 的普及 与运 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 表彰在此方 面做 出优秀成绩 的学校和个人 。 用; 第二层次是网络教学 , 利用 网络 传播 知识 ; 第三层次是开办远程 1 _ 3专项投人 。 建立专项资金 , 多方面的筹措经费 , 鼓励企业 、 个 教育 , 提供广 泛的学 习资源 , 不断满足社会终 身教育 的需求。 从我国 人进行投人 , 利用教育本身 的元形财产进行冠名 、 提供 广告 等方式 , 高校 的实 际情况来看 , 了能有效地协调与整合全校乃至全 国的教 使信息化建设走 上 良性循环和 自我发展 的轨道 。 为 育技术 力量 ,搞好我 国高校信息化教育和管理 服务的推广应用工 1 建立全 国性的教育资源子 网。由全 国信息化教学协调指导 . 4 作, 我们应从 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和建设 。 委员会组织建立 全国性 的教育资源子网 , 收集整理对高等教育有用 1全国范 围内的教育资源共享 的国内外的信息 、 资源等 , 避免各高校 的重复投人。 在信息化社会 时代 , 通过高速 的互联 网络 , 资源共享变得越来 2各 高校的信息化教 学环境建设 越重要 , 育资源来讲尤其如此。 对教 教育资源与其他资源不 同 , 有其 21 .建立各高校全校范围内的信息化网络教学平 台 鲜 明的特点。 首先 , 教育资源来之不易 , 是很多人甚 至几代人智慧的 开展 网络教学离不开网上教学平 台。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 , 高 结晶; 其次 , 教育是 国家 , 中华 民族赖 以长期发展的大业 , 是 而不是 校教学 区域有 的分布较远 , 甚至跨城市 , 只有建 立各高校跨校 区的 各个 学校单独 的事情 ; 邓小平 同志讲 “ 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 ”教 网络教学环境 , , 才能从 根本上 消除高校各校 区教学环境建设发展不 育不发展 , 口素质不提高 , 人 科学技术不可能得到发展 。所 以, 我们 均衡 、 教学设备重复投人 、 利用率低 、 师资力量不足 、 高水平骨 干教 应突破本位主义 , 树立“ 国一盘棋 ” 全 的观念 , 出 自己优秀 的东西 , 师缺乏等问题。网上教学平台不仅能够提供 丰富的网络学 习资源 , 拿 学习别人的长处 , 互相促进 , 同发展。 共 对一些 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的 进行网上学习指导 、 在线学 习网络课程 、 在线测试 、 提交作 业并进行 非重点院校 , 教育资源的共享尤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作业管理 、 提供 网上讨论 的空间和网上辅导答疑 、 有效地跟踪学 生 可共享的软硬教育资源很 多 , 软件方 面例如一些公共课程优 秀 学 习 过 程 。 的教学实验大纲 、 , 的讲课方法等 , 课件 好 都应该进行 比较 、 筛选 , 选 2 . 2在全 国信息化教学协调指导委员会 的指导和协调下 ,各 高 择最好 的放置在 网络 中 , 供广大学生 、 教师观摩 、 学习 , 而避免各 校分工合作建立各 自全校公共课程的教 育网站和 资源库 , 从 并逐步建 学校低水平的重复开 发 , 提高我 国高校 的整体教育水平 。对于一些 立包含所 有课程 的 网站 , 中管理 , 集 各任课教 师共 同维护 、 同使 共 重要和 昂贵的硬件设备 , 可以通过 网络实现设备共 享 , 提高资源 的 用 , 从而形成一个高水平 的、 集体智慧共 同结 晶的课 程教学和考试 利用率 , 为国家节约宝贵的教育 经费。其 他方 面譬 如好 的管理方法 体系 , 减少 目前公共基础课 中存 在的教学内容不一致 、 进度参差不 等, 都可 以通过 网络实现更 大范围 、 多 内容 、 加快捷的交流 , 齐等问题 。 更 更 从 而实现教育的公 开化 , 提高教学 、 和管理 的水平。 科研 2 智能化教室建设 。 . 3 教学 网站的建立将带来教学手段 、 考试方 目前 , 国部分高校 已经实 现了部分资源 的跨地 区共享 , 我 包括 式等的大变革 。 在教学手段上 , 将采用网络终端 +投影 的方式为主 , 上海交通 大学 、 江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一批重点 名校 , 浙 这些学 教师授课 以网站课件讲评 为主 ,并可随时通过教育网站访问 It - ne r 校 的学生可 以突破地域限制 , 实现跨省跨校选课 , 于学分学校 间 nt从而可 以利用 Itme 的资源。学生在学习大部分选修课 和考 对 e, ne t 互相承认 , 如果所修学 分达到选修学校 的要求 , 还可 以拿 到对 方学 查课时采用 网络课件点播 自学 、 自评 、 教师 网络答疑 、 中考试为 主 集 校的毕业证 书。但 这些共享仅仅局 限在一 些重点 院校 的重点课程 的方式。 在教室中应设有教师控制 台和投影设备 以及学生课件点播 上, 还远远不够 , 应从观念上 、 管理上 、 方法上等各个方面进行 改变 , 工作站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 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 的资源共享。建议可从 以下几个方 面进行 : 24远程广播教学和远程现场教学 中心建设 。对于大面积 的基 . 1 . 1组织机构 。成立在教育部领导下 的全 国信息化教学协调指 础课和公共课 , 教师在教学 中心进行 广播 教学或现场示范 , 教学 中 导委员 会。该指导委员会肩负如下重任 : 心现场通过 网络传送到每个教室学生工作站或通过投影显示 , 教学 1. . 1负责全国信 息化 教学建设方案 的拟定 ,组织专家进行可 中心现场可远程 回答学生 问题 , 1 每个教室也可留有教师负责答 疑。 行性论证 , 并制定相应 的实施计划 。 总之 , 通过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 , 将带来诸多方 面的变革 , 对 11 .. 2负责组织协调全 国的物力 、 财力 , 将其有效应用到信息化 于原有 高校教室可以逐步改造 , 着重建设教育网站 的软硬环境 。在 教学建设中来 , 并多方筹措资金 , 以弥补建设资金缺 口。 进行新校 区的建设时应考虑到信息化建设 的需要 , 充分考虑设计校 11 .. 3负责组织 、 监督和督促实施信 息化教学建设项 目, 并协调 区网络 、 多功 能教室 、 教育 中心和实现校区互联等 , 从而加快我 国高 建设过程中遇到 的各类问题。 校的信息化教学的建设步伐 。 1 . 2政策导 向。建立完整 的信 息共 享管 理办法 、 奖励和激励机 ( 上接 1 4页 ) 能过分讲文明 、 0 讲人道 , 应大胆 的拿起武器来保卫 当, 不负刑事责任 。 这一 防卫原则适用于全体公民 , 同样适用于武警

学校网络教学环境与资源配置准则

学校网络教学环境与资源配置准则

学校网络教学环境与资源配置准则现代教育中,网络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

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和资源配置准则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学硬件设施的配置学校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首先需要配置好教学硬件设施,包括计算机、投影仪、互动白板等设备。

这些设备的配置应当满足学生使用的需求,数量要足够,并且要定期维护和更新。

二、网络建设与带宽优化学校网络教学环境需要拥有稳定快速的网络连接。

为了保证网络畅通,学校需要进行网络建设,并且提供足够的带宽。

此外,还应对网络进行优化,确保教学过程中的视频、音频传输的流畅性。

三、教学资源的丰富化学校网络教学环境的资源配置应当丰富多样。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电子书、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

这些资源应当具有丰富的内容,涵盖各个学科,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学校网络教学环境需要建设一个好的网络教学平台,以便教师和学生能够方便地进行在线交流和学习。

这个平台可以包括在线课堂、讨论区、作业提交和批改功能等,为教学提供便利。

五、师资队伍的培养学校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需要培养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

教师需要具备网络教学的技能和知识,能够灵活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教育。

六、课程设计的创新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应当鼓励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创新。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七、互动性和合作性的培养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互动性和合作性。

教师可以设置讨论区,引导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知识和经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八、个性化学习的推进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推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为学生量身定制不同的学习计划和教学内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九、评价体系的建立学校网络教学环境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关键因素。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使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引入实践案例、举办有趣的学习活动等。

这样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正面榜样、鼓励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及时给予反馈等方式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同时,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支持,让他们共同进步。

三、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领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等方式来实现。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注重互动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互动和合作能力是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素质。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能力。

同时,老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技巧和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中取得共同进步。

五、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良好的教学环境应该是轻松而愉快的。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舒适的教室环境、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节奏、合理安排学业负担等方式来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放松,提高学习效果。

六、鼓励学生发言和表达学生的发言和表达能力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见解,为他们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促进他们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

七、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良好的学习环境离不开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师应该积极寻找和选择优质的教材和学习资料,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

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电脑、互联网等,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八、合理安排学习任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时间限制,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与实践]信息化教学环境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与实践]信息化教学环境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与实践]信息化教学环境随着知识经济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很强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在信息化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有许多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但最重要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设计。

因此,实现一个利用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新型教学模式为指导的具有开放性、可持续性、适用性、规范性和前瞻性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信息化教学环境具有主体个性化、时空开放性、技术人性化等特点,特别有利于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信息能力最理想的教与学环境,因而,创建一个开放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对培养创造型人才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提出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为学生和教师创造一个现代化的交互环境。

这个环境不只是指教学过程发生的地点,更重要的是指学习者与教学资源、支持系统之间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氛围,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交互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交互效果。

我们认为目前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为“多媒体网络”开放型环境,这是一种很典型的学习环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面对面或通过网络的交流、学生与教学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构成了有丰富底蕴的学习环境。

此外,还有家庭、企事业机构、政府机关、民间组织发展成为的学习型组织,国家、社会提供的各种教育条件如:大众媒体传播体系,以及在公共场所建立信息查询的网点,为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检索服务和发布公共信息等。

随着新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进一步融合,教学环境将会呈现出一种趋势,即越来越忽略其物理特征,而侧重于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教学资源、生与支持系统之间实现的有意义的交流,逐步向家庭信息化、个人信息化过渡,为全社会提供综合性信息资源服务。

二、“多媒体网络”开放型教学环境的构建在这种开放型教学环境的研究与设计中,我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作为指导思想,提出利用校园网所形成的数字化校园,通过开发和建设功能强大的教学信息资源库、制作多种数字化信息媒体、建立虚拟网络实验平台以及现代的多媒体教室等来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更加现代化和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

试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有效的网络环境

试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有效的网络环境

试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有效的网络环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有效的网络环境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如何构建有效的网络环境,发挥网络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首先,在构建有效的网络环境中,我们需要明确网络的地位和作用。

网络是一座信息的宝库,不仅可以提供各种资源和教学工具,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拓学生的思维。

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掘其中的优势,让学生在网络中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其次,在构建网络环境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网络平台。

当前,市场上有许多适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网络平台,如学习网站、教育App等。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平台,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在线作业系统进行作业布置和批改,利用网络课堂进行线上学习和讨论,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在线测评等。

选择并使用合适的网络平台,将为语文教学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然后,在构建网络环境中,我们需要注重网络素养的培养。

网络素养是指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使用和创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让他们学会正确使用和评价网络资源,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

为此,我们可以开设网络素养课程,教授网络使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网络搜索和资讯分析,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网络素养,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此外,在构建网络环境中,我们需要注重网络安全的保障。

网络环境中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威胁,如网络欺凌、信息泄露等。

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和隐私,学校和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我们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信息。

其次,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网络管理制度,设置合理的权限和访问控制,避免学生接触到不适宜的内容。

校园网络教学环境规范

校园网络教学环境规范

校园网络教学环境规范一、引言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在校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学生获得高质量的网络教育,校园网络教学环境的规范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师生互动、内容安全、网络技术、学习评估四个方面对校园网络教学环境的规范进行探讨。

二、师生互动在校园网络教学环境中,师生互动是关键。

教师应积极参与在线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并及时回复。

同时,教师应建立有效的在线沟通渠道,定期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解答学生的问题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三、内容安全校园网络教学环境中,确保内容的安全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应设立严格的网络内容审核机制,保证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准确性。

此外,学生也应被教育要懂得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四、网络技术校园网络教学环境的规范需要依赖先进的网络技术。

学校应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并保证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

此外,学校也应提供全天候的技术支持,以解决学生在网络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学习评估校园网络教学环境的规范应包括学习评估。

学校应建立合理有效的在线考试和测评系统,为学生提供公正客观的评估机制。

同时,学校和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六、学习资源校园网络教学环境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学校应建设完善的在线图书馆和数据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电子图书、期刊文章和学术论文。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合作和资源共享,丰富学习资源的供给。

七、创新与合作校园网络教学环境的规范应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合作。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团队项目、在线合作和创意实践。

学校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八、专业发展校园网络教学环境规范也应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应提供培训机会和资源支持,帮助教师不断提高网络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学校还应鼓励教师参与学科研究和教学探索,推动网络教学不断创新。

九、学术诚信校园网络教学环境应强调学术诚信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教学环境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学校教学提供了无限的延伸空间,发挥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梦想和追求。

本文从网络技术的角度,论述如何挖掘和利用新技术的巨大潜力为教学服务,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教学环境。

同时,创造一个愉快而和谐的教学氛围也是我们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所要追求的以人为本崇高目标的体现。

【关键词】和谐教学网络教学个别化学习协商会话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景:当学生在计算机前操作兴趣正浓时,教师利用电子教室的教学广播系统切换到教师演示屏幕,这时学生往往会发出阵阵“嘘”声;又如在课堂上当学生回答老师的某个提问有错时,教师或同学会立即指出错误所在或提出改进意见。

但是,我们仔细想一下上面两个看似正常的事例中似乎有些不妥之处:一是教师广播演示,需要中断学生的正常操作——干扰了学生的正常活动;二是学生回答错了,立即给他(她)指出来,似乎理所当然,但人人都有自尊心,难怪学生发言时大都会涨红了脸——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当这些学生处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他们的创新意识才更容易被“唤醒”。

创造一个愉快而和谐的教学氛围正是我们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所要追求的以人为本崇高目标的体现。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中,变我讲你听的单向交流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把期望带给学生,尊重、理解、宽容学生,用激情来创设和谐欢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各种潜能得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得到拓展,创新意识得以唤醒。

这正是我们要倡导的——构建和谐的网络教学环境。

和谐教学是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它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学校的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创造良好和谐的教学情境为保证,以师生间平等、民主、融洽、合作的和谐关系为前提,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居于主体地位,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师生在双边活动中能充分交流、默契地协调与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从而促使学生身心、智力与非智力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和谐的网络教学环境它与传统的课程相比有以下特点:① 融合了现代科技的网络则为构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在技术上提供了强有力支持;② 创造轻松、活泼、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③ 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

和谐的网络教学需要创造三大学习环境:
1.自助式个别化学习环境。

教师或软件设计者事先为学习者创设一个丰富的资源情境、案例情境、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促使学习者积极参与、积极探索。

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意义建构的过程。

学习内容部分有很好的导航设计,含多种超链接,学习者可通多种交互方式任意跳转,还可利用学习日记记录学习过程中的心得、难点及学习进度等信息,亦可通过学习模块评测学习效果。

同时提供给学生的学习环境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系统,其开放性的结构,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相应的网址,对于同一知识内容,提供不同角度的解释和描述,让学生在不同看法中进行交叉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个别化学习中,学习者是主动的探索者,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过程由学习者自己掌握,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师的指导,易发生迷航,因而,设计导航尤为重要。

常用的导航方式有:演示导航、检索导航、浏览导航、线索导航、书签导航、菜单导航等。

此外,在学习资料库中,学习者还可查阅到相关的学习资源。

教学资源中课件适当的运用图片和动画,不仅能增强课件的美感,还能使一些抽象的、不易理解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易于学习者接受和理解。

理想的情况是学生在这样一个自助式自主学习环境中自由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进行网络教学时,教师没有必要来回切换学生的屏幕,尽量减少或避免上面提到的第一种情况的发生。

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已经懂了的知识内容可跳过去,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2.协商合作的学习环境。

协商学习环境主要包括学习者之间的协商学习和学习者与教师的交流。

在认知过程中,学习者常需与人协商、合作,为此,应创设良好的协商学习环境,方便学习者的协商学习。

学习方式的交互性主要体现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教学材料之间的交互、教师与教学材料之间的交互。

针对不同类型的交互,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运用不同的交互手段交互管理规则。

良好的交互性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①电子公告牌系统(BBS)或在线聊天(CHAT)引导学习者讨论问题,启发学习者提出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问题,给予解答或让学习者自己找资料、自己解决问题,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随时掌握学习者的学习进展,必要时还可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与辅导。

②建立学习协作小组,通过小组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培养学习者间的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通过协作、会话可以促进学习者知识的意义建构。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加入讨论和交流经验,在学习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商讨环境,学习者可以各抒己见,共同提高。

③在线求助方式,当学习者经过讨论后仍对某一问题不解时,还可以向教师或专家咨询,获取帮助。

3.辅助学习环境。

辅助学习环境主要包括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可能用到的辅助性模块,为学习者更好地使用课程提供的帮助。

完整的教学过程必须包括评价。

重视学习者的评价,同时还要考虑把能够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的网络学习内容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我们在网络教学环境设计时,可针对不同的形式给予不同的反馈方式,对于知识性的客观题,由于其内容大都为联想记忆的内容,因而采用即时反馈,让系统迅速判断学习者反应的正误;对于一些测验学习者对某一概念的理解程度的习题,采用让系统给出标准答案,学习者自我评判的方式;对于无确定答案的主观题,则要采取集体讨论,共同评判的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改革观念的逐步深入人心,人们渴望有新的教学评价方式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和能力成就。

网络教学评价更要体现这一发展趋势,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着重考核学习者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过程行为、电子作品为基础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和相对的、多样的、多层次的评价标准。

可以依靠教学平台,把学生作品收集并发布,让学生相互观摩和评价。

在这样的平等的评价环境中,学生容易接受善意的批评与自我反思,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作品的审美品位。

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上面提到的第二种情形,能有效地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在心情愉悦的氛围中使自己得到提升。

即使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有错,也不要就事论事,而是帮助找到错误的原因。

构建和谐的网络教学环境的目的是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感觉不到一堂课有什么难点,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只要我们事先把准备工作做的充分,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都能感受到这种和谐的教学效果。

构建和谐的网络教学环境的另一目的是能够找到适应多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或教学策略与方法。

提供一个灵活的集成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有很多的模式,教师无论在哪个教学环节上用哪种模式,都能很随意地调出应用。

我们通过分析支持不同教学模式,如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等,它们在网络教学环境设计上的共性和个性,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的和谐教学环境中能够较好地实现。

网络教学平台可以用现成的产品,也可以由教师自己开发, ASP(Active Server Pages)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易操作性,无需安装客户端,只要用浏览器直接访问。

有了ASP这一利器,网络教学“软”环境所包括的功能模块就很容易实现了。

课程结构说明和学习教程可通过网页形式直接发布;协作学习可通过在线方式——设置讨论区、BBS和基于文本和图像的电子白板等实现,极大地方便
了学生交流;网站导航系统可提供课程和学习单元快速链接,可为学生提供资源检索、参考书目、相关网站、推荐课件、学习历史与状态记录、导航帮助等;利用ASP强大的动态交互功能可以实现网上模拟测试等自我评估功能。

所谓“功夫在诗外”,构建和谐的网络教学环境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解决,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课前应尽量考虑到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运用一定的教学平台,设计好解决问题的情境。

我们相信只要通过努力,一个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网络教学环境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资料】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4期。

[2]杨开城李文光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体系构想,《教育研究》 2001.11
[3]曹书成网络教学的软环境设置《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10.21第40期。

[4]祝智庭信息技术与创新教育《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
[5]李艺网络课程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2004-11-9)
[6]苗逢春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教学的整合青岛出版社,2004年10月
[7]【美】Judith Haymore Sandholtz等著宋融冰译信息技术与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2004.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